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目的:比较X线吞钡检查与电子胃镜在食管异物诊断中的作用,为优化食管异物诊治流程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221例食管异物患者资料,初诊采用X线吞钡检查125例、电子胃镜检查96例,比较两者在食管异物诊断和对后续诊治影响的差异。结果:X线吞钡检查组阳性率为67.20%,假阴性率为32.80%;电子胃镜检查组阳性率为97.92%,假阴性率为2.08%。两种方法的诊断敏感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30.761,P<0.05)。 X线吞钡检查漏诊的41例,电子胃镜检查阳性率为100%。 X线吞钡检查对后续的诊治负面影响较大。初诊采用电子胃镜检查组的一次检查和一次取异物成功率高于初诊采用X线吞钡检查组(91.67%vs 57.60%;字2=29.853,P<0.05)。结论:电子胃镜检查较X线吞钡检查对食管异物具有更高的诊断率,且多数情况下优势明显,故不推荐常规使用X线吞钡检查。
作者:朱国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壳脂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非酒精性脂肪肝门诊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壳脂胶囊组30例)及对照组(血脂康组30例),分别予壳脂胶囊1.25 g tid和血脂康0.6 g bid,疗程24周。结果:两组在降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LDL-C)、肌酐(CREAT)、尿素氮(BUN)、体质量指数(BMI),症状积分,B 超影像学指标表现等方面均有显著疗效;其中血脂康组在降低 TC、TG 方面,优于壳脂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壳脂胶囊组在降低 BMI、症状疗效、B 超疗效等方面,优于血脂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壳脂胶囊治疗NAFLD有一定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杨跃武;肖阁敏;招柏明;杨宏志;戴敏;滕立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sVAP-1)、透明质酸(HA)水平变化,分析血清sVAP-1与ALT、AST及HA水平的关系,探讨sVAP-1在CH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纳入CHC患者88例,根据血清HCV RNA载量将患者分为2组:血清HCV RNA (-)患者30例为CHC1组,血清HCV RNA(+)患者58例为 CHC2组;纳入健康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 组);ELISA 法检测血清 sVAP-1、HA水平;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均数间比较,指标间相关性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CHC1、CHC2和NC组血清sVAP-1水平分别为(112.75±39.00)、(154.24±45.88)和(72.23±35.82)ng/mL (F=38.76,P<0.01);血清HA水平分别为(87.03±24.95)、(132.98±33.54)和(75.07±24.09)ng/mL(F=47.44,P<0.01);随着ALT水平的增高,CHC患者sVAP-1、HA浓度逐渐升高(均P <0.01);血清sVAP-1与ALT、AST及HA水平呈正相关(r=0.711、0.628、0.816,均P<0.001)。结论:血清sVAP-1可能与CHC患者肝脏炎性损伤、肝纤维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彭莉莎;朱庆峰;陈光海;左维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测右美托咪啶在小儿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中的镇静作用及预防麻醉后即时并发症效果。方法:择期行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的小儿患者40例,年龄2~5岁,ASAⅠ级,随机分为两组(A 组为对照组,B 组为右美托咪啶组)。所有患者采取静吸复合全麻,手术结束前30 min B 组泵入右美托咪啶0.5μg/kg(10 min内);A组则泵入等量生理盐水。记录用药前(T0)、用药后即刻(T1)、5 min(T2)、10 min(T3)、15 min(T4)、30 min(T5)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记录术毕至拔管时间、睁眼时间以及躁动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与T0比较,B 组T1~T5各时点心率下降(P<0.05);与A 组比较,B 组心率在 T1、T2、T4时点较低(P<0.05);两组间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躁动评分与恶心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小儿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毕前应用右美托咪啶,可有效减少术后躁动及恶心发生率,对心率有轻度下降作用,对苏醒与血压无影响。
作者:石鸿金;刘中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上肢及手部手术多在臂丛神经(N)阻滞下进行,而传统的肌间沟臂丛N阻滞,体表定位后肓探寻找异感,不仅对麻醉医师有很高的技术要求,也可能对患者造成不适及不良后果如:血肿、气胸等。穿刺时为了一过地寻找激惹神经时出现所谓的异感,反复穿刺及变换穿刺针的位置,更加重了患者的不适和损伤。用神经刺激定位在N阻滞中的应用在临床开展多年,但都是使用神经刺激刺专用穿刺针,虽然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但在操作过程中还是会给患者造成不适(触电感、肌肉紧张等)。我们采用德国PAJUNK神经刺激器,经体表皮肤定位,并与传统解剖定位进行肌间沟臂丛N阻滞,并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涛;肖金苗;张立东;罗显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高氧诱导新生鼠急性肺损伤 VEGF 和 Ang-1的表达及其对肺发育的影响,为临床防治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3日龄新生SD大鼠共48只随机分组,于空气及高氧中喂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第1、3、7天肺组织VEGF、Ang-1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观察肺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第7天VEGF、Ang-1 mRNA 相对含量,对照组为0.722±0.372、0.828±0.462,高氧组为0.239±0.293、0.327±0.184;VEGF、Ang-1蛋白相对含量,对照组为0.632±0.289、0.573±0.436,高氧组为0.358±0.128、0.204±0.068。