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参酮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肾病疗效观察

杨海燕;占焕平;陈华

关键词:丹参酮Ⅱ, 缬沙坦, 联合治疗, 高血压肾病, 肾病患者, 尿微量, 早期高血压, 微量蛋白尿, 靶器官损害, 早期表现, 护肾功能, 高血压病, 蛋白水平, 白蛋, 肾损害, 磺酸钠, 疗效, 白下
摘要:肾损害是高血压病常并发的靶器官损害,微量蛋白尿是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表现,降低高血压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是保护肾功能的重要措施之.我们对早期高血压肾病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现将其疗效及尿微量白蛋白下降情况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导联连接方式对冠心病诊断的影响

    目的:比较常规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AECG)采用Einthoven-wilson12导联系统(A系统)和Mason-Likar12导联系统(B系统)记录时ST-T的差异.评价ECG、AECG采用不同导联系统对冠心痛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漏诊率.方法:选择207例行冠脉造影术(CAG)者为研究对象,其中CAG阳性者107例,CAG阴性者100例.均接受ECG、AECG检查,并分别采用A系统和B系统描记,每例4种描记方式在10 min内完成.结果:(1)在ECG检查中,CAG阳性者,B系统与A系统相比,Ⅲ、Ⅴ1-3的J点(以JⅢ、Ⅴ1-3表示,以后类推)下移,STⅢ、aVR、V1-6下移,STI上抬,Tv2.4-6振幅降低,TⅠ、Ⅱ振幅升高;CAG阴性者,B系统与A系统相比,JⅡ、Ⅲ、aVF、V1下移,JaVR上抬,STⅡ、Ⅲ、V1、V3-4下移,TaVR、V4-5振幅降低.TⅡ振幅升高(2)在AECG检查中,CAG阳性者,B系统与A系统相比,JⅠ.Ⅲ、V1、V4-6下移,JaVR、aVL上抬,STⅢ、V1-2、V4-6下移,ST1、aVL上抬,TⅢ、5-6振幅降低,T1、aVL振幅升高.CAG阴性者,B系统与A系统相比,JⅡ、aVF、V2、V6下移,JaVR上抬.STv1-2、V5-6下移,TaVR、V1-6振幅降低,TⅡ、aVF振幅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论ECG或AECG检查,采用B系统诊断冠心痛较A系统误诊率增加.ECG检查中,采用A系统时,冠心病的误诊率为35.00%,漏诊率为36.45%;采用B系统诊断冠心病时,误诊率为46.00%,漏诊率为32.71%.在AECG检查中,采用A系统诊断冠心病时,误诊率为35.00%,漏诊率为35.51%;采用B系统诊断冠心痛时,误诊率为47.00%,漏诊率为33.65%.结论:B系统记录的ST-T可能造成下壁、前壁心肌缺血的假象,在AECG诊断心肌缺血时应慎重,以免误诊,必要时应行CAG检查.

    作者:陈华;李全忠;秦阳亮;唐卫民;池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抗结核药诱发抽搐1例

    患者男,66岁,发现肺结核5月余,在当地疾病防控中心服用板式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2010年12月20日凌晨,患者突然口吐白沫,带少量血丝,肢体僵直,经家属拍打,约30 min后清醒,未见言语、肢体异常,患者自感无明显不适.入皖查体:体温:36.3℃,脉搏84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20/70 mmHg.精神稍差.右胸廓稍塌陷,双肺呼吸运动、触觉语颤无增强或减弱,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低,以右肺为著,未闻及湿性罗音及哮鸣音.

    作者:石广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舒芬太尼配伍七氟醚抑制切皮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对比不同浓度靶控舒芬太尼配伍七氟醚在切皮时血流动力学及BIS值的变化,探讨联合应用时安全有效的配伍剂量.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80例,ASA Ⅰ-Ⅱ级,年龄20-60岁,随机分为4组(n=20),S0,S1,S2,S3组切皮时七氟醚浓度分别为2.3%,1.6%,1.1%,0.9%,舒芬太尼Ce分别为0.0.12,0.18.0.24 ng/mL.所有患者用丙泊酚(Cp 3.5μg/mL)、瑞芬太尼(Ce 4 ng/mL)和罗库溴胺(0.6 m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立即停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吸入七氟醚、60%笑气和40%氧气,各组分别将七氟醚和舒芬太尼调至设定浓度.比较四组间及组内切皮前后MAP、HR和BIS的变化.结果:组间比较,MAP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S0组比较,S1、S2、S3组HR降4g(P<0.05);与S0组比较,S2、S3组BIS值升高(P<0.05).组内切皮后均值与切皮前均值相比,四组MAP均升高(P<0.05);S0组HR升高(P<0.05);S3组BIS值升高(P<0.05).结论:舒芬太尼Ce 0.12 ng/mL配伍1.6%七氟醚以及舒芬太尼Ce 0.18 ng/mL配伍1.1%七氟醚可以安全有效地抑制切皮反应,是切皮阶段适宜的复合麻醉配伍浓度.

