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1例依赖利福平结核杆菌肺结核临床特点分析

李艳;黄冬生;罗春明;冯志宇;覃红娟;黎燕琼

关键词:结核, 肺, 依赖利福平, 结核分枝杆菌
摘要:目的:分析依赖利福平结核杆菌(简称依R菌)肺结核临床特点.方法:2008年10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的61例依R菌肺结核患者,记录人口学资料、肺结核病程、抗结核药使用时间、结核病灶范围、是否合并空洞及数量、药敏试验结果、合并症.结果:61例依R菌肺结核患者中男 40例,女21 例.依R菌肺结核以中青年为主,30 ~ 44岁年龄组26例(42.62%).均发生于继发性肺结核,合并症多.肺结核病情重,病情分级:中度者 14例,重度41 例.61株依R菌有52(85.24%)株耐2种及以上抗结核药,至少耐HR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的达49例(80.3%).结论:依赖R菌肺结核患者以中青年为主,病情重.与耐多药肺结核的产生有相关性,需要早期发现依R菌肺结核,并实施合理正规化疗方案,才能控制依R菌肺结核的发展和蔓延.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7α羟化酶/17,20裂链酶缺陷症1例的临床及分子遗传研究

    患者,23岁,社会性别:女,未婚.因进人青春期后无月经来潮,也无乳腺等第二性征发育,常感乏力于2009年5月18日入住我院.患者足月顺产,父母为近亲结婚(姨表兄妹),2姐体健,均已婚生子,家族中无类似情况及遗传病病史.体格检查:身高1.72 m,体重47 kg,体质指数 15.9 kg/m2,血压 150/100 mmHg,双侧乳房Tanner1期,阴、腋毛缺如,外阴呈女性幼稚型,Tanner1期.辅助检查:激素检测结果提示低皮质醇,高ACTH,低肾素,正常醛固酮及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详见表1);染色体核型分析:46 XY,睾丸决定基因(+);双手X线片:符合20岁骨龄;盆腔CT示:子宫及双侧附件缺如,未见异常睾丸;肾上腺CT示肾上腺增生;腰椎部、股骨颈部骨密度检查呈重度骨质疏松症(Z值分别为-4.12、-4.73).给予强的松治疗后,血压及血钾恢复正常,腹腔镜下盆腔探查,术中所见:双侧睾丸均位于内环口后方,紧贴腹壁,右侧约1.5 × 1.5 cm,左侧约1.0 × 1.0 cm,切除之,双侧组织病理证实为睾丸组织.诊断为17α羟化酶/17,20裂链酶缺陷症(17α-hydroxylase/17,20 lyase deficiency,17OHD).为探讨其分子机制,提取患者外周血 DNA,PCR扩增CYP17A1基因的8个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的交界处.并通过测序确定突变位置和性质.结果表明,患者的CYP17A1基因第6号外显子329位密码子TAC同时发生了两种突变,一是T突变为A,二是C缺失,即329位密码子由TAC 纯合突变为AA,造成以后密码子的移码突变(图1).进一步从分子遗传学方面证实了该患者的诊断.此后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并睡前口服0.375mg地塞米松.随访血压、血钾及ACTH正常,CT示肾上腺体积正常.

    作者:唐丽;刘艳霞;李晶晶;栗夏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分析与同源性分析

    目的:对本院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耐药及介导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对分离自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菌株基因同源性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分离的85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用PCR方法检测OXA-23、OXA-58,qacE△1、IMP,VIM 基因,并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自呼吸监护病区的14株菌株进行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85株耐药菌中OXA-23、qacE△1基因的阳性率依次为55.3%、81.2%,未检测到OXA-58,VIM和IMP基因.用PFGE技术将分离自呼吸监护病区的14株MDRAB分为5型,以A和B型为主.结论:本院分离的MDRAB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耐药性比较严重,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情况更甚;14株RICU菌株中有A型6株(均为CRAB),分离于2010年7~9月,提示CRAB在2010年第三季度于RICU有小范围的暴发流行.

