学术投稿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黏蛋白水平的差异机制研究

罗炜;杨超培;王慧;陈如冲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MUC5AC, MUC5B, LTC4, PGE2
摘要:目的:分析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与哮喘患者的诱导痰黏蛋白水平的差异并探讨其差异机制。方法:通过ELISA法检测20例EB、哮喘患者及正常对照的痰上清液黏蛋白 MUC5AC、MUC5B及LTC4和PGE2水平,分析上述炎症介质在EB与哮喘患者的黏蛋白差异机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哮喘组的MUC5AC[(26.8±8.5)μg/mL]显著高于EB组[(17.6±7.0)μg/mL]和对照组[(12.5±4.3)μg/mL](P <0.01),MUC5B[(1.1±0.5)μg/mL]与EB组[(2.6±0.5)μg/mL]和对照组[(2.6±0.4)μg/mL]相比,显著降低(P<0.01),EB组的MUC5AC和MUC5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与其他组相比,哮喘组的LTC4[(700.8±172.3)pg/mL]和EB组的PGE2[(433.8±118.1)pg/mL]均显著升高(P <0.01)。受试者的痰上清LTC4与MUC5AC呈正相关(r=0.785,P<0.01),与MUC5B呈负相关(r=-0.703,P<0.01)。结论:哮喘与EB患者的大气道黏蛋白MUC5AC与MUC5B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而LTC4和PGE2之间的失衡可能是引起该差异的机制。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LX A4和BML-111对巨噬细胞内TLR4/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

    目的:肠道巨噬细胞定位于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及黏膜固有层,在保持肠道稳态及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脂氧素(LXs)A4及其受体激动剂BML-111对脂多糖(LPS)作用巨噬细胞RAW264.7存活和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CCK-8法观察LPS对RAW264.7的毒性作用,RT-qPCR法检测细胞内TLR4、TRAF6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TLR4、TRAF6和pNF-κB p65的蛋白水平。结果:在1000 ng/mL浓度LPS组,作用6 h后,LX A4组和BML-111组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显著增高(P<0.05)。在LPS作用下,LX A4组和BML-111组对RAW264.7细胞的TLR4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相对应的无LPS组(P <0.05),TRAF6 mRNA的表达均高于相对应的无LPS组(P <0.05);而LX A4组和BML-111组的TRAF6蛋白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高于相对应的无LPS组(P<0.05)。在LPS作用下,LX A4组和BML-111组pNF-κB p65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而对照组又高于相对应的无LPS组(P <0.05);且LX A4和BML-111作用无差异(P>0.05)。结论:LX A4和BML-111能够抑制LPS对RAW264.7细胞的作用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助减轻炎症反应;性质稳定的BML-111更有望成为IBD治疗的新契机。

    作者:谢大泽;黄利兴;刘东升;朱俊;谢勇;周南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儿童左侧小脑静脉畸形1例

    患儿女,10岁,因突发头晕伴呕吐于2014年8月急诊收治入我院。患儿既往无脑出血或癫痫病史。入院时专科查体:患者意识清楚,精神差,对答切题,未见神经功能异常。头颅CTA检查:左侧小脑半球内见团片状高密度影,大小约2.1 cm ×1.8 cm,左侧小脑半球深部髓质内见多根呈放射状的静脉,汇入一支增粗的中央静脉,并汇入岩下窦。头颅CTA诊断:左侧小脑半球静脉畸形伴左侧小脑半球出血可能性大(图1~2)。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进行了脑血管造影检查,术中发现与头颅CTA影像表现一致,畸形静脉引流左侧小脑后下动脉血液(图3~6),畸形静脉被正常脑组织包裹,未见其他类型血管畸形存在且引流区功能非常重要,故造影完成后及时结束手术。由于患者左侧小脑血肿量<10 mL,故术后予以保守治疗,2周后出院。患者出院时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随访3个月其生活、学习均未见异常。

