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国平;张明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s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I/R)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切除一侧肾脏,夹闭对侧肾蒂45 min的方法来建立大鼠I/R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缺血再灌注给药组(NGAL组),对照组、I/R组、NGAL组实验结束时分别用HE染色观察3组动物肾组织病理变化;再灌注24h后测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TUNEL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Bax与激活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CC3)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凋亡蛋白Fas、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NGAL组Scr、Bun分别为(63.400±11.908 vs 121.857±17.151) μmol/L、(14.840±2.868 vs 28.557±6.434)mmol/L,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量减少(7.800±1.924 vs 15.400±3.049);NGAL组肾组织Fas mRNA(2.34±0.51 vs 6.84±2.34)表达降低、Bax蛋白[(7.440±1.640)% vs(15.456±1.955)%]表达降低、CC3蛋白[(3.171±0.321)%vs (7.291±1.059)%]表达降低、Bcl-2蛋白(6.91±1.64 vs 5.30±1.48)表达升高(P<0.05).结论:NGAL对大鼠I/R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保护作用,其作用与减少细胞凋亡、改变凋亡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组织损伤,发挥肾脏保护作用有关.
作者:臧秀娟;安淑娴;郑峰;夏燕平;宋莹;于青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及对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间因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术后收入SICU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增加了重症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使用时间、S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P<0.001).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可影响患者近期预后(P<0.001),而对远期疗效无影响.结论: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切除术后早期发生肌无力危象可影响患者近期预后但并不影响远期疗效.
作者:张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CT分型对患者手术方式及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5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实验组,依据血肿在矢状位上与基底节的关系分为:前上区型、前下区型、后上区型、后下区型和混合型,依据血肿类型选择手术入路及岛叶造瘘点.31例常规手术入路未特别选定造瘘点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远期生存质量等.结果:术后清醒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实验组为(3.02±5.16)d、(16.38±5.42)d,对照组为(4.13±6.29)d、(18.26±7.09)d,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肿清除>90%的例数分别为23/25 (92.0%)和20/31(65.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35).再出血率分别为1/25(4.0%)与9/31(29.0%),实验组少于对照组(P=0.037).两组ADL评分分级Ⅰ~Ⅴ级分别为9、7、5、3、l例和5、8、8、5、5例,实验组同样优于对照组(P=0.046).结论:根据矢状位位置关系对血肿进行分型,选择手术方法,可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术后再出血,提高患者远期生活功能恢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杨虎银;丁涟沭;孙晓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胱抑素C (cystatin C,Cys C)在非症状性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33例癫痫患者(实验组)和33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Cys C的水平.结果:实验组Cys C血清水平[(1.14±0.41)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86±0.15)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CysC血清水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的血清Cys C可能为癫痫的血生化标志之一,并可能对研究治疗癫痫的新药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刘凤英;蔡学坤;谭敏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甲状腺癌是生长快也是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许多资料表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各地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有数据显示,在美国,甲状腺癌约占每年新发内分泌肿瘤的94.5%[1].甲状腺癌是由上皮细胞起源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分为乳头癌、滤泡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其中乳头癌占整个甲状腺癌的绝大多数.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又是常见的导致甲状腺功能紊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甘云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产检并分娩的20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75 g OGTT结果分为葡萄糖耐量正常组(NGT组)和GDM组.测定两组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及血清hs-CRP水平,分析其与GDM的关系.结果:GDM组hs-CRP、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胆固醇、甘油三酯和LDL-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是影响GDM的危险因素;按hs-CRP四分位分组,CRP水平≥4.78mg/L与GDM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有关,hs-CRP水平增高是GDM发病和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者:程飞;于莎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制备抗人视黄醇结合蛋白4 (retinal binding protein 4,RBP4)的多克隆抗血清并用于妊娠糖尿病(GDM)血液和胎盘的检测.方法:用自制rhRBP4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血清,Western blot 检测特异性,ELISA法测定效价,收集20例GDM患者和15例正常孕妇的血液和胎盘,检测RBP4的水平和分布.结果:制备的抗血清效价为1:128 000.与正常孕妇相比,GDM患者血清中RBP4水平明显升高,其分娩胎盘的滋养层细胞质和胞膜中RBP4也显著高表达.结论:制备的多克隆抗血清可初步用于GDM患者血清或组织样本中RBP4的检测,为进一步用于临床检测奠定基础.