    作者:余琳;苏丹虹;江凤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 (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 ) 是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损伤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是导致肝脏慢性损伤的主要疾病,ALD包括轻症酒精性肝病( Mild alcoholic injury,MAI)、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酒精性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AH)、酒精性肝纤维化( Alcoholic hepatic fibrosis,AHF)、酒精性肝硬化( Alcoholic cirrhosis,AC) 5 个阶段.ALD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因此ALD发病机制的研究对本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AL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邬升;郑世华;仝巧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妊娠合并重症肌无力13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重症肌无力(MG)患者妊娠期间MG病情变化、MG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3例妊娠合并MG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患者早孕6周选择终止妊娠,2例(16.7%)妊娠期间MG病情加重,10例(83.3%)病情稳定.无一例出现早产、胎膜早破等并发症.12例患者均接受剖宫产处理,其中有产科指征者4例.3例(25%)新生儿出现短暂性MG表现,经处理均获得缓解.结论:妊娠期间MG患者病情多变难预测,MG对妊娠无明显不良影响.新生儿可出现短暂性MG表现,经处理可获缓解.

    作者:谭金凤;余利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对损伤脊髓大鼠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检测胚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 移植治疗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修复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定位及定量表达,探讨NSCs移植治疗SCI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雌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损伤组、移植组,各组分14、28d两个时间点,应用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分别对NGF定位和定量分析.结果:SCI后,NGF阳性神经元多于正常组,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NSCs移植治疗后可发现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加,分别与正常组、损伤组(SCI)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SCI后NGF表达量增加,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NSCs移植治疗后可发现其NGF表达量明显增加,分别与正常组、SCI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NSCs移植治疗可能通过促进损伤处NGF阳性神经元和蛋白表达量增加,营养神经纤维再生,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作者:柴勇;杨成;张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双源头颅CTA低千伏扫描的初步研究

    目的:本次研究尝试将低千伏双源CT扫描应用于头部血管造影,以期合理减少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方法:选取45例患者行头部DSCTA扫描.扫描完成后取得三组数据:融合图像(相当于120 kVp),重建函数为D30(反投影滤过重建算法);80-kVp数据,重建函数分别为D30和Q30(迭代重建算法).测定动脉血管的噪声、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并进行动脉影像质量评级评分.结果:80-kVp(Q30)组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高于80-kVp(D30)组和融合图像组(P值< 0.05).80-kVp(D30)组的图像质量及满足诊断率低于80-kVp(Q30)组和融合图像组(P值< 0.05).结论 DSCT低千伏扫描对头颅动脉检查是可行的,所得图像可满足诊断需求.

    作者:杜煜;时高峰;王亚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9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上皮性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及54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ILK的蛋白表达,评价其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ILK在正常卵巢,良性卵巢肿瘤和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40%、51.9%.三组之间ILK在不同手术-病理分期、腹膜转移与否及不同病理分级病例中阳性表达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ILK在卵巢癌中表达较正常卵巢组织及良性卵巢肿瘤组织明显增多,为卵巢癌的诊断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并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明显正相关,表达越高则预后越差.

    作者:邓樑卿;周龙书;史文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清热化痰法对急性肺损伤大鼠干预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清热化痰法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并从炎症因子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A组)、急性肺损伤模型组(B组)、西药组(C组)、中药组(D组),每组6只.后三组大鼠经尾静脉静注脂多糖(LPS)5 mg/kg制成ALI模型.30分钟后经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注射用乌司他丁(2.1万U/kg)、痰热清(2.1 mL/kg).6小时后经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取大鼠肺组织测量肺湿/干重比,检测肺匀浆的IL-6、TNF-α、MMP-9含量.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C、D两组与B组相比,W/D和肺匀浆TNF-α、IL-6、MMP-9含量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C、D两组之间则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光镜下B组呈现急性肺损伤的病理改变,而C、D两组较B组有明显改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清热化痰法对ALI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疗效与乌司他丁相当,机制可能与降低肺部炎症因子有关.

    作者:张智琳;周丽梅;江沂;林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Ghrelin对胃肠功能的调节作用

    Ghrelin是一个由日本科学家于1999年新发现的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肽,是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的第一个内源性配体.合成ghrelin的细胞主要是胃黏膜层α细胞和小肠α样细胞[1],随着血流分布而作用于垂体及下丘脑的弓状核,其它器官如心脏、肺、肾脏、淋巴组织、胰腺、甲状腺、肾上腺等也能少量分泌ghrelin[2].ghrelin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ghrelin除调节生长激素分泌外,还在能量平衡、胃肠功能、心血管系统以及肿瘤生长等诸多方面表现出重要的生物学效应.