    作者:黄舜;左明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HIN-1基因甲基化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检测HIN-1(high in normal-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甲基化情况,探讨其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73例非小细胞肺癌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HIN-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情况,分析HIN-1基因甲基化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HIN-1基因甲基化的检出率为68.49%,而正常对照组中未检出HIN-1基因的甲基化,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HIN-1基因甲基化情况与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分级及患者的预后相关(P<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HIN-1基因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检出率较高,其启动子高甲基化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周春辉;廖德贵;黄世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硫酸镁对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异丙酚维持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硫酸镁对全凭静脉麻醉下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异丙酚维持量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MgSO4)组和生理盐水(NS)组,每组20例.MgSO4组,麻醉诱导前硫酸镁50mg/kg稀释至100mL,15 min内静脉输注,气管插管后持续静脉榆注硫酸镁15 mg/(kg·h)至手术结束.NS组以生理盐水代替硫酸镁.两组麻醉维持均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泵注并间断追加维库溴铵,维持BIS值45~55.记录两组术前、气管插管时、切皮、气腹时、气腹后15、30min、1 h、放气后5 min各时点的血压(MAP)、心率和BIS值.监测术前、术毕、术后1 h和24 h血清镁离子浓度.记录两组术中异丙酚的维持用量.结果:两组患者基础血压、基础心率、BIS值和术中相同时点BIS值变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MgSO4组血压、心率在气管插管时、切皮、气腹时、气腹后15 min、30 min、1 h、放气后5 min等时点均低于NS组(P<0.05).MgSO4组异丙酚的维持用量在切皮、气腹时、气腹后15 min、30 min、1 h、放气后5 min等时间点均低于NS组(P<0.05).MgSO4组镁离子浓度在术毕、术后1 h和24 h明显高于NS组(P<0.001).但两组血清镁离子浓度均在安全范围内.结论:硫酸镁能明显抑制围术期的心血管反应和降低术中所需的异丙酚的维持用量.

    作者:杨燕青;何海娟;林仙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枕部骑跨性硬膜外血肿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枕部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分型及手术方法.方法:收集本院2000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6例枕部骑跨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头颅CT影像,硬膜外血肿与横窦、窦汇的相对位置关系,对血肿进行分型,进而采用相应的骨辩开颅方式进行手术,清除血肿.本组保守治疗成功2例,开颅手术治疗共34例,作幕上骨瓣8例,作扩大枕鳞骨瓣10例,作跨横窦或窦汇一体骨瓣15例,暮上下分别做骨瓣,保留骨桥1例.结果:3个月后按GOS标准评定疗效,本组33例患者基本恢复正常,中残1例,重残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依据血肿分型,选择不同的骨瓣开颅方式,既能够彻底清除血肿,又能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手术安全性.

    作者:余一骏;金丽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不育男性精浆中过氧化氢测定在评估精液质量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精浆中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测定在评估精液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9例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标本,按照精子密度分为A1组(精子密度≥15×106/mL)和A2组(精子密度<15×106/mL);按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分为B1组(前向运动精子总数≥7.2×106)、B2组(前向运动精子总数<7.2×106);按照精子活动率分为C1组(活动率≥40%)和C2组(活动率<40%).用比色法测定得出精浆中过氧化氢浓度,使用精子自动分析仪进行精液分析.计算出每106个精子所产生的过氧化氢含量(H2O2/精子密度),然后比较不同组之问的H2O2浓度和H2O2/精子密度有无差异.结果:(1)A1、B1和C1组中的精浆中H2O2与A2、B2、C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1、B1、C1组中H2O2/精子密度分别低于A2、B2、C2组(P<0.05).结论:检测精浆中的H2O2可反映不育人群的精液质量,与单纯测定精浆中过氧化氢浓度相比,计算H2O2/精子密度在评估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质量方面有更高价值.

