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祚明;谭孟源;符春花;李永超
目的:观察昆母汤醇提液对人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昆母汤治疗RA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滑膜组织取自行关节置换术或关节镜检查术的8例活动性RA患者,分离出FLS进行原代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滑膜细胞表面抗原,应用MTT比色法检测醇提液对RA-FLS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原代培养的RA滑膜细胞中CD90+阳性细胞为(94.78±0.98)%。醇提液对RA-FLS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浓度依赖性。醇提液和甲氨蝶呤均可显著促进FLS的凋亡,且醇提液促FLS凋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昆母汤可抑制RA-FLS增殖、促进其凋亡,具有治疗RA的潜在价值。
作者:陈秀敏;林昌松;刘清平;徐强;关彤;陈纪藩;刘风震;吴莹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符合条件的患者共67例,随机分为2组,A组术后第5天静脉注射唑来膦酸5 mg,B组未接受唑来膦酸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患肢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术后血清钙、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浓度、术后1年及术前股骨近端骨密度,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骨折类型构成、住院时间、部分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个月及1年时髋关节功能、术前平均骨密度及术前术后血钙变化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术后1年平均骨密度及术后1年血清AL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并发症方面,A组有5例患者出现肌痛或发热。结论:唑来膦酸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使用,能抑制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加快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作者:孙劲;刘沛;付纳新;刘飞;黄晖;戴鹏;谭春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肠道巨噬细胞定位于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及黏膜固有层,在保持肠道稳态及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脂氧素(LXs)A4及其受体激动剂BML-111对脂多糖(LPS)作用巨噬细胞RAW264.7存活和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CCK-8法观察LPS对RAW264.7的毒性作用,RT-qPCR法检测细胞内TLR4、TRAF6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TLR4、TRAF6和pNF-κB p65的蛋白水平。结果:在1000 ng/mL浓度LPS组,作用6 h后,LX A4组和BML-111组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显著增高(P<0.05)。在LPS作用下,LX A4组和BML-111组对RAW264.7细胞的TLR4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相对应的无LPS组(P <0.05),TRAF6 mRNA的表达均高于相对应的无LPS组(P <0.05);而LX A4组和BML-111组的TRAF6蛋白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高于相对应的无LPS组(P<0.05)。在LPS作用下,LX A4组和BML-111组pNF-κB p65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而对照组又高于相对应的无LPS组(P <0.05);且LX A4和BML-111作用无差异(P>0.05)。结论:LX A4和BML-111能够抑制LPS对RAW264.7细胞的作用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助减轻炎症反应;性质稳定的BML-111更有望成为IBD治疗的新契机。
作者:谢大泽;黄利兴;刘东升;朱俊;谢勇;周南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例1患者女,49岁,因发现外阴无痛性肿物10年余就诊。查体:外阴部见大直径约9 cm葫芦状包块,边界清楚。行局部手术切除,送病理检查。巨检:大小9 cm ×6 cm ×3.5 cm,结节状,境界清楚,表面被覆皮肤,皮肤表面见大直径约0.2~0.5 cm,溃疡多处,切面灰白,质软。镜检:肿瘤位于外阴部皮肤真皮下层与皮下交界处,富于黏液背景,伴有明显胶原纤维束穿插其内,伴有玻璃样变性,肿瘤深部胶原纤维减少至消失。肿瘤向皮下方向呈膨胀性生长,境界清楚。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肿瘤细胞 vimentin (+)、desmin(+)、ER(+)、PR(+)、SMA(-)、S-100(-)、Calponin (-)、Caldesmon (-)、CD34(-)、PCK (-)、P63(-)、Ki67阳性细胞指数<1%。病理诊断:(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肿块经局部手术切除后随访23个月,未见复发。
作者:韩义明;范婉婷;谢军花;杨婉;邹先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徒手淋巴引流是否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方法:选取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5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 =250)和对照组(n =250)。