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静;邱丽君;苏卫东;崔亚斌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方法以降低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方法:成立循证小组,检索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际工作,选择佳护理证据,制定护理方案,对2009-2010年接受手术的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方法,与2007-2008年间接受常规手术护理的糖尿病患者(对照组)比较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结果: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后,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感染率为8.82%,单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4.59%,而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为15.76%.单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85%,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规范对糖尿病手术患者术中管理,能减少手术后感染的发生,对糖尿病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意义重大.
作者:郭月琼;许俐文;熊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胰腺炎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与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及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VEGF在胰腺炎相关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B、C、D、E共5组.A、B、C组以5%牛磺胆酸钠(1 mL/kg)逆行胆胰管注射制备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D组以0.5%牛磺胆酸钠(1 mL/kg)注射制备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模型,E组以生理盐水注射作为对照.A、B、C组分别于建模后3、6、12 h处死大鼠,D、E组于建模后12 h处死大鼠,取大鼠肺组织进行W/D测定,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大鼠血清中VEGF浓度,以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原位检测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NP模型组血清VEGF水平较AEP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ANP模型组血清VEGF值与肺组织W/D比值无关(r=0.082,P=0.702),与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785,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时血清VEGF升高可能与肺组织水肿无关,其升高对胰腺炎相关肺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汤礼贵;兰丽琴;宋胜江;安慧敏;朱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定量检测疑似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婴儿尿液及对应母亲乳汁中HCMV DNA,评估两者在诊断HCMV感染中的价值,并比较两者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1例疑似HCMV感染的婴儿,收集其新鲜尿液及对应的母亲乳汁,分别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FQ-PCR)检测HCMV DNA.结果:5l例疑似HCMV感染婴儿尿液中,有49例检测出HCMV DNA,阳性率为96.0%(49/51).51份婴儿母亲乳汁中,有37份检测出HCMV DNA阳性,阳性率为72.5%(37/51).对37例尿液与乳汁HCMV DNA均为阳性的患几,分别对尿液与乳汁HCMV DNA浓度取对数,将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32(P<0.05).结论:婴儿尿液中HCMV DNA检测对于婴儿HCMV的感染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对其母乳HCMV DNA检测,可以发现婴儿尿液和母乳HCMV DNA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谢而付;黄珮珺;陈丹;张丽霞;戎国栋;潘世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系统评价静脉冲击与连续口服环磷酰胺,用于原发性中小血管炎诱导缓解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PubMed、EMbase、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比较静脉冲击与连续口服环磷酰胺治疗原发性中小血管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质量评价及提取资料后,应用RevMan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RCT论文合计325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激素加静脉冲击用环磷酰胺)与对照组(激素加连续口服环磷酰胺)相比:复发率较高[RR=1.64,95%CI(1.06,2.54)],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RR=0.51,95%CI(0.36,0.73)]较低,诱导缓解失败率、感染、出血性膀胱炎、女性患者闭经、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静脉冲击用环磷酰胺治疗原发性中小血管炎与连续口服相比诱导缓解效果相似,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较低,但复发率较高.
作者:邓进;廖蕴华;霍冬梅;伍巧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的综合治疗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将6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3组,均予抗病毒及对症的基础治疗:A组予小剂量[0.4 g/(kg·d)]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B组予1 g/(kg·d)IVIG,C组(对照组)予羚羊角治疗,观察3组神经系统症状好转时间、平均发热缓解时间、临床痊愈时间、危重症发生率.结果:两组IVIG治疗患儿与对照组相比,神经系统症状好转时间、平均发热缓解时间、临床痊愈时间均有缩短,危重症发生率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症婴幼儿手足口病和(或)存在危重症的高危因素时,及早使用IVIG,疗效显著;使用大、小剂量IVIG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相近,小剂量使用IVIG更适合于基层医院首选.单用中药制剂效果有待研究.
作者:孔卫乾;王金华;黄洁兴;陈健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患者男,31岁,已婚,工人,平素健康,发病当晚8:50左右夫妻俩在房内商议家事,患者突然感到呼吸困难,胸闷不适,随即倒地.脸色苍白,口唇青紫,两眼垂闭,双手冰冷,121角留有白沫,呼之无应答.
