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法舒地尔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张成果

关键词:ROCK信号通路, 抑制,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内皮功能, 保护
摘要:目的:探讨抑制Rho/Rho激酶信号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法舒地尔静脉滴注。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ET-1、AngⅡ水平及收缩压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 <0.05),两组 NO 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两组治疗后舒张压及心率无显著变化(P>0.05):ET-1(135.55±14.32)ng/L vs.(165.91±22.36)ng/L, AngⅡ(67.15±15.30)ng/L vs.(78.95±17.65)ng/L;NO (160.27±37.64)μmol/L vs.(157.47±35.44)μmol/L;收缩压(134.8±17.4) mmHg vs.(146.1±21.8)mmHg,舒张压(82.0±16.1)mmHg vs.(85.7±18.2)mmHg,心率(76.3±4.4)次/min vs (77.0±4.5)次/min。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抑制 ROCK 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远期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个体化综合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个体化综合治疗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肺癌患者均为Ⅳ期,采取以化疗、放疗、靶向分子药物、血管抑制素类药物、中药扶正等综合治疗,观察个体化治疗后疗效及预后,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放疗、无恶性胸水、既往化疗类型为辅助+解救化疗、病理类型为鳞癌、有使用血管抑制素类和靶向分子药物治疗、转移器官个数少、以及卡氏评分≥7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无恶性胸水(P=0.012)、转移器官个数0~1个(P=0.000)、有接受靶向分子药物(P=0.020)及有接受血管抑制素类药物(P =0.006)为影响肺癌患者综合治疗后远期疗效的保护因素。结论:肺癌患者经化疗、靶向分子药物、血管抑制素类药物等综合治疗获得了较长的生存时间,化疗配合靶向分子药物、血管抑制素类药物等综合治疗仍然为肺癌化疗失败后患者提供了有潜力的治疗模式。

    作者:陈珑;梁冬;林勇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之手术理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表现为单侧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电击样剧烈疼痛发作[1]。由于后颅窝解剖特点,此病在黄种人中发生率较高[2]。其病因系三叉神经颅内段受周围血管压迫,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笔者的初步研究结果认为,该病的本质是三叉神经脱髓鞘变性和异位动作电位形成。对于那些在解剖上三叉神经根和其周围脑血管较靠近的人,随年龄增长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和脑组织萎缩,终血管和神经接触,由于搏动相互摩擦导致接触面破损,血管壁植物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弥散至变性的三叉神经轴膜,与异位堆积的跨膜受体蛋白结合,激活 G 蛋白偶联钠通道,产生可扩布的异位动作电位。卡马西平等[3]抗癫痫药物只能缓解部分患者早期症状,甘油注射[4]、射频烧灼[5]和球囊压迫[1]等方法都是以损害神经功能为代价的;而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 MVD )则是目前唯一针对其病因的治疗方法。尽管 MVD 有较高的治愈率,但仍没达到100%的有效率[6-7]。我科截至2014年6月已完成5000余例MVD手术,其中大部分是在近几年完成的,目前有效率已达98%,这说明手术的成功率与术者的经验呈正相关,特别是短期强化训练尤为重要[8]。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识别责任血管,但在处理责任血管前必须先有良好的显露,而操作空间的获得有赖于患者体位、切口和骨窗设计以及入颅选择等一系列的环节。本文通过详细介绍 MVD 手术的每一个步骤,将笔者这些年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与同道分享。

    作者:仲骏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贵州省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与醛固酮合成酶基因(-344T/C)多态性及获得性因素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贵州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与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T/C 多态性的关系及获得性因素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检测高血压组和对照组CYP11B2基因-344T/ C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逐步Logistic 回归分析获得性因素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经χ2检验两组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9,P<0.05),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P<0.05)。 CT和CC基因型对于患病具有较高风险,且CC基因型较TT基因型患病风险提高2倍,获得性因素中,血糖、甘油三酯及体质量指数指标达到肥胖的人群具有更高的患病风险。肥胖者较对照组患病风险提高3倍。结论:CYP11B2基因-344T/ C 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有关,其中主要为C等位基因有较高风险,肥胖人群有较高的高血压患病风险。

