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芪注射液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IL-23、IL-17水平及Th17细胞的影响

刘海英;刘丹莉;高顺利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 黄芪注射液, 白介素-23, 白介素-17, Th17细胞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患儿血清白介素-23 (IL-23)、白介素-17 (IL-17)水平及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将64例AVM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黄芪组,每组32例,常规组予常规治疗,黄芪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23、IL-17水平及Th17细胞频率,另取同期20名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黄芪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黄芪组和常规组治疗前血清IL-23、IL-17水平及Th17细胞频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黄芪组和常规组治疗后血清IL-23、IL-17水平及Th17细胞频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或0.05),且黄芪组治疗后血清IL-23、IL-17水平及Th17细胞频率低于常规组治疗后(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能通过减少AVM患儿血清IL-23、IL-17水平及Th17细胞频率,抑制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频CDFI在武警战士军事训练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超声在武警战士军事训练软组织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高频CDFI检查因军事训练所致软组织损伤的武警战士352例,并作出超声诊断及临床随访.结果:352例战士中经高频CDFI检查发现皮下软组织挫伤162例,肌肉挫伤37例,肌肉间血肿5例,膝关节髌上囊积液46例,腘窝滑囊积液32例,跟腱断裂2例,跟腱损伤31例,韧带损伤26例,异物7例,外周血管损伤4例.结论:高频CDFI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软组织损伤后水肿情况、肌肉受损程度,血肿部位、大小、深度,肌腱是否断裂,有无异物存在等,并可评价临床治疗疗效及观察随访,应作为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邓劲松;曾广绥;张春丽;王洁;陈庆康;邓素雅;石挥扬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磁共振T1ρ和T2Mapping技术定量检测腰椎间盘退变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T1ρ和T2 Mapping定量技术检测腰椎间盘退变的价值.方法:在3.0TMRI上采集健康人T2WI、T1ρ及T2 Mapping图像,对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及髓核T1ρ值和T2值的测定,分析T1ρ值、T2值与Pfirrmann分级的关系.结果:T1ρ值及T2值与Pfirrman分级均呈显著负相关(rs=-0.538和-0.665,P=0.000);T1ρ值及T2值显著正相关(r=0.445,P=0.000).结论:T1ρ弛豫成像及T2Mapping可以定量检测椎间盘组织化学成分的改变,并与椎间盘退变程度显著相关.T1ρ弛豫成像较T2 Mapping对早期退变的敏感性更高.

    作者:王伟;梁文;慕革非;俞志坚;黄凡衡;陈玲;Queenie Chan;全显跃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黄芪注射液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IL-23、IL-17水平及Th17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患儿血清白介素-23 (IL-23)、白介素-17 (IL-17)水平及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将64例AVM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黄芪组,每组32例,常规组予常规治疗,黄芪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23、IL-17水平及Th17细胞频率,另取同期20名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黄芪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黄芪组和常规组治疗前血清IL-23、IL-17水平及Th17细胞频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黄芪组和常规组治疗后血清IL-23、IL-17水平及Th17细胞频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或0.05),且黄芪组治疗后血清IL-23、IL-17水平及Th17细胞频率低于常规组治疗后(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能通过减少AVM患儿血清IL-23、IL-17水平及Th17细胞频率,抑制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海英;刘丹莉;高顺利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年轻宫颈癌病因多因素分析——微量元素、营养因素与其他因素的作用

    目的:探讨血清微量元素、营养因素等与年轻宫颈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例年轻宫颈癌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锌、硒水平,比较微量元素与营养因素及其他宫颈癌高危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年轻宫颈患者血清锌、硒水平[分别为(0.810±0.167) mg/mL、(0.082±0.011)mg/mL]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20±0.131) mg/mL、(0.210±0.016)mg/mL] (P< 0.01),蛋白质摄入量、蔬果类摄入量高与年轻宫颈癌发生呈密切负相关,并有明显剂量效应关系.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年轻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危型HPV感染、微量元素硒、锌和服避孕药、首次性交年龄、多个性伴侣、精神创伤、蛋白及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量少等.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年轻宫颈癌的密切相关,低硒、低锌、长期蛋白质及蔬果摄入量低、近期内有精神创伤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协同作用.