    作者:缪学建;夏祥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在中医院肾病科临床教学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工作是中医院肾病学科建设的重点,是临床工作及科研工作开展深化的基础,人才梯队建设的根本。目前传统中医院校教育落后于临床而备受争议。近年来,已有循证医学研究[1-2]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具备一定优势。目前中医院的人才储备以中医类别人才为主,中西医结合及西医临床类别人才吸纳不足;中医院校教学以中医学大纲为基础,西医学各科为独立学科,缺乏学科交叉设计。临床教学工作应怎样践行中西医结合?怎样使中医院校生兼容中西医诊疗思路?如何互参中医证治规律与西医肾脏病理?怎样将经典理论转化为临床实践?怎样使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与临床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我科10余年来教学探索,教师们不断尝试、修正、完善,使中医肾病教学摆脱了模糊、晦涩、繁冗、呆板的内容和形式,教案更规范、明确、实用,师资团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教学方法生动多样,教学工作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作者:孟元;张胜容;王雨;王悦芬;赵文景;刘宝利;张炳厚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中山市妊娠晚期妇女B族链球菌带菌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中山市妊娠晚期妇女B族链球菌(GBS)的带菌状况。方法:选取本地区1657例妊娠晚期(34~37周)妇女生殖道分泌物,82例妊娠中期(20~24周)的健康妇女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判定GBS带菌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地区妊娠晚期妇女GBS带菌率为6.70%。妊娠中期与妊娠晚期带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5~39岁年龄组的孕妇带菌率高(8.91%),妊娠晚期不同年龄组带菌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地区妊娠晚期妇女与北京、南京和上海人群的带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年龄及孕周对本地区孕妇GBS带菌率影响不大,不同地区妊娠晚期妇女GBS带菌率存在差异。

    作者:黄晓玲;何艳君;林云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个体化骨窗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36例

    小脑出血常压迫脑干或破入脑室引起急性脑积水,造成病情迅速恶化和死亡,早期手术清除血肿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采用个体化骨窗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洪民;黄建军;匡涛;刘旭;王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不同麻醉剂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剂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难治性抑郁症(TRD)疗效的差异。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TRD患者共90例,随机进入氯胺酮组(30例)、异丙酚组(30例)、混合组(即氯胺酮联合异丙酚组,30例),每例患者于MECT治疗前和第1、2、3、4、6、8次MECT治疗后均给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不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各评定1次。结果:(1)3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2)对3组患者治疗前的HAMD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从第1次MECT治疗后开始,每次治疗后各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其治疗前(P <0.05);(3)从第1次MECT治疗后开始,每次治疗后对3组的HAMD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两两比较显示氯胺酮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异丙酚组(P <0.05);(4)末次治疗后3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3组患者的缓解率分别为氯胺酮组为96.7%、异丙酚组为43.3%、混合组为73.3%):(5)治疗前以及末次治疗后3组的TESS分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结论:氯胺酮为麻醉剂的MECT可能对TRD的治疗效果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黄兴兵;梅芳;黄雄;何红波;孙彬;张春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与生物反馈治疗在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在生物反馈(BF)治疗前后肛门直肠动力学变化情况及BF 治疗疗效。方法:比较83例OOC患者在BF治疗前后肛门直肠测压特点及大便情况,评定疗效。结果:(1)肛门直肠动力学情况:OOC患者模拟排便时男性直肠压力、直肠肛管压力差低于女性(P <0.05), BF治疗后肛门残余压下降、直肠压力增加、直肠肛管压力差增加(P <0.01)。(2)直肠感觉参数:男女差异及BF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疗效判定:临床疗效有效率为78.31%;肛门直肠测压有效率为49.40%,两者评判标准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4,P =0.00);BF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初始感觉阈值高低相关(Fisher卡方,P =0.004)。结论:OOC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学异常,BF治疗能改善症状,纠正生理功能障碍,疗效满意,其中初始感觉阈值可作为BF治疗疗效判定指标之一。