    作者:刁晓艳;何燕;周黔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研究进展

    组织工程皮肤是修复皮肤急、慢性缺损的重要生物活性材料,种子细胞对其修复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叶华;刘德伍;毛远桂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一步核酸扩增法与病理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诊断效能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和比较一步核酸扩增法(OSNA)与病理法在术中前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在 Pubmed、Embase、圣安东尼奥乳腺癌会议上公开发表的、有关于 OSNA 与病理在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应用的临床研究数据,采用Stata、Medcal 统计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纳入研究11项,入组患者1782例,有4505个前哨淋巴结接受了OSNA和病理的检测,采用随机模型的Meta 分析。 OSNA在前哨淋巴结宏转移的阳性率与病理法相似(458 vs.3671、476 vs 3671, OR=0.9597,95%CI:0.8365~1.1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在与病理法的拟合度分析中,OSNA对宏转移的阳性预测值为0.87,即有13%的前哨淋巴结被OSNA法诊断为宏转移,但是病理法则为非宏转移。另外,OSNA对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具有较特异的检测效能,阳性率较病理法高(OR=1.69)。结论:OSNA法是一种敏感、特异的分子诊断方法,可作为病理法的辅助方法,更准确地诊断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

    作者:林晓榕;朱李玲;陈静琦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在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硬化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CAS)及下肢动脉硬化(LLAS)与颅内动脉硬化的关系及其对颅内动脉硬化的预测作用。方法:74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颈、下肢动脉血管超声及头颅 MRA检查,行Pearson、Binary Logistic 分析。结果:随着周围动脉硬化程度的增高颅内动脉硬化有增加趋势;LLAS 及 CAS+ LLAS 与颅内动脉硬化的相关系数为0.28(P <0.05)和0.33(P <0.05),OR 值为0.14(P <0.05)和9.28(P <0.05),AUC为70.30%(P<0.05)和70.60%(P<0.05),界值点均为2级。结论:LLAS及CAS+LLAS为2型糖尿病合并颅内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张庆元;刘丽;王耀光;陈未来;郑丽芬;冯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合并HCV感染患儿肝功能及病毒载量变化观察

    目的:观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艾滋病合并HCV感染患儿肝功能及病毒载量的变化特点,探讨艾滋病合并HCV感染对患儿HAART的影响。方法:13例艾滋病合并HCV感染患儿为研究组,43例单纯艾滋病患儿为对照组,均接受HAART治疗,平均疗程2.06年。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病毒载量、CD4+T细胞变化及两组间差异。结果:研究组肝损害发生率(46.2%)明显高于对照组(14.0%,P<0.05)。治疗前后比较,研究组ALT、CD4+T细胞均显著升高,HIV-RNA则降低(P<0.01),对照组ALT、AST、TBIL、CD4+T细胞均显著升高,HIV-RNA则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肝功能、病毒载量、CD4+T细胞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HCV感染患儿增加了肝损害发生率,但HAART治疗效果并没有因为合并HCV感染受到影响。

    作者:饶和平;王炜;姚水洪;叶剑华;余新;卢伟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血清降钙素原定量在细菌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定量在细菌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符合实验要求的细菌血流感染及非细菌血流感染患者各100例,以 C 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为对比指标,采用ROC曲线评估PCT诊断细菌血流感染及区分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PCT、CRP、ANC 诊断细菌血流感染AUROCC分别为0.951、0.747、0.688,PCT诊断细菌血流感染OOP为1.83 ng/mL,灵敏度、特异性、PPV、NPV分别为83%、93%、92%、85%。PCT、CRP、ANC区分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 AUROCC 分别为0.946、0.663、0.581,PCT 区分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 OOP 为2.96 ng/mL,灵敏度、特异性、PPV、NPV 分别为97%、78%、92%、74%。结论:血清 PCT定量可作为诊断细菌血流感染及区分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实验室指标。

    作者:温伟洪;李介华;钟国权;杨祥;陈军;肖靖华;梁大立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表皮样囊肿继发三叉神经痛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进一步提高表皮样囊肿继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术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2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继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临床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肿瘤切除后,继续探查三叉神经根与血管的关系,解除责任血管压迫,再行感觉根的定位毁损。对15例(68.2%)患者完成了肿瘤全切,7例次全切,术后疼痛症状消失,随访无复发。结论:三叉神经根减压微电凝定位毁损术适用于继发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疗效满意,应用前景广泛。

    作者:杨定博;杜权;董晓巧;俞文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实用医学杂志》2015年征订启事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CT 值在预测泌尿系结石的成分、硬度及碎石时间方面的作用

    由泌尿系结石所导致的疾病称为尿石症,尿石症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及遗传因素及生活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尿石症一直都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病种之一,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10%~15%;同时,尿石症还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其10年复发率高达50%[1]。