作者:陈利春;鲁云霞;孙玉秀;方向东;叶俊良;陈磊;李朝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检测胸腔积液中PTEN、DPC4基因缺失、突变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良性胸腔积液组44例、恶性胸腔积液组47例,从胸腔积液中提取DNA,PCR-SSCP法检测PTEN第5~8外显子、DPC4第8~11外显子缺失、突变情况.结果:良性胸腔积液组未发现缺失及突变.恶性胸腔积液组PTEN基因总改变率为46.8%,DPC4基因总改变率为36.2%,联合检测PTEN、DPC4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为74.5%,显著高于胸水细胞学检查的53.2%(P<0.05).结论:PCR-SSCP技术检测胸腔积液中PTEN、DPC4基因缺失、突变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辅助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范新蕾;田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常见和共同的病理转归,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各成分合成与降解的失衡而致纤维组织在肝内过量沉积的结果,属可逆性病变.若进一步发展则致不可逆的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和结节形成(肝硬化阶段).其发生发展机制主要涉及ECM生成增多与降解减少两个过程,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可激活HSC和调节ECM的合成和沉积,被认为是肝纤维化中关键的因素.近年来研究提示[1-4]:TGF-β3可拮抗TGF-β1,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本文就现阶段国内外对TGF-β3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曾玲;彭英铭;沈鸿彬;安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加巴喷丁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手术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上肢肘关节以下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G组(术前1h服用加巴喷丁300 mg)和C组(安慰剂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间止血带反应例数、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止血带反应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需辅助芬太尼的剂量及止血带反应时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G组与C组在止血带反应例数、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止血带反应程度、术中辅助芬太尼的剂量及止血带反应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lh口服加巴喷丁300 mg可以降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手术止血带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作者:漆升;李茂兵;吴新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植入性输液港(implanted central venous access port devices)是一种由注射座、硅胶导管、连接部组成,植入皮下并长期留置体内的闭合静脉或动脉输液系统.这种系统可以提供长期、安全、方便的静脉通路,用于静脉化疗、抗生素治疗和全静脉营养.B超结合X线引导下放置输液港可提高手术精度,降低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因此可作为建立乳腺癌化疗深静脉通路的一个理想方式.我科自2011年3月开始为乳腺癌需化疗患者在B超结合C臂机引导下植入静脉输液港,共行52例,现将初步应用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崔海东;刘坚;项爱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9-顺式维甲酸(9-cis retinoic acid,RA)联合细胞毒药物对MYCN扩增型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的毒性及MYCN、MDR1表达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RA分别与长春新碱(VCR)、顺铂(CDDP)、足叶乙甙(VP16)、阿霉素(ADR)双药联合或单独作用IMR32细胞株24 h后:(1) CCK-8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2)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3)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YCN、MDR1的mRNA表达.结果:(1)细胞生长抑制率:各双药组高于相应单药组(P<0.01).(2)细胞凋亡率:双药组高于相应单药组(P<0.01),RA +CDDP高于其他双药组(P< 0.05). (3)MYCN表达:各双药组均低于相应单药组(P<0.05),RA+VCR低于其他双药组(P< 0.05);MDR1表达:双药组高于相应单药组(P<0.05),RA+ADR高于其他双药组(P<0.01).结论:RA联合细胞毒药物对NB生长抑制、凋亡及下调MYCN表达有协同作用,可上调MDR1表达,综合分析RA与VCR或CDDP的组合可能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较合理的选择.
作者:彭智勇;吴学东;张玉明;黄恩平;龙丽娜;李春富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近年来,临床上以吉非替尼(gefitinib)及厄洛替尼(erlotinib)为代表的EGFR-TKI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率方面显示出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EGFR-TKI的疗效在不同个体中差异较大.因此,筛选EGFR-TKI治疗NSCLC受益者生物标志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1 EGFR突变目前已证实EGFR基因酪氨酸激酶区域中外显子19的缺失或L858R基因的点突变促进EGFR受体的形成,从而对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治疗敏感.在接受EGFR-TKI治疗的患者中,有67.7%的EGFR突变者相对于17.2%野生型EGFR有显著反应(P=0.002),EGFR突变阳性者较野生型EGFR者的生存期延长7.2~20个月(P< 0.000 1)[1].但用于生存预测的数据尚存在争议,一些研究更倾向于EGFR突变是一种提示预后的因素,因为在紫杉醇与卡铂联合或不联合厄洛替尼同步治疗(TRIBUTE)试验或NSCLC应用吉非替尼联合治疗评价(INTACT)试验中提示EGFR突变者即使在只用化疗的患者中亦显现出很好的作用[2].多变量分析表明EGFR突变可以作为预测EGFR-TKI治疗效果的一个独立因素.
