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欣普贝生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产的临床观察

宁丰;韦凤莲;林红

关键词:欣普贝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引产
摘要:目的:探讨欣普贝生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欣普贝生引产组(A组),缩宫素引产组(B组),每组50例.观察产妇用药后的血压变化、宫颈Bishop评分、药物有效性、产程时间、引产成功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羊水性状、新生儿Apgar评分、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宫缩过频或过强、胎心音变化、恶心呕吐、发热).结果:两组产妇相比较,A组在宫颈Bishop评分、用药后有效性、引产成功率、自然分娩率明显提高,剖宫产率下降,用药至临产时间及产程时间缩短,B组血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羊水性状、新生儿Apgar评分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普贝生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促宫颈成熟并引产.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心动图综合参数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评价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综合参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整体功能,并对其治疗效果评价.方法:前瞻性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1例,应用超声心动图综合参数组成的心衰超声指数(HFEI)进行评分,72例分别于3、6个月重新进行评分.分析随访患者治疗前后的HEEI变化.结果:(1)当HFEI≥3时,诊断慢性有症状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95%、96%、98%、81%.(2)随访患者治疗后HFEI下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衰超声指数可用于慢性心衰患者心脏整体功能的评价及诊断,指导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评价治疗效果.

    作者:韩淑杰;杨俊华;周炳元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艾灸治疗术后疲劳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艾灸治疗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临床观察,探索治疗POFS的有效方法.方法:160例POFS患者随机1∶1分为两组,A组仅给予术后常规支持治疗,B组在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检测两组转铁蛋白水平和观察比较两组疲劳程度(疲劳评分、心境评分,围手术期疲劳测评量表).结果:A组患者在术后3、7、14、30天的VAS、ICFS量表疲劳评分均较B组患者同期的疲劳评分高(P<0.05).术后B组的转铁蛋白值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艾灸双脾肾俞、足三里能明显改善术后疲劳症状,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能改善术后营养状况.

    作者:梁雪芳;冯淑仪;温丹婷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欣普贝生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欣普贝生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欣普贝生引产组(A组),缩宫素引产组(B组),每组50例.观察产妇用药后的血压变化、宫颈Bishop评分、药物有效性、产程时间、引产成功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羊水性状、新生儿Apgar评分、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宫缩过频或过强、胎心音变化、恶心呕吐、发热).结果:两组产妇相比较,A组在宫颈Bishop评分、用药后有效性、引产成功率、自然分娩率明显提高,剖宫产率下降,用药至临产时间及产程时间缩短,B组血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羊水性状、新生儿Apgar评分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普贝生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促宫颈成熟并引产.

    作者:宁丰;韦凤莲;林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OREM护理模式在原发性肝癌TACE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OREM护理模式在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原发性肝癌行TACE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OREM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自我护理能力测评得分的比较中,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x2=6.15,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比较中,两组患者在栓塞综合症和骨髓抑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穿刺部位出血、腰背部疼痛、排尿困难的比较中,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原发性肝癌TACE围术期中的护理,OREM护理模式明显优于传统护理模式.

    作者:田素红;周士琦;陈雪梅;孙秀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经椎弓根植骨预防腰椎爆裂骨折术后椎体愈合不全的临床研究

    在临床上,椎体骨折不愈合的情况非常少见,有学者[1]认为椎体内空腔或所谓真空征就是愈合不全的表现.我科对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对椎体骨折愈合的影响,现将有关临床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治疗组共40例,40个骨折椎体,男24例,女16例,年龄27 ~ 52岁,平均39.4岁.按脊柱骨折Denis分类,均属累及榷体前、中柱的爆裂性骨折或严重压缩性骨折.对照组共30例,30个骨折椎体,男21例,女9例,年龄28 ~ 51岁,平均38.6岁.按脊柱骨折Denis分类,均属累及椎体前、中柱的爆裂性骨折或严重压缩性骨折.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见表1,经统计学比较,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手术内固定材料均采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

