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刚剑;苏传真;王健;范瑞琴;王显耀;孙娜
目的:探讨血清组织蛋白酶S (CatS)与胱抑素C(CysC)在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08-2011年23例接受脑血管支架手术患者,术后复查血管造影的时间为3~ 12个月,就术前、术后3d以及术后3~ 12个月造影复查时血清CatS与CvsC的水平及与血管再狭窄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3例患者,于23根血管上放置23枚支架,随访3~ 12个月,10例(43.5%)出现了再狭窄,其中超过50%的再狭窄者为5例,余5例再狭窄率介于10%~ 30%.同时监测术前以及术后血清CatS与CysC的水平,发现23例患者支架术前血清CatS与CysC水平在狭窄组和无狭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支架术后3d两组血清CatS和CysC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12个月复查时再狭窄的10例患者血清CatS与CvsC水平高于未狭窄的13例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清CatS的上升幅度比CysC的上升幅度更大.结论:血清CatS和CysC增加程度不平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血管壁细胞外基质的动态平衡,促进再狭窄的形成.
作者:孔德燕;任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局灶性癫痫患者的语言任务模式fMRI脑激活图,fMRI语言网络连接,分析语言功能与fMRI语言网络连接的联系.方法:选择1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局灶性癫痫患者(癫痫组)及1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其中癫痫组完成以词语阅读任务为刺激模式的fMRI检查,以实现脑内相应功能区激活.利用SPM99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癫痫组与对照组fMRI的激活范围与信号变化,通过计算语言任务状态下fMRI强激活区域时间过程相关性的信号变化,进行fMRI语言网络连接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癫痫组和对照组语言功能、fMRI语言网络连接的差异.结果:(1)局灶性癫痫患者fMRI语言激活图显示,激活强度和体积较健康组明显降低(P<0.01),(2)在词语阅读任务刺激下,癫痫组与对照组强激活区域相互间fMRI语言网络连接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局灶性癫痫损害患者的语言功能,癫痫患者语言fMRI激活强度、体积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在强激活区内,癫痫患者的fMRI语言网络连接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结果显示癫痫患者之间的语言偏侧化不明显,局灶性癫痫患者语言功能的损害与fMRI语言网络连接减少密切相关.
作者:谭立宇;刘学政;沈建忠;王继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乳酸血症对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51例存活时间>24h的重症脓毒症患者,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的高乳酸血症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初始动脉血乳酸值的差异;按高乳酸血症时间将患者分为<48h组和≥48 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死亡组高乳酸血症时间明显高于存活组,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的APACHEⅡ评分、初始动脉血乳酸值无明显差异(P>0.05).高乳酸血症时间≥48 h组的病死率为94.4%,显著高于<48 h组的6.1%(P<0.01).结论:高乳酸血症时间可用于评估重症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妍;顾勤;唐健;孙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外置治疗跟骨骨折的护理干预特点.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采用外置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治疗12例闭合性单侧跟骨骨折患者并实施有效护理,包括心理干预、皮肤及针道的观察护理、无痛管理、系统化功能锻炼指导等.结果:1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6个月(12 ~ 20个月)随访,通过有效及个体化的护理,本组患者无切口感染及针道并发症的发生.关节面复位满意,骨折愈合良好.术后疗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定:平均为91分(68 ~ 100分).结论: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外置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感染率低、关节面复位满意且固定可靠及随访效果好等优点,取得这些优点与护士的精心护理密不可分.
作者:李娜;彭贵凌;张国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中肿块高密度组与等密度组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征象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资料并采用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对出现肿块征象的39例按密度分成高密度组及等密度组进行单因素分析:(1)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2)比较两组包括年龄、腺体分型、侧别、象限、肿块形态、边缘、密度、肿块短径、肿块长径、钙化形态、分布、腋下淋巴结改变、乳头改变、皮肤改变、病理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肿块密度与腺体组成成分呈中度正相关(r=0.332,P=0.039),肿块边缘呈中度负相关(r=-0.506,P=0.001),淋巴结转移呈中度负相关(r=-0.421,P=0.036).(2)肿块高密度组较肿块等密度组腺体更少(Z=-2.048,P=0.041),边缘更不规则(Z=-2.065,P=0.039),淋巴结转移更常见(Z=-2.235,P=0.025).结论:钼靶X线中浸润性导管癌病例出现肿块为高密度者乳腺腺体成分相对更少,肿块边缘更不规则,更多出现淋巴结病理转移,结合乳腺癌预后指数Cox预测模型,预后指数增高,患者预后差.