    作者:邓拓;廖邦华;王坤杰;刘嘉铭;金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肝癌栓塞后综合征研究概况

    众所周知,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已被公认为中晚期肝癌的标准治疗方法[1]。然而, TACE 术后具有潜在副反应和并发症,其中肝癌栓塞后综合征(postembolization syndrome, PES )便是一种常见的副反应,例如右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疲乏等,这些副作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信心、住院费用等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肝癌进一步的治疗。虽然PES是一个较为陈旧的话题,既往众多文献已涉及 PES ,但目前 PES 的发生在临床中仍然常见,且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大部分TACE 术后HCC 患者仍饱受 PES 之苦,所以有必要对 PES进一步深入探究。笔者针对 PES 的发生率、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治疗措施等,收集了国内外有关 PES 的重要文献,对上述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和总结,以期对目前临床上 PES 的预防和治够提供指导和帮助。

    作者:陈子德;陈晓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影响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因素

    三叉神经痛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应该权衡于安全、有效、并发症轻和复发率低之间。经皮穿刺半月节球囊压迫术( 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 , PBC )由 Mullan 等人于1983年首先报道,此术式的机制主要为选择性损伤传导痛觉的有髓神经纤维,而保留了传导角膜反射的无髓神经纤维,因而在治疗累及三叉神经第一支的疼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其疗效与开颅微血管减压、半月节射频热凝和甘油阻滞等其他外科手段相当。由于其操作安全、快速有效,以及患者在全麻无痛下治疗等优点,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神经外科界的重视,对于部分顽固复发、不愿或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 PBC 可取代微血管减压术成为首选的治疗手段[1-2]。但文献中对影响 PBC 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预后因素认识不一,本文拟将笔者的经验和认识与同道分享,着重对 PBC 术中可以调节的参数如球囊形状、球囊容积、球囊内压力、压迫时间、球囊位置作一阐述。

    作者:俞文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以黄疸为首发症状的肝梅毒1例

    患者男,45岁,农民。因发现巩膜黄染5d入院。该患者曾于1周前自述“感冒”伴有发热,在当地诊所静点头孢类药物(具体药名及剂量不详)2 d,静点5次,发热症状消失,5 d 前开始出现黄疸,伴有尿黄,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急诊入院,病程中饮食睡眠欠佳,体重无减轻。既往患2型糖尿病病史1年,血糖高达14.0 mmol/L,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史,否认外伤史、输血史,体格检查:T 36.6℃,P 84次/min,R 19次/min,BP 104/79 mmHg,一般状态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语明,呼吸平稳,查体合作。全身体检:巩膜黄染,全身皮肤轻度黄染,腹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形及蠕动波,腹部触诊柔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无腹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2~3次/min。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血常规回报正常。尿分析 pH 6.00,比重1.030,隐血25 cell/μL,尿胆原阴性,胆红素100μmol/L ,亚硝酸盐(+),酮体(-),白细胞15 cell/μL,尿沉渣红白细胞略高。肝功11项(血清):γ-谷氨酸转移酶(γ-GT)173 U/L、白球比(A/G)1.36,胆碱酯酶(CHE)4579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892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551 U/L,腺苷脱氨酶(ADA)23.7 U/L,直接胆红素(DBIL)158.5μmol/L,总胆红素(TBIL)193.2μmol/L,总胆汁酸(TBA)206μmol/L,总蛋白(TP)58.1 g/L。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病毒抗体均阴性,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滴度试验(TRUST 滴度)(血清):1∶32阳性(+)异常。免疫三项(血清):TP-PA 阳性(+)异常。肿瘤标志物检查癌胚抗原(CEA)3.44 ng/mL,甲胎蛋白(AFP)5.76 IU/mL 及糖类抗原均正常。上腹部CT:腹腔多发小淋巴结。肝脏形体规则,大小正常,表面光滑,肝裂增宽,肝脏密度较均匀减低,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脾增大,增厚,密度均匀。临床诊断:肝梅毒,中毒性肝炎,给予驱梅治疗,苄星青霉素240万 U,肌注,每周1次,同时给予保肝、对症治疗。治疗3周,复查肝功:γ-GT 43 U/L、A/G 1.6,CHE 6352 U/L,ALT 56 U/L,AST 35 U/L,ADA 21.7 U/L, DBIL 12μmol/L,TBIL 14μmol/L,TBA 10μmol/L,TP 63.5 g/L,肝功恢复正常,黄疸消退。临床治愈出院,出院3个月后门诊随访复查 TRUST 滴度:1∶8(+)。

