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刚健;赵伟成;朱国松;池信锦;黑子清
血友病A (hemophilia,HA)是血浆中凝血因子VⅢ(抗血友病球蛋白AHG)的活性部分VⅢ:C减少或缺失所致,合并脑外伤者病情更危重.我院1995年来共收治9例HA合并脑外伤患者,现将其诊治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例患者为男性,年龄5~36岁,平均24岁,均有脑外伤病史,脑外伤轻重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定.见表1.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予以抗感染、止血、脱水等脑外伤常规治疗,血液内科、检验科、血库配合围手术期治疗,补充FVⅢ是HA重要的止血措施,常用有新鲜冰冻血浆、血浆冷沉淀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作者:尹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乳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以手术病理为诊断标准,对105例,142个乳腺结节进行UE和CDFI检查,对比分析UE与CDFI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性.结果:病理结果为良性69例,共101个结节,恶性36例,共41个结节.UE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3.33%(30/36),特异性为96.04%(97/101),准确性89.44%(127/142);CDFI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8.89%(32/36),特异性为93.07%(94/101),准确性88.73%(126/142);CDFI联合UE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97.22%(35/36),特异性为96.04% (97/101),准确性95.07%(135/142).结论:CDFI联合UE可提高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温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87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作膀胱灌注化疗,灌注化疗期间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定期随访行膀胱镜或B超观评价肿瘤复发时间.结果:吡柔比星组41例,平均随访18.8个月,7例(17.1%)复发,丝裂霉素组46例,平均随访时间19.4个月,10例(21.7%)复发.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风险比较Hazard Ratio(HR)=0.71(95%CI:0.27~ 1.84,P=0.48);吡柔比星组局部副反应发生率为41.5%(17/41),全身副反应发生率为7.3%(3/41),膀丝裂霉素组局部副反应发生率为40.0%(17/46),全身副反应发生率为8.7%(4/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及副反应方面无差异.
作者:罗松涛;王应洪;李绪鲲;柯井卫;唐义权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A酸(ATRA)对腺病毒为载体的双自杀基因系统治疗乳腺癌旁观者效应的增强作用及与Cx43表达的关系.方法:MTT法观察ATRA对双自杀基因系统治疗乳腺癌旁观者效应的影响;RT-PCR和FCM法检测ATRA作用前后乳腺癌MCF-7细胞内连接蛋白Cx4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以不同比例混合MCF-7和MCF-7/CDTK细胞在前药作用下细胞存活率ATRA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RT-PCR和FCM分析结果表明,经ATRA处理的MCF-7细胞,其Cx4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明显提高.结论:乳腺癌MCF-7细胞中,ATRA具有明显增强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旁观者效应的作用,细胞内Cx43的表达增强可能是旁观者效应增强的机制之一.
作者:孔恒;陶霖玉;齐柯;周培;杜冀辉;王红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行冠脉造影或PCI术的患者,随机接受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分为常规剂量组(n=57)和大剂量组(n=58).术前2~3d给予瑞舒伐他汀,常规剂量组为10 mg/次,每晚一次.大剂量组为40 mg/次,1次/晚.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2天空腹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渗透压.结果:(1)两组间患者基线资料之间相比无差异,具有可比性.(2)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BUN、Scr、尿渗透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ys C、α1-MG、mALB均有明显升高(P<0.05);与术后第1天相比,术后第2天的BUN、Scr、尿渗透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ys C、α1-MG、mALB均有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术后第1天相比,BUN、Scr、尿渗透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剂量组的Cys C、α1-MG、mALB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2天与术后第1天相比,BUN、Scr、尿渗透压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剂量组的Cys C、α1-MG、mALB明显降低(P<0.05).结论:Cys C、α1-MG、mALB作为冠脉介入术后监测早期肾损害的指标,冠脉介入术前短期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改善造影剂所致肾损害可能有效.
作者:宋伟;徐玉顺;林祖进;蔡海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心肌梗死后存在交感神经重构及再生现象,大量研究表明心律失常及猝死发生与这种交感神经重构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炎症反应,受损心肌及其他炎症细胞产生大量炎症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有研究证实它们促进交感神经重构.本文从炎症角度对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作一初步综述,并分析药物在这方面的作用,希望对药物干预神经重构提供一个新思路.