第7天VEGF、Ang-1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在对照组和高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光镜下观察高氧组肺组织表现为肺组织显著发育不良,肺泡结构简单化,肺泡数目减少和肺微血管发育受阻。结论:VEGF和Ang-1是肺血管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调节因子,参与了BPD病理发生,对肺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玲;封志纯;吕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胃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1]的第四大原因。进展期胃癌很难治愈,但早期胃癌(EGC)病变仅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淋巴结转移率低[2],被认为可以治愈。因此,提高EGC的检出率有很高临床价值。本文通过报道内镜直视下活检钳测量法估测EGC 病变范围与外科手术切除后检测病灶范围作比较研究,分析发生误差的原因,以期进一步提高EGC的检出率。
作者:丁红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丙泊酚混用和单用在无抽搐电休克( MECT )治疗的可行性。方法:90例行MECT 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应用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液(E-P 组)、依托咪酯(E 组)、丙泊酚(P组)麻醉,记录3组治疗中输入电量(CD)、运动发作时间(ESD)、抑制指数(PSI)、抽搐能量指数(SEI)、抽搐一致性指数(SGI),治疗前后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其精神状况及记忆水平,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所有数据用SPSS 12.0处理。结果:治疗后E-P组ESD、PSI、SEI、SGI、WMS评分、PANSS 减分均高于 P 组(P <0.05),CD 显著低于 P 组(P <0.05),与 E 组相当(P >0.05);不良反应方面:恶心呕吐、分泌物增多E-P组低于E组(P<0.05),注射疼E-P组低于P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液应用于MECT麻醉优于两种药物的单独应用。
作者:赵洪祖;崔二龙;张红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癌症临终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以利于合理防治。方法:回顾性调查老年晚期癌症临终住院患者,对85例并发消化道出血病例(观察组)与294例未并发消化道出血病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因素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比值比(OR)=3.241,95%置信区间(CI)为1.792~5.863]、非甾体类消炎药的应用(OR=3.080,95%CI为1.725~5.497)、长期心肺疾病(OR=2.323,95%CI 为1.315~4.105)、应激状态(OR=1.858,95% CI 为1.054~3.274)、血白蛋白(OR=0.760,95% CI 为0.679~0.851)、肠内营养(OR=0.499,95%CI 为0.279~0.892)与老年晚期癌症临终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加强老年晚期癌症临终患者消化道出血的监控,重视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和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余敏;姜宏宁;余永春;龙霖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开腹与腹腔镜手术以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的麻醉及复苏效果。方法:腹部手术60例,每组各30例。(1)记录患者的七氟醚总吸入时间、肌松药用量、呼气末七氟醚浓度;(2)记录围术期BP、HR及停药后5 min、呼吸恢复时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记录手术结束至呼吸恢复、呼唤睁眼与气管导管拔出的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意外和不良事件发生。(1)开腹组七氟醚总吸入时间[(157.20±47.28)]min长于腹腔镜组[(73.50±11.23)]min(P<0.05),两组肌松药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各时间点血压、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七氟醚术中呼气末麻醉药平均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接近成人1.0MAC。开腹组停药后5 min、呼吸恢复时呼气末麻醉药浓度为(0.75±0.11)%及(0.27±0.08)%,对比腹腔镜组的(0.83±0.09)%及(0.28±0.1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行麻醉维持,具有术中维持稳定,术后复苏安全快速等特点,可用于常规开展的腹部手术中,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德行;张鸿磊;郑雪;张超;朱昭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是糖酵解途径的一个关键酶,它有l 和m两种结构基因,可编码4种同工酶,分别为 L 型、R 型、M1型、M2型[1]。PKM2初于肝癌细胞株中发现,随后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均被发现其表达异常,如胃肠癌、肺癌、乳腺癌、血液恶性瘤等,它能够调节细胞的许多功能,它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临床分期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2]。