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孤立性肺结节的CT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研究

吴建强;王平;彭浩;程宏忠;张利斌;许哲源

关键词:硬币病变, 肺, CT, 病理检查
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CT表现与其良恶性的关系.方法:156例SPN患者均经过CT扫描,记录SPN直径,空泡、毛玻璃样改变(GGO)、棘突、毛刺、分叶、胸膜凹陷、血管集束征频数.增强扫描时绘制SPN时间-密度曲线,记录CT值峰值出现时期,CT值净增值(PH,CT值峰值-平扫CT值),然后切除SPN并行病检.对照CT与病检,总结CT结果与SPN性质的关系.结果:恶性SPN平均直径大于良性(P<0.05),空泡、GGO、棘突、毛刺、血管集束征的存在提示SPN恶性(P<0.05).增强扫描时CT值峰值出现在静脉期,以轻中度方式增强时提示SPN恶性.结论:SPN直径越大恶性可能性越大,空泡、GGO、棘突、毛刺、血管集束征可作为恶性SPN的特异性征象.增强扫描可与CT征象互为补充,以便更准确地判断SPN性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与成人坐骨神经定位比较

    目的:对小儿和成人坐骨神经进行定位比较,为临床提供资料.方法:用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10具,小儿尸体8具,完整取下臀大肌,暴露坐骨神经,用方格自身比例定位法观察、测量坐骨神经.结果:小儿坐骨神经出孔处距人体后正中线距离为(4.67±0.79)cm,成人坐骨神经出孔处距人体后正中线距离为(8.22±0.87) cm.小儿与成人坐骨神经同身比较,出孔处距人体后正中线/大转子距人体后正中线有差异显著性.结论:小儿坐骨神经出孔处位置比成人更靠近人体后正中线.

    作者:许家洲;龙胜;吴小艳;薛黔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TNF-α基因-308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TNF-α基因-308多态性位点与新疆维吾尔族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新疆维吾尔族COPD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TNF-α基因-308位点的多态性分布,并统计分析TNF-α不同基因型与维吾尔族COPD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和对照组中均以GG基因型为主,GG、GA、AA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COPD组与对照组人群中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16.2%和5.6%,差异有显著性(P<0.05);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史等影响因素后,两组之间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NF-α基因-308位点的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COPD的易感性相关.

    作者:王妨娥;凌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甲胎蛋白异质体阴性肝癌的CT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异质体(AFP-L3)阴性(L3/AFP<10%)肝癌的CT特点,为其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经临床和病理确诊AFP异质体阴性肝癌30例(研究组)和AFP异质体阳性(≥10%)肝癌40例(对照组).分析两组CT特点,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研究组中,病灶<5 cm 19例(63.3%),单发16例(53.3%),边缘清晰光整17例(5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密度均匀为16例(53.3%),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侵犯血管和肝内外转移分别为5例(16.7%)、2例(6.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动态增强研究组表现为“快进快出”16例(53.3%),“快进慢出”14例(46.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FP-L3阴性肝癌CT检查具有肿瘤体积小、数目少,不易侵犯血管和肝内转移等预后较好的影像学特点.

    作者:胡仁健;唐栋;陈祖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16例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原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传统观念认为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小板计数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伴或不伴出血症状.早期的研究发现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被网状内皮系统清除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因素,因此糖皮质激素成为治疗ITP的一线药物.但临床上也有很多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的患者,这提醒学者们对ITP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探索,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除了上述免疫因素外,血小板的生成不足在ITP的发病中也有一定的作用.我们考虑到这两方面的致病因素,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1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计成阜;何广胜;周海侠;孙爱宁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伤害控制多发骨折一次性手术治疗的优越性

    目的:研讨伤害控制多发性骨折一次性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2000-2012年使用伤害控制一次性手术治疗和分期多次手术疗法的126例多发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总结,比对疗效来研讨伤害控制一次性手术治疗多发骨折的新疗法.结果:126例患者均获随访12~26个月,平均16个月,伤害控制一次性手术治疗组较分期多次手术治疗组手术时间、用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减少,患者疼痛时间缩短,治疗费用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降低.结论:伤害控制多发性骨折一次性手术治疗具有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少,治疗费用降低、住院时间缩短等优越性.

