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梅;崔晓博;罗强;孙黎;刘华;张林西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是否改善镇痛效果和减轻与芬太尼有关的副作用.方法:全组60例女性患者,年龄25~60岁,ASA I或Ⅱ级,全麻下行妇科手术.随机双盲分为两组n=30):F组-镇痛泵100 mL生理盐水中+芬太尼0.8 mg(8 μg/mL);FD组-镇痛泵100 mL生理盐水中+芬太尼0.8 mg+右美托咪定400 μg(4 μg/mL).观察记录:首次PCA时间;PCA按压总次数和无效次数:24 h芬太尼总用量;不同时段疼痛强度;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的变化.结果:FD组患者术后24 h内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F组[(440±19.6)μg vs(576±25.5)μg,P<0.01].术后2、4和8 h,FD组及MAP及HR明显较术前减少或降低(均P<0.01).FD组在术后0-24 h内恶心和瘙痒发生率显著低于F组(13%vs 40%和17%vs 40%,P<0.05);未发现心动过缓、血压过低、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现象.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可改善芬太尼镇痛效果,节俭芬太尼用量、减少有关副作用;提高静脉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的满意度.
作者:姚敏;张兆平;顾美蓉;高宏;孙国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合适的脑电熵指数水平和效应部位丙泊酚靶控浓度.方法:60名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SE55组)和B组(SE45组).在脑电熵监测下对两组患者实施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诱导,待A组和B组患者SE值分别降至55和45后,实施气管插管.记录SE值达到目标值时效应部位丙泊酚靶控浓度和麻醉诱导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B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和气管插管前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患者麻醉诱导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患者效应部位丙泊酚靶控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实施麻醉诱导时将脑电熵sE目标值设定于55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老年患者麻醉诱导的满意效应部位丙泊酚靶控浓度为(3.1±0.8)μg/mL.
作者:孙海涛;孙莉;薛富善;王海;张国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患者女,33岁,诊断:(1)宫内孕27+2周、3/0、LOA;(2)前置胎盘并失血性休克;(3)瘢痕子宫;(4)先兆早产.术前检查血常规:HBC 76 g/L、Hct25.5%:凝血时间:PT 16.2 s、PTA55.8%、TT 43.7 s.因其已经接受过两次剖宫产手术,胎儿已经死亡,由于盆腔粘连严重,手术操作异常困难,术中出现大出血.
作者:陈燕;高昌俊;肖志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指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术期处理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少或降低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创伤应激.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FTS安全有效,明显改善术后脏器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而并不增加甚至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及病死率[1-4].
作者:谢正勇;程黎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门静脉入路联合经肝动脉灌注加热的化疗药物和碘油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方法:肝转移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分别采用经门静脉入路联合经肝动脉热灌注和常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果:术后复查CT、MRI,联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12、18、24个月,联合组生存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肝穿门静脉入路联合经肝动脉热灌注治疗肝转移癌疗效比常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方法更有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作者:独建库;李冠海;张明德;李珂;贺会江;孙高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1年期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所有在我院住院治疗的NSTEMI患者160例,随访12~24个月期间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包括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和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及因冠心痛再次住院).结果:随访12-24个月期间.共发生心血管事件64例(41.6%),包括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26例(16.9%),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38例(24.7%).进行亚组分析,年龄大于65岁组、肾功能不全组、射血分数低于50%组主要心血管事件(25.5%:3.3%;50%:10.8%;26.9%:11.8%)及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31.9%:13.3%;41.7%:21.5%;34.6%:19.6%)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期间血运重建显著减少主要(3.3%:25.5%)及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6.6%:36.2%)的发生.结论:NSTEMI患者预后差,病死率、再次住院率及血运重建率高,住院期间血运重建能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郑权秀;魏丽萍;齐向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逆转结肠癌耐药细胞HCT-8/5-FU耐药性与Caspase-3活化的关系.方法:CCK-8法测定姜黄素对耐药细胞耐药逆转作用:荧光显微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全自动荧光酶标仪观察无细胞毒作用的姜黄素、5-氟尿嘧啶(5-FU)及二者联合作用时细胞凋亡情况、Caspase-3酶活性变化.结果:姜黄素能逆转HCT-8/5-FU耐药性;当姜黄素与5-FU诱导耐药细胞凋亡情况相似时,姜黄素组表达更高的Caspase-3,联合用药诱导耐药细胞凋亡,增强Caspase-3酶活性大于两单用药组之和.结论:姜黄素能逆转结肠癌耐药细胞多药耐药性,解除部分5-FU对耐药细胞Caspase-3活化的抑制,诱导耐药细胞凋亡可能为其逆转机制之一.