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KM2的表达失调与妇科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资料显示它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早期诊断、治疗疗效以及预后评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对PKM2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吴均;陈苗苗;朱雪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飞针联合皮内针与舒乐安定及非穴位针刺治疗失眠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15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3组(飞针针刺组、舒乐安定组、非穴位针刺组),均治疗2周,4周随访,观察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及其评分分级变化情况。结果:各组患者ISI在1周、2周、4周逐渐降低,治疗前与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各组方法都能显著降低失眠严重程度;飞针针刺组与舒乐安定组、非穴位针刺组治疗前与随访时差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飞针针刺组差值大,说明飞针针刺组在改善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显著优于其他两组;飞针针刺组分别在1周、2周、4周的较重失眠程度比例分别与舒乐安定组、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飞针针刺组疗效优于其他两个组。结论:飞针配合俞穴埋皮内针能有效改善失眠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其疗效明显优于舒乐安定和非穴位针刺。
作者:李颖;陈秀华;陈全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患者女,8岁,主因间断出现皮肤淤斑、鼻衄6年余,右下肢疼痛1d 于2013年7月2日15:10入院。患者于入院前6年余(2007年3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皮肤淤斑,鼻衄,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查 PT 37.2 s(11~14 s)、APTT 90.2 s(24~37 s),均显著延长,FIB 测不出(低于测试范围),诊为“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予输注冷沉淀后好转。之后每有外伤后皮肤淤斑,查凝血指标均示PT、APTT 明显延长,而纤维蛋白原多示正常,偶有轻微下降,但输注冷沉淀可好转。2010年5月头部受伤后,出现右眼失明,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脑干出血”,行气管切开术及呼吸机辅助呼吸,予输注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等治疗后,视力有所恢复,2010年6月28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查头颅核磁提示双侧额颞顶部硬脑膜外血肿。查凝血指标仍示 PT、APTT明显延长,FIB 正常,经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头痛好转,未行手术,之后复查头颅CT血肿明显吸收。于2010年7月8日就诊于天津血研所血液病医院,查凝血指标:PT 63.1 s (10~14s), INR 5.44(0.87~1.2), APTT 167.7 s(23~33 s),TT 19.5 s (13.3 ~19.3s),Fiber 3.935 g / L (2~4 g / L),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114.9%(75% ~125%),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阴性,纤维蛋白原分解产物<5.0 mg / dL,D-二聚体定量15.5滋g / dL (0~50),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抗原0.84 U (0.5~2.0 U),因子Ⅷ:C 为70.2%(50% ~150%),因子Ⅱ:C 为112.1%(50% ~120%),因子Ⅴ:C 为1.0%(50% ~140%),因子Ⅶ:C 为62.7%(50% ~120%),因子Ⅸ:C为61%(50% ~120%),因子Ⅹ:C 为75.9%(50% ~120%),因子Ⅺ:C 为78.1%(50% ~120%),因子Ⅻ:C 为63.1%(50% ~120%),诊断:遗传性因子Ⅴ(FⅤ)缺乏症。1天前患者诉右下肢疼痛要求补充血浆防止出血而入院。查体:T 36.7℃,P 114次/ min,R 20次/min,BP 104/71 mmHg,神清,精神可,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淤斑,颈软,无抵抗,右侧瞳孔约4 mm,对光反射消失,左侧瞳孔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咽部查体不配合。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14次/ min,律规整,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巴氏征未引出。复查Fib 3.0 g / L,PT 29.10 s,APTT78.60 s,初步诊断:遗传性因子Ⅴ(FⅤ)缺乏症,脑出血后遗症,右眼失明,硬膜外血肿。经输注“O”型新鲜冰冻血浆200 mL 后出院,现随访患儿仍存活。
作者:王冬梅;李英华;孟真;耿建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氧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以二氯化钴(CoCl2)处理Hela 细胞,模拟细胞低氧微环境,划痕实验检测低氧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低氧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l, HIF-1)、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150 mmol/L CoCl2作用于Hela 细胞6 h 显示为细胞增殖促进作用,48 h 低氧组Hela 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高于常氧组;低氧组 Hela 细胞HIF-1α、Vimentin表达较常氧组显著增高,HIF-1α、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低氧诱导宫颈癌细胞HIF-1α表达增加,HIF-1α上调Vimentin 使其获得侵袭、转移能力。