    作者:滕核建;何平;吕雪峰;曾陶贤;付锡礼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呼吸道病毒诊断的研究进展

    呼吸道病毒感染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由于其感染后的临床症状相似,不能很好地区分,易造成抗生素的滥用.此外,由于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经常需要住院治疗,虽然目前有抗呼吸道病毒的特异性药物,但由于其种类很多,且变异率高,其变异速度往往超过了目前人类所能快速检测和诊断的能力,因此呼吸道病毒的特异性诊断已愈来愈成为患者治疗所必需.而特异性的呼吸道病毒诊断有利于尽早发现病毒类型,及时给予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抗生素的滥用、降低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费用、缩短住院时间等,对于阻断病毒传播有着重要意义.过去40年里陆续出现的许多诊断技术,包括血清学诊断、细胞培养技术等都被应用于呼吸道病毒诊断.但这些方法逐渐被更敏感更快速的诊断技术所取代.现就呼吸道病毒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作者:邱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彩色M型超声及组织多普勒成像对房颤患者的治疗评估

    目的:联合应用多项超声心动图指标观察阵发性房颤及持续性房颤患者经导管消融术或药物治疗的心功能的变化,对不同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分别接受导管消融治疗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房颤患者各35例,设为消融组和药物组.于治疗前测定VP、Em、Vs及左房应变峰值速度等指标,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重复上述指标检测.结果:平均随访6个月,消融组仍为窦律者占91.43%,药物组转复为窦律者占68.57%.与治疗前比较,两组VP、Em、Vs及左房应变峰值速度6个月后均明显升高(P<0.05).与药物组比较,消融组各指标差值△VP、△Em、△Vs及△左房应变峰值速度升高更明显(均P<0.05).结论:应用导管消融及单纯药物治疗房颤均能提高患者的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及左房功能,但前者改善更为明显.导管消融较药物治疗具有更高的房颤转复率.

    作者:索娅;李广平;周长钰;郑成环;富华颖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拉氧头孢致血小板严重减少1例

    患者男,75岁,因“咳嗽、咳痰2个月,发热1周”入院,诊断:两肺感染.入院时查血常规:WBC 11.2×109/L,N% 82.5%,L% 16.6%,Hb 112 g/L,PLT 274×109/L.凝血常规:PT 13 s,PT活动度78%,INR 1.11,APTT 36.1 s,TT19.8 s,FIB 3.33 g/L.因患者院外已使用阿莫西林舒巴坦3.0静滴bid联合左氧氟沙星0.4静滴qd抗感染4d,但疗效差.故入院后换为拉氧头孢(商品名:噻吗灵,海南海灵制药厂有限公司)1.0静滴bid抗感染,氨溴索化痰,吉诺通胶囊祛痰,多索茶碱解痉平喘及雾化等治疗.用药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咳痰及两肺干湿啰音明显减少,病情好转.用药第3天复查血常规:WBC 9.4×109/L,N% 78.6%,L%21.2%,Hb 108 g/L,PLT 186×109/L.

    作者:叶士勇;曾春来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2型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与内皮细胞微颗粒的关系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复杂,而2型糖尿病早期发病往往有较长一段时间的糖耐量异常阶段.氧化应激在糖耐量受损阶段即可出现,并随着糖代谢异常的加重而加重,其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只表现为动脉弹性顺应性减退、僵硬度增加等.循环内皮微颗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水平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相关,能反映内皮损伤和(或)内皮功能障碍,故本文就2型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与内皮细胞微颗粒的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卢淑霞;范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眼底自发荧光在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视功能及结构变化中的研究

    目的:采集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自发荧光图片,分析其高荧光环/弧与视功能及结构的关系.方法:13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26眼)和10例(20眼)正常人纳入研究.视网膜的形态用谱域OCT评估,同时测量从中心凹到缺损或丢失的IS/OS连接部的距离(IS/OS的长度)及感光细胞层(IS/OS)及色素上皮-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厚度.在眼底自发荧光中测量中心凹到环/弧外缘及内缘的距离.结果:在靠近中心凹的环/弧内缘,FAF表现正常,环/弧的外部表现为低荧光,对应于SD-OCT中,IS/OS的缺损或丢失接近高荧光环/弧的内缘,其中有5只眼靠近中心凹.结论: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RPE细胞对感光细胞外节盘膜的吞噬作用是高荧光环/弧的形成的关键,视网膜功能及结构的改变先于FAF中高荧光环/弧的表现,且在高荧光环/弧内(靠近黄斑中心凹).