作者:魏秀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发病率高.约为80.7/100 000[1].分析我科自2007年以来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中采用脑穿针穿刺血肿腔逐步减压方法能有效防止术中脑组织膨出,操作简便,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勇;陈世洁;许先平;闵杰;姚远;杨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外营养治疗手段对极低与超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摄入的影响和不同营养方式与生长发育情况的关系.方法:8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包括超低出生体重儿)按照肠外营养(PN)应用的时间分为两组,组1:PN<10 d,平均(4.97±2.25)d,共计37例;组2:应用PN≥10 d,平均(14.11±5.70)d.共计47例.记录两组出生体重及住院期间的体重变化(每天测量1次),逐日记录两组生后4周内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液体及能量摄入量,比较分析两组生后4周内的营养摄入和生长情况.结果:组1在生后第2、3、4周摄入能量、总液体量、蛋白质、脂肪均大于组2,组1能量早于组2达到120 Kcal/(kg·d),而生后第1周两组则相差不大.且早期建立肠内营养、PN时间短的婴儿体重下降幅度小,平均体重增长快,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早,体重较早达到出院标准(2 000 g),住院时间短.结论:早期进行胃肠道喂养、应用PN时间短的营养方式能提供更足够的能量及营养素以满足极低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凌雅;钱燕;姜赛芝;余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前后的鼻咽癌原发灶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ien,MRP)和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71例确诊中晚期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基因治疗组(27例,行-rAd-p53瘤内注射+同步放化疗)、常规放化疗组(24例)和单纯放疗组(20例).12例同期门诊活检病理为鼻咽黏膜慢性炎患者作为对照.分别收集治疗前、治疗中鼻咽部瘤体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P-gp、MRP和LRP的表达情况.结果:鼻咽癌组中P-gp、MRP及LR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7%(41/71)、57.7%(41/71)、53.5%(38/71),黏膜慢性炎组未见P-gp、MRP及LRP表达.基因治疗组治疗前、后原发灶P-gp、MRP和LR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和25.9%、63.0%和33.3%、59.3%和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放化疗组治疗前、后鼻咽癌原发灶P-gp、MRP和LR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和79.2%、58.3%和70.8%、50%和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放疗组治疗前、后鼻咽癌原发灶P-gp、MRP和LR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和55.O%、50%和40%、50%和55%,差异无统计学意叉.结论:P-gp、MRP和LRP与鼻咽癌的内源性耐药相关;p53基因治疗可一定程度逆转鼻咽癌耐药,可能是其治疗鼻咽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张政;翁敬锦;兰桂萍;韦海明;覃扬达;覃颖;孙金杰;司勇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患者男,44岁,会计.主因发现左腕部搏动性包块3年就诊.无外伤史及介入治疗史,查体:左桡动脉处可见-2.0 cm×3.0 cm的椭圆形包块,可触及搏动,尺动脉搏动良好,Allen试验阳性.
作者:齐一侠;张建;俞恒锡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手术去势联合间断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晚期失去根治手术机会前列腺癌患者124例,其中98例为手术组,予以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1周内口服抗雄激素药物,26例作为时照组,予以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及抗雄激素药物.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分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Gleason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手术日或第1次注射LHRH-a为起点,定期复查PSA,当PSA≤0.2 ng/mL后持续3~6个月停用抗雄激素药物或LHRH-a,以后根据复查PSA结果,决定是否新一轮治疗.治疗期及间歇期检测血清PSA、睾酮、肝肾功能、血常规、骨扫描、盆腔MRI等,并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24例患者均对内分泌治疗敏感,手术组98例患者内分泌治疗(1.5 ±0.4)个月后血清PSA均降至低值,对照组23例患者在内分泌治疗(3.5±0.8)个月后血清PSA均降至低值,两组前列腺体积均明显缩小,随访时间2.1~7年.生存质量评分显示.患者性欲减退、阵发性潮热、体力及精神状态在间歇期得到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对照组较手术组缓解更明显(P<0.05).结论:手术去势联合间断雄激素药物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手段,尤其适合已行去势手术、年纪较大或贫困地区经济承受能力较差的患者.
作者:万克松;胡卫列;夏照明;朱陈辉;汪帮琦;聂海波;吕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脂联素及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分析其与瓣膜病变程度、瓣膜病变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瓣膜病变数量增多及返流程度加重,脂联素水平进行性下降(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性升高(P<0.05).结论:低脂联素血症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华兰;徐培敬;胡得飞;张枫林;陈颖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碎(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联合半乳糖聚乙烯亚胺(PEI-Gal)介导凋亡素基因(VP3)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随机分为4组:(1)对照组;(2)PEI-Gal组;(3)PEI-Gal+超声组;(4)PEI-Gal+超声+微泡组.转染24 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pEGFP-VP3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V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Annexin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流式细胞仪、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PEI-Gal+超声+微泡组的转染效率为(28.83±2.07)%、VP3 mRNA水平为0.92±0.02,蛋白水平为1.65±0.06,HepG2凋亡率为(37.40±2.12)%,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均P<0.01).结论:UTMD联合PEI-Gal可明显提高VP3基因转染HepG2细胞的效率及在HepG2细胞内的表达,增加HepG2细胞的凋亡率.