对照组进行常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徒手淋巴引流健康教育,将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各组患者的腋网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在术前24 h、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上肢臂围及肩关节外展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而且干预组患者腋网综合征发生率及肩关节外展度状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徒手淋巴引流结合常规功能锻炼的复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腋网综合征和肩关节活动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丽娟;黄中英;朱晓丽;颜君;唐海林;辛明珠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对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 ADA)、结核抗体(Tuberculosis antibody,TB-Ab)检测结果的对比,探讨T-SPOT.TB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62例,根据诊断情况分为结核组32例,非结核组30例。入院后行T-SPOT.TB,TB-Ab,胸水ADA检验,将患者T-SPOT.TB检验结果与终临床诊断进行对比,对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T-SPOT.TB、ADA、TB-Ab的敏感性分别为90.6%,71.9%,62.5%;特异性分别为:90.0%,83.3%,86.7%。 T-SPOT.TB敏感性高于其他两种检验方法,但进行统计学分析后, T-SPOT.TB与ADA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与结核抗体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SPOT.TB对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结核性胸膜炎的早期诊断,与结核抗体联合检测有互补作用。
作者:高亮;郑建;欧勤芳;陈华昕;于志明;陈延斌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鼻胆管引流(ENBD)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万方、中国知网、CBM、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4年11月20日,收集ENBD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ERCP术后胰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专用软件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用推荐分级的评价制定与评估(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评级。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显示ENBD能减少患者术后高淀粉酶血症(OR =0.25,95%CI:0.14~0.42,P <0.00001)及胰腺炎(OR =0.16,95%CI:0.09~0.27,P <0.00001)。 GRADE系统质量等级分别为中、高级证据。结论:ENBD可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用于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发生。
作者:朱端权;王运兵;龚建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与ER、PR及HER2表达的关系及与三阴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8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5例乳腺癌(其中三阴乳腺癌15例)中GPR30、ER、PR及HER2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85例乳腺癌中GPR30、ER、PR及HER2的表达率分别为52.9%(45/85)、74.1%(63/85)、69.4%(59/85)、22.4%(19/85)。乳腺癌中GPR30表达和ER呈正相关(P =0.021);GPR30和PR及HER2表达无相关性(均P >0.05)。15例三阴乳腺癌中GPR30阳性11例,GPR30和三阴乳腺癌高度相关(P=0.014)。结论: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和ER共同作用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GPR30在三阴乳腺癌高表达,针对GPR30的研究及应用有望成为三阴乳腺癌诊治的新靶标。
作者:杨玉华;娄丹;吕小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在颈椎后路手术中预先使用泡沫敷料预防颜面部压疮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88例ASA分级Ⅰ~Ⅱ级、拟行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分为试验组(泡沫敷料组,94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94例)。术后即刻记录颜面部压疮情况,测量红斑大直径(cm),并进行分期。术后24 h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回访,记录颜面部压疮情况。结果:术后即刻试验组患者颜面部Ⅰ期和Ⅱ期压疮发生率分别为3.2%、0%,对照组为11.7%、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 h试验组患者颜面部Ⅰ期和Ⅱ期压疮发生率分别为4.3%、0%,与对照组(14.9%、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室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颜面部红斑大直径分别为(1.8±0.2)、(3.5±0.3)cm,术后24 h分别为(1.6±0.2)、(3.3±0.3)c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颈椎后路手术中预先使用泡沫敷料可有效地降低颜面部压疮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并且能够控制术后24 h内的进展。
作者:钞海莲;张慧;路花宁;权晓莉;王知玲;雷晓鸣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比较两种微阵列技术在不同时期活检及移植时机对染色体易位携带者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对诊断结果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染色体易位携带者行PGD的152个活检周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0个aCGH-PGD周期采用D3卵裂球活检并新鲜周期移植的策略,92个SNP-PGD周期采用滋养外胚层活检并冷冻周期移植的策略,将两组的诊断结果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SNP-PGD与aCGH-PGD在无胚胎移植周期方面无明显差异;在诊断正常率上,SNP-PGD高于aCGH-PGD,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方面,SNP-PGD高于aCGH-PGD,而早期流产及胎停率则低于后者。结论:采用滋养外胚层活检并冷冻周期移植可能有助于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作者:王静;丁晨晖 刊期: 2015年第17期