    作者:宋光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直肠癌根治术中不同类型冲洗液选择对术后复发影响的荟萃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不同类型冲洗液选择对直肠癌术后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的9篇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进行定量综合,以直肠癌根治术中行肠腔冲洗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以仅施行直肠根治术未行肠腔冲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局部复发率.结果: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总共有5 451例患者参与,其中4 153例接受直肠冲洗,1 298例未接受直肠冲洗.文献纳入研究示: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为7.1%(387/5451),冲洗组直肠癌局部复发率为5.9%(245/4153),低于未冲洗组的10.9% (142/1298),合并OR值为0.51 (95%CI:0.40 ~ 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选用生理盐水作为直肠癌术中肠腔冲洗液比其他冲洗液术后复发率低.结论:此Metal分析可能合理,建议术中肠腔冲洗,并可能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术中选用何种液体冲洗虽然没有明确的结论,建议直肠癌根治术过程中应常规行肠腔冲洗,冲洗液选用生理盐水的效果可能优于其他消毒液.

    作者:王君辅;谢勇;胡林;李红浪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新疆地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经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的101例初发型UC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结肠镜检查为正常肠黏膜的非结肠疾病患者10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人口统计学资料、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信息,对可能与UC发病相关的11个变量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对于男性患者饮酒、吸烟、油腻饮食、肠道感染、精神紧张、牛奶摄入6个变量与UC发病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偶尔摄入牛奶(P=0.011,OR=4.269,95%CI:1.404~12.976)为男性UC发病的危险因素,吸烟(P=0.003,OR=0.081,95%CI:0.015 ~ 0.431)可能是男性UC发病的保护因素;而对于女性患者油腻饮食、精神紧张、牛奶摄入3个变量与UC发病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紧张(P=0.012,OR=4.421,95%CI:1.380~14.161)、偶尔摄入牛奶(P=0.006,OR=4.029,95%CI:1.492~10.878)为女性UC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牛奶摄入、精神紧张可能是UC的致病危险因素,而吸烟可能是UC发病的保护因素.

    作者:何玉环;高峰;卢加杰;艾合买江;李月娴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2-BFI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脊髓内IFN-γ、TNF-α的影响

    目的:探讨2-BFI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脊髓内IFN-γ和TNF-α的影响.方法: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EAE组、低、中、高剂量2-BFI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豚鼠脊髓匀浆(GPSCH)免疫诱导SD大鼠建立EAE模型,观察每组大鼠发病情况;采用HE染色观察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病理变化,对其炎症浸润程度加以评分;ELISA法测定颈髓IFN-γ和TNF-α含量.结果:中剂量2-BFI组在EAE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2-BFI组脊髓内IFN-γ和TNF-α下降为显著(P<0.05).结论:中剂量2-BFI对EAE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2-BFI抑制了IFN-γ、TNF-α表达有关.

    作者:朱振国;黄艳君;王新施;陈艳艳;张元涛;郑荣远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水平与危重症患儿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危重症患儿预后的关系及其在危重症患儿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86例危重症患儿,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检查其RDW、血小板、危重症病例评分(PCIS).结果:死亡组中RDW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02),血小板、PCIS评分较存活组明显减少(P< 0.001).结论:患儿RDW愈高,预后愈差,RDW联合血小板、PCIS评分可评估危重症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对评估该类患儿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金伶;黄贤贵;龙兴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石家庄地区精子发生障碍患者发病原因分析

    目的:从染色体核型、Y染色体微缺失状况及性激素水平等方面分析石家庄地区精子发生障碍患者发病原因.方法:273例精子发生障碍患者临床表现为无精子症或严重少、弱精子症.取外周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性激素测定;同时,提取全血DNA,应用多重PCR反应技术,采用无精子因子区16个序列标签位点对所有患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结果:273例精子发生障碍患者中,检测出染色体核型异常者35例,异常率为12.82%.Y染色体存在微缺失患者24例,异常率为8.79%.另外,染色体与Y染色体微缺失同时异常的9例,占总样本3.3%,并且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与激素水平有很大相关性.结论:对于精子发生障碍患者的诊断和人工辅助生殖治疗,染色体核型分析和Y染色体微缺失的应该作为常规检查,激素水平可作为辅助检查.

