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帕金森病合并抑郁诊治中的应用

欧阳樱君;邱恒峰;赖明君;余建敏;徐向东;任继亮;胡蓉

关键词:帕金森病, 抑郁, 磁共振波谱
摘要: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和帕金森病抑郁(DPD)患者磁共振波谱(MRS)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3例PD患者和20例DPD患者进行MRS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额叶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和含胆碱化合物(Cho)/肌酸复合物(Cr)值的变化。结果:H-YⅢ级和Ⅳ级DPD患者症状首发侧额叶的NAA /Cr值显著低于PD患者(P<0.05),Cho/Cr值显著高于PD患者(P<0.05);H-YⅠ级和Ⅱ级DPD患者症状首发侧额叶的NAA/Cr和Cho/Cr值与P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YⅢ级和Ⅳ级DPD患者额叶MRS有明显异常,提示MRS有助于DPD的诊治。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抗M型磷酯酶A2受体抗体与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清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与肾功能相关实验室指标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行经皮肾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为 IMN患者46例,非IMN患者27例,同时选取1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血清PLA2R抗体,并检测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含量。结果:46例IMN患者中,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患者31例,阳性率67.39%;5例肿瘤相关膜性肾病1例阳性,阳性率20%;其他组均为阴性。在IMN患者组中,肾功能相关指标在Ⅲ~Ⅳ期与I~Ⅱ期膜性肾病之间存在差异(P <0.05);血清抗 PLA2R 抗体水平与24 h 尿蛋白量(r =0.781,P =0.00)呈正相关,而与总蛋白(r =-0.716,P=0.00)、白蛋白(r=-0.674,P=0.00)呈负相关。结论:血清抗PLA2R抗体可作为IMN血清学诊断的较好指标,其与肾功能相关指标的联合检测,对反映疾病活动情况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曹鹏龙;李士军;郐婷婷;马晓露;刘朋;丁大朋;王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形态学结合3T功能成像组合诊断乳腺肿瘤的价值

    目的:探讨形态学基础上磁共振功能成像(氢质子波谱、弥散、MR动态增强)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优化组合及价值。方法:收集2009-2013年来我院经临床及病理诊断为乳腺肿瘤的患者140例,其中恶性肿瘤63例,良性肿瘤77例,且同时行基础扫描、1H-MRS、DWI 及动态增强检查的患者资料,将所得图像信息分析,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得出基础图像上波谱、弥散、动态增强两两组合信息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所有病例均病理证实。基础图上DWI、动态增强组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89.8%,特异性90.1%,准确性90.0%;MRS、动态组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77.9%,特异性77.3%,准确性79.3%;DWI、MRS 联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76.3%,特异性77.8%,准确性77.1%;3种组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结果比较,χ2=9.057,P=0.01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基础图像上DWI与动态增强组合对乳腺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可以作为乳腺肿瘤功能成像佳组合。

    作者:王俊;卢环;吴婷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女阴Fordyce 病1例

    患者女,23岁,无业,已婚。因“外阴部出现小丘疹1年余”来诊。1年前无意中发现外阴起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疹,无明显瘙痒,未行治疗。自觉丘疹逐渐增多,遂来我院就诊。既往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疾病。体检: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阴毛略稀疏,双侧大阴唇中外侧缘黏膜散在白色及黄白色针尖至粟粒大丘疹,边界尚清,形状不规则,将黏膜拉紧时,皮疹更为明显。辅助检查:血、尿常规均正常。外阴皮疹组织病理检查:光镜下表皮基本正常,可见皮脂腺导管开口,真皮内多个成熟的皮脂腺小叶,小叶包绕着皮脂腺导管(图1)。诊断:女阴Fordyce病。

    作者:谢玲;朱圣明;赵伦华;段徳鉴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伴Kluver-Bucy综合征1例