    作者:徐又先;袁林;陈静;覃莹莹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每日唤醒对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每日唤醒对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40病例,随机分为唤醒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丙泊酚镇静和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唤醒组机械通气满24 h后实施每日唤醒两次.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循环指标、炎症指标和相关生化指标变化以及停用镇静药物后完全清醒时间、拔管脱机时间和患者各种管路自行拔除的发生率等.结果:唤醒组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糖、甘油三酯值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唤醒组白细胞,PCT,TNF-α,IL-6均较对照组低(P<0.05);唤醒组停用镇静药物后完全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不张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每日唤醒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不良反应低,经济适用.

    作者:张赤;张声;昌晓寒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艾塞那肽治疗不同体质指数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研究艾塞那肽在治疗不同体质指数(BMI)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50例,按BMI分为两组:A组(19 kg/m2≤BMI< 24 kg/m2),B组(BMI≥24 kg/m2).治疗16周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FPG、2hPG、HbA1c、HOMA-IR、HOMA-β、TC、TG、HDL、LDL、体重、BMI、SBP、DBP变化,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FPG、2h PG、HbA1c、TG、体重、BM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HOMA-β、HDL较治疗前升高(P<0.05),LDL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B组的体重、BMI降幅显著大于A组(P<0.01).轻中度消化道反应发生率42.0%,低血糖发生率14.0%.结论:艾塞那肽适用于血糖控制欠佳的不同体重指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超重或肥胖患者体重降低更显著.

    作者:莫泽纬;陈开宁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人工流产后即服优思明妇女60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优思明用于人工流产术后妇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门诊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患者1 200例进行随机分为两组,术后立即口服优思明者为观察组600例,连续口服3个周期;术后未服优思明者为对照组60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口服同类、同剂量的抗生素及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宫内残留、颈管粘连、盆腔感染、月经紊乱、重复流产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阴道流血平均时间、宫内残留、颈管粘连、盆腔感染、月经失调、重复流产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即口服优思明可减少阴道流血时间,降低人流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重复流产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梅;胡莉琴;曾丽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白细胞介素-17及白细胞介素-10对人表皮细胞DNA增殖影响的析因研究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对人表皮细胞DNA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人皮肤-裸鼠嵌合模型64只,按析因设计要求,使用不同时间和浓度IL-17及IL-10注射于裸鼠移植皮肤内,再以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试移植人表皮细胞DNA综合荧光值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随着IL-17使用浓度增加和使用时间加长可致人表皮细胞DNA综合荧光值显著增高(P<0.05),IL-10使用浓度增加和使用时间加长可致人表皮细胞DNA综合荧光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IL-17对人表皮细胞DNA增殖有促进作用,IL-10对人表皮细胞DNA增殖有抑制作用.

    作者:张宏宇;毛祖豪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非胃十二指肠手术术后胃瘫综合征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腹部术后常见的一种早期并发症,以术后胃动力紊乱、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1].以往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PGS的报道较多,但非胃十二指肠术后发生PGS的有关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选取我院行腹部非胃十二指肠手术术后发生PGS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与同期未发生PGS的患者作对照,讨论与PGS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

    作者:杨东东;武雪亮;何琨;周海丰;王立坤;陶晓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改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提高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9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有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显微操作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改良MVD治疗96例TN的影像学特征,责任血管与显微操作技术及随访.按起病时年龄分A组≥60岁45例,B组< 60岁51例.分析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有效缓解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A、B两组患者术中责任血管均有6种类型.A组责任血管远离三叉神经出脑干区域(root entry/exit zone,REZ),B组与之相反;A、B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随访各有2例复发.结论:部分病例术前采用高分辨率的3T MRI可精确了解责任血管与神经之间的解剖关系,判断压迫的程度.改良MVD术后年轻和老年TN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程解剖探查三叉神经,识别和妥善处理责任血管,Teflon片全程包裹,有助于提高疗效和减少术后复发及并发症.