    作者:张焕铃;甄秀丽;郑龙;张娜;连伟光;刘健敏;尤红煜;郭丽娜;乜照燕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右美托米啶对β-淀粉样肽引起的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米啶(dexmedetomidine,Dex)对β-淀粉样肽(amyloid-β peptide,Aβ)引起的SH-SY5Y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影响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不同浓度Aβ25-35组(2.5、5.0、10.0 μmol/L组),观察不同浓度的Aβ25-35对SH-SY5Y细胞的作用.同时进一步观察Dex与Aβ联合应用对SH-SY5Y细胞的作用,实验随机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Aβ组(10.0 μmol/L Aβ25-35),Aβ+ Dex 0.1组(10.0 μmol/L AB25-35+ 0.1 μmol/L Dex),Aβ+Dex 1.0组(10.0μmol/L Aβ25-35+1.0 μmol/LDex)和Aβ+Dex 10.0组(10.0 μmol/L Aβ25-35+10.0 μmol/L Dex),分别处理24 h后,采用DAPI荧光染色法计数凋亡细胞数,计算凋亡率.结果:Aβ 25-35可以促进SH-SY5Y细胞的凋亡,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而在Aβ25-35中同时加入Dex作用后,细胞凋亡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但仍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Dex可以有效的抑制Aβ25-35引起的SH-SY5Y细胞的凋亡.

    作者:张茂声;张琳;王庆苓;徐玉婷;郑茂金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不同类型房颤患者血浆脂联素与B型利钠肽前体及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房颤患者脂联素(APN)的变化及其与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146例研究对象中有COPD患者114例,分为窦性心律组(A组)30例、阵发性房颤组(B组)29例、持续性房颤组(C组)29例和永久性房颤组(D组)26例,另32例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浆APN、NT-proBNP,并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LVEF.结果:与对照组比,COPD患者血浆APN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D组血浆APN显著高于A组、B组和C组(均P<0.05).D组NT-proBNP显著升高,LVEF显著下降,与对照组、A组、B组、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相关分析表明,血浆APN与NT-proBNP正相关(r=0.29,P<0.05),与LVEF负相关(r=-0.28,P< 0.05),NT-proBNP与LVEF负相关(r=-0.32,P<0.05).结论:COPD患者血浆APN水平升高可能与肺组织纤维化有关,房颤患者APN水平变化可能与房颤的持续状态有关,APN与NT-proBNP和LVEF一样,可能在心衰的诊断及危险分层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蔡静;李洁琪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组织和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表达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组织和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及与TNF-α和IL-1β的相关性.方法: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4例肺叶切除术患者(COPD组和对照组各12例)肺组织中HMGB1的mRNA和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同期COPD患者AECOPD组78例,COPD稳定期组40例及健康者40例血清中HMGB1、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COPD组肺组织中HMGB1平均光密度值和mRNA相对转录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ECOPD组和COPD稳定期组血清中HMGB1、TNF-α和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ECOPD组血清中HMGB1与TNF-α和IL-1β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HMGB1在COPD患者肺组织和血清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可能参与COPD的炎症反应过程.HMGB1血清水平测定有助于反映COP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杨晓敏;杨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差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它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根据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年龄≥65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可定义为老年高血压.若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mmHg,则定义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认知功能是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之一,其功能受损在老年人中常见,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与认知功能障碍明显相关[2].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差的大小与认知功能的损害密切相关,本文就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差与认知功能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陈亮;刘文浩;张树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系统评价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期刊网全文数椐库(VIP)、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收集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依据Coe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4.2.6推荐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6个随机对照试验,与西医组相比,中医药组在妊娠率、排卵率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安全有效,但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较低,存在潜在的发表性偏倚.