    作者:万敏婕;罗彤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波前像差引导SBK与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波前像差引导SBK与LASIK矫正近视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行波前像差引导SBK 52例(104眼)和LASIK 58例(104眼).观察两组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裸眼视力无差别(P>0.05),但波前组术后视力提高1行及以上眼所占比例较LASIK组高(P=0.001).术后3个月,波前组手术期望值与实际矫正值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981x+0.189 (R2=0.905,P<0.05),而LASIK组为y=0.892x+ 0.839 (R2=0.892,P<0.05).结论:术后6个月,波前引导的SBK较LASIK在术后安全性、预测性上具有优势.

    作者:罗武强;黄建忠;刘伟民;肖信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炎症、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及相关护理

    目的:探讨炎症、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并分析护理干预对于其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炎症因子表达检测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厚度超声测量.观察组在治疗的同时配合积极地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RP、IL-8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与精神病性得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炎症因子表达量与颈动脉斑块厚度高于正常人,积极的分级护理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林虹;陈华慧;吴多智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磁刺激对脑梗死后运动诱发电位阴性的大脑脚FA值及偏瘫肢体FM评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磁刺激对脑梗死后运动诱发电位阴性患者大脑脚FA值及偏瘫肢体FM评分的影响.方法:按标准入组54例,分为磁刺激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9例),在脑梗死后1周内、1个月、3个月患者进行头颅MRI检查及给予偏瘫肢体Fugal-Meyer评分,对大脑脚FA值及偏侧性和Fugal-Meye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3个月时治疗组患侧FA值及FA偏侧性高于对照组(P=0.019、P=0.013),1个月、3个月时治疗组F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5 ~ 0.024).结论:磁刺激可对脑梗死后运动诱发电位阴性患者大脑脚FA值下降有延缓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宋志彬;王琴;党丽娟;周雁玲;梁海毛;董延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不同途径给予氨溴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通过静脉注射及气道内滴入两种不同途径给予不同剂量的氨溴索,观察和分析对ARDS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83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B组(静脉注射氨溴索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稀释后的氨溴索37.5mg/h持续静脉泵入,900 mg/d,连用5d.C组(气管内滴入小剂量氨溴索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稀释后终浓度1.875 mg/mL的氨溴索5 mL/h持续气管内滴入,225 mg/d,连用5d.D组(气管内滴入大剂量氨溴索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稀释后终浓度3.75 mg/mL的氨溴索5 mL/h持续气管内滴入,450 mg/d,连用5d.比较各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氧分压、氧合指数、静态肺顺应性、肺损伤评分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应用氨溴索治疗后患者的氧分压、氧合指数、静态肺顺应性、肺损伤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管内滴入450 mg/d组较其他组改善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氨溴索可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呼吸功能,气道内滴入组较静脉注射组应用较少的药物剂量,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杰;张小坤;谢兰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后路楔形截骨选择性钉棒矫形内固定治疗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弯

    目的:总结单纯后路半椎体楔形截骨、选择性单侧椎弓根、凹凸侧交错置钉、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治疗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优缺点,探讨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7月至2010年6月,对12例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弯病例采用单纯经后路半椎体楔形截骨、选择性单侧椎弓根、凹凸侧交错置钉、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进行矫形治疗.男3例,女9例;年龄11 ~ 17岁,平均14岁.胸腰段侧弯畸形8例,单纯胸段侧弯畸形2例,单纯腰段侧弯畸形2例,其中1例合并明显后凸畸形,Cobb角48°.脊柱侧凸主弯Cobb角大75°,小45°,平均54°,所有侧弯均合并明显旋转畸形.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76 min,术中出血平均2 212 mL.术中固定螺钉5~8枚,平均7枚.术后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2年3个月.术后脊柱侧凸主弯Cobb角大32°,小20°,平均26°,平均矫正率51.9%;1例后凸矫正后Cobb角21°,矫正率56.3%;身高增加平均2.8 cm;住院费用平均46 945元.结论:采用单纯后路半椎体楔形截骨、选择性单侧椎弓根、凹凸侧交错置钉、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治疗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弯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方法,效果良好,适合于普通医院开展.