    作者:朱蔚林;漆松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功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治疗的老年CAP患者196例,莫西沙星治疗组(试验组)98例,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组(对照组)98例,对其疗效和副作用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试验组90.8%,对照组69.6% (P=0.34);痊愈率分别为试验组81.6%,对照组60.2% (P=0.38),试验组细菌清除率为86.5%;对照组细菌清除率为64.0%(P=0.04);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试验组6%,对照组4%(P=0.7).结论:莫西沙星治疗CAP的疗效好,毒副作用相对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鲜颖;邢丽华;王洵;李洪浩;王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受试者按标准分为通气组、非通气组及对照组.入组后行APACHEⅡ评分,检测血清D-乳酸、DAO、PCT水平并分析.结果:血清D-乳酸、DAO、PCT、APACHEⅡ水平在试验组高于对照组,非通气组低于通气组但高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试验组患者血清D-乳酸、DAO与PCT均呈正相关.结论:老年AECOPD患者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且病情越重肠黏膜损害越重.

    作者:温燕;李小美;李家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肌肉萎缩与系统性炎症及呼吸肌力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肌肉萎缩与系统性炎症水平及呼吸肌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门诊76例稳定期COPD患者(A组),分为肌肉萎缩组(A1)和无肌肉萎缩组(A2).对照组(B组)为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检测各组受试者无脂肪组织重指数(FFMI),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检测受试者肺功能.分析FFMI与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1)A组与B组相比,FFMI、瘦素、FVC、FEV1、MVV、MIP及MEP水平低下,IL-6及TNF-α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A2组及B组相比,A1组IL-6及TNF-α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A2组及B组相比,A1组瘦素、FEV1、MVV及MIP水平低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A组受试者FFMI与FEV1、MVV、MIP及瘦素呈正相关,与IL-6及TNF-α呈负相关,与FVC及MEP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OPD患者肌肉萎缩与系统性炎症水平及呼吸肌力相关;肌肉萎缩可能是COPD患者发生肺泡低通气和CO2潴留的重要原因.

    作者:徐卫华;王建军;吕群;冯哲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小肠及肠系膜损伤的CT诊断

    肠及肠系膜损伤是外科急腹症的一种常见疾病,笔者收集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10例腹部钝伤合并小肠破裂或肠系膜损伤的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CT图像,进一步提高小肠及肠系膜损伤的CT诊断水平.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女2例,男8例,年龄17 ~ 68岁,车祸7例,殴打伤2例,砸伤1例.1.2 症状和体征 本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其中明显腹膜刺激征6例,伴有恶心、呕吐者5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者8例,移动性浊音3例.

    作者:李昌晓;吕纪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敏感、准确地检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方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esat-6基因设计引物,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对胸腔积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临床检测.结果:60例临床样本检测结果表明,常规胸腔积液沉淀抗酸染色和胸膜活检、PCR法、LAMP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8.3%、58.3%、61.7%,而且LAMP法较PCR法更为敏感.结论:LAMP法检测胸腔积液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快速、敏感、简便等优点,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诊断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云;徐晶;谢燊;肖碧仁;黄胜和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灵术颗粒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灵术颗粒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作用的机制.方法:以SD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PCOS模型组30只,应用Poresky法建立PCOS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灵术颗粒组、二甲双胍组、空白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各组连续灌胃14d,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T、INS,用透射电镜观察卵巢黄体细胞以及分别测量治疗后体重、子宫和双侧卵巢重量.结果:治疗后灵术颗粒组与二甲双胍组血清睾酮、胰岛素的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P<0.05);灵术颗粒组与二甲双胍组体重增长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P<0.05);子宫及卵巢温重的均数比较,空白对照组高,二甲双胍组高于灵术颗粒组,正常对照组低;而正常对照组、灵术颗粒组卵巢内均有较多黄体细胞.结论:灵术颗粒治疗PCOS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PCOS大鼠血清睾酮、胰岛素水平,从而达到减少PCOS大鼠子宫、卵巢重量和体重增长,促进排卵及促进黄体细胞生成的目的,疗效与二甲双胍相似.

