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外科手术后急性肺损伤的CT表现

王茂华;吴云飞;陈光祥

关键词:外科手术后, 毛细血管内皮, 肺泡上皮细胞, lung injury, 细胞膜损伤, 急性肺损伤, 早期治疗, 严重感染, 病理特点, 弥漫性, 并发症, 随访, 机体, 复查, 创伤
摘要: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是胸外科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指机体遭受严重感染、创伤等打击后,出现以弥漫性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损伤为病理特点的综合征。本文探讨胸外科手术后ALI的CT表现,为早期治疗及随访复查提供依据。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浆置换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高脂血症患者纳入本研究,使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浆置换术,并继续给予口服降脂药物治疗,术前及术后第2天检测患者血液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血浆置换术后重度高TG血症患者的TG平均降幅(74.78%)显著高于中度高TG血症患者(54.85%)(P<0.001);重度高TC血症患者的TC平均降幅(52.30%)显著高于中度高TC血症患者(35.28%)(P<0.001);去除量与总血容量(TBV)比值≥40%患者的TG平均降幅(74.47%)及TC平均降幅(44.73%)分别高于去除量与TBV比值<40%患者的TG平均降幅(65.14%)及TC平均降幅(39.66%)(P<0.05)。所有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血浆置换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丁胜;赵湜;王中京;张旭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新医疗形势下三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需求不断提高。医疗纠纷明显增加以及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疗质量管理成为医院管理的核心问题。三级医院,作为全国高级别的医疗、护理、教学、科研能力的医疗预防中心,在新的医疗形势下收到巨大的冲击。医院管理者只有清楚认识医疗质量管理问题及形势,探索适合的发展模式,方能把握医院发展方向,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李礼安;杨洁;张武军;陈虹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高血压社区防治“三化”管理模式研究

    目的:评价辖区内高血压患者在“三化”管理模式前后的临床效果,摸索适合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模式。方法:选择河源市辖区内35岁以上长驻居民健康体检中高血压患者2563例,研究“三化”管理3年后患者的规律运动、吸烟、每日食盐量、规律服药及健康知识知晓率、血压,血脂、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等情况变化。结果:经过3年“三化”管理后,患者在控制血压、血脂以及执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知识知晓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干预前,高血压的控制率由15.0%增加到47.2%,健康知晓率由40.0%增加到49.0%,LDL-C由(2.89±0.85)mmol/L降低到(2.43±0.65)mmol/L,HDL-C由(1.39±0.27) mmol/L增加到(1.52±0.28)mmol/L,效果显著。结论:采取“三化”管理模式的患者,能明显减少相关危险因素,提高服药依从性,使血压控制平稳,提高了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管理措施。

    作者:廖成标;李金锋;欧阳松华;任海滨;蒋爱忠;刘美玲;张惠琪;乐建华;黄春垒;雷锦香;骆华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肾胺酶与肾交感神经活性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肾胺酶与局部肾交感活性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方法:测定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42例对照组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胺酶活性。观察不同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心衰患者间PRA及肾胺酶等指标间的差异及相关关系。结果:心衰组PRA、E、NE、AngⅠ活性增高,肾胺酶活性降低。与轻微心衰组相比,严重心衰组肾胺酶活性及左室射血分数降低(P分别为<0.01、0.034),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PRA增高(均P<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肾胺酶活性与Log NT-proBNP(r=-0.400,P=0.002),Log NE(r=-0.315,P=0.014)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OR=6.962,95%CI=1.223~39.638)、PRA(OR=3.736,95%CI=1.031~13.540)及肾胺酶活性(OR=0.253,95%CI=0.069~0.927)是影响NYHA级别高低的独立因素。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反映肾交感神经活性的指标PRA增加,肾胺酶活性降低,且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陈平安;李韶南;雷晓明;刘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三种插销式嵌体冠应用于短冠磨牙修复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临床上对牙冠较短(<4 mm)且缺损范围较大的磨牙行插销式嵌体冠修复[1],插销式嵌体冠兼顾了嵌体与桩冠的优点,通过冠外固位,冠内固位及根管内固位获得共同固位力,很好地恢复了牙体的功能[2]。本文对纯钛,金合金,氧化锆三种材质的插销式嵌体冠,应用于短冠磨牙修复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作者:张莹;许艳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临床路径对保障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的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路径对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7-12月收治的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列为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与2012年1-6月收治的5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实施临床路径前后患者的手术等待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中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的发生率均较之前降低,患者与家属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及GOS评分较之前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较对照组有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路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并对患者术后康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超;赖贤良;潘银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胸外科手术后急性肺损伤的CT表现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是胸外科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指机体遭受严重感染、创伤等打击后,出现以弥漫性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损伤为病理特点的综合征。本文探讨胸外科手术后ALI的CT表现,为早期治疗及随访复查提供依据。

    作者:王茂华;吴云飞;陈光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关于发病的几个指标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1000‰。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第一、第二腮弓综合征1例