教学工作是中医院肾病学科建设的重点,是临床工作及科研工作开展深化的基础,人才梯队建设的根本。目前传统中医院校教育落后于临床而备受争议。近年来,已有循证医学研究[1-2]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具备一定优势。目前中医院的人才储备以中医类别人才为主,中西医结合及西医临床类别人才吸纳不足;中医院校教学以中医学大纲为基础,西医学各科为独立学科,缺乏学科交叉设计。临床教学工作应怎样践行中西医结合?怎样使中医院校生兼容中西医诊疗思路?如何互参中医证治规律与西医肾脏病理?怎样将经典理论转化为临床实践?怎样使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与临床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我科10余年来教学探索,教师们不断尝试、修正、完善,使中医肾病教学摆脱了模糊、晦涩、繁冗、呆板的内容和形式,教案更规范、明确、实用,师资团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教学方法生动多样,教学工作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作者:孟元;张胜容;王雨;王悦芬;赵文景;刘宝利;张炳厚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 MS)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原真菌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住院部35例静脉血或脑脊液培养真菌阳性标本,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进行鉴定,同时进行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将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进行比对,两者鉴定结果不符合的采用核糖体RNA内转录间隔区2(ITS 2)序列分析后确证结果,从而评价质谱法的准确性、实用性。结果:MALDI-TOF MS正确鉴定出其中的30例(85.7%),错误5例(14.3%);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正确鉴定出35例(100.0%)。结论:MALDI-TOF MS相对于传统的生化鉴定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重复性好的优点,但本次研究的准确率不如传统生化鉴定,也比之前国内外报道的准确率低,可能跟标本的前处理难以统一规范以及蛋白提取程序不一致有关。相信随着MALDI-TOF MS技术的统一规范和图谱数据库不断的完善,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将成为日常临床微生物鉴定的理想工具。
作者:姜长宏;龙军;华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脂谱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30例健康孕妇,检测并分析其孕9~12、14~17、23~26和37~40周4个妊娠时段空腹血清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与血脂6项的相关性。结果:妊娠期血清TSH与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RI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均呈正相关,FT3、FT4与CHOL、TRIG、LDL-C、APOA-I和APOB均呈负相关,TSH、FT3和FT4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相关性。结论:除HDL-C外,妊娠期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脂密切相关。
作者:蔡佳;张曼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氧化磷酸化功能变化。方法: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组为:空白对照组(TC组)、缺血+再灌注5 min组(IR 5 min组)、缺血+再灌注10 min (IR 10 min组)组、缺血+再灌注15 min组(IR 15 min组)、缺血+再灌注30 min组(IR 30 min组),每组8只,采用小鼠Langendorff模型,TC组给予平衡灌注45 min;缺血再灌注组均给予缺血25 min,随后给予5、10、15和30 min的再灌注。提取心肌线粒体,测定不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的呼吸功能变化。结果:与TC组相比,IR 5 min组以谷氨酸+苹果酸为底物的复合体Ⅰ呼吸功能无明显改变,而IR 10 min、15 min和30 min组,复合体Ⅰ的呼吸功能显著抑制;与TC组相比,以琥珀酸、TMPD/ascobate为底物的复合体Ⅱ、Ⅳ的呼吸功能在IR 5 min组即开始下降,且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呼吸功能抑制程度加重。结论: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的氧化磷酸化功能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存在不同变化,研究不同线粒体复合体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应选择不同的缺血后再灌注时间。
作者:许爱军;陈明兵 刊期: 2015年第17期
患者男,30岁,2年内因“反复腹痛腹泻、解黏液血便”多次在我科住院治疗。2年期间曾行肠镜、胃镜、胶囊内镜以及CT、MRI、T-SPOT检查,排除肠结核,终诊断为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诊断明确后一直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剂(艾迪莎)口服治疗,但疾病控制不佳,遂于2014年8月6日起分别在第0、2、6周予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 IFX)300 mg静脉注射治疗,患者腹痛、腹泻、黏液血便均好转。2014年09月18日开始加用硫唑嘌呤50 mg/d口服,30 d后硫唑嘌呤剂量调整为100 mg/d。10月24日患者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8.4℃,伴有乏力、咳嗽、咳痰。于是再次入住我科,辅助检查:血沉36 mm/h;胸片(图1)、肺部CT(图2):右肺中叶炎症伴实变,纵隔和右肺门区多发淋巴结肿大,T-SPOT阳性。怀疑结核感染,建议患者到专科医院进一步就诊,外院行支气管镜穿刺液培养、痰培养均提示分枝杆菌阳性,菌型鉴定均为结核分枝杆菌,支气管镜下穿刺纵隔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见坏死组织及少量上皮样细胞。肺结核诊断明确,诊断明确后,立即予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方案治疗。治疗3周后患者发热、咳嗽、咳痰症状逐渐好转,随访3个月,患者再无发热、咳嗽、咳痰症状,考虑结核病情得到控制。