作者:余涛;李京波;魏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措施.于入院1周未采取护理干预前及采取护理干预2个月后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结果:两组之间在入院1周未采取护理干预前SDS均无显著差异(P>0.05);采取护理干预两个月后干预组SDS各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正确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能消除焦虑、恐惧、悲观情绪,减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蒋爱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MYCN-siRNA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化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组包括MYCN-siRNA与NGF联合诱导组、NGF诱导组、siRNA诱导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各实验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细胞的增殖变化,通过Real-Time PCR检测MYCN-mRNA和NSE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YCN基因沉默后MYC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神经母细胞瘤MYCN基因沉默后,RT-PCR检测 IMR-32细胞MYCN-mRNA表达的抑制率达到89%;Western Blot检测IMR-32转染MYCN-siRNA后的第3天MYCN蛋白的表达率达到低,表达率下降至26.6%.在NGF和MYCN-siRNA的共同作用下,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出现了较明显的细胞形态学分化,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IMR-32细胞NSE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MYCN-siRNA和NGF联合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可使MYCN-mRNA的表达和NSE的表达均明显下降,并促进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化凋亡.
作者:曾乐祥;邱荣林;伍耀豪;顾焱晖;张杰;周嘉嘉;邓小耿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托拉塞米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对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浆脑钠素(BNP)的影响.方法:58例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托拉塞米和环磷腺苷葡胺,治疗14 d后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心功能分级情况、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情况及血浆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显著,LVEDD、LVEF和血浆BNP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 0.01).结论:托拉塞米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
作者:赵园园;蔡韵;郑伟;费明峰;吴玉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对颅咽管瘤组织微血管超微结构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并从超微定位水平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颅咽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30例颅咽管瘤组织微血管超微结构,采用免疫电镜技术检测22例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和8例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颅咽管瘤组织微血管内皮形态不规则,结构不完整,内皮细胞出现囊泡化和“开窗”现象,微血管基底膜不完整.VEGF免疫电镜显示颅咽管瘤金标VEGF颗粒位于肿瘤细胞胞浆.经定量分析发现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VEGF蛋白表达(23.18±6.84)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12.75±5.31),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颅咽管瘤微血管通透性增高可能是颅咽管瘤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肿瘤细胞可分泌VEGF参与血管通透性增加,两种病理类型颅咽管瘤VEGF蛋白表达差异性可能与其不同的肿瘤细胞增殖性和组织炎症有关.
作者:刘保国;漆松涛;黄广龙;何黎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对异位妊娠孕囊与早孕时卵巢黄体囊肿超声特点进行比较,以提高异位妊娠的早期检出率.方法:回顾分析异位妊娠(孕囊型)107例和早孕时卵巢黄体囊肿114例的经阴道超声图像特点,记录异位妊娠孕囊及黄体囊肿大小、灰阶超声图像、彩色血流特点及彩色血流的阻力指数.结果:异位妊娠孕囊平均(1.2±0.5) cm,黄体囊肿平均(2.1±0.7) cm,黄体囊肿有4种类型;有80.37%的异位妊娠孕囊囊壁回声高于卵巢实质回声,而69.30%的黄体囊肿囊壁回声等于或低于卵巢实质回声(P<0.01);黄体囊肿组囊壁血流阻力指数较异位妊娠孕囊低(P<0.05).结论:异位妊娠孕囊与卵巢小黄体囊肿可通过比较囊壁回声、血流阻力指数等超声资料及结合临床资料相鉴别.
作者:黄政文;黄惠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将HMGA2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胃癌细胞MKN45,检测其HMGA2mRNA及蛋白的表达.方法:实验分3组:空白组(未转染的胃癌细胞)、实验组(转染HMGA2shRNA组)、阴性对照组(转染错义序列组),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MGA2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MGA2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MGA2蛋白表达的变化与基因的变化相一致,实验组的蛋白表达明显受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HMGA2的特异性shRNA表达载体抑制了HMGA2的表达,HMGA2shRNA转染有望用于胃癌的基因治疗,为进一步研究其更多功能打下基础.