    作者:林细州;陈艳;陆小锋;郑恩典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昆母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昆母汤醇提液对人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昆母汤治疗RA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滑膜组织取自行关节置换术或关节镜检查术的8例活动性RA患者,分离出FLS进行原代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滑膜细胞表面抗原,应用MTT比色法检测醇提液对RA-FLS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原代培养的RA滑膜细胞中CD90+阳性细胞为(94.78±0.98)%。醇提液对RA-FLS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浓度依赖性。醇提液和甲氨蝶呤均可显著促进FLS的凋亡,且醇提液促FLS凋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昆母汤可抑制RA-FLS增殖、促进其凋亡,具有治疗RA的潜在价值。

    作者:陈秀敏;林昌松;刘清平;徐强;关彤;陈纪藩;刘风震;吴莹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array CGH和SNP array技术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微阵列技术在不同时期活检及移植时机对染色体易位携带者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对诊断结果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染色体易位携带者行PGD的152个活检周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0个aCGH-PGD周期采用D3卵裂球活检并新鲜周期移植的策略,92个SNP-PGD周期采用滋养外胚层活检并冷冻周期移植的策略,将两组的诊断结果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SNP-PGD与aCGH-PGD在无胚胎移植周期方面无明显差异;在诊断正常率上,SNP-PGD高于aCGH-PGD,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方面,SNP-PGD高于aCGH-PGD,而早期流产及胎停率则低于后者。结论:采用滋养外胚层活检并冷冻周期移植可能有助于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作者:王静;丁晨晖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克罗恩病患者应用英夫利昔治疗后感染肺结核1例

    患者男,30岁,2年内因“反复腹痛腹泻、解黏液血便”多次在我科住院治疗。2年期间曾行肠镜、胃镜、胶囊内镜以及CT、MRI、T-SPOT检查,排除肠结核,终诊断为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诊断明确后一直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剂(艾迪莎)口服治疗,但疾病控制不佳,遂于2014年8月6日起分别在第0、2、6周予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 IFX)300 mg静脉注射治疗,患者腹痛、腹泻、黏液血便均好转。2014年09月18日开始加用硫唑嘌呤50 mg/d口服,30 d后硫唑嘌呤剂量调整为100 mg/d。10月24日患者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8.4℃,伴有乏力、咳嗽、咳痰。于是再次入住我科,辅助检查:血沉36 mm/h;胸片(图1)、肺部CT(图2):右肺中叶炎症伴实变,纵隔和右肺门区多发淋巴结肿大,T-SPOT阳性。怀疑结核感染,建议患者到专科医院进一步就诊,外院行支气管镜穿刺液培养、痰培养均提示分枝杆菌阳性,菌型鉴定均为结核分枝杆菌,支气管镜下穿刺纵隔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见坏死组织及少量上皮样细胞。肺结核诊断明确,诊断明确后,立即予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方案治疗。治疗3周后患者发热、咳嗽、咳痰症状逐渐好转,随访3个月,患者再无发热、咳嗽、咳痰症状,考虑结核病情得到控制。

    作者:董伟华;唐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肿瘤术中荧光显像的研究进展

    在肿瘤外科治疗中,术者对肿瘤边界及转移淋巴结的分辨能力是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所面临的问题是:由于恶性肿瘤的生长多呈浸润性,术中常难以辨别肿瘤边界,以至于不能将肿瘤“切干净”,应用肿瘤术中荧光显像技术可提高肿瘤的切除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肿瘤术中荧光显像是利用荧光标记物特异性与肿瘤细胞结合并标记肿瘤组织,再经特定成像设备产生的激发光照射使肿瘤组织在术中产生荧光,从而使术者可在直视下更好地分辨出肿瘤的边界并有助于大限度地切除肿瘤。术中实时荧光显像技术具有成像准确、快速、直观等优点,有助于肿瘤在荧光导航下切除,为肿瘤的诊断与靶向治疗带来了新机遇。