    患者男,95 d,因颜面部先天畸形入院,入院查体:左侧面横裂,裂隙达左颊部外眦垂线,左侧面下部软组织发育不良,左侧口角至耳垂下方有隐裂,双耳外形轮廓正常,外耳道无狭窄、闭锁,左耳屏前有一副耳。左侧下颌骨发育不良,面部不对称。口腔内腭部完整,全口无牙颌。辅助检查情况:曲而断层X线片显示左侧下颌骨升支及体部轻度发育不良,颧骨后部发育不足。患儿听力正常,全身未见其他畸形。

    作者:曹恒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及Foxp3+Tregs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和Foxp3+Tregs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正常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TSLP在甲状腺癌诱导Tregs分化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以期为临床甲状腺癌的防治措施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组织标本,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4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标本中TSLP及Foxp3+Tregs的表达,同时分析PTC中TSLP表达与肿瘤局部Tregs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TSLP及Foxp3+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的良性病变;TSLP表达阳性的患者其肿瘤局部的Foxp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TSLP阴性组。结论:甲状腺良性疾病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存有Foxp3+Tregs的表达,但在甲状腺癌发生时表达明显增强;TSLP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增加,可能与肿瘤局部Tregs细胞增多有关;TSLP的病理性上调表达可能通过诱导Foxp3+Tregs的生成而促使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谢海;马丽敏;季丽丽;战同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下肢恶性神经鞘瘤1例

    患者女,71岁。发现左大腿后侧肿物8个月。缘于2012年10月发现左大腿后侧有一约3cm×4cm肿物,未行进一步治疗,现患者发现肿物逐渐长大,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专科查体:左大腿后侧可触及一15 cm ×10 cm囊性肿物,触痛,质硬、活动度差,皮肤感觉及末梢血运正常。CT检查:左侧股骨中段后方可见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为9.9 cm ×9.7 cm ×15.4 cm,边界清晰,内密度欠均匀,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影及低密度影,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晰,推挤邻近肌肉(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膜肌及半腱肌),股骨形态密度未见异常(图1)。 CT诊断:左侧股骨中段后方肿块,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住院手术见:见左大腿后侧肌肉及间隙有一大小约15cm×10cm×7cm 囊实性肿物,部分包膜存在,肿物生长侵蚀、破坏周围软组织,肿物实质类鱼肉状,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内有淡黄色果冻样液体,坐骨神经及后侧血管包裹粘连受压水肿严重。术后病理诊断:(左大腿后侧)梭形细胞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及HE切片考虑为恶性神经鞘瘤。

    作者:王美苓;石冬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气管插管期QTc间期的影响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择期腹部手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利多卡因组(L组,n=35,诱导前静脉注射1.5 mg/kg利多卡因)和对照组(C组,n=35,诱导前静脉注射等容量氯化钠溶液),分别于静注利多卡因前(T0)、麻醉诱导后1 min(T1)、麻醉诱导后3 min(插管前,T2)及插管后1 min(T3)、6 min(T4)记录QTc间期、血压及HR变化。结果:与T0比较,T3、T4时C组QTc间期延长(P<0.05)。组间比较,T3、T4时C组QTc间期明显长于L组(P<0.05)。结论:全麻诱导围气管插管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静注利多卡因能明显抑制插管操作引起的QTc间期延长。

    作者:谢海辉;黄德辉;张曙;倪新颖;陈绮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喷他佐辛在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中对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喷他佐辛对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组(F,n=20)、喷他佐辛组(P,n=20)。两组患者均静注咪达唑仑0.03 mg/kg,随后分别静注芬太尼2μg/kg,喷他佐辛0.8 mg/kg。给药5 min后环甲膜穿刺注入1%丁卡因注射液2 mL行喉部表面麻醉,喉麻3 min时在直视下行气管内插管。记录患者T0、T1、T2、T3、T4、T5、T6各时刻的HR(心率)、SBP(收缩压)、DBP(舒张压)、SpO2(血氧饱和度)、BIS(脑电双频指数);并记录各时刻的镇静程度。结果:两种药物都能有效的抑制穿刺及插管时血压、心率等应激反应,但喷他佐辛组在慢诱导麻醉插管过程中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明显优于芬太尼组。结论:0.8 mg/kg喷他佐辛用于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中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李国利;王暐;刘薇;滕金亮;李福龙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降钙素原在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和指导抗生素应用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指导抗生素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住我院呼吸科的CAP患者296例,同期收住的其他患者221例,比较PCT在CAP和非CAP患者之间、老年和非老年CAP之间的差异,作ROC曲线,运用大约登指数法确定PCT诊断CAP的佳临界值及相应的灵敏度(SEN)和特异度(SPE)。结果:CAP患者PCT显著高于非CAP患者(P<0.05)。 PCT诊断CA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是0.67,佳临界值是0.055 ng/mL,对应的SEN和SPE分别是0.55和0.77。老年CAP患者PCT水平低于非老年CAP患者。 PCT诊断老年CAP的AUC是0.63,佳临界值是0.55 ng/mL,对应的SEN和SPE分别是0.53和0.73。 PCT诊断非老年CAP的AUC是0.73,佳临界值是0.085 ng/mL,对应的SEN和SPE分别是0.53和0.90。 PCT指导抗生素应用与临床结合影像学指导抗生素应用比较疗程更短(P<0.05),而疾病复发率无差异(P>0.05)。结论:PCT在诊断CAP和指导抗生素应用中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史家欣;李家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西甲硅油联合糜蛋白酶对提高胃镜检查祛泡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10%西甲硅油联合糜蛋白酶配制成胃镜消泡剂的祛泡效果。方法:将300例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组:西甲硅油+糜蛋白酶组和西甲硅油组。检查前20 min,西甲硅油+糜蛋白酶组予(0.9%生理盐水27 mL+西甲硅油3 mL+糜蛋白酶200 U)稀释溶液30 mL口服;西甲硅油组予(0.9%生理盐水27 mL+西甲硅油3 mL)稀释溶液30 mL口服。比较两组患者胃镜检查视野清晰度、检查时间、医生满意度,对两组胃镜检查消泡剂的祛泡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西甲硅油+糜蛋白酶组胃镜检查视野清晰度、医生满意度高于西甲硅油组(P<0.05﹚,胃镜检查时间短于西甲硅油组(P<0.05﹚。结论:西甲硅油联合糜蛋白酶作为胃镜检查消泡剂的祛泡效果比单独使用西甲硅油效果更好,胃镜检查时间更短,医生满意度更高,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祛泡方法。