作者:杨春梅;崔晓博;罗强;孙黎;刘华;张林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脂联素及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分析其与瓣膜病变程度、瓣膜病变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瓣膜病变数量增多及返流程度加重,脂联素水平进行性下降(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性升高(P<0.05).结论:低脂联素血症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华兰;徐培敬;胡得飞;张枫林;陈颖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总结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共27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龄(48.3±11.2)岁.急性夹层17例,慢性10例.DeBakey I型11例,DeBakeyⅡ型1例,DeBakeyⅢ15例.DeBakey I型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行Bentall术十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8例,行Bentall手术2例.15例DeBakeu 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结果:1例DeBakey 1型合并大面积脑梗经非手术治疗死亡,1例DeBakevⅡ型慢性夹层非手术治疗假腔内血栓形成,破口闭合.全组患者术后早期无死亡.21例随访3-26个月,人工血管通畅无扭曲,支架位置及形态正常,无二次手术病例.结论:依据主动脉夹层的不同类型,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可能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进国;胡宏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胰腺炎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与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及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VEGF在胰腺炎相关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B、C、D、E共5组.A、B、C组以5%牛磺胆酸钠(1 mL/kg)逆行胆胰管注射制备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D组以0.5%牛磺胆酸钠(1 mL/kg)注射制备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模型,E组以生理盐水注射作为对照.A、B、C组分别于建模后3、6、12 h处死大鼠,D、E组于建模后12 h处死大鼠,取大鼠肺组织进行W/D测定,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大鼠血清中VEGF浓度,以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原位检测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NP模型组血清VEGF水平较AEP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ANP模型组血清VEGF值与肺组织W/D比值无关(r=0.082,P=0.702),与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785,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时血清VEGF升高可能与肺组织水肿无关,其升高对胰腺炎相关肺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汤礼贵;兰丽琴;宋胜江;安慧敏;朱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居泌尿系统肿瘤第二位.易复发及浸润转移生长是恶性肿瘤的固有特征,主要与肿瘤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及肿瘤血管的形成有关,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
作者:汪建焜;习小庆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昆明小鼠BMSCs,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代BMSCs表面抗原CD34、CD44的表达率.给予不同浓度HMGB1(0、12.5、25、50、100 ng/mL)干预后,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GF-1的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s的凋亡率.结果:体外培养的第3代贴壁细胞表面抗原CD44表达卒为96.7%,CD34表达率为1.1%;24 h后上清液中IGF-1的浓度25、50、100 ng/mL组与0 ng/m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上清液中IGF-1的浓度12.5、25、100 ng/mL组与0 ng/m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后各浓度组BMSCs凋亡率:50、100 ng/mL组与0 ng/m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浓度的HMGB1(25 ng/mL)可促进BMSCs分泌IGF-1;较高浓度的HMGBI(≥50 ng/mL)可明显诱导BMSCs凋亡.
作者:陈建军;徐之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以紫杉醇为对照,研究沙利度胺(thalidomide,TLD)对三阴乳腺癌干细胞(TNBCSCs)微球体的干预情况.方法:(1)采用微球体形成试验、CCK-8法、Transwell侵袭试验,研究TLD对TNBC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作用.(2)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TLD对TNBCSCs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LD处理后的微球体形成率明显减少,同时干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均降低,VEGF的表达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LD可以影响干细胞微球体的形成,抑制其体外增殖、侵袭及VEGF的表达.
作者:耿杰;张洁;韩正祥;高向阳;杜秀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Cdx2小分子干扰RNA(Cdx2-siRNA)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及Survivin、Caspase-9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针对Cdx2基因的siRNA寡核苷酸以及阴性对照siRNA.将人胃癌MGC-803细胞接种于培养板中,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阴性对照组和Cdx2-siRNA组分别用LipofectamineTM 2000将阴性对照siRNA或Cdx2-siRNA成功转染进细胞内.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24 h时MGC-803细胞凋亡的变化,并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胃癌MGC-803细胞中Survivin和Caspase-9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Cdx2-siRNA组MGC-803细胞的凋亡率为(12.5± 0.6)%,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Cdx2-siRNA组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14±0.04)和(0.51 ±0.12),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Cdx2-siRNA组Caspase-9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98 ±0.24)和(1.78 ±0.41),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x2-siRNA促进人胃癌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Survivin的表达、增强Caspase-9的活性有关.