    作者:王垚;刘昶;纪艳超;孙旭阳;张成森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胱硫醚β合成酶G919A多态性与新疆锡伯族高血压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新疆锡伯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胱硫醚β合成酶G919A基因多态性位点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对新疆锡伯族200例高血压患者和2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基因分型,观察两组对象GG、GA和AA不同基因型以及该位点G、A不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新疆锡伯族CBS G919A位点高血压组基因型GG、GA、AA为59.5%、34.0%、6.5%,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新疆锡伯族高血压组A等位基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胱硫醚β合成酶G919A基因的多态性位点可能与新疆锡伯族高血压存在相关性。

    作者:赵磊;张蕾;芮东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术中输注不同剂量异体血和自体回输血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术中输注异体血会对患者免疫功能造成抑制,而将术中失血经血液回收机回收,处理后回输给患者可以减轻对免疫功能的抑制。本研究观察术中输注不同剂量异体血和自体回输血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庆;钱刚;周阳宁;张光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尼卡地平注射液致静脉炎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尼卡地平注射液致静脉炎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产科因输注药物所致的浅静脉炎患者共50例,分为尼卡地平组25例,非尼卡地平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临床特征和干预效果。结果:尼卡地平组患者静脉炎分级以Ⅲ级为主,占68%(17/25),Ⅱ级次之,占24%(6/25),Ⅰ级占8%(2/25);而非尼卡地平组患者以Ⅰ级为主,占52%(13/25),Ⅱ级次之36%(9/25),Ⅲ级占12%(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244,P=0.001)。尼卡地平组患者的硬结面积、皮肤温度以及疼痛评分均明显高于非尼卡地平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尼卡地平组用药后平均28 h发生静脉炎,而非尼卡地平组平均84 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65,P <0.05);两组静脉炎患者应用硫酸镁外敷治疗7d后,非尼卡地平组病情全部缓解,尼卡地平组尚有2例无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4.526,P =0.000);尼卡地平组平均显效时间(151.5 h)明显长于非尼卡地平组(52.8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37,P =0.000)。结论:尼卡地平注射液所致静脉炎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应加强护理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宝春;刘碧云;邹嘉欣;黄伟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黏蛋白水平的差异机制研究

    目的:分析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与哮喘患者的诱导痰黏蛋白水平的差异并探讨其差异机制。方法:通过ELISA法检测20例EB、哮喘患者及正常对照的痰上清液黏蛋白 MUC5AC、MUC5B及LTC4和PGE2水平,分析上述炎症介质在EB与哮喘患者的黏蛋白差异机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哮喘组的MUC5AC[(26.8±8.5)μg/mL]显著高于EB组[(17.6±7.0)μg/mL]和对照组[(12.5±4.3)μg/mL](P <0.01),MUC5B[(1.1±0.5)μg/mL]与EB组[(2.6±0.5)μg/mL]和对照组[(2.6±0.4)μg/mL]相比,显著降低(P<0.01),EB组的MUC5AC和MUC5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与其他组相比,哮喘组的LTC4[(700.8±172.3)pg/mL]和EB组的PGE2[(433.8±118.1)pg/mL]均显著升高(P <0.01)。受试者的痰上清LTC4与MUC5AC呈正相关(r=0.785,P<0.01),与MUC5B呈负相关(r=-0.703,P<0.01)。结论:哮喘与EB患者的大气道黏蛋白MUC5AC与MUC5B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而LTC4和PGE2之间的失衡可能是引起该差异的机制。

    作者:罗炜;杨超培;王慧;陈如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CXCR4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细胞转染