    患者女,57岁,因“发热15 d,意识模糊5 d”入院。15 d 前因感冒后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8.5℃之间,入住河南省肿瘤医院行抗感染等治疗,住院1周后体温恢复正常,5 d 前(病程15 d时)患者出现意识模糊,表现为烦躁、多动,胡言乱语,不能认识亲属,并出现幻觉。头颅核磁共振提示双侧岛叶、左侧颞叶皮层下异常信号,遂按“脑梗死”治疗5 d,症状未见好转,遂转入我院。入院症见:神昏,精神差,纳寐差,幻觉明显,大小便正常。患者既往多发性骨髓瘤病史8年,间断在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治疗。一般查体:T 36.6℃,P 88次/min,R 20次/min,BP 100/70 mmHg。四肢裸露处淤斑明显。睑结膜苍白,心、肺、腹无特殊。神经系查体:意识模糊,答非所问。理解力、定向力不配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 ,对光反射欠灵敏。颅神经(-)。四肢肌力、肌张力及腱反射正常。双下肢 Babinski 征(+),深浅感觉不配合,共济运动无法查,脑膜刺激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19×109/L,RBC 2.47×109/L,Hb 93.00 g/L,PLT 22.4×109/L;凝血4项:PT 12.20 s,INR 1.02,TT 20.30 s, APTT 27.10 s;血乳酸(LAC)2.20 mmol/L;肝功能:ALT 19 U/L,AST 17 U/L,ALB 28 g/L;电解质、肾功能及血脂6项无特殊,尿常规无特殊。血清抗结核抗体、抗 HIV 抗体及抗梅毒螺旋体抗体阴性。胸片无特殊。脑电图示弥漫性慢波。腰穿结果:脑脊液压力170 mmH2O,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有核细胞计数98×106/L,蛋白质0.58 g/L,氯化物125.5 mol/L,糖3.70 mol/L。复查头颅DWI示双侧颞叶、岛叶及丘脑多发异常信号,头颅 MRA 示脑动脉轻度硬化。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HSE)。入院后给予抗病毒、抗炎、降颅压等药物应用,住院第10天意识稍转清,但记忆力下降,表情淡漠、少语,且突然出现贪食明显,不断向家人索要食物,不知饥饱,同时出现视物失认,不能辨认亲属与陌生人,总认为别人的物品是自己的,甚至直接抢夺,诊为 Kluver-Bucy 综合征(Kluver-Bucy syndrom, KBS),继续抗病毒等治疗,1个月后症状好转出院。

    作者:赵英霖;杨朝燕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不同年龄阶段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我国不同年龄阶段结直肠癌患者中应用效果的差异性。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5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随机分组,每组25例。45~64岁阶段,快速康复中年组(A1组)和传统治疗中年组(A2组);65~74岁阶段,快速康复老年组(B1组)和传统治疗老年组(B2组);75~89岁阶段,快速康复高龄组(C1组)和传统治疗高龄组(C2组)。A1、B1和C1组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方法,A2、B2和C2组应用传统方法。比较不同年龄阶段每两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医疗费用、出院30 d 内再次住院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34例患者完成试验,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医疗费用和咽喉疼痛方面,A1组均优于A2组(P=0.000,P=0.000,P=0.000,P=0.012),B1组均优于 B2组(P =0.000,P =0.000,P =0.000,P =0.007),C1组和C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315,P =0.239,P=0.540,P=0.128);在恶心呕吐、胃潴留、肠梗阻和出院后30 d 内再次住院方面,A1组和 A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和B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1组均差于 C2组(P=0.020, P=0.012, P =0.022,P=0.012);不同年龄阶段每两组患者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方案可以明显加快中年(45~64岁)和年轻的老年(65~74岁)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而在高龄(75~89岁)结直肠癌患者中应用则无上述益处,并增加恶心呕吐、胃潴留、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出院30 d内再次住院率。