    作者:操日亮;汪中扬;马波;瞿虎;张靖;杨轶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低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筛选及耐药基因检测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表型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茵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VITIEK-2系统进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检测;改良Hodge试验(MHT)筛查低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EDTA双纸片增效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MBL);PCR法检测相关耐药基因.结果:115株实验菌有12株MHT阳性;12株阳性菌中,3株EDTA双纸片增效试验阴性,9株阳性,这9株菌除阿米卡星、多粘菌素B敏感外,其他抗菌药物均呈耐药,含I类整合子,且检出IMP-4(blaIMP-4)和IMP-1(blaIMP-1)型的MBL基因,未检出KPC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及其他MBL基因.结论:厄他培南对肠杆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筛选比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经MHT筛选阳性的,潜在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科细菌,应进一步用基因检测法确认.

    作者:陈惠玲;邓家德;叶惠芬;凌艳英;张颖;赵子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EB病毒-MKK4基因遗传变异的交互作用与鼻咽癌危险性研究

    目的:研究EB病毒感染与MKK4基因遗传变异的交互作用在鼻咽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鼻咽癌病例和正常对照各500名,采用TAQMAN技术分析MKK4基因遗传变异-1304 T>G与鼻咽癌发病的关联:并分析基因位点与EB病毒感染状态在鼻咽癌发生中的交互作用.结果:相对TT基因型携带者,G变异基因型鼻咽癌的发病风险下降(TG基因型 adjusted OR=0.78,95%CI=0.61-0.94,P=0.02;GG基因型adjusted OR=0.64;95% CI=0.39~0.99;P=0.04),且存在显著的等位基因剂量-效应关联(Ptrend=0.02).进一步交互作用分析发现EB病毒感染状态可改变G变异基因型降低鼻咽癌发病风险的作用(adjustedP交互作用=0.04).结论:MKK4基因遗传变异可降低鼻咽癌的发病风险,但其对鼻咽癌的保护作用受EB病毒感染状态影响,提示EB病毒-MKK4基因交互作用可能是我国南方人群易患鼻咽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刘斌;黄斌;芳杨磊;吕嘉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LRG在脂多糖预处理诱导大鼠脑保护效应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脂多糖应答基因分子(Iipopolysaccharide response gene,LRG)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容积之间的关系,探索脂多糖(Iipopolysaccharide,LPS)预处理诱导脑保护效应的核心分子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和脂多糖预处理组.采用戊巴比妥钠(4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印迹法结合图像分析软件半定量计算LRG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CGRP、ET-1和TNF-α浓度,采用garei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算脑梗死容积.结果:相比于缺血对照组,脂多糖预处理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72 h LRG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血浆CGRP浓度显著增高,而血浆ET-1和血清TNF-α浓度则显著降低,同时,脂多糖预处理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较缺血对照组明显改善,脑梗死容积也显著缩小.结论:脂多糖预处理可诱导LRG分子表达水平上调,显著降低ET-1、TNF-α而增加CGRP浓度,从而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一定的保护效应.

    作者:巩固;袁利邦;黄怡;胡玲;蔡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ACEI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及TGF-β1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辅助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疗效,同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初次确诊为PNS患儿36例,随机分为福辛普利(19例)和强的松组(17例),治疗4周后观察24 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血脂和高凝指标.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GF-βl的浓度,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1)福辛普利组除外C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明显改善(P<0.05);高凝指标中D-Di明显改善(P<0.05),PT、APTT和Fib无明显变化(P>0.05).(2)治疗前后福辛普利组TGF-β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的松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孟翠萍;罗武;陈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

    目的:观察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患者给予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单药治疗,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实验室指标及血清TNF-α、IL-6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治疗RA疗效确切,并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TNF-α和IL-6表达.

    作者:吴斌;朱宁;张俊;毛静;梁彩霞;张小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P13K/Akt 信号通路与恶性黑色素瘤浸润转移的研究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来源于神经嵴的黑色素细胞,是致死性大的皮肤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极高,常隐匿发生,临床发现时多已转移,放化疗效果差,治疗难度大.目前因皮肤癌死亡的患者中,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占80%.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快者之一[1].

    作者:王园园;王义善;王鑫;杨柯;杨桂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病窦综合征患者起搏器术后房室传导方式对Tei指数的影响

    目的:评估固定的长AV间期下的DDD起搏模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在减少心室起搏方面的效果;比较应用固定的长AV间期保留自身房室传导与适AV间期下房室顺序起搏两种模式的优劣性,为此类患者选择具有佳血流动力学效应的起搏参数设置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连续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因SSS而安置双腔心脏永久起搏器进行治疗的55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3次随访进行,每次随访时间间隔为2个月,将起搏器程控与超声测量相结合,进行两种不同AV间期下房室顺序起搏模式的血流动力学效应评估与对比.结果:与临床经验性AV间期相比,固定的长AV间期下的房室顺序起搏使心室起搏百分比由在31.8%降低至1.18%(P=0.000 17);由适AV间期下转为固定的长AV间期(350 ms)下的房室顺序起搏模式后,心脏总体舒张和收缩功能指标(Tei指数)存在差异,且以左室Tei指数下降更为显著(0.67±0.17比0.45±0.09,P<0.0001).结论:固定的长AV间期(350 ms)下的房室顺序起搏能够有效减少心室起搏,且在血流动力学方面优于适AV间期下的房室顺序起搏.