    目的:构建高表达CXCR4慢病毒并转染MCF-7细胞,获得高表达CXCR4的MCF-7细胞。方法:RT-PCR法扩增CXCR4基因,构建重组质粒CXCR4/pSin-EF2,与psPAX2、pMD2G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以空载体包装的病毒为对照,将包装慢病毒感染人乳腺癌细胞MCF-7。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CXCR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XCR4受体表达。结果:双酶切和测序结果证实重组质粒CXCR4/pSin-EF2构建成功,转染HEK293T细胞获得高滴度慢病毒,RT-qPCR和Western blot证实病毒转染MCF-7细胞中CXCR4表达量显著增高(P <0.05),流式测得CXCR4阳性细胞由26.78%升到99.29%,而MCF-7Vector细胞膜表面CXCR4表达量与未转染病毒MCF-7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成功构建CXCR4慢病毒表达载体,获得CXCR4受体稳定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

    作者:段司沁;范遥;赵雪;曹园芝;谭毅;龙北国;马伟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热烈祝贺《实用医学杂志》影响因子首次突破1.0

    近年来,在本刊主管、主办单位的指导下,在编委、审稿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编辑部团队的努力下,《实用医学杂志》各项学术指标不断上升。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新数据显示,2013年本刊刊出文章基金论文比达到46%。2013年本刊的总被引频次继2012年首次突破1万次以来,继续呈增长趋势,达到14056次,且本刊影响因子首次突破了1.0,为1.063。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氟哌啶醇或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氟哌啶醇或托烷思琼联合地塞米松用于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72例,随机分为氟哌啶醇组(H组)与托烷司琼组(T组)(n =86)。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地塞米松5 mg,手术开始后H组与T组分别给予氟哌啶醇1 mg或托烷司琼琼3 mg。观察两组有效性与安全性指标,有效性指标包括患者进入麻醉后恢复室1h后、6h后及24h后发生的恶心、干呕或呕吐、补救性镇吐药物的使用、首次给予补救性镇吐药物的时间及完全有效例数;安全性指标包括患者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的镇静程度、达到离开麻醉后恢复室的时间、手术后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以及手术后的Q-T间期等。结果:两组预防PONV的效果相似,有效性与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氟哌啶醇或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用于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PONV同样安全有效,而氟哌啶醇价格低廉,值得选用。

    作者:殷伟;赵静月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技术在顽固性心衰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对利尿剂抵抗的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CVVHDF联合静脉泵入利尿剂治疗组(C + D组)与单纯静脉泵入利尿剂治疗组(D组)各20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尿量、体质量、心功能等指标变化,以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48 h后:C + D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 <0.05),D组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高于C + D组(P <0.05);两组动脉血pH值、实际碳酸氢盐(AB)浓度升高,尿量增多,体质量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且C + D组优于D组(P <0.05)。C + D组住院时间比D组短(P <0.001)。 CVVHDF治疗中有2例出现低血压,未出现出血、栓塞、感染等不良反应。C + D组均好转出院(病死率0%),D组有4例死亡(病死率20%)(Fisher确切概率,P =0.106)。结论: CVVHDF治疗可改善肾功能、纠正酸中毒、改善利尿剂抵抗、有效减轻钠水潴留、改善心功能、缩短住院天数,不良反应较少,未增加住院期间病死率,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对利尿抵抗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

    作者:刘加明;李旭;金鑫;于泽莺;王红霞;李玉琴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肺部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特点及药敏性分析

    目的:分析痰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病例的临床资料与菌株药敏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2月所有痰培养金葡菌阳性的病例。结果:收集痰培养金葡菌阳性病例共111例,其中110例行药敏试验,MSSA有27例(24.55%),MSRA有83例(74.45%),社区感染MSRA有13例(15.66%),医院感染MRSA有70例(84.34%)。病例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神经外科、ICU、神经内科,占75.68%。长期居住护理院是社区感染MRSA的主要危险因素(P =0.004)。社区感染MRSA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阿奇霉素等药物的敏感率均高于医院感染MRSA。结论:社区感染MRSA对非β内酰胺类药物的敏感性高于医院感染MRSA。

    作者:区雪婷;梁伟强;魏立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