    作者:陈秋霞;曹立幸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超声在抗环瓜氨酸抗体阳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抗环瓜氨酸(CCP)抗体阳性的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关节炎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53例临床诊断的早期RA双腕及手指掌指关节(MCP)、近端指间关节(PIP)进行高频超声检查,比较抗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不同.结果:本研究中抗CCP抗体阳性者29例,阴性者24例.超声检查两组均发现关节腔积液、滑膜炎(有滑膜增厚及滑膜内血流信号级>Ⅰ级)、腱鞘积液、软骨破坏及骨侵蚀.抗CCP抗体阳性组更易发现软骨破坏及骨侵蚀.抗CCP抗体阳性组超声发现骨侵蚀12例,以MCP受损为高发,1年后经X线随访观察,其中9例发现骨侵蚀.结论:超声检查早期RA的关节炎性病变具有优势,尤其是抗CCP抗体阳性患者的骨质侵蚀改变,可以对临床判断病情进展及远期预后提供更多依据.

    作者:陈洋;宗绍云;马惠;李芹;范洪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两种椎间融合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中期疗效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椎间单纯自体骨块植骨及Cage植骨融合在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的临床中期疗效.方法:根据椎间融合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椎间植骨融合组,26例)和B组(Cage融合组,22例).观察植骨融合率、滑脱率、椎间隙高度、滑脱节段前凸角度、VAS疼痛评分.结果: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3d在椎间隙高度、滑脱率以及滑脱节段前凸角度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组间VAS评分改善率及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在滑脱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恢复率、滑脱节段前凸角度维持方面B组优于A组(P<0.05).结论: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方面,两种椎间融合方式均取得了较好的中期疗效,Cage植骨融合在滑脱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恢复率、滑脱节段前凸角度维持方面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李亮;高吉海;燕树义;于学忠;任跃兵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CRH O'Regan套扎法治疗Ⅰ~Ⅲ度内痔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CRH O'Regan套扎法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14例Ⅰ~Ⅲ度内痔患者行痔上黏膜套扎治疗,治疗结束后第15天判断疗效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CRH O'Regan套扎法治疗内痔414例,完成治疗后15 d判断疗效,痊愈385例(93.0%),有效22例(5.3%),无效7例(1.7%),有效率98.3%.治疗后出现肛门坠胀感47例(11.3%),少量出血23例(5.6%),无术后疼痛、大量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RH O'Regan套扎法能较好的治疗Ⅰ~Ⅲ度内痔,安全有效,微创无痛,操作方便.

    作者:胡宝春;马承华;王雷;李晗;夏小;刘保全;胡铁头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经阴道低频电刺激治疗女性肛提肌综合征

    肛提肌综合征(levator ani syndrome,LAS)是导致女性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的一种常见原因,但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05月我们采用经阴道低频电刺激治疗女性肛提肌综合征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按照慢性盆腔疼痛的定义,选择具有持续6个月以上的非周期性疼痛,且以肛提肌痉挛疼痛为主的CPP患者36例为治疗对象,年龄34~45岁,患者主诉下腹坠胀,伴有阴道疼痛、外阴疼痛或肛周疼痛等.妇科检查均有阴道肌肉痉挛或阴道深部压痛,有或无宫颈摇摆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所有患者均除外急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

    作者:韩燕华;郑春勤;李丹彦;陈燕;苏园园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实时超声造影引导经皮肺穿刺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诊断肺周围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肺周围占位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行超声造影同时穿刺活检者30例(实验组),二维超声引导穿刺者3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穿刺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0%(30/30)、0.00%(0/30),对照组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80.00%(24/30)、6.67%(2/30),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穿刺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显示40.00%(12/30)的病变存在程度不同的坏死,且病变内出现坏死的比例随其径线的增大而增加.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引导经皮肺穿刺能明显提高肺周围占位性病变的穿刺成功率,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诚;周爱云 刊期: 2013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