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鸿;陈广盛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疾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情况.方法:选择有上消化道症状的325例患儿行胃镜检查,分析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胃镜检查结果及H.pylori感染的相关情况.结果:(1)325例患儿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为96.3%,常见疾病依次为慢性浅表性胃炎59.1%,胆汁返流性胃炎12.9%,十二指肠球炎12.6%,十二指肠球溃疡11.7%.(2)腹痛在上消化道疾病中占比例高为88.3%.上消化道出血36例,以十二指肠球溃疡为主占61.1%.呕吐主要以胆汁返流性胃炎为主占47.6%.(3)各种上消化道疾病中H.pylori检出率以十二指肠球溃疡为高(71.1%),上消化道出血H.pylori检出率66.7% (24/36),慢性浅表性胃炎H.pylori检出率40.1%(77/192).(4)325例患儿中H.pylori平均感染率为42.8%,男性感染率为44.8%,女性感染率为40.4%,男女性别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65,P>0.05).各年龄组H.pylori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3~6岁组30.4%(24/79),7~11岁组42.1%(48/114),12~ 16岁组50.8%(67/132),差异有显著性(x2=8.13,P< 0.05).结论:上消化道症状患儿的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较高,腹痛、呕吐以胃炎为多见.H.pylori感染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也密切相关.
作者:邹明艳;张勇;李锦霞;梁韶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对床边植入和导管室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床边植入IAB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需要植入IABP的重症冠心病患者50例,在优药物治疗基础上分成床边IABP植入组(A组,25例)、导管室IABP植入组(B组,25例).比较两组操作时程和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多巴胺的用量、血浆脑钠素(BNP)值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床边植入组中有2例患者因导丝不能送入腹主动脉改为入导管室植入,其中1例和导管室植入组1例仍因腹主动脉扭曲、钙化而植入失败.导管室植入组操作时程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两组之间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多巴胺的用量、BNP值和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床边IABP植入方法简便、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可以作为IABP植入的常规方法.
作者:冯春光;杨向军;付强;王彦炯;曹秋玫;阮红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对荷恶性黑色素瘤小鼠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J小鼠B16黑色素瘤皮下移植模型,随机分为消融组和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T淋巴细胞比例;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CD68、CD49b的表达;ELISA法检测瘤内IFN-γ、IL-2、TNF-α含量;观察皮下移植瘤体积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消融组血清CD4+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1),CD25+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CD8+T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消融组肿瘤组织CD68、CD49b的含量显著提高(P<0.01).消融组IFN-γ、IL-2、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不同观察时间点,消融组皮下移植瘤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波消融能上调抗肿瘤T淋巴细胞亚群,激活天然免疫细胞,增加抗肿瘤细胞因子,从而产生抗肿瘤效应.
作者:李纪强;姜兆静;陈俊;曾融;张积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HMs)化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用H-L卡方检验、ROC曲线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肝功能损害、感染、凝血功能异常、化疗强度、急性白血病、肥胖症是HMs化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L卡方检验(x2=13.236,P=0.067),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95%CI(0.844,0.895),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及鉴别效度;验证组验证该模型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一致率分别是72.7%、87.4%、87.3%、73.0%、80.0%.结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HMs化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情况.
作者:雷芳;朱彦;王丽霞;王韵;陆益龙;罗鸣;庄琴;汤郁;费小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单侧入路穿刺路径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利用4种不同的穿刺路径方法,在C型臂X线机监控下对92例(122个椎体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或椎体肿瘤患者行单侧经皮穿刺成形术治疗,病椎穿刺前全部行CT测量标记,并观察疗效.结果:椎体穿刺成功率100.00%,术后随访1~6个月,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前术后VAS评分及ODI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所有具有椎体成形术手术指征的椎体骨折或肿瘤,依据不同的椎体类型,只要选择合适的穿刺路径方法,均可安全有效地通过一侧进行椎体成形术,避免盲目穿刺,大大减少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及放射损伤,并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王珏;刘杨青;原涟靖;张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与短声听性脑干反应(ABR)对成人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阈的评估.方法:对102例成人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分别测试ASSR反应阈、ABR反应阈和纯音测听,比较ASSR反应阈和AB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相关性,从而评估二者对行为听阈预测的准确性.结果:ASSR反应阈、ABR反应阈和行为听阈之间均有较高的相关性.二者在高频与行为听阈相关性较接近.但在低频,ASSR的相关性较ABR高.结论:ASSR和ABR均可用作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客观听阈的评估,但ASSR较ABR有更大的优势.