作者:陈颖;梁建广;张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Vancouver 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FF)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1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PFF患者,Vancouver B1型8例,Vancouver B2型5例,Vancouver B3型2例.Vancouver B1型均采用切开复位记忆合金环抱钢板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Vancouver B2、B3型予全髋关节生物型假体翻修结合记忆合金环抱钢板内固定同种异体骨植骨.结果:术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1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 30个月,平均25个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82.4分,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结论:根据PFF术前的不同分型,应选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记忆合金环抱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术在PFF Vancouver B型骨折的应用中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乐国平;张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基线空腹血糖受损(IFG)转归对患者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909例IFG患者进行血液生化及baPWV检查.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IFG诊断标准分为IFG转归为理想血糖组、仍为IFG组、进展为糖尿病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IFG转归与baPWV的关系.结果:IFG转归为理想血糖组、仍为IFG组、进展为糖尿病组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分别为52.1%、65.0%、79.9%.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收缩压、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与IFG转归为理想血糖组相比,仍为IFG组、进展为糖尿病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均增加,RR值分别为1.47和2.77.结论:基线IFG转归与baPWV变化相关,对IFG进行控制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作者:杨慧;姚涛;陈朔华;姜宇;李晓芳;吴寿岭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检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复发期脑脊液(CSF)和血清中tau、S100、14-3-3蛋白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RRMS患者(RRMS组)急性期CSF和血清的tau蛋白、S100蛋白和14-3-3蛋白水平,并与无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体征和影像学表现的其他疾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对各观察指标与病程、IgG指数、扩展的残疾状况量表(ED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RMS组CSF tau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SF S100蛋白、14-3-3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RMS组与对照组的血清tau、S100、14-3-3蛋白水平间没有显著差异(P> 0.05).CSF tau蛋白与IgG指数明显相关(r=-0.381,P=0.039),与病程、EDSS评分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RRMS急性期存在轴索损伤,CSF tau蛋白与IgG指数相关;未发现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损伤的生物指标有异常.
作者:秦升;陶敏;梁军利;刘波;肖凯文;唐玉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D10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膀胱癌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中CD10的表达;荧光定量RT-PCR检测28例膀胱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CD10 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中CD1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高的患者CD10的表达明显增高;CD10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0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及其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且有望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奉松青;郭凯;郑少波;李虎林;刘春晓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总结40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40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二尖瓣前瓣分裂的处理,36例缝合二尖瓣裂隙,4例行机械二尖瓣置换;原发孔房间隔缺损的修补均采用心包片,15例患者采用McGoon法将冠状静脉窦口隔入右房,25例患者采用Kirklin法将冠状静脉窦口隔入左房;同期处理合并的畸形.结果:无一例死亡,采用Kirklin法手术的患者中1例术后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采用McGoon法手术的患者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随访1~ 88个月,无晚期死亡;2例患者3年后复查出现二尖瓣中度反流,2例患者出现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患者出现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根据患者具体的病理解剖改变,进行合理的手术方案设计,手术过程中仔细操作,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患者近中期疗效满意.
作者:龚启华;向道康;张大国;刘小斌;刘秀伦;刘军;张文斌;李业涛;范永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screw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T)、导丝扩张钳法气管切开术(guide wire dilating forceps,GWDF)与开放性气管切开术(surgery tracheostomy,ST)在ICU患者中应用的对比研究,探讨不同气管切开方法在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8例行PT患者、29例行GWDF患者、42例行ST患者,观察3组手术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导管脱出率、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PT及GWDF组在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导管脱出率、并发痘发生率均明显少于ST组,预后较ST组好(P< 0.05);PT组与GWDF组比较,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导管脱出率、术后并发症均少于GWDF组(P<0.05),预后较GWDF组好.结论:通过本研究,证实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手术比ST方法效果好,而微创术中又以PT更简便、快捷,是ICU患者首选的床旁气管切开方法.
作者:宋秋鸣;武道荣;程大义;马永驰;冯开俊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是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慢性乙肝感染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然居高不下,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其仍然是严重的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1].而中医药在慢性乙肝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正确的辨证用药是中医药取得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恩成;冯全生;王健;唐琳;张磊;张凤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