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文;磨凯;刘中杰;刘辉;梁启波;徐世元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功能与自我护理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入户调查法,选取2013年3-6月在宁夏银川市妇幼保健院永丰社区卫生服务站管辖的2个居委会中满足纳入标准的3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家庭功能评估量表和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功能总得分为(6.01±2.32)分,家庭功能障碍占62.7%,家庭功能良好占37.3%;自我护理能力总得分为(98.60±12.50)分,自我护理能力低水平占0.6%,中等水平占87.6%,高水平占11.8%;且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功能中的适应度、合作度、成熟度、情感度、亲密度与自我护理能力的各维度均呈正相关(r=0.150~0.444,P<0.05)。结论:家庭功能中的适应度、合作度、成熟度、情感度、亲密度与自我护理能力的各维度密切相关,可通过改善患者的家庭功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刘甜;杜茜倩;李胜玲;刘冬梅;刘国莲;张德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胆汁酸核受体激动剂GW4064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瘦素及长型瘦素受体(OB-Rb)和对HepG2细胞 OB-Rb 的影响。方法:用 GW4064干预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采用荧光real-time PCR 法检测分化过程中第0、2、4、6、8天瘦素及OB-Rb mRNA 相对表达量及ELISA 法检测瘦素分泌情况,同时,用 GW4064干预饥饿后的 HepG2细胞0、12、24、48 h 后,荧光 real-time PCR 法检测 OB-Rb mRNA 相对表达量。结果:GW4064干预后,3T3-L1前脂肪细胞中瘦素 mRNA 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上升,瘦素蛋白分泌情况与其 mRNA 表达相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 OB-Rb mRNA 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同时,HepG2细胞的OB-Rb mRNA 在干预后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GW4064可上调脂肪细胞瘦素和HepG2细胞OB-Rb 的表达,目前瘦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而 OB-Rb 的低表达则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瘦素抵抗相关,因此,我们推测胆汁酸核受体激动剂可通过提高肝脏OB-Rb 的表达改善瘦素抵抗,从而达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目的。
作者:辛小敏;张珊珊;钟慕晓;杨公利;彭瑶;朱薇;张亚历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双乌宣痹方剂的抗炎和镇痛效果。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法探讨其抗炎效果;采用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探讨其镇痛效果。结果:抗炎实验结果显示,双乌宣痹方剂的中、高剂量组对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双乌宣痹方剂的低、中、高剂量组对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镇痛实验结果显示,双乌宣痹方剂中、高剂量组对于醋酸致小鼠的扭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在给药后1 h,双乌宣痹方剂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痛阈值(P<0.05),在给药后2 h,双乌宣痹方剂中、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痛阈值(P<0.05)。结论:双乌宣痹方剂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效果。
作者:邹霞辉;韩丽萍;蒋琳兰;韦嵩;陈志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中胚胎来源及卵裂球活检方法对囊胚形成及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中心行地中海贫血PGD的21例共27个周期胚胎活检后的胚胎发育情况、PGD诊断效率以及临床结局。共分冻融胚胎组和新鲜胚胎组;机械法活检组和激光活检组,比较两组活检后囊胚形成率及囊胚种植率的差异。结果:27个活检周期共活检胚胎数293个,胚胎活检后形成囊胚153个(52.2%),活检后移植23个周期,8个周期获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为34.8%。机械法活检后的囊胚形成率和囊胚种植率较激光法的高(分别为56.6%、42.0%和31.3%、0),新鲜胚胎活检后的囊胚形成率较解冻胚胎的高(分别为51.9%和34.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机械法活检可获得较激光法更好的囊胚形成率和妊娠结局。新鲜胚胎活检后的囊胚形成率较解冻后的高。玻璃化冷冻活检后形成的囊胚复苏后移植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结局(临床妊娠率为33.3%)。
作者:唐永梅;韦继红;徐丽湘;韦立红;曾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评估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清大内皮素(big ET-1)及氮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0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除外或诊断OSAS,除外者为对照组,确诊患者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成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患者big ET-1、NT-proBNP浓度、左房直径,分析其与OSAS 严重程度关系。结果:血清 big ET-1、NT-proBNP水平和左房直径与OSA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P<0.01,P<0.05),big ET-1、NT-proBNP水平和左房直径呈正相关(P<0.01,P<0.05)。