作者:杨杰;王晓通;谢玉波;肖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精神病合并妊娠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妊娠分娩的52例精神疾病患者的妊娠用药过程、分娩情况和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42例发作期的患者分娩时,剖宫产32例(76.2%),早产4例,胎儿生长受限3例,新生儿轻度窒息2例;稳定期患者10例,剖宫产4例(40.0%),无不良妊娠结局.所有新生儿均未见畸形.结论:精神疾病患者病情至少稳定2年后妊娠及孕中晚期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很有必要;对发作期的患者分娩时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以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钟秋平;彭东桃;黄俊;张洪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压力超负荷所致大鼠心肌肥大的抑制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手组、模型组、APS低剂量组(AP1)、APS高剂量组(AP2)和卡托普利组.给药8周后,分别进行心脏超声和HE染色检测心脏肥大指数及形态学改变.结果:超声检测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左右心室质量比明显增加,舒张期左心室容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速率均明显降低;AP2组与模型组相比,以上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而AP1组和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HE染色显示,模型组肌细胞排列疏松、肥大,AP1组和AP2组细胞排列整齐,有少量肥大细胞夹杂.结论:高剂量APS对压力超负荷大鼠的心肌肥大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李素娟;吴伟平;李杰锋;张贵平;魏毅;宜全;罗健东;刘英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使用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评价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半定量指标时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后疗效评价的作用.方法:血管造影诊断为烟雾病的患者232例,其中97例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135例为双侧同时狭窄.血管重建术前及重建术后1周分别用99mTc-ECD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232例均分别采用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统计目测和定量脑血流灌注减低率,利用脑血流灌注断层图像,勾画12分法感兴趣区,左右镜像相应区域对比,计算比值,以比值绝对值大于10%确定为灌注减低:然后利用双侧小脑半球、颞叶和基底节区清晰的层面勾画各自感兴趣区,计算机自动计算出大脑半球各部位与小脑比值.结果:血管重建术前后局灶性或弥漫性血流灌注减低者双侧比值法目测检出率分别为81.5%和37.1%.定量检出率为52.6%和22.0%.目测与定量检出符合率为64.5%和59.3%.小脑比值法治疗前后目测栓出率分别为95.7%和48.3%.定量检出率为87.9%和44.8%,两者符合率为91.9%和92.9%.无论血管重建术前还是术后,小脑比值法和双侧比值法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对于单侧血管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减低的检出率分别为90.7%和94.8%,对于双侧血管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减低的检出率分别为22.2%和92.6%,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小脑比值法半定量指标对评价烟雾痛的血管重建术的疗效比双侧比值法具有更加准确、客观的重要价值.
作者:马潞娜;张东;李立伟;王骁;李海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深Ⅱ度及混合度烧伤创面的修复一直是烧伤外科学领域研究与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如治疗不当多遗留瘢痕、形成各种挛缩畸形[1].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以保留变性真皮并移植大张自体皮修复手部深度创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2].
作者:李华涛;李强;海恒林;吴胜刚;边琳芬;王黎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评估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与目测法检测临床标本血清指数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取覆盖不同血清指数水平的3份临床标本评价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指数的精密度.随机抽取10份生化标本请5位检验人员用目测法检测血清指数,评价不同检测人员之间观察差异.随杌抽取1 967例临床生化血清标本,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测定脂浊指数、溶血指数和黄疸指数,同时5位检验人员用目测法检测每份标本的脂浊、溶血与黄疸情况,结果用正常、中度与重度表示.kappa检验评估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与目测法检测血清指数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检测血清指数在3个不同水平呈现出几乎完全的一致性.不同检测人员之间用目测法检测血清指数仅现中等水平的一致性.目测法评估溶血指数的一致程度好(平均加权κ=0.573),黄疸指数低(平均加权κ=0.457).目测法和自动化法检测系统检测血清指数为中等一致.平均加权系κ分别为数:0.549、0.439和0.552.结论:目测法检测血清指数的结果主观且不可靠,血清指数的检测应被自动化检测法所取代.
作者:李有强;龙海峰;张云燕;张彬;曾建明;龙一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创伤后距骨坏死的发生和进程,提出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对21例距骨骨折和脱位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于伤后3-24 h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拍片复查.结果:17例一期手术后2-6个月,平均4.2个月,发生缺血性坏死,二期行胫距或胫距跟关节融合术,随访足站立和行走无明显障碍;4例经一期手术复位内固定后.术后随访1~3年,未发生缺血性坏死,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距骨缺血性坏死的发生与骨折脱位的程度和首次手术治疗有关,坏死多发生在手术或创伤后6个月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对距骨血供的破坏和减轻患者的创伤,关节融合是终的治疗方法.
作者:谭晓毅;杜远立;蔡瑾;武斌;李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