作者:翟锦明;毛敏;张建国;陈观贵;刘绮明;丘理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Vancouver 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FF)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1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PFF患者,Vancouver B1型8例,Vancouver B2型5例,Vancouver B3型2例.Vancouver B1型均采用切开复位记忆合金环抱钢板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Vancouver B2、B3型予全髋关节生物型假体翻修结合记忆合金环抱钢板内固定同种异体骨植骨.结果:术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1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 30个月,平均25个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82.4分,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结论:根据PFF术前的不同分型,应选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记忆合金环抱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术在PFF Vancouver B型骨折的应用中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乐国平;张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弱恒磁场对体外培养大鼠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大鼠EPCs分为对照组及不同强度(0.1、0.5、1.0 mT)磁场组,磁场作用时间为24h,用四唑盐比色法检测EPCs增殖能力,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并检测EPCs的黏附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5、1.0 mT磁场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0.5、1.0 mT磁场组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P<0.05);0.5、1.0 mT磁场组细胞黏附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0.1 mT磁场组细胞增殖、迁移及黏附能力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弱恒磁场可以促进大鼠EPCs增殖、迁移、黏附,具有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狭窄发生的潜在作用.
作者:杨博;万军;王显悦;毕生辉;潘志国;于浩;林曦;董文鹏;王晓武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构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预测模型,并进行个体预测.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模型构建对象,2010年6月30日完成随访工作.Kaplan-Meier法计算复发率,Cox回归模型对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复发模型及个体预后指数.结果:随访结束共有79例患者复发,1年复发率为13.4%.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史、家族卒中史、总胆固醇、ESRS评分、病情进展是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因素,据此建立了复发模型及个体预后指数方程.应用ROC曲线分析的方法得出2.289为截断点,此时模型的灵敏度为0.731,特异度为0.795.结论:应用Cox回归模型建立的复发模型及个体预后指数方程,对缺血性脑卒中是否复发可作出初步判断.
作者:安雅臣;王玉浔;张江;赵晓晶;高素玲;王艳;刘国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依地酸钠钙(EDTA)提高撕脱伤后皮肤成活率的效果.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四肢不完全皮肤撕脱伤患者99例,其中治疗组47例,清创缝合后于皮瓣蒂部及边缘真皮下注射EDTA 200~400mg;对照组52例,仅行清创缝合.测量两组术后2d皮瓣中央皮温与术后7d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拆.结果:术后2d治疗组皮瓣中央皮温[(35.00±0.65)℃]高于对照组[(34.64±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治疗组[(90.07±7.36)%]高于对照组[(85.10±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DTA可有效提高四肢不完全皮肤撕脱伤的成活率.
作者:荆慧田;黄德清;冯燕茹;纪大巍;毛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漆树酸和紫杉醇联合用药对人肝癌HepG2细胞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人肝癌HepG2细胞经漆树酸和(或)紫杉醇处理后,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ax、Bcl-2及Caspase-3、8、9和PARP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漆树酸和紫杉醇联合应用能够明显增强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与单独用药组相比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漆树酸联合紫杉醇可以明显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两药联合作用可以诱导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Bax/Bcl-2比率增加,引起Caspase-3、8、9的活化,PARP的切割.结论:漆树酸和紫杉醇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明显增强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aspase系统活化相关.
作者:黄洪标;周萍;赵灿国;杨昌山;董晓先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常见于中老年人,又称为耳石症,耳结石可脱落于半规管或者嵴帽,多见脱落于半规管.后半规管为常见受累器官,发病时可出现垂直扭转型眼震.水平半规管受累较少见,发病时可出现水平旋转型眼震,有文献[1]报道仅占BPPV的2%~15%,目前发现少数患者可以出现多个半规管同时受累[2],而笔者发现的同侧后半规管合并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HSC BPPV)则更少见.如何诊断和治疗这类患者对临床医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如何正确地诊断P-HSC BPPV并确定责任半规管.
作者:于亚峰;凌红阳;刘济生;肖根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检测结肠癌组织中BORIS基因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结肠癌组织以及2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的BORIS表达,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探讨BORIS在mRNA水平以及蛋白水平的表达与结肠癌肿瘤大小、部位、分级等因素的关系,以及BORIS蛋白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BORIS的mRNA及蛋白在正常结肠组织中无表达,而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与结肠癌组织学类型、部位无关,与结肠癌的组织学分级(P<0.05)呈负相关,与肿瘤大小(P<0.05)、淋巴结转移(P<0.05)呈正相关,BORIS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无表达的结肠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RIS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重新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有关,可能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在预测结肠癌早期转移以及患者预后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支海宁;焦鑫;刘小满;谭志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上尿路CT三维重建在输尿管软镜处理经皮肾镜术后残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8月,对微创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残留结石的42例患者行上尿路CT三维重建,充分了解肾脏集合系统结构、结石分布及结石与肾盂肾盏间的关系,测量结石所在肾盏长轴与经皮肾造瘘通道及肾盂间的夹角,指导二期输尿管软镜处理结石.结果:CT发现单发肾结石17例,多发肾结石25例,结石直径0.4 ~ 2.1cm.测得结石所在肾盏长轴与肾盂间的夹角为8~ 207°,平均87°;结石所在肾盏长轴与经皮肾造瘘通道的夹角为0~ 135°,平均43°.所有患者术中均可探及结石,采用钬激光碎石治疗,经输尿管工作鞘软镜取石34例次,经皮肾造瘩通道输尿管软镜取石14例次.手术时间16~112 min,平均(52±11)min,结石清除率为95.2%(40/42),2例结石残留直径均小于1 cm.本组无改开放手术病例,未出现感染性休克、气胸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上尿路CT三维重建可形象直观地显示肾脏的解剖结构及与结石间的关系,有助于指导输尿管软镜寻找结石、减少手术时间并提高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安全性.