    作者:程昌志;李贵谦;何少康;林舟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因多态性与高度近视的关联研究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高度近视关联的位点,揭示与高度近视相关的发病环节.方法:本研究采取病例-对照关联分析,随机选取200名高度近视(要求近视度数≤-6.00D),及200名无相关的对照正视眼样本(要求双眼屈光不正在+/-0.50D之间),提取全血DNA样本.选取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 SNP rs9928731进行基因型的检测.根据样本所得SNP基因型,计算其基因型与等位基因的频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病例-对照组之间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高度近视组rs9928731基因型(TT,TC,CC)的频率分别为46%,21.5%,32.5%,而对照组正视眼等位基因(TTT,TC,CC)的频率则为48%,21.5%,30.5%.等位基因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疾病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提示,低频等位基因(C)可能会减少高度近视的发病风险(OR=0.921,CI=0.696~1.220).结论:MMP2 SNP rs9928731与高度近视无明显关联.

    作者:查屹;林达;冯旺强;韩晓辉;杨顺海;郑海华;蔡剑秋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浅表血栓性静脉炎管壁MMP-2、MMP-9的表达研究

    目的:观察浅表血栓性静脉炎管壁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情况,探讨血管重塑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标本16例,浅表血栓性静脉炎标本16例,另设13例正常大隐静脉标本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光镜下观察静脉管壁中MMP-2、MMP-9的表达.结果:血栓组MMP-2、MMP-9分布在静脉管壁全层,增生的滋养血管壁上呈强阳性表达,中膜层MMP-2、MMP-9表达成簇分布.血栓组管壁MMP-2、MMP-9表达含量分别与曲张组、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张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MMP-9的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推测MMP-2、MMP-9可能参与浅表血栓性静脉炎管壁重塑.

    作者:王涛;赵建华;褚海波;鞠玲燕;徐永波;唐金元;李坤;郭文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两种降调节方案在PCOS患者IVF-ET治疗中的比较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中长方案与短方案的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行IVF-ET治疗的PCOS患者共125例,根据不同的降调节方案,分为长方案Ⅰ组(n=82)和短方案Ⅱ组(n=43),比较两组间患者基本特征,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hin,Gn)用药量、时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日的子宫内膜(endometrium,Em)值、雌二醇(estrogen,E2)值及≥14 mm卵泡数(大卵泡数),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等.结果:Ⅰ组的Gn用药量、时间,OHSS发生率显著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的受精率显著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CG日Em、E2值及大卵泡数、获卵数、卵裂率、种植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长方案比较,短方案Gn用量少,时间短,受精率高,并且OHSS发生率低,减轻了患者经济和精神负担,是PCOS患者较为适宜的超促排卵方案.

    作者:孙义娜;祁秀娟;孙义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HBV DNA水平诱导细胞免疫不同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血清HBV DNA水平诱导细胞免疫不同及其意义.方法:对189例CHB患者进行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HBV特异性CTL、非特异性CTL、白细胞介素-21(IL-21)和肝功能的检测.根据HBV DNA水平分为甲组(91例)和乙组(98例).结果:甲组HBV DNA水平低于乙组(t=27.56,P< 0.001),Tflh高于乙组(t=4.99,P< 0.01),IL-21高于乙组(t=8.95,P< 0.01),HBV特异性CTL高于乙组(t=19.91,P<0.01),非特异性CTL低于乙组(t=3.27,P<0.01),ALT低于乙组(t=3.92,P< 0.01),TTBil低于乙组(t=3.86,P< 0.01).结论:CHB患者不同HBV DNA水平诱导Tfh反应不同,HBV DNA水平高者,Tfh水平低,IL-21水平和HBV特异性CTL水平也低,并启动非特异性CTL,导致肝功能损害加重.基线HBV DNA水平影响抗病毒疗效的机制可能与不同HBV DNA水平引起Tfh反应不同有关.

    作者:华忠;顾锡炳;汤琴;王娟华;朱银芳;王栋;杨小娟;徐月琴;陆忠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选择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72例肾移植术后中度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CRRT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CRRT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CRR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CRRT组3d后体温正常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CRRT能有效改善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波;文莉;傅祖红;胡振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