    作者:陈其城;蒋志;曹立幸;陈志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妊娠中期血尿酸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血尿酸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常规产检并分娩的单胎初产孕妇600例.观察队列中GDM患者40例,选取同期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16 ~ 18周时外周血中的尿酸水平,运用 Logistic回归分析尿酸是否为GDM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其预测GDM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1)GDM组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663,(95%CI:0.545 ~ 0.780,P = 0.009),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69.2%、64%.结论:妊娠中期高尿酸水平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对GDM发生的预测价值有限.

    作者:李宁;尹倩;王艳;王燕;钟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重症患者床旁指端血糖监测的准确性、一致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评价重症患者床旁指端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及一致性,分析影响因素.方法:依据指端皮肤状况,将280例危重患者分为皮肤正常组(177例)和皮肤异常组(103例).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GOD法)和葡萄糖脱氢酶法(GDH法)检测患者指端血糖值,以实验室血糖测定值为标准对照,对两组检测值进行准确性、一致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指端皮肤异常组患者位于临床准确区的检测值低于正常组,位于数据错误区的检测值高于正常组.(2)指端皮肤异常组患者血糖检测值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 < 0.01),与标准对照值间差值平均水平高于正常组.(3)患者血糖水平、平均动脉压、指端皮肤状况等进入回归方程.结论:重症患者血糖水平、平均动脉压及指端皮肤状况影响指端快速血糖检测准确性.指端皮肤异常情况下,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及一致性均呈现降低.

    作者:冯涛;李继东;杨晓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脱鞘疾病在病理上以中枢神经系统多灶性脱髓鞘、炎症为主,病因上与自身免疫相关的一组临床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主要以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多见,其发病原因至今不明.肺炎衣原体感染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鞘疾病的关系众说纷纭,国内外学者研究结论却不一致.有报道认为肺炎衣原体与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之间没有关联[1-2],有学者认为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3].肺炎衣原体与视神经脊髓炎的关系鲜有报道.我们采用酶联接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脑积液中肺炎衣原体IgG抗体水平,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

    作者:胡瑾;王世平;刘开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三种浓度多酶清洗剂对手术器械清洗的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多酶清洗剂对手术器械清洗的效果对比.方法:将已经使用的270支血管钳平均分成三组,每组90支,以肉眼观察法、放大镜观察法及试纸检测观察分别对浓度为1:500、1:450、1:400的多酶清洗剂清洗手术器械后的效果.结果:肉眼观察可见Ⅰ组洁净84支(洁净率为93.33%),Ⅱ组90支,Ⅲ组90支,Ⅰ组与Ⅱ组、Ⅲ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放大镜观察可见Ⅰ组洁净82支(洁净率为91.11%),Ⅱ组90支,Ⅲ组90支,Ⅰ组与Ⅱ组、Ⅲ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试纸检测观察可见Ⅰ组洁净81支(洁净率为90%),Ⅱ组90支,Ⅲ组90支,Ⅱ组和Ⅲ组洁净率均为100%,没有显著性差异,Ⅰ组与Ⅱ组、Ⅲ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清洗手术器械使用1:400或者1:450浓度的多酶清洗剂可以保证好的清洗效果,从经济的角度出发使用1:450浓度的多酶清洗剂为理想.

    作者:周淑英;罗珍;周佩如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配对血浆滤过吸附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症胰腺炎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应用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PFA)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重症胰腺炎时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9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15例)采用CPFA+HVHF治疗,对照组(14例)采用HVHF治疗,所有患者均在重症监护中.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1β、IL-6、IL-10、白细胞、APACHEⅡ评分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的APACHEII 评分、白细胞明显下降(P < 0.01),促炎因子水平下降,抗炎因子水平上升,尤以治疗组效果明显,同一治疗组治疗7天时的效果优于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 < 0.05).结论:CPFA联合HVHF能更有效地调控炎症因子水平,提示CPFA联合HVHF治疗SAP有更广阔的前景.

    作者:王俊霞;肖雄木;李国辉;周晓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NOB1的表达及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NOB1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表达及其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90例宫颈癌、7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3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NOB1表达水平,同时于术前采用第二代基因杂交捕获法(HC-Ⅱ)检测患者高危型HPV(HR-HPV)感染情况.结果:NOB1在慢性宫颈炎、宫颈CIN和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均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 < 0.05);NOB1与宫颈癌的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 < 0.05);HR-HPV在宫颈癌中感染阳性率均高于宫颈CIN和慢性宫颈炎(P < 0.05);NOB1过表达与HR-HPV感染呈正相关(P < 0.05).结论:宫颈癌中NOB1表达上调可能和HR-HPV感染有关,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调作用.