作者:董伟华;唐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同步放疗序贯化疗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瘤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77例胃癌根治手术治疗后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别采取单纯放射治疗(RT组,37例)和替吉奥同步放疗序贯化疗(CRT组,40例)。评价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可评价病例中,RT组和CRT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51.4%(19/37)和75.0%(30/4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45,P =0.036)。 RT组和CRT组均未观察到过敏反应、脱发、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CRT组出现2例肝功能I级受损;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替吉奥同步放疗序贯化疗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瘤,不会增加毒副反应,且能获得更好的疗效,是更优的选择。
作者:林灿峰;辛淑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出现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484例HIV/AIDS患者HAART治疗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导致患者HAART中发生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结果:HIV/AIDS HAART治疗的患者,无骨髓抑制组278例,骨髓抑制组206例,发生率为42.6%,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老年、女性、肝、肾功能不全者、HAART<90 d、有齐多夫定的HAART方案、基线CD4+ T淋巴细胞数较低者、合并机会性感染较多者、联合具有血液系统毒性反应的药物是发生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而患者HIV感染途径和发生骨髓抑制时患者的体重是HIV/AIDS HAART治疗骨髓抑制的保护性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女性、肝、肾功能不全者、HAART<90 d、有齐多夫定的HAART方案、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较低者、合并机会性感染较多者、联合具有血液系统毒性反应的药物是HIV/AIDS HAART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结论:应针对HIV/AIDS HAART中发生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控制措施,以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
作者:杜红;赵柳红;覃忠于;王琳玉;刘钟馗;周嵩煜;黄慧洁;周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时间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85例,初诊时有无脑转移、治疗期间脑转移与非脑转移对生存的影响。结果:小细胞肺癌初诊时有脑转移与无脑转移相比: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24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5.0%、20.0%、0,86.1%、39.5%、13.1%,有统计学差异(P =0.024);治疗期间脑转移与非脑转移相比: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21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40.0%、10%,88.6%、38.5%、14.3%,无统计学差异(P =0.742)。结论:小细胞肺癌初诊时有脑转移对生存有显著影响,治疗期间脑转移对生存无显著影响。
作者:梁香存;梁凯;王庆;才虹美;梁健;张俊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患者女,25岁,2013年3月因多颗牙缺失就诊。临床检查:面下1/3距离降低,双侧颞下颌关节无异常。残根,断面位于龈下,残根,断面位于龈上,烤瓷桥(图1),烤瓷桥松动且部分崩瓷,浅龋(图2a)。拆除烤瓷桥后,检查结果示:残根,断面平齐龈缘,残根,远中断面位于龈上。治疗方案:(1)拔除残根;(2)根管治疗牙;充填治疗牙;(3)置入金属桩(图2b),铸瓷桥,铸瓷单冠,磁性附着体,上颌行分裂式基托义齿联合磁性附着56876485585321123432112343211234321124568764855853211243211234125321543211234体修复。另给患者做一副上颌传统设计的可摘局部义齿作为对照。修复过程:(1)咬合重建,通过观察面下1/3的高度与面部长度比例是否协调及发音过程中正确的唇齿关系和准确的发音判断咬合重建是否合适,制作临时修复体并随访观察3个月,患者无颞下颌关节不适后确定该颌位为佳颌位。(2)面弓转移牙合位关系至全可调架(图3),固定义齿修复前牙。(3)制作可摘局部义齿(图4a ,4b )。分裂式基托设计时牙设计为金属面且与牙的基托分裂开(图4c),牙上放置变455异T型卡环(图4d)。修复后,患者的咀嚼功能及美观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图5)。治疗完成后1、3、6个月、1年进行随访观察发现,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相比,患者对分裂式基托义齿的舒适度、固位和稳定性、咀嚼效能、美观和发音表示更为满意,也更愿意佩戴该义齿。临床检查见末端基牙无松动,牙龈牙周均无炎症表现,X线片未见牙槽骨吸收。义齿状况良好,无支架折断,无人工牙无脱落等。长期随访仍继续进行。
作者:闵婕;俞丹丹;张晶晶;高姗姗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患者的治疗效果和HAART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方法:收集3100例HIV感染和AIDS患者接受HAART治疗12个月,每月用流式细胞仪MultiSET绝对计数法检测患者CD4+T细胞水平,bDNA法(检测范围1.60 log ~6.10 log RNA拷贝/mL)检测血浆HIV-1病毒载量1次,并对患者进行严密的临床观察。结果:治疗后12个月CD4+T细胞计数平均升高430×106/L(P <0.01)。病毒载量于治疗后8个月全部降至可测水平(1.70 log拷贝/mL)以下,平均下降45 log拷贝/mL。结论:艾滋病患者经HAART治疗后有极为显著的效果,且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生存率与相关文献比较有很大的提高。
作者:吕日英;李健龙;覃雄林;朱宇佳;覃琼芬;付少萍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