    作者:黎小斌;梁洁莎;孟君;徐珉;李丽芸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胡桃夹综合征临床分析

    胡桃夹现象也称胡桃夹综合征或左肾静脉综合征.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之前,走行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肾静脉段受到挤压,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直立性蛋白尿及发作性或持续性镜下或肉眼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还可表现腹痛和精索静脉曲张[1].通常易被误诊为肾小球肾炎或其他肾脏疾病.随着临床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对该病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对近年来我院20例胡桃夹综合征的声像图特点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为临床提供更加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解逸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双生子新生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双生子新生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筛查眼底的体重2 000 g以内(合2 000 g)的患儿,采用广域数字化小儿视网膜图像系统(RectcamⅡ)或双目间接眼底镜对其进行眼底检查,观察并分析双生子与单生子ROP发生的临床特点与相关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早产儿总计4 855例,其中双生子874例,单生子3 981例.男2 660例,女2195例,出生胎龄25~ 40周,平均33.76周,出生体重680 ~2 000 g,平均1 415 g.所有患儿中有ROP病变的675例,总患病率为13.9%.双生子ROP的发病率高于单生子(P<0.05);双生子在体重与胎龄方面与单生子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由于双生子的胎龄小,体重低,其ROP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单生子且发病时间较早,提示对于多胞胎眼底情况需要密切关注,防范ROP带来的医疗风险的发生.

    作者:唐松;赵东升;张国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基于TNF-α/eNOS/NO初步探讨丹参地黄汤治疗子痫前期的机制

    目的:观察丹参地黄汤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一氧化氮(NO)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子痫前期的机制.方法:收集HUVECs体外原代培养,TNF-α刺激24 h后测定培养液NO含量和HUVECs eNOS蛋白表达量.TNF-α培养24h后的HUVECs分两组,一组不加任何药物,另一组合丹参地黄汤,继续培养24h,测定各组培养液NO含量及HUVECs eNOS蛋白表达量.结果:TNF-α刺激HUVECs 24 h后,NO下降(t=-10.13,P< 0.001),eNOS蛋白表达下调(t=19.031,P< 0.001);再经丹参地黄汤干预后,NO含量升高(t=-8.034,P< 0.001)、eNOS蛋白表达上调(t=-16.248,P<0.001).结论:丹参地黄汤可能是通过改善HUVEC因TNF-α所导致的损伤,增加内皮细胞eNOS蛋白表达,促进内皮细胞分泌NO,终可以改善子痫前期状态.

    作者:冯绣梅;王慧;丁涛;谢敬红;王世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ulusion,RVO)所致的弥漫性黄斑水肿和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的视功能改变特征.方法:经临床确诊的并发黄斑水肿的RVO患者43例(43眼),根据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结果将患眼分为弥漫性黄斑水肿组(28例28眼)和CME组(15例15眼);正常对照者27例38眼.对所有患者6个环状视网膜区域的N1、P1波潜伏期和平均反应密度进行检测.结果:RVO合并黄斑水肿患者的N1、P1波潜伏期均较正常者明显延迟(P<0.05),平均反应密度明显降低(P<0.05).其中弥性黄斑水肿组与CME组之间比较,N1、P1波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弥漫性黄斑水肿的N1波平均反应密度在5环和6环较CME低(P<0.05),P1波平均反应密度在4~6环较CME组低(P<0.05).结论:mfERG可以显示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的弥漫性黄斑水肿和CME所致黄斑功能损伤及其之间的差异.

    作者:金昱;石安娜;刘淼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