    作者:卢洪胜;曹学全;甘梅富;章辉;梁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SLIPA喉罩应用于全麻手术气道管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SLIPA喉罩在全麻手术中气道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NKI、FMJS、和Wan Fang Data,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3年1月,查找SLIPA喉罩和LMA喉罩应用于全麻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评分[1]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0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743例患者.其中SLIPA组867例,LMA组876例.结果显示:(1) 两组置入时间、气道密封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与LMA相比,SLIPA第一次置入成功率较高;(3) SLIPA组术后胃胀气、咽部出血发生率均高于LMA组(P<0.05);(4) 术后咽痛发生率SLIPA组低于LMA组(P < 0.05).结论:SLIPA喉罩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全麻手术的气道管理,降低了术后咽痛的发生率,但同时增加了胃胀气、咽部出血的风险.

    作者:庞君;王存金;张国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内毒素与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关系

    目的:探讨内毒素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SAP并发AKI住院患者52例(病理组)与同期SAP无AKI住院患者52例(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计算全身炎症反应(SIRS)评分,并采集血液分析两组生化指标、白细胞计数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病理组SIRS评分为2.66 ± 0.86,对照组为2.30 ± 1.00,两组均存在全身炎症反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病理组PCT为23.24(9.99,70.44)ng/mL,高于对照组的0.23(0.11,0.61)ng/mL(P <0.05).病理组尿素、肌酐、血胱抑素C分别为19.75(13.44,25.75)mmol/L、344.0(281.8,450.8)mmol/L、3.09(2.43,4.11)umol/L,高于对照组4.48(3.45,7.48) mmol/L、49.4(43.8,70.6) mmol/L、0.86(0.69,1.02) umol/L(P <0.05).结论:内毒素可能是SAP患者并发AKI的关键原因.

    作者:黄华兰;聂鑫;吴斌;贺勇;宋昊岚;罗通行;高宝秀;李贵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还原性谷胱甘肽对造影剂肾病预防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还原性谷胱甘肽在预防造影剂肾病发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60例择期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或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联合水化预防方案,对照组仅给予水化,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和CIN发生风险.结果:造影后治疗组血清Cys-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10 ± 0.28 vs 1.29 ± 0.32,t = 2.451 P = 0.035).在纳入的研究对象中,11例符合CIN诊断标准,总体发生率为6.88%.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CIN的发生率分别为3.00%和13.3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 = 4.744,P = 0.029).结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具有较高的CIN发生风险,应用还原性谷胱甘肽联合水化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IN发生风险.

    作者:赵瑛瑛;王建生;欧阳军;张宛哲;张文吉;孟晶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CT结合 PET/CT显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CT结合PET/CT显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以下称肺结节)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有CT平扫及增强和PET/CT资料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单个肺结节病例,将误诊的病例,按良性结节误诊恶性病变、恶性病变误诊为良性结节分类,逐个分析误诊病例的误诊原因,将同类型误诊情况进行归类分析.结果:38例中,诊断正确28例,误诊10例,误诊率26.3%.其中4例肺癌误诊为良性结节,6例良性结节误诊为肺癌.结论:CT结合 PET/CT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误诊的原因主要是:(1)肺结节的征象不典型,炎症、结核、炎性假瘤易误诊为恶性病变,中高分化的腺癌、鳞癌易误诊为良性病变;(2)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大标准摄取值SUV值有交叉,过分依据大标准摄取值SUV值或者单一CT征象作为判断良恶性的标准.(3)常规PET/CT显像范围的局限以及依据单纯肺部CT片诊断肺结节有所局限.

    作者:汪敏;徐友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甲状腺细胞的初步探讨

    目的:体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s).向甲状腺细胞分化,探讨人UCMSCs向甲状腺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从胎儿脐带中分离UCMSCs培养至第三代,流式细胞仪鉴定后分为两组,诱导组接种于含胰岛素、促甲状腺激素因子的培养液中,对照组接种于完全培养基中.对细胞形态学进行观察;流式细胞仪鉴定诱导后细胞表面抗原TTF-1和TSHR的表达情况.结果:培养的P3UCMSCs呈长梭形、漩涡状生长,经鉴定表达间充质干细胞抗原;诱导组细胞形态d4开始发生变化,有些细胞变成三角形、不规则生长.对照组仍为长梭形;诱导后d12经检测诱导组TTF-1和TSHR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人UCMSCs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有向甲状腺细胞分化的可能性.

    作者:李振想;官立萍;姬明丽;李韶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