    作者:卜君;李念;黄雄;伍晓汀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云南省彝族及汉族乳腺癌遗传易感性与CYP1A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云南省彝族与汉族乳腺癌易感性与CYP1A1基因MspⅠ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云南省肿瘤医院51例彝族乳腺癌患者及60例健康女性人群,235例汉族乳腺癌患者及250例健康女性人群的CYP1A1基因3′端限制性内切酶 MspⅠ位点基因的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彝族乳腺癌组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51.0%)明显高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CC基因型患乳腺癌的危险度分析OR(95%CI)分别是TT 基因型的1.19和1.95倍。与彝族人群相比,汉族人群乳腺癌组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49.1%)略高于对照组(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省彝族乳腺癌发病率可能与CYP1A1基因型有关,基因突变增加了患乳腺癌的风险,而汉族乳腺癌发病率与CYP1A1基因型无关。

    作者:张明;高嫦娥;陈莹;陈德滇;邹天宁;李文辉;杨毅;李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特拉唑嗪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特拉唑嗪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特拉唑嗪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特拉唑嗪组。饲喂高脂饮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12周后腹主静脉取血监测各组血脂,取主动脉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血管 MMP-9与 MCP-1的表达。结果:特拉唑嗪降低TG、TC、LDL-C(P<0.01),升高HDL-C水平(P<0.05);高脂饮食大鼠主动脉内膜的粥样斑块面积和内膜厚度均明显增加,而特拉唑嗪明显抑制了斑块形成和内膜增生。相比于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特拉唑嗪组的MMP-9、MCP-1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且特拉唑嗪组明显低于高脂饮食组(P<0.01)。结论:特拉唑嗪能够降低TC、LDL-C和升高HDL,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除了其降脂作用外,还可能与抑制MMP-9与MCP-1表达有关。

    作者:陈玲;周炜;陈曼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丹参注射液预防脾切除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预防脾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行脾切除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方法及其他术后处理相同,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时间相同。结果: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有效预防脾切除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赵华平;汪建华;江根喜;齐志保;孙伟;俞巨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替罗非班对急诊PCI术后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缺氧诱导因子α、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影响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行急诊 PCI 术患者血清可溶性 CD40配体( sCD40L )、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浓度及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性的影响。方法:80例接受直接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替罗非班组:术中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前冠脉内注入10μg/kg 替罗非班,术后以维持量0.15μg/(kg·min)持续微量泵泵入24~36 h;对照组:球囊扩张术后直接行支架植入术。测定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12 h sCD40L、HIF-lα、iNOS的水平。结果:术后12 h血清 sCD40L、HIF-1α、iNOS 水平高于 PCI 术前( P <0.05)。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血清 sCD40L、HIF-1α、iNOS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提示了替罗非班不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且还能抗炎和保护血管内皮。

    作者:李慧娟;徐会圃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 )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 n =2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治疗+乌司他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12、24、72 h 5个不同时间点的检测指标:高敏 C 反应蛋白( HS-CRP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和高敏肌钙蛋白T ( TNT-HS ),以及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治疗后30 d 内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 )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 MACE 发生率和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 LVEF 水平高,住院时间缩短(P <0.05);观察组HS-CRP 的含量在2~24 h 逐渐增加,24 h 后逐渐下降;两组的 CK-MB、TNT-HS 含量在2~12 h 均逐渐升高,12 h 后逐渐降低;各时间点比较,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减轻AMI 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而达到保护心肌的作用,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临床预后。

    作者:潘淘涛;汤爱玲;老成暖;陈文标;江美嫦;关健明;周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IgA肾病患儿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患儿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IgAN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特征分成隐匿型组、急性型组和慢性型组,每组15例。健康体检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尿MCP-1及IL-8的水平。结果:IgAN患儿尿MCP-1水平升高,与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慢性型组升高为明显,与隐匿型组和急性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MCP-1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系膜增生程度及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呈正相关(r =0.56, P <0.05; r =0.58, P <0.05;r=0.53, P<0.05)。 IgAN患儿尿IL-8水平升高,与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急性型组升高为明显,与隐匿型组和慢性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IL-8水平与血尿程度及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程度呈正相关(r=0.62, P<0.05;r=0.59, P<0.05)。 IgAN患儿尿MCP-1水平与尿IL-8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59, P>0.05)。结论:MCP-1和IL-8参与了IgAN不同阶段的发病过程,两者可作为IgAN活动的参考指标。