作者:徐莉;张刚;刘园园;刘波;刘岘;岑东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可溶性endoslin (sEng)及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It-1)在血清及胎盘中的表达,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在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5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早发型子痫前期组,其中轻度30例、重度15例)及2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对照组)的血清中sEng及sFIt-1的水平.(2)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sEng及sFIt-1的表达.结果:(1)早发型子痫前期组血清及胎盘组织中sEng及sFIt-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2)早发型子痫前期组患者血清及胎盘组织中sEng水平分别与相应部位的sFIt-1水平呈正相关(r=0.376,P<0.05; r=0.425,P<0.05).结论:孕妇血清及胎盘组织中sEng、sFIt-1水平变化与子痫前期发病及病情发展有关.
作者:杨丽萍;冯海芹;侯俊德;赵媛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83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其临床特点、生存状况及预后因素.结果:随访至2011年8月15日,死亡42例(50.6%),总生存期(OS)为27.8个月(95% CI 20.3 ~ 35.3).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复发年龄、是否绝经、复发转移后是否接受一线化疗及化疗疗效、放疗对患者的OS有显著影响.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复发年龄、是否接受一线化疗以及疗效是影响晚期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短期内即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可能与其侵袭性较高有关.化疗能够改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放疗也是可选择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俊彦;王哲海;郭珺;刘利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构建靶向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基因的shRNA表达质粒,建立PAR-2基因沉默的食管癌EC109稳定细胞株.方法:针对人PAR-2的mRNA序列,设计并体外合成编码shRNA的两条特异性寡核苷酸序列,分别插入pGFP-V-RS质粒中构建2个shRNA表达质粒(PAR-2 shRNA-1、PAR-2 shRNA-2),经过鉴定,然后将表达质粒转染至食管癌细胞EC109中,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干扰的细胞株,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AR-2的表达.结果:PAR-2 shRNA-1转染人食管癌细胞EC109后,PAR-2基因表达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都受到显著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针对PAR-2基因的shRNA表达质粒,转染食管癌细胞EC109,能有效抑制该细胞株PAR-2基因的表达.
作者:陈金梅;邓全军;谢立群;赵建业;刘彩虹;郑艳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并发症对人体危害极大,尤其是糖尿病合并难治性胸腔积液,在临床上治疗很棘手,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及经济负担.为进一步探讨病因及治疗方法,现将2004年2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20例糖尿病合并难治性胸腔积液病例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4年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0例糖尿病合并难治性胸腔积液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女12例,男8例,年龄40 ~ 76岁,糖尿病史5.6 ~ 29年.入院时空腹血糖为8.9 ~24 mmol/L,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咳嗽、胸痛、心悸、腹胀、不能平卧.经胸腔B超及胸部X线检查均为中、大量积液,其中双侧胸腔积液16例,单侧胸腔积液4例.
作者:俞仙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同一大型生化分析仪不同模块间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探讨误差的实验室可接受程度.方法:分别在经过校准的罗氏Modular PPI和Oly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专用质控血清和患者血清标本的TP、ALB、TG、TC、ALT、AST、CK、LDH浓度.对罗氏Modula PI与P2两个模块,Olympus AU5400 A1与A2两个模块,分别进行比对.结果:TG在罗氏两模块间检测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TG不同医学决定水平的偏倚均小于1/2 CLIA'88 TEa,可接受;其他实验项目在同一仪器各自不同模块间检测结果经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方程(Y=b X+a)、相关系数(r)分析符合线性要求.结论:同一生化分析仪若有两个以上的检测模块,应定期进行校准比对,以实现同一仪器不同模块间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张恩;王峰;王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为一种非常少见的肿瘤,占所有甲状腺恶性肿瘤的2%~8%,在所有淋巴瘤中所占的比例不到2%[1],但近有快速增长的趋势.PTL在女性中常见,女:男2~ 4∶1 [2],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未分化甲状腺癌及桥本甲状腺炎(HT)或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LT)相混淆,临床上易漏诊和误诊.本文通过对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求提高对PTL的认识.
作者:李昌幼;罗佐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基底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符合入组条件的基底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53例,在强化降脂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组并分别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3个月,全部患者继续氯吡格雷治疗到12个月,观察开始治疗3个月、1年的卒中复发率和副作用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1年的复发率分别为23.1%、51.9%,存在显著差异,差异主要来源于3个月内,复发率分别为7.7%、29.6%,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均没发现严重出血情况.结论:短时间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基底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氯吡格雷,没有发现严重的出血事件.
作者:曲辉;王拥军;郑华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制备他克莫司完全抗原并鉴定.方法:采用碳二亚胺两步法将半抗原他克莫司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和血蓝蛋白偶联,制备免疫原FK506-BSA和ELISA包被抗原FK506-KLH,并计算偶联率.采用紫外光谱分析法和动物免疫试验鉴定偶联产物.结果:FK506-BSA的偶联率为10.16∶1;FK506-KLH的偶联率为16.32∶1,成功制备具有免疫原性的他克莫司完全抗原.结论:紫外光谱分析和动物免疫试验证实他克莫司完全抗原合成成功,该抗原可用于他克莫司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免疫检测试剂盒的开发.