结论:持续性房颤OSAS患者big ET-1、NT-proBNP水平、左房直径与OSAS严重程度正相关,血管内皮损伤介导的左房重构和电重构可能在OSAS持续性房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连晓峰;张彩凤;许志强;韩鹏;李永锋;李勇;张海瑞;贾民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Nanog 和CD44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50例肺癌组织、32例良性病变肺组织和18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Nanog和CD4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Nanog 在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病变肺组织和正常肺组织(P<0.05);CD44在肺癌、良性病变肺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Nanog 和CD44在肺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P<0.05);Nanog 和CD44在肺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和肿瘤分化无关(P>0.05)。 Nanog 和CD44在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64,P<0.05)。结论:Nanog和CD44蛋白可能共同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Nanog蛋白是一潜在的肺癌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作者:莫碧文;李劳冬;王昌明;曾锦荣;王绩英;韦江红;陈峰;黄剑伟;于会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癌症临终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以利于合理防治。方法:回顾性调查老年晚期癌症临终住院患者,对85例并发消化道出血病例(观察组)与294例未并发消化道出血病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因素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比值比(OR)=3.241,95%置信区间(CI)为1.792~5.863]、非甾体类消炎药的应用(OR=3.080,95%CI为1.725~5.497)、长期心肺疾病(OR=2.323,95%CI 为1.315~4.105)、应激状态(OR=1.858,95% CI 为1.054~3.274)、血白蛋白(OR=0.760,95% CI 为0.679~0.851)、肠内营养(OR=0.499,95%CI 为0.279~0.892)与老年晚期癌症临终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加强老年晚期癌症临终患者消化道出血的监控,重视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和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余敏;姜宏宁;余永春;龙霖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维综合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膀胱癌性功能障碍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取药学、行为、康复及健康教育等干预方式,对照组按常规治疗,两组均采用勃起功能国际问卷-5(IIEF-5)和性生存质量(SLQQ)进行性功能评价。结果:干预组在IIEF-5、SLQQ 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维综合干预不仅有利于患者性功能的恢复,而且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志华;邹戈;张家友;林少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运用美式整脊结合龙氏正骨手法纠正颈椎小关节紊乱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38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9例,采用美式整脊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69例,采用传统手法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的评分、眩晕消失所需的治疗次数、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均值之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眩晕消失所需治疗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美式整脊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起效快,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秦标;李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1000‰。罹患率:通常多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情况。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以及骨折危险增加的一种全身骨骼疾病[1]。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的诊断、骨折危险系数的评价以及药物治疗以降低骨折风险的研究已经取得显著进展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良好的应用[2]。Wnt信号通路可调控成骨细胞的分化,其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均为骨质疏松的重要调控因子,是引起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3]。骨硬化蛋白是一种由骨细胞分泌的骨形成抑制因子,其可抑制Wnt信号通路,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4],因而可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新靶点。研究表明,治疗骨质疏松的不同药物可引起血浆骨硬化蛋白的浓度不同程度的变化,同时骨硬化蛋白可能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新靶点[5]。本文主要对骨硬化蛋白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方淑斌;田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微创腰麻用于非住院外阴白色病变聚焦超声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拟在腰麻下行外阴白色病变聚焦超声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 A 组腰麻用药为0.125%罗哌卡因5.5 mg (4.4 mL),B 组腰麻用药为0.25%罗哌卡因5.5 mg (2.2 mL),C 组腰麻用药为0.375%罗哌卡因5.5 mg(1.5 mL),D组腰麻用药为0.5%罗哌卡因5.5 mg(1.1 mL)。观察阻滞平面达T12时间、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恢复时间、自行排尿时间、离院时间,同时监测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麻醉效果和并发症。结果:A组阻滞平面达T12时间、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恢复时间、自行排尿时间、离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C组、D组(P<0.05),4组间血压、心律、血氧饱和度、麻醉效果和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剂量罗哌卡因(5.5 mg)微创腰麻,0.125%罗哌卡因浓度低,容量大,起效快,运动、感觉阻滞恢复快,能早期自行下床排尿,早期离院等,适用于微创腰麻行外阴白色病变聚焦超声治疗非住院患者。