作者:寇蓬;徐勤;刘建军;杨静;杨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糖尿病的发病率并探究其与产后糖尿病发生相关的因素。方法:在妊娠期间和产后5年应用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对14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监测,考察患者胰岛素分泌指数、用药指数和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评估胰岛素抗性。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产后5年,有30%发生糖尿病,51%的患者出现糖耐量异常。其中产后发生糖尿病的患者妊娠期空腹血糖和HbA1c更高,而其HOMA-β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和用药指数更低。妊娠期的HbA1c和空腹血糖以及以往妊娠次数和糖尿病家族史都是产后糖尿病的独立预测指标。其中对于 HbA1c≥5.7%以及空腹血糖≥5.3 mmol/L的患者产后发生糖尿病风险提高4~6倍。结论:妊娠期HbA1c和空腹血糖可以判断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产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同时有糖尿病家族史和以往怀孕的患者,产后糖尿病发病风险明显提高。
作者:罗大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153例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反向添加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保守性腹腔镜手术且手术证实为盆腔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GnRHa 与反向添加药物分为GnRHa 用药组、GnRHa+反向添加用药组与对照组,分析不同用药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复发率及受孕情况。停药后定期随诊,随诊时间6~24个月,平均17.15个月。结果:51例患者出现明显的绝经期症状,给予反添加治疗(补佳乐0.5~1 mg/d)。GnRHa用药组与反向添加组的VAS评分、Kupperman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复发率、复发间隔时间及术后妊娠率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GnRHa 用药组与反向添加组之间 VAS 评分分别为2.14±2.02和1.73±2.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nRHa用药组的副反应以潮热出汗、失眠、性生活障碍等为主,发生率均高于反向添加组,反向添加组能有效的缓解应用GnRHa 出现的各种低雌激素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腹腔镜联合GnRHa 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反向添加治疗可缓解GnRHa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不影响疗效。
作者:胡晓军;刘玉玲;党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 PDGF-α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对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PDGFR-αASODN/lip2000比值1∶1、1∶2.5、1∶5制备复合物转染至HRPE细胞中24 h 后注射入家兔玻璃体腔。 PVR模型健康成年有色家兔24只随机分为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稀释液组(A组)、1.0与2.0μmol/LPDGFR-αASODN脂质体转染的RPE细胞稀释液组(B组和C组),每组8只眼。间接眼底镜观察PVR程度;组织病理学观察眼底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PDGFA 浓度。结果:当 PDGFR-αASODN/lip2000比值为1∶2.5时,HRPE细胞佳转染效率。B组和C组PVR程度、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DGFA浓度低于A 组,C 组比B 组更低。结论:PDGF-α受体反义寡核苷酸能够抑制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彭燕一;蒋姣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血清 Apelin 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间首次来我院就诊的98例PCOS不孕患者及72例非PCOS不孕患者,分别分为PCOS组和非PCOS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血清Apelin、血糖、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间的相互关系。血清Apelin采用ELISA法测定,空腹血浆葡萄糖(F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PCOS 组血清Apelin 水平(μg/L)明显高于非PCOS组(3.28±1.24 vs.1.94±0.78, P<0.05)。 PCOS 组的HOMA-IR 高于非PCOS 组(3.84±1.23 vs.2.14±0.77, P<0.05); Person 相关分析表明, PCOS 组血清 Apelin 水平与 HOMA-IR 相关(r=0.65, P<0.01)。结论:PCOS不孕患者血清Apelin水平升高,并且其升高与IR 密切相关。提示Apelin可能参与PCOS不孕患者IR的发生发展。
作者:黄红艺;莫云;何冰;刘杨桦;张团英;张凤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消化系统的常见急症之一,包括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 eatitis, 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其中SAP 病情险恶、死亡率高,近年来死亡率仍高达10%~30%。早期对AP评估,筛选出SAP 患者,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SAP的预后至关重要[1]。
作者:郑建锋;刘龙飞;周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维综合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膀胱癌性功能障碍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取药学、行为、康复及健康教育等干预方式,对照组按常规治疗,两组均采用勃起功能国际问卷-5(IIEF-5)和性生存质量(SLQQ)进行性功能评价。结果:干预组在IIEF-5、SLQQ 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维综合干预不仅有利于患者性功能的恢复,而且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志华;邹戈;张家友;林少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