    作者:付强;尹忠歆;封其华;余孔贵;唐临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起始剂量与体质指数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CSII)起始胰岛素剂量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300例住院T2DM患者,按BMI分为正常体重组(BMI<23 kg/m2),超重组(BMI 23~25 kg/m2)和肥胖组(BMI≥25 kg/m2)。经过CSII治疗血糖达标后,比较各组胰岛素剂量和临床参数差异,分析胰岛素剂量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3组比较日胰岛素剂量无差异。超重、肥胖组日单位体重胰岛素剂量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日胰岛素剂量与HbA1c、病程、体重、HOMA-islet(CP-DM)呈正相关。日单位体重胰岛素剂量与病程、HOMA-islet(CP-DM)呈正相关,与体重、BMI呈负相关。结论:不同BMI的T2DM患者存在血糖水平、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程度等差异。在设定T2DM患者CSII起始胰岛素剂量时,可先按BMI分层,再根据体重估算。

    作者:梁翠格;董庆玉;杜文华;刘晓萌;李文侠;王月丽;公倩;潘振宇;高冠起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新型经皮气管扩张器实施经皮气管切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使用拥有专利技术的新型经皮气管扩张器实施经皮气管切开,论证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牛角型扩张器和新型经皮气管扩张器对54例患者行经皮气管扩张造口(牛角型扩张器26例,新型扩张器28例),置入一次性气管套管,观察扩张、造口、置管等全过程。结果:28例使用新型扩张器手术均成功置入一次性气管套管,手术时间(2.3±0.2)min,出血(2.0±0.3)mL,与牛角型扩张器[手术时间(4.2±0.5)min,出血(3.5±0.4)m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使用新型扩张器手术均未出现气胸、大出血、气管食管瘘、喉返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新型经皮气管扩张器能顺利实施经皮气管切开,手术快速安全。

    作者:冯清亮;姜万富;黄润全;吴陆敬;吴建;江勇豪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安脑片诱导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安脑片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小鼠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以探求其干预aGVHD 的机制。方法:SPF级Balb/c 雄性小鼠作为供鼠,以SPF级C57BL/6雌性小鼠为受鼠,建立 aGVHD 模型,随机分为安脑片组和空白组,每组20只。移植后第14天及第30天留取标本,运用ELISA 法检测小鼠血清TGF-β1、Western Blot 法检测脾脏TGF-β1蛋白的表达及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脾组织中TGF-β1 mRNA 表达。结果:ELISA 法检测小鼠血清TGF-β1的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小鼠血清TGF-β1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5),治疗后第14及30天,安脑片组小鼠血清TGF-β1的浓度分别为(148.31±7.95)及(183.48±5.91)ng/mL,而空白组为(118.97±2.58)ng/m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 Western Blot 法检测脾脏 TGF-β1蛋白表达的结果显示,治疗后第14天,安脑组小鼠TGF-β1蛋白的 IOD/IODβ-actin值为0.33±0.05,治疗后30 d,其值继续上升至0.56±0.04,比值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00)。荧光定量PCR检测脾组织中TGF-β1 mRNA表达的结果显示,治疗后第14及30天,安脑片组小鼠TGF-β1 mRNA 表达水平分别为1.24±0.04及2.14±0.33,而空白组小鼠TGF-β1 mRNA 的表达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安脑片可通过提高血清 TGF-β1的浓度、提高脾脏 TGF-β1蛋白、mRNA 表达,有效减轻异体移植小鼠aGVHD 的症状和程度。

    作者:吴顺杰;罗藤;吴远彬;李达;代喜平;胡永珍;康颖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原发性肾上腺大B细胞淋巴瘤伴睾丸转移1例

    患者男,51岁。因左腰部疼痛不适1个月,于2013年6月4日收入我院泌尿外科。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部疼痛不适,无发热、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增强CT示:左侧肾上腺区团块影,大小为11.8 cm ×9.0 cm ×6.2 cm ,右侧肾上腺见结节影,大小为3.6 cm ×2.4 cm,考虑为无功能性肾上腺癌可能性大。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76次/min ,呼吸18次/min ,血压120/80 mmHg。血小板302×109/L,β2-微球蛋白3.04 mg/L。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腰部无隆起,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双侧输尿管走形区无压痛。无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等皮质醇增多发现。