作者:田静茹;何君;刘惠荣;郭素兵;李茂源;麻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飞针联合皮内针与舒乐安定及非穴位针刺治疗失眠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15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3组(飞针针刺组、舒乐安定组、非穴位针刺组),均治疗2周,4周随访,观察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及其评分分级变化情况。结果:各组患者ISI在1周、2周、4周逐渐降低,治疗前与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各组方法都能显著降低失眠严重程度;飞针针刺组与舒乐安定组、非穴位针刺组治疗前与随访时差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飞针针刺组差值大,说明飞针针刺组在改善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显著优于其他两组;飞针针刺组分别在1周、2周、4周的较重失眠程度比例分别与舒乐安定组、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飞针针刺组疗效优于其他两个组。结论:飞针配合俞穴埋皮内针能有效改善失眠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其疗效明显优于舒乐安定和非穴位针刺。
作者:李颖;陈秀华;陈全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患者,男,45岁。发现肝功能异常2年。入院后行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病毒性肝炎·丙型·慢性·中度。运用干扰素(利芬能-哈尔滨制药厂生产)治疗,皮下注射,300万u/次,隔日一次。治疗4周、12周、24周复查,均显示应答良好。之后患者诉双手尺侧,包括小指及无名指似有麻木感。体检无明显功能障碍,怀疑因双手持续操作电脑可能有压迫。28周后患者诉双眼肿胀,查肝功能、肾功能无异常。治疗30周后患者诉双手发僵,各关节无红肿及变形。怀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随后于武汉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确诊(考虑为干扰素所致),口服左甲状腺素钠,同时停止干扰素治疗。约6周后手麻、手僵、双眼肿胀诸症缓解。
作者:王艳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患者女,8岁,主因间断出现皮肤淤斑、鼻衄6年余,右下肢疼痛1d 于2013年7月2日15:10入院。患者于入院前6年余(2007年3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皮肤淤斑,鼻衄,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查 PT 37.2 s(11~14 s)、APTT 90.2 s(24~37 s),均显著延长,FIB 测不出(低于测试范围),诊为“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予输注冷沉淀后好转。之后每有外伤后皮肤淤斑,查凝血指标均示PT、APTT 明显延长,而纤维蛋白原多示正常,偶有轻微下降,但输注冷沉淀可好转。2010年5月头部受伤后,出现右眼失明,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脑干出血”,行气管切开术及呼吸机辅助呼吸,予输注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等治疗后,视力有所恢复,2010年6月28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查头颅核磁提示双侧额颞顶部硬脑膜外血肿。查凝血指标仍示 PT、APTT明显延长,FIB 正常,经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头痛好转,未行手术,之后复查头颅CT血肿明显吸收。于2010年7月8日就诊于天津血研所血液病医院,查凝血指标:PT 63.1 s (10~14s), INR 5.44(0.87~1.2), APTT 167.7 s(23~33 s),TT 19.5 s (13.3 ~19.3s),Fiber 3.935 g / L (2~4 g / L),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114.9%(75% ~125%),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阴性,纤维蛋白原分解产物<5.0 mg / dL,D-二聚体定量15.5滋g / dL (0~50),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抗原0.84 U (0.5~2.0 U),因子Ⅷ:C 为70.2%(50% ~150%),因子Ⅱ:C 为112.1%(50% ~120%),因子Ⅴ:C 为1.0%(50% ~140%),因子Ⅶ:C 为62.7%(50% ~120%),因子Ⅸ:C为61%(50% ~120%),因子Ⅹ:C 为75.9%(50% ~120%),因子Ⅺ:C 为78.1%(50% ~120%),因子Ⅻ:C 为63.1%(50% ~120%),诊断:遗传性因子Ⅴ(FⅤ)缺乏症。1天前患者诉右下肢疼痛要求补充血浆防止出血而入院。查体:T 36.7℃,P 114次/ min,R 20次/min,BP 104/71 mmHg,神清,精神可,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淤斑,颈软,无抵抗,右侧瞳孔约4 mm,对光反射消失,左侧瞳孔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咽部查体不配合。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14次/ min,律规整,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巴氏征未引出。复查Fib 3.0 g / L,PT 29.10 s,APTT78.60 s,初步诊断:遗传性因子Ⅴ(FⅤ)缺乏症,脑出血后遗症,右眼失明,硬膜外血肿。经输注“O”型新鲜冰冻血浆200 mL 后出院,现随访患儿仍存活。
作者:王冬梅;李英华;孟真;耿建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 RNA 干扰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基因表达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将ERK1/2 siRNA 片段转染入VSMCs,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检测 ERK1/2 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ERK1/2蛋白表达量的变化,MTS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RT-qPCR 结果显示,干预组的ERK1 mRNA 表达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 ERK2 mRNA 表达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 结果显示,干预组的ERK1/2蛋白表达相对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24 h、48 h、72 