    作者:敬锐;王雅洁;林文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分析与对策研究

    目的:对中青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临床分析及治疗对策的研究.方法: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的51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及对照组25例,两组均在支架植入及其他药物治疗的同时,针对治疗组的焦虑抑郁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而对照组没有给予心理干预,治疗6周后再次对两组进行评分,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6周后HAMA及HAMD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下加用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其焦虑和(或)抑郁情绪障碍.

    作者:李景隆;叶国鸿;白健雄;陈春林;曾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羊膜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干细胞特性研究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单膜上皮细胞(hAECS)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足月产胎儿胎盘,无菌条件下将胎盘的羊膜层与绒毛膜层分离.将洗净的羊膜组织用眼科剪剪成约1 mm×1 mm大小,加入0.05%的含有0.53 mM EDTA4Na的胰酶制备羊膜上皮细胞并进行培养.用免疫荧光、Westem blot等方法检测干细胞相关表面标记物(0CT-4、Nanog、SSEA-4)等的表达情况.结果:根据免疫荧光组织化学,Westernblot的结果显示,羊膜上皮细胞OCT-4、Nanog、ssea-4、Nestin表达阳性.结论:羊膜上皮细胞表达类似胚胎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可以作为干细胞的新来源.

    作者:耿娟娟;崔勇;邱书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江苏省无锡地区异常血红蛋白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江苏省无锡地区异常血红蛋白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10 297人参加异常血红蛋白的电泳筛查,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各项红细胞参数,Gap-PCR与反向斑点杂交检测地贫及HbE,采用PCR-测序法检测异常血红蛋白点突变.结果:无锡地区的异常血红蛋白发生率为0.136%(14/10297).本次筛查共发现8种异常血红蛋白,包括1例Hb I、1例Hb J-Bangkok、1例Hb Ube-2、1例Hb J-Beijing,1例Hb Hb G-Taipei,3例Hb Queens,2例Hb G-Coushatta和4例Hb E.结论:江苏省无锡地区的异常血红蛋白病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鲜明的南北交汇的基因特征.

    作者:王妍;林敏;韩志君;杨立业;王前;郑磊;黄樾;林芬;詹少芬;林春萍;吴教仁;刘晶波;严子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宁夏吴忠市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宁夏吴忠市18岁以上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评估防治现状,完善防治对策.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宁夏吴忠地区进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对调查对象进行血压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结果:检出高血压1 259例,患病率为23.7%,标化率为19.7%,女性患病率(25.0%)高于男性(22.1%)(P<0.05),城市(25.9%)高于农村(20.2%)(P<0.01),汉族(28.0%)高于回族(20.7%)(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加明显.高血压知晓率为73.9%,治疗率为63.3%,控制率为20.9%;女性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高于男性,但仅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高于农村(P<0.01);汉族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高于回族(P<0.05).结论:吴忠市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较高,但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应继续加强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

    作者:刘海燕;马萍;徐清斌;陈丽娜;吴咏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肾嫌色细胞癌1例

    患者女,57岁,因右腰部胀痛4 d伴肉眼血尿及尿痛入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B超示:右肾下极混合性团块.入院后外科检查:腹平软,右腹部可触及一质硬肿块,直径约15 cm,境界欠清,固定,无压痛.查CT示:右肾下极见一大小约13 cm x 12 cm x 10 cm的团块影,边缘有分叶,与周围组织局部界限欠清,其内见液化、出血坏死及钙化,强化不均匀,周围脏器受压,十二指肠及胰腺受压明显,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影.

    作者:高福平;魏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者肝硬化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者肝硬化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52例慢性乙肝护肝治疗患者随访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随访13年肝硬化累积发生率为30.5%,共4个因素(HBV DNA,HBeAg,ALT分级、观察时间分级)被纳入回归模型;ALT水平越高,肝硬化累积发生率风险越高(P=0.047).结论:HBVDNA高水平与HBeAg阴性状态是慢性乙肝护肝治疗患者肝硬化发生的高风险因素.长期护肝治疗可有效地降低ALT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累积发生风险.

    作者:魏春山;唐海鸿;贺劲松;郑颖俊;周小舟;周大桥;童光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