    作者:朱小娟;高社干;时振国;朱珊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大黄素对CT26结肠癌小鼠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CT26结肠癌小鼠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影响。方法:CT26结肠癌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大黄素治疗组和荷瘤模型组,给药14 d ,分别检测以下指标:小鼠不同组织 T 细胞IFN-γ的分泌、效应细胞CD8+CD3+T细胞的比例、血清细胞因子 IFN-γ、TNF-β1、IL-10的水平、不同组织CD4+CD25+Tregs IL-10的分泌。结果:大黄素明显升高CD8+CD3+T细胞在肿瘤局部的比例(P<0.05);大黄素显著提高外周血和淋巴结中T细胞分泌 IFN-γ的能力(P<0.05);大黄素显著降低 IFN-γ、TNF-β1、IL-10在血清中的水平(P<0.01);大黄素有抑制CD4+CD25+Tregs分泌 IL-10的作用(P<0.01)。结论:大黄素可能通过影响Tregs的免疫抑制功能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作者:阮志燕;商玲;邓向亮;蔡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绞痛复发患者原位血管的冠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约有3%~5%的患者发生严重的心肌缺血综合征[1]。因患者自身可移植的动脉数量有限, CABG 对静脉血管的依赖性依然较强,但大隐静脉旁路血管(SVG)术后再狭窄率逐年增加,10年后仅有40%旁路血管开放且无显著狭窄[2-3]。对于CABG后心绞痛复发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比较理想的选择。目前国内关于 CABG 后介入治疗的研究多数是围绕将桥血管作为PCI靶血管开展,关于CABG后在原位血管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报道非常有限。现将我科完成的 CABG 后心绞痛复发患者进行原位血管 PCI 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侠;张睿智;李晓庆;陈秋雄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两种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肝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是以血液净化技术为基础,能暂时替代肝脏的代谢、解毒和合成功能,是一种为进行肝脏移植赢得宝贵时间而进行的有效治疗手段[1-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 ALSS 分别治疗153例重症肝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以进一步探讨治疗重症肝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7月至2014年2月我院综合 ICU 收治的153例重症肝衰竭患者,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5-6]。其中男87例,女66例,年龄(45±17)岁。85例进行了 PE 联合 CVVHDF 治疗( PE组);68例进行了 HP 联合 CVVHDF治疗( HP 组)。入选病例排除了严重活动性出血或并发 DIC ,对治疗过程中所用血制品或药品如血浆、肝素和鱼精蛋白等高度过敏,循环功能衰竭,心脑梗死非稳定期,妊娠晚期等相对禁忌证。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常规、临床表现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永根;肖都;刘怡;周云;叶培富;刘伟江;彭海霞;王勇;罗翠竹;郑志刚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下肢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下肢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57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下肢智能反馈运动训练系统进行训练;训练前后进行临床痉挛指数(CSI)、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结果:治疗5周后,2组CSI、FMA及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智能反馈运动训练系统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及步行能力的恢复较常规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黄怡;万新炉;潘翠环;叶正茂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创伤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评价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CVVH )对创伤并急性肾损伤( AKI )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03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创伤并AKI患者62例,按照是否接受CVVH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4例,并按AKI分期进行分层,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尿量(UO)、氧合指数(OI)、平均动脉压(MAP)和多巴胺用量(DA)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28 d 死亡率、ICU 停留时间和肾功能恢复率。结果:治疗后3 d 及7 d,治疗组APACHEⅡ评分、DA、BUN、Scr 和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及28 d,治疗组APACHEⅡ评分、BUN、Scr和CRP低于对照组,UO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ICU停留时间和肾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2期患者28 d 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且肾功能恢复率则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VVH对创伤并AKI患者28 d死亡率无影响,可能有利于降低ICU停留时间和肾功能恢复时间。

    作者:苏伟;傅永鸿;许东琳;杨自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