h后,MTS结果显示,干预组细胞的增殖受抑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ERK1/2的特异性siRNA能够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ERK1/2基因表达,并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ERK1/2基因被沉默后,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提示 RNAi 技术沉默 ERK1/2可以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成形术术后再狭窄防治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黄胜超;陈小东;王三明;丁洪飞;张远起;黄水传;张智;胡小辉;李建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壳脂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非酒精性脂肪肝门诊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壳脂胶囊组30例)及对照组(血脂康组30例),分别予壳脂胶囊1.25 g tid和血脂康0.6 g bid,疗程24周。结果:两组在降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LDL-C)、肌酐(CREAT)、尿素氮(BUN)、体质量指数(BMI),症状积分,B 超影像学指标表现等方面均有显著疗效;其中血脂康组在降低 TC、TG 方面,优于壳脂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壳脂胶囊组在降低 BMI、症状疗效、B 超疗效等方面,优于血脂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壳脂胶囊治疗NAFLD有一定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杨跃武;肖阁敏;招柏明;杨宏志;戴敏;滕立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153例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反向添加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保守性腹腔镜手术且手术证实为盆腔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GnRHa 与反向添加药物分为GnRHa 用药组、GnRHa+反向添加用药组与对照组,分析不同用药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复发率及受孕情况。停药后定期随诊,随诊时间6~24个月,平均17.15个月。结果:51例患者出现明显的绝经期症状,给予反添加治疗(补佳乐0.5~1 mg/d)。GnRHa用药组与反向添加组的VAS评分、Kupperman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复发率、复发间隔时间及术后妊娠率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GnRHa 用药组与反向添加组之间 VAS 评分分别为2.14±2.02和1.73±2.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nRHa用药组的副反应以潮热出汗、失眠、性生活障碍等为主,发生率均高于反向添加组,反向添加组能有效的缓解应用GnRHa 出现的各种低雌激素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腹腔镜联合GnRHa 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反向添加治疗可缓解GnRHa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不影响疗效。
作者:胡晓军;刘玉玲;党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尿毒症性心肌病患者的疗效。方法:58例尿毒症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曲美他嗪治疗组)30例和B组(一般治疗组)28例。两组患者均在规律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给予抗贫血、控制高血压等治疗。 A组另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用法:每日3次,每次20 mg 口服,疗程3个月。用药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作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心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和晚期大血流速度比(E/A)、左室短轴缩短率(FS)等指标。结果:A、B两组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治疗前后LA、LVEDD、LVESD、IVST、LVPWT、LVEF、E/A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前后LA、LVESD、IVST、LVPWT、LVEF、E/A及FS 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在改善尿毒症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肌重构及心功能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熊燕;赵毅;顾少华;顾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糖耐量人群网膜素-1与冠心病( CHD )的关系。方法:纳入糖耐量减低合并冠心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共143例,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网膜素-1水平,并观察血清网膜素-1与腰臀比、体质量指数( BMI )、血糖、血浆胰岛素、稳态模式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 )、血脂的关系。应用Gensini 冠状动脉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结果:糖耐量减低合并冠心病组和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网膜素-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血清网膜素-1与 HDL-C 呈正相关(P <0.01)。网膜素-1与 BMI、腰臀比、DBP、FPG、TG、HOM-IR、HbA1C 呈明显负相关(P <0.05或 P <0.01)。网膜素-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 Gensini 积分呈负相关(P <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BMI、DBP、HOM-IR 是影响网膜素-1的独立相关因素(P <0.05或 P <0.01)。结论: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等与血清网膜素-1水平的改变密切相关,网膜素-1涉及了胰岛素抵抗和不同糖耐量水平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廖春梅;马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