作者:陈中华;黄彬;李有强;刘健平;曾建明;陈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Ki67作为Luminal乳腺癌进一步分型中的重要指标的可能性,为以分子分型为基础的乳腺癌个体化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并将Luminal型乳腺癌分为Luminal A、Luminal B、Luminal-HER2 3种亚型,回顾性分析717例Luminal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临床治疗情况.结果:(1)3种亚型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2)3种亚型5年无病生存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辅助性放疗能降低Luminal B型患者的复发风险(P<0.05),辅助性化疗能够降低Ki67阳性且存在高危险因素的Luminal型患者的复发风险(P<0.05).内分泌治疗是Luminal型患者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P<0.05).结论:Ki67可成为对Luminal型乳腺癌进一步分型的指标,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新的视角和依据.
作者:张同先;王亚红;张巍;吕淑华;刘宁;杨天敬;牛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的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经穿刺及术后病理诊断的前列腺癌29例,均行MRI检查,包括常规平扫、DWI、MRS,回顾性分析其MRI影像特点.结果:肿瘤病灶呈结节状,主要发生在前列腺周围叶(65.5%),少数在中央叶,2例呈弥漫分布.所有病灶T1WI为低信号,与正常前列腺组织低信号基本一致;T2WI大部分呈低信号结节,少数为等/稍高信号.DWI病灶为高信号,有2例呈稍高信号.病灶处MRS:Cho峰显著升高,Cit峰下降或消失,Cre峰变化不大,(Cho+ Cre)/Cit(CC/C)比值升高(≥1.1).其他:合并前列腺增生,侵犯邻近结构如膀胱、精囊腺、直肠、盆腔、腹股沟淋巴结增大并转移,骨盆、脊柱多处转移,少数伴肝脏转移 结论:前列腺癌T1WI不具诊断特征性,T2WI、DWI、MRS各有其特点,综合三者影像特点,可作为其诊断依据.
作者:陈正君;刘勇;揭平平;黄冰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老年急腹症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我科实施FTS后收治的老年急腹症患者47例为FTS组,实施FTS前两年收治行传统方法的老年急腹症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腹胀发生率、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方面的差异.结果:FTS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总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FTS理念贯穿于老年急腹症患者的治疗,可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厉周;邓敏峰;方素珍;蔡寨;韩帅;朱卉娟;邓俊雄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解剖测量T1 ~ L5形态学参数,为研制新型全植入式可膨胀型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系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50具正常成人胸腰椎干燥尸体标本,测量T1~L5的相关参数(中横径、中矢状径及中央高度).结果:以T12为例,中横径:(33.03±1.85)mm,中矢状径:(25.50±1.46) mm,中央高度:(21.53±1.39)mm.该内固定系统由空心椎体钉、内栓及固定棒构成,初步设计5个型号:(25、8),(25、10)、(30、12)、(35、14)、(40、14).结论:新型全内置式可膨胀型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系统的设计在形态学上具有可行性,能够重建胸腰椎的稳定性,是一种牢靠安全、操作简便、符合脊柱前路形态解剖结构的新型内固定系统.
作者:徐彦芳;孙进;周初松;闵少雄;刘成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E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多药耐药蛋白(P-g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MCF-7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6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cadherin和P-gp蛋白的表达.用紫杉醇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构建E-cadherin慢病毒干扰质粒,转染MCF-7细胞,应用RT-PCR检测E-cadherin和P-gp mRNA表达.结果:E-cadherin和P-gp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6%和54.4%,两者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E-cadherin的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显著相关.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时,E-cadherin mRNA和P-gp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RNA干扰后,E-cadherin mRNA表达显著下降,P-gp mRNA表达无变化.结论:E-cadherin和P-gp可能共同参与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和乳腺癌细胞凋亡过程,其分子调控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自森;薛长年;曹予文;吴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缝合止血法与双极电凝法对卵巢巧克力囊肿腹腔镜剔除术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术后行促排卵治疗的患者,根据术中止血方式分为两组,A组采用双极电凝法止血,B组采用缝合法止血,比较两组患者促排卵治疗中卵巢反应性的差异.结果:B组患者在促排卵时平均促性腺激素剂量少于A组患者,促排卵所需时间也较短,两组患者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缝合止血术能更好地保护患者卵巢功能.
作者:黎晓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微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心梗组(B组)、瑞舒伐他汀组(C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马松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的表达;RT-PCR检测VEGF mRNA的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左心室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内径增大、心肌纤维化明显增加(均P<0.05).与B组相比,C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左心室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内径降低、心肌纤维化明显减少、心肌组织VEGF及CD31表达增加,心肌组织VEGF mRNA表达亦增加(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通过促进心肌组织血管形成,进而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VEGF表达上调相关.
作者:王法斌;李京波;朱伟;李帅;余涛;魏盟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