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二孔法与三孔法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对比研究

张忠;朱汝健;陈安屏;汪官富

关键词:精索静脉曲张, 腹腔镜术, 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摘要:目的:比较二孔法及三孔法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方法优缺点,探讨腹腔镜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二孔法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二孔法组)75例和三孔法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三孔法组)80例的临床资料,对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治愈率等进行比较.其中二孔法不分离睾丸动脉,对精索血管集束结扎;三孔法分离睾丸动脉后结扎精索内静脉.结果: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中二孔法组较三孔法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3~ 42个月,两组均无复发及睾丸萎缩.结论: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二孔法较传统三孔法少一个切口,术后遗留瘢痕小,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对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更具有优势,是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术中较为理想的方法.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金属蛋白酶2基因-1306C/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研究金属蛋白酶2(MMP-2)基因-1306C/T多态性与冠心痛(CA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检测283例冠心病患者与161例对照组人群MMP-2基因-1306C/T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结果:MMP-2基因-1306C/T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CC基因型携带者患冠心病风险是T等位基因携带者(CT+TT)的2.038倍(OR=2.038,95%CI=1.193-3.481,P<0.01).结论:MMP-2基因-1306C/T位点与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相关,CC基因型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

    作者:徐峰;金可可;张怀勤;徐力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内皮生长因子对低温冻存内皮生长晕细胞增殖及黏附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ssel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内皮生长晕细胞(endothelial outgrowth cell,EOC)低温冻存过程中细胞生物学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培养扩增EOC,免疫组化、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内皮细胞特性.第2代细胞用含0、10、25、50ng/mLVEGF的冻存液冻存,24 h后复苏,CCK-8法检测增殖能力;差速贴壁法检测黏附能力.结果:CD34+、KDR+、VE-Cadherin+细胞分别为(61.17±0.44)%、(34.79±6.31)%、(74.64±6.96)%.10ng/mLVEGF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增殖能力无统计学差异,而黏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25 ng/mLVEGF和50ng/mL VEGF组细胞复苏后的细胞增殖能力与黏附能力均较空白对照组增强.结论:VEGF能够不同程度地保护EOC在低温冻存中的生物学功能.

    作者:吴高俊;林以诺;张艳丽;张怀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预防造影剂所致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行冠脉造影或PCI术的患者,随机接受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分为常规剂量组(n=57)和大剂量组(n=58).术前2~3d给予瑞舒伐他汀,常规剂量组为10 mg/次,每晚一次.大剂量组为40 mg/次,1次/晚.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2天空腹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渗透压.结果:(1)两组间患者基线资料之间相比无差异,具有可比性.(2)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BUN、Scr、尿渗透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ys C、α1-MG、mALB均有明显升高(P<0.05);与术后第1天相比,术后第2天的BUN、Scr、尿渗透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ys C、α1-MG、mALB均有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术后第1天相比,BUN、Scr、尿渗透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剂量组的Cys C、α1-MG、mALB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2天与术后第1天相比,BUN、Scr、尿渗透压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剂量组的Cys C、α1-MG、mALB明显降低(P<0.05).结论:Cys C、α1-MG、mALB作为冠脉介入术后监测早期肾损害的指标,冠脉介入术前短期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改善造影剂所致肾损害可能有效.

    作者:宋伟;徐玉顺;林祖进;蔡海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高渗盐水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与减轻脑水肿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10%高渗盐水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水肿与抑制小胶质细胞分泌TNF-α是否相关.方法:取72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梗死组、10%高渗盐水(Hypertonic saline HS)组,MCAO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于再灌注开始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10%HS.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检测脑含水量;治疗12h组分别用Western Blot、RT-RCR法检测TNF-α蛋白与mRNA的表达量;治疗24 h组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缺血灶周围TNF-α与小胶质细胞的表达.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梗死组脑含水量显著增加,12h亚组TNF-α蛋白以及mRNA表达亦显著增加(P<0.05),而10%HS组脑含水量较脑梗死组减少,TNF-α蛋白以及mRNA表达亦显著下降(P<0.05);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脑梗死组24 h亚组TNF-α表达升高,而10%HS组较梗死组TNF-α表达下降,各组TNF-α与小胶质细胞不同程度共定位表达.结论:10%HS可以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释放TNF-α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脑水肿.