作者:徐桂彬;郑少斌;李逊;何永忠;赵海波;欧阳中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6例大面积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阿替普酶组17例,尿激酶组29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出血发生率.结果:阿替普酶组的平均秩次为17.79,高于尿激酶组的2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组、尿激酶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88%、10.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大面积PTE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陈泉芳;王威;邹小英;巫艳彬;蔡双启;白玉龙;黄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儿童支气管哮喘为常见的儿科呼吸道疾病,易反复急性发作.然而在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过程中,往往合并有低钾血症,且其发病隐匿,易被患儿其他临床症状所掩盖.本文回顾性分析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生低钾血症的相关因素并予以相应的预防及治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按照2008年修订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订的诊断标准[1],回顾性分析于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湖州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病房诊治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年龄3~ 12岁,平均(5.4±2.8)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2.3±3.2)年.
作者:陈艳;郁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广东省非综合征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的发病情况.方法:对来自广东省某特殊学校的73例非综合征感觉神经性耳聋患者采集外周血,对GJA1、GJB2、GJB3、SLC26A4、mtDNA12S rRNA基因编码区进行测序.结果:73例患者中检测到GJB2基因突变235delC 5例;GJB3基因突变547G>A 1例;SLC26A4基因突变IVS7-2 A>G 7例,2168A>G杂合突变1例;mtDNA 12S rRNA纯合突变3例.结论:本研究为19.18%的研究对象明确了分子病因;GJB2基因突变不是本研究的主要致病基因,SLC26A4为常见的耳聋突变基因;未检测到GJA1基因突变.
作者:蒙翠原;盛晓丽;崔勇;林秋雄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screw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T)、导丝扩张钳法气管切开术(guide wire dilating forceps,GWDF)与开放性气管切开术(surgery tracheostomy,ST)在ICU患者中应用的对比研究,探讨不同气管切开方法在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8例行PT患者、29例行GWDF患者、42例行ST患者,观察3组手术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导管脱出率、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PT及GWDF组在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导管脱出率、并发痘发生率均明显少于ST组,预后较ST组好(P< 0.05);PT组与GWDF组比较,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导管脱出率、术后并发症均少于GWDF组(P<0.05),预后较GWDF组好.结论:通过本研究,证实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手术比ST方法效果好,而微创术中又以PT更简便、快捷,是ICU患者首选的床旁气管切开方法.
作者:宋秋鸣;武道荣;程大义;马永驰;冯开俊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103pd放射性支架对尿道组织Bcl-2、Bax、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阐明放射性支架减少瘢痕形成的可能分子机制,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尿道狭窄术后再狭窄.方法:以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为研究对象,制作中段尿道损伤模型,选取1.5 mci的103Pd放射性支架,自尿道外口置入.术后30 d处死动物,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3pd放射性支架对兔尿道组织Bcl-2、Bax、PCNA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普通支架组相比,103pd放射性支架组尿道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加;放射性支架组尿道组织中Bcl-2和PCNA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和17%,显著低于普通支架组的100%和67%;Bax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放射性支架组为50%,显著高于普通支架组的17%.结论:103pd放射性支架通过降低Bcl-2和PCNA基因表达,同时增强Bax基因表达,一方面抑制术后尿道组织的细胞增殖,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凋亡,共同抑制尿道损伤愈合过程中管腔再狭窄的发生.
作者:张爱红;郑全辉;高金明;孙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研制一种离体组织剖解分离器,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无需扩大切口,可取出离体的病理组织.方法:24例肾癌患者,应用离体组织剖解分离器对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后病理肾组织实施剖解分离,分次从操作通道取出.结果:20例一次性分离成功,4例二次性分离成功,分离的条状组织碎块纵径(4.8±1.3)cm,横径(1.5±0.3)cm,均未扩大或延长切口,无病理组织残留;与同期20例延长切口取出病理肾组织相比,手术末段操作时间、切口长度有显著差异(P<0.05),避免了切开及缝合,术后无瘢痕形成.结论:应用离体组织剖解分离器,切口无需扩大,取出的病理组织完整无残留,不影响术后对组织器官的病理检查,体现了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取出离体器官的方法.
作者:陈雷振;李彩风;李海涛;张晓芳;田小龙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