作者:张园;朱惠明;李银鹏;王娜;姜岭梅;黄庆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通脉汤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及对左室功能、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符合冠心痛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脉汤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的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心脏超声指标和NT-prpBNP水平变化,评估其有效性.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左室功能并延长6min步行距离(P<0.05),显著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P<0.05).结论:益气通脉汤可明显改善冠心痛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及生存质量,改善心室重构,不良反应少.
作者:林营;陈智;陈苗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居泌尿系统肿瘤第二位.易复发及浸润转移生长是恶性肿瘤的固有特征,主要与肿瘤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及肿瘤血管的形成有关,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
作者:汪建焜;习小庆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精神病合并妊娠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妊娠分娩的52例精神疾病患者的妊娠用药过程、分娩情况和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42例发作期的患者分娩时,剖宫产32例(76.2%),早产4例,胎儿生长受限3例,新生儿轻度窒息2例;稳定期患者10例,剖宫产4例(40.0%),无不良妊娠结局.所有新生儿均未见畸形.结论:精神疾病患者病情至少稳定2年后妊娠及孕中晚期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很有必要;对发作期的患者分娩时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以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钟秋平;彭东桃;黄俊;张洪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瘤的关系.方法:分别对10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12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头颈部64排CT血管造影,分析并记录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类型、狭窄程度及颅内动脉瘤.结果:(1)梗塞侧颈动脉的中度狭窄率、重度狭窄或闭塞率明显高于正常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梗塞侧颈动脉的易损斑块率明显高于正常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颅内动脉瘤发生率高于无硬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1)颈动脉狭窄、易损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2)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增加了患者的危险性.(3)64排CT能清晰显示颈动脉狭窄及粥样斑块的形态和成分,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刘伟;吕国士;王德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以双血浆法(dual GFR,dGFR)为标准,评价应用肾动态显像Gates法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可引起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的各种常见病患者202例,男12.3例,女79例,平均年龄(49.5±3.9)岁,共398个肾.依据dGFR法并按Gates法分肾比值计算分肾GFR,将备肾分5级:normal(>40)、4(30~39.9)、3(20~29.9)、2(10~19.9)、1(<10)[单位为mL/min(1.73 m2)].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检验比较dGFR法与Gates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normal级79个肾,4级74个肾,3级84个肾,2级87个肾,1级74个肾.(1)Gates法和dGFR法总体上有显著相关性(r=0.722,P=0.000),回归方程为:Gates=16.708+0.505 dGFR;3、4、normal级呈显著弱相关性(分别为r=0.341,P:0.002;r=0.368,P=0.002与r=0.319,P=0.004),回归方程分别为Gates=-9.7+1.899 dGFR、Gates=31.671+0.060 dGFR和Gates=17.225+0.879 dGFR:1、2级无显著相关性(分别为r=0.038,P=0.747与r=0.198.P=0.077).(2)Bland-Altman检验结果提示,Gates法和dGFR法的一致性各级患者均欠佳.结论: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量GFR的准确性尚可,但对其结果应按dGFR法回归计算以获得更准确的GFR,且对于1、2级患者仍应行dGFR法.
作者:姚红霞;张金山;王淑侠;徐卫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低钙柠檬酸透析的安全性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门诊透析患者40例,分为试验组20例,使用低钙柠檬酸透析液进行透析:对照组20例,使用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透析.两组患者均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4.5 h,透析1个月.记录透析前后及透析过程中的各种实验室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试验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的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高血压的发生率为15.0%,明显低于对照组(45.0%,P<0.05):(2)试验组患者透析后出血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55.0%,P<0.05);(3)试验组患者D-二聚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透析后两组患者肌酐、尿素氮、透析过程中血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均未出现严重的低血压、低血钙及抽搐等不良反应.结论:低钙柠檬酸透析液能够降低透析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改善透析患者的凝血状况.低钙柠檬酸透析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付宇;芮海荣;王章华;袁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总结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共27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龄(48.3±11.2)岁.急性夹层17例,慢性10例.DeBakey I型11例,DeBakeyⅡ型1例,DeBakeyⅢ15例.DeBakey I型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行Bentall术十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8例,行Bentall手术2例.15例DeBakeu 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结果:1例DeBakey 1型合并大面积脑梗经非手术治疗死亡,1例DeBakevⅡ型慢性夹层非手术治疗假腔内血栓形成,破口闭合.全组患者术后早期无死亡.21例随访3-26个月,人工血管通畅无扭曲,支架位置及形态正常,无二次手术病例.结论:依据主动脉夹层的不同类型,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可能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进国;胡宏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