    作者:朱高峰;邓医宇;江稳强;曹卫;黄林强;曾红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良恶性胸腔积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9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不同性质胸腔积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9(MMP-1,-9)的表达,评价它们在良恶性胸腔积液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和对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别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核性、恶性及漏出性胸腔积液中MMP-1和MMP-9表达水平.结果:MMP-1、MMP-9浓度在结核性胸液和恶性胸液中均明显高于漏出液(P<0.05);在结核性胸液又较恶性胸液更高(P<0.05).结核性和恶性胸液的MMP-9表达与其乳酸脱氢酶、白细胞总数、单叶核细胞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核性胸液MMP-9与腺苷脱氨酶正相关(P<0.05).结论:MMP-1和MMP-9在结核性及恶性胸腔积液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其表达水平可能对良恶性胸液的诊断和鉴别有积极意义.

    作者:余红;李丹;刘维佳;叶贤伟;万自芬;张湘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全反式维A酸增强双自杀基因系统对乳腺癌旁观者效应的观察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A酸(ATRA)对腺病毒为载体的双自杀基因系统治疗乳腺癌旁观者效应的增强作用及与Cx43表达的关系.方法:MTT法观察ATRA对双自杀基因系统治疗乳腺癌旁观者效应的影响;RT-PCR和FCM法检测ATRA作用前后乳腺癌MCF-7细胞内连接蛋白Cx4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以不同比例混合MCF-7和MCF-7/CDTK细胞在前药作用下细胞存活率ATRA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RT-PCR和FCM分析结果表明,经ATRA处理的MCF-7细胞,其Cx4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明显提高.结论:乳腺癌MCF-7细胞中,ATRA具有明显增强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旁观者效应的作用,细胞内Cx43的表达增强可能是旁观者效应增强的机制之一.

    作者:孔恒;陶霖玉;齐柯;周培;杜冀辉;王红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重症中暑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意义

    目的:研究重症中暑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对临床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40例重症中暑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比较两组间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的差异,评价其在感染监测中的价值.结果:死亡组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为(52.9±10.8)%,比存活组(73.7±11.0)%明显减少(P< 0.001).CD14+/HLA-DR表达率对死亡判断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967,在佳诊断界点为54.83%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和100.0%.结论: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是判断重症中暑临床预后的良好指标;CD14+/HLA-DR≤54.83%可作为预后死亡的预警指标.

    作者:潘志国;耿焱;刘云松;苏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FN-γinducible protein 10,IP-10)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入选子痫前期患者共40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22例,重度子痫前期18例;早发型子痫前期12例,晚发型子痫前期28例;同时随机挑选同期血压正常的晚期正常妊娠妇女20例,同期血压正常的非妊娠育龄妇女20例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测定所有病例血清IP-10水平.结果:(1)正常妊娠组IP-10水平高于育龄组[正常妊娠组(118.8±29.0) pg/mL vs育龄组(94.8±14.5) pg/mL,P<0.05];(2)晚发型子痫前期组IP-10水平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升高[晚发型子痫前期组(172.2±27.4) pg/mLvs正常妊娠组(118.8±29.0) pg/mL,P<0.05];(3)IP-10水平在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轻度子痫前期组(174.9±29.8) pg/mL vs重度子痫前期组(162.8±27.8) pg/mL,P>0.05];(4)IP-10水平在早发型子痛前期组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早发型子痫前期组(161.0±31.0) pg/mLv5晚发型子痫前期组(172.2±27.4) pg/mL,P> 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IP-10水平升高,可能与其介导炎症反应及抑制血管新生有关,从而导致子痛前期的发生.