    作者:李延龙;吴兆芬;李宗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多发伤及腹膜后血肿救治体会

    随着社会发展,高能量致伤因素导致的多发伤逐渐增加[1]。多发伤伤情危重,误诊率和死亡率高,合并腹膜后血肿者死亡率更高。建立规范合理快速的救治流程和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救治多发伤的关键[2-3]。我院专门打造多发伤救治路径,成立多发伤救治小组,对伴发腹膜后血肿的患者按损伤控制原则抗休克治疗,同时积极行血管栓塞或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廖煜;赵志强;朱帅科;高建凯;连鸿凯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小口径人工血管材料应用进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1];需行冠脉搭桥、外周血管移植手术的患者逐年增加。与大口径人工血管不同,小口径人工血管(内径≤6 mm )近期血栓形成率高、远期通畅率低,无法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应用的小口径血管多取自患者体内,有乳内动脉、大隐静脉、围网膜动脉、桡动脉等,一方面,取自体血管时对机体损伤大,且自体血管的质量因人而异,另一方面,或二次搭桥手术后的患者,取得的血管无法移植,或勉强移植后很快出现堵塞,甚至没有合适的自体血管作为桥血管。所以,小口径血管是目前研究的难点与热点,尤其是新材料的应用方面。目前对小血管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张家庆;王武军;闫玉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ALOX5AP基因SG13S114A/T和COX-2基因765G/C交互作用增加脑梗死的易感性

    目的:探讨ALOX5AP SG13S114A/T、COX-2765G/C和COX-150C/T多态性及交互作用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对411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11名对照者(对照组)ALOX5AP基因SG13S114A/T、COX-2基因765G/C和COX-1基因50C/T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检测基因与基因的交互作用。结果:ALOX5AP SG13S114 A/T、COX-150C/T和COX-2765G/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在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GMDR示SG13S114和COX-2具有联合交互作用,同时携带ALOX5AP SG13S114AA型和COX-2765CC基因型者脑梗死风险增加2.842倍。结论:对基因与基因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有助于更深入研究复杂疾病的基因型和表型间的关系。

    作者:池万章;易兴阳;黄雪融;周强;池丽芬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MRI特征分析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 , PRES )是近年来逐步被认识的一种脑病综合征,临床以头痛、呕吐、视力下降、意识模糊和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 MRI 表现为主要见于双侧顶叶、枕叶信号异常。目前临床对PRES还没有量化的诊断标准,特征性的 MRI 表现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间经临床随访证实的16例PRES 病例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翁保慧;李涛;潘丽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前额叶质子波谱与执行功能的研究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前额叶质子波谱(1H-MRS )的特点及其与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对40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研究组)和2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行1H-MRS 检查,检测前额叶代谢产物 N-乙酰天冬门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和肌酸复合物(Cr),系统自动完成 NAA/Cr、Cho/Cr、NAA/(Cho+Cr)值的计算。应用言语流畅性测验(动物)、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SCT)、汉诺塔(TOH)对受试者进行执行功能评定。结果:研究组左侧前额叶NAA/Cr、NAA/(Cho+Cr)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言语流畅总数、WSCT分类数、WSCT总错误数、WSCT持续错误数、TOH平均执行时间、TOH总分显著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侧前额叶NAA/Cr值与言语流畅总数(r =0.66,P <0.05)、WSCT 分类数(r =0.54,P <0.05)、TOH 总分呈正相关(r =0.58,P <0.05),与WSCT总错误数(r=-0.53,P<0.05)、WSCT持续错误数(r=-0.47,P<0.05)、TOH 平均执行时间呈负相关(r=-0.67,P<0.05)。结论: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的左额叶NAA明显下降,NAA下降可能是导致患者执行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

    作者:张训;彭彪;谢清;秦明筠;罗冬冬;成友军;邹文锦;赵海林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术期应用进展

    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不中断华法林较传统停用华法林并低分子肝素桥接治疗显著降低围术期血栓栓塞事件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不中断华法林成为目前指南所推荐的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的抗凝策略[1]。达比加群酯是首个被批准用于房颤抗凝的新型抗凝药,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达比加群酯在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应用成为临床医生密切关注的问题,在此进行综述。

    作者:魏永燕;汤日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