    作者:李静娴;侯俊;路海云;何远琴;赖敏莉;王丽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雷利度胺治疗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雷利度胺是第二代免疫调节剂,是沙利度胺的4-氨基戊二酰胺衍生物,具有抗血管新生、免疫调节和抗细胞因子等功能,其免疫调节作用比沙利度胺更强,而且对于神经系统的副作用更小、更加安全,但增加了骨髓抑制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1]。2005年,雷利度胺被FDA批准用于低危的输血依赖或5q-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06年,美国和欧盟批准雷利度胺可用于难治或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近年来,白血病的治疗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急性白血病(除了M3)的疗效及长期生存率仍然欠佳,亟待发现新的治疗方法,一些研究者尝试使用雷利度胺治疗白血病。现已发现雷利度胺在抗白血病肿瘤有多重机制。但对于白血病的疗效尚无确切结论,大部分仍处在临床试验阶段,却已取得了令人可喜的结果,特别是在老年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方面疗效显著。本文就雷利度胺运用于白血病治疗的进展做一简要总结,以期对该药用于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依香为;董坚;史明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经皮肝胆道硬镜碎石治疗肝胆管结石手术路径选择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经皮肝胆道镜碎石(PTCSL)两种不同路径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为今后经皮肝胆道镜手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2年7月间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81例肝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9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取一步造瘘取石法,对照组则采取二步造瘘取石法,治疗周期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周期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采取一步造瘘取石法的观察组在出血量方面明显低于采用二步造瘘取石法的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PTCSL是临床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一种较为有效方法,两种手术路径方式在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控制方面均有明显疗效,但一步造瘘取石法出血量较少,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手术的首选。

    作者:王平;方兆山;孙北望;谢嘉奋;刘衍民;叶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超声对早孕期胎儿肢体畸形的诊断价值

    肢体畸形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约为6/10000[1],严重畸形患儿的出生,将对患儿自身和家庭生活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如何早期发现胎儿畸形,以便尽可能的早期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目前报道较少。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8476例孕11~14周的孕妇进行胎儿肢体畸形超声筛查,并对所有病例进行了跟踪随访。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琳;程晓玲;曹晓焱;王小倩;孙志伟;张嘉杰;温伊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与帕瑞昔布钠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手术区域镇痛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接受单节段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为术后氟比洛芬酯100 mg镇痛,B组为术后帕瑞昔布钠40 mg镇痛,C组为术后生理盐水对照组。记录术后2、6、12、24、48、72 h的疼痛VAS评分、术后追加盐酸曲马多用量和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组术后各时间点镇痛效果显著优于C组(P<0.05);C组术后追加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显著多于A、B组(P<0.05);术后2 h,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术后6、12、24 h,A组与B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72 h A组VAS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C组不良反应例数显著少于A、B组(P>0.05), A、B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帕瑞昔布钠均能减轻术后疼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以氟比洛芬酯起效更快,而帕瑞昔布钠长期镇痛效果更优。

    作者:黄帅豪;郑秋坚;王义生;梁昌详;田蒙蒙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CT表现及其分型

    目的:提高对各种类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T表现的认识,以期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起到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资料及其CT表现,并根据其不同的CT表现进行分型。结果:32例诊断为植入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其中腔内型23例,壁间型8例,壁外型1例。10例诊断为单纯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根据CT分型及评估制定治疗方案32例,所有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治疗过程中出血量较少,未发生大出血。根据超声及临床经验制定治疗方案10例,术中出血量较多,其中5例发生大出血。结论:CT是超声筛查后进一步诊断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有效手段,根据不同的CT表现进行分型可以为临床提供较多的诊断信息,从而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起到指导作用。

    作者:陶可伟;郭晓利;李杰;靳激扬;徐中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