    作者:王建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失语1例

    患者女,25岁,学生.主因腮腺肿大伴发热3d,意识障碍4h,呕吐1次于2011年8月21日21:30入院.患者入院前3d出现双侧腮腺肿大疼痛,伴发热,体温高39℃,热峰数次,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症状,当地诊所诊断:流行性腮腺炎,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输液治疗(用药不详),应用退热药物后体温可下降,时有反复.入院前9h患者自觉四肢有麻木感,于县医院就诊,治疗过程中出现语言混乱、躁动,约20min后出现意识不清,呼之有反应,不能言语,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 mL及高糖10 mL、安定注射液10 mg肌注,急转我院,途中症状无好转,呼吸平稳,呕吐1次.既往体健,疫苗接种史不详.

    作者:李春敬;陈大为;陈晖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绝经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并发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与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并发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预防与护理.方法:设立两组进行研究,收集绝经后AMI患者120例,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均按照实验方法执行,分析两组并发CIN的发生率、CIN对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的影响,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讨论两组患者的差别.结果:干预组CIN发生率要比实验对照组低(P<0.01),有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进行危险评估及术前健康教育,监测血压、血糖、尿量,观察血肌酐的变化,术前后应用水化治疗,加强饮食及心理护理等,加强对CIN的预防与护理能减少CIN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经济负担.

    作者:罗燕华;陈少敏;肖丹;蔡志雄;陈平;洪蝶玟;朱稚丹;倪楚民;马贵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血清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胱抑素C (Cys C)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的关系,评价Cys C作为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无创预测因子的可能性.方法: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将71例AMI患者分为Gensini评分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选取同期住院41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入选者血Cys 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肌酐(SC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Cys C降低,LDL值增高(P<0.05).Gensini评分重度组Cys C水平较轻度组降低(P=0.041),重度组较中度组以及中度组较轻度组Cys C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Cys C与Gensini评分呈较弱的负相关(r=-0.347,P=0.038),与SCr呈较弱的正相关.结论:血清Cys C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有关,随着狭窄程度的加重,血清Cys C水平下降.

    作者:刘震;陈平安;李韶南;雷晓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瘤的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乳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以手术病理为诊断标准,对105例,142个乳腺结节进行UE和CDFI检查,对比分析UE与CDFI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性.结果:病理结果为良性69例,共101个结节,恶性36例,共41个结节.UE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3.33%(30/36),特异性为96.04%(97/101),准确性89.44%(127/142);CDFI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8.89%(32/36),特异性为93.07%(94/101),准确性88.73%(126/142);CDFI联合UE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97.22%(35/36),特异性为96.04% (97/101),准确性95.07%(135/142).结论:CDFI联合UE可提高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温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弥散加权成像与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癌检测的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多层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癌的检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评价DWI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CT平扫疑为肝癌的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扫描+DWI及MSCT多期增强扫描.由两名高级职称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双盲阅片,达成一致的诊断意见,统计两种检查方式对小肝癌(直径≤3 cm)和非小肝癌(直径>3cm)病灶的检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对两种检查方式对小肝癌的诊断能力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对于小肝癌病灶,DWI对病灶的检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50.0%、94.4%、50.0%,而MSCT多期增强扫描为55.6%、50.0%、90.9%、11.1%;对于非小肝癌病灶,DWI对病灶的检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4%、66.7%、97.2%、33.3%,而MSCT为92.3%、33.3%、94.7%、25.0%.对于小肝癌病灶,ROC曲线下平均面积DWI为0.944,高于MSCT多期增强扫描的0.889,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WI有助于提高肝癌尤其是小肝癌的检出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作者:张虎;秦东京;曹新山;姜兴岳;张升华;王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伊立替康180 mg/m2静滴,第1天,替吉奥80 mg/m2,一天两次,连续14 d,21 d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85 mg/m2静滴,第1天,CF 200 mg/m2,静滴,第1~5天,5-FU 400 mg/m2,静滴,第1~5天,21 d为一疗程.至少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6.25%(18/3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1.25%(10/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度毒性反应比较,其中重度骨髓抑制、重度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较对照组稍高(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优于FOLFOX4方案,毒副反应轻,有利于提高化疗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可以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钟俊斌;曹杰;杨平;张伟健;曾山崎;孙政;张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黄葵胶囊对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对慢性肾脏病(CKD)3期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探讨黄葵胶囊对CKD 3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7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CKD3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黄葵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检测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的改变.结果:黄葵治疗组治疗前后及与常规治疗组相比,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等有改善,hs-CRP、TNF-α、IL-6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葵胶囊可改善CKD3期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对延缓CKD进展有利.

    作者:王锋;范亚平;俞燕;吴建华;张义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大肠腺癌中拓扑异构酶Ⅱα和ki67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大肠腺癌中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opoⅡα及ki67在60例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大肠腺癌中topoⅡα和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46.6%(28/60)和60.0%(36/60).topoⅡα、ki6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但两者表达均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是否淋巴转移及Dukes分期无相关性(P>0.05) 结论:topoⅡα和ki67均可作为大肠腺癌细胞增殖的特异性标记物,但topoⅡα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更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黄炳臣;覃忠卫;罗春英;陆海善;黄永秩;林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VDR基因FokⅠ多态性与Ⅲ型前列腺炎的关系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启动子Fok Ⅰ多态性与Ⅲ型前列腺炎的关系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103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A组)及100例非前列腺疾病患者(B组)进行Fok Ⅰ位点SNP检测,分析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结果:A组基因型分布FF:28%(29/103),Ff:31%(32/103),ff:41% (42/103);B组FF:31%(31/100),Ff:35%(35/100),ff:34%(34/100),其中ff基因型分布在两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F:44%(90/206),f:56%(116/206);B组为F:49% (97/200),f:51% (103/200),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R基因Fok Ⅰ位点SNP与Ⅲ型前列腺炎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作者:阮黎;李正明;黄文胜;郑荣根;罗彬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女性无尿失禁单输尿管异位尿道开口诊治体会

    输尿管异位开口多发生于重复肾的重复输尿管,单输尿管的异位开口临床较少见.有症状的输尿管异位开口多见于女性,典型临床症状是间歇正常排尿伴有点滴性尿失禁和反复尿路感染[1].临床上女性无尿失禁的单输尿管异位尿道开口极为少见,本院收治1例女性单输尿管异位开口于尿道,不伴有尿失禁和尿路感染,为体检发现肾积水而就诊,报告如下.

    作者:周克文;温海涛;杨剑辉;房居宁;孙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钬激光电灼加干扰素皮下注射联合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又称生殖器疣或性病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好发于外阴或肛门,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是较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尖锐湿疣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淋病,位居性病第2位[1],而发生于尿道内的尖锐湿疣,因位置特殊,治疗上极为棘手,极易复发,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46例男性尿道内尖锐湿疣采用钬激光电灼加干扰素皮下注射,效果较明显,复发率低,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远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并发膈肌麻痹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并发膈肌麻痹的危险因素.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施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7 017例,诊断膈肌麻痹51例,发生率为0.73%,进行单变量及多变量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变量分析显示,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合并膈肌麻痹患者的手术年龄(5.9±20.3)个月小于无合并膈肌麻痹患者的手术年龄(47.3±66.3)个月(P<0.001);大血管调转术膈肌麻痹发生率4.8%,高于其他术式的发生率(P<0.001);主动脉弓缩窄/室间隔缺损矫治术膈肌麻痹发生率2.6%,高于其他术式的发生率(P=0.006);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膈肌麻痹发生率1.6%,高于其他术式的发生率(P=0.04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低的手术年龄(P=0.01)、大血管调转术(P< 0.001)、主动脉弓缩窄/室间隔缺损矫治术(P=0.005)、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P=0.023)为膈肌麻痹的危险因素.结论:较低的手术年龄、大血管调转术、主动脉弓缩窄/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为膈肌麻痹的危险因素.

    作者:罗丹东;陈寄梅;岑坚正;丁以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