作者:韦丽秀;赖铭裕;陈家庄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178例腹腔镜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r-AFS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第3天开始服用孕三烯酮,每次2.5 mg,每两周一次,连用3个月.随访术后妊娠情况.结果:178例腹腔镜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总妊娠率为48.3%(86/178),其中Ⅰ、Ⅱ、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妊娠率分别为72.5%(29/40)、48.3%(28/58)、33.3%(14/42)和39.5%(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74,P=0.002 5);术后1年内、1~2年和2年以上的妊娠率分别为34.3%(61/178)、17.9%(21/117)和4.2%(4/96),术后妊娠率与r-AFS分期有关,术后妊娠率随手术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结论: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治疗有一定效果,手术治疗后应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择药物治疗.
作者:黄思毅;李末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重度肺动脉瓣狭窄(PS)合并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9例患者,年龄2 ~ 34(11.5±10.6)岁,其中7例<20岁;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右心导管诊断为重度PS合并ASD,TTE测量房间隔缺损大直径为6~ 32(16.6±9.6)mm,其中4例房水平双向分流,无完全右向左分流.5例有轻度三尖瓣反流,1例有中度三尖瓣反流.先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均采用巴特球囊;而后置入国产先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缺损,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8.0 ~ 36.0(21.1±10.2)mm.结果:本组9例行PBPV术均获得成功,成功率为100%:PBPV术后即刻右室收缩压由术前(118.0±10.5)mmHg降至(48.7±12.2) mmHg,肺动脉右心室跨瓣压差(PTG)由术前(100.0±11.3) mmHg降至(20.0±7.8)mmHg(均P=0.00),PBPV术后即刻PTG下降达优良为8/9(88.9%).同期行ASD介入封堵治疗,8例获得成功,成功率为88.9%.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于1、3、6个月,疗效满意,房间隔未见残余分流结论:同期介入治疗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作者:陈宇明;黄凯;伍伟锋;郭盛兰;吴棘;张炳东;曾雪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夜间睡眠呼吸特点.方法:对90例癫痫患者(试验组)及40名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夜间多导睡眠图(PSG)记录.结果:90例癫痫患者中达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HS)诊断标准的为24例(26.67%),轻度17例(70.83%),中度4例(16.67%),重度3例(12.50%).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Wake期低SPO2、REM期低SPO2、REM期高SPO2、Sleep期低SPO2、Total SPO2、睡眠呼吸暂停指数和呼吸暂停长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癫痫患者夜间较正常人更易发生低氧及呼吸暂停低通气事件.
作者:李桂花;张震中;梁文宝;林小静;徐江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77例SUI行系统的尿动力学检查,21例同时行半卧位和站立位腹压漏尿点压(abdominal leak point pressure,ALPP)测定.结果:77例中不稳定膀胱者7例(9.1%).61例(79.2 %)ALPP测定见有漏尿:其中56例半卧位测定有35例(62.5%)见有漏尿;42例站立位测定有36例(85.7%)见有漏尿;半卧位无漏尿,改为站立位见漏尿的有8例.大尿流率为(31.4±11.3)(16.3 ~ 70.1) mL/s、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为(16±8)(2 ~ 37) cmH2O.33例手术,随访21例,16例无尿失禁复发,5例改善.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SU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手术有指导意义,站立位ALPP测定能提高检查准确性.
作者:古维灿;王怀鹏;刘莉娟;郑祥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检测不同性质胸腔积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9(MMP-1,-9)的表达,评价它们在良恶性胸腔积液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和对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别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核性、恶性及漏出性胸腔积液中MMP-1和MMP-9表达水平.结果:MMP-1、MMP-9浓度在结核性胸液和恶性胸液中均明显高于漏出液(P<0.05);在结核性胸液又较恶性胸液更高(P<0.05).结核性和恶性胸液的MMP-9表达与其乳酸脱氢酶、白细胞总数、单叶核细胞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核性胸液MMP-9与腺苷脱氨酶正相关(P<0.05).结论:MMP-1和MMP-9在结核性及恶性胸腔积液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其表达水平可能对良恶性胸液的诊断和鉴别有积极意义.
作者:余红;李丹;刘维佳;叶贤伟;万自芬;张湘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分析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568例年龄在40 ~ 89岁冠心病患者为研究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人群,男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高于女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年龄、吸烟、体质量指数(BM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广西玉林市中老年冠心痛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性别、年龄、吸烟、BMI等因素相关.
作者:黄翠娟;李平;甘剑挺;梁祥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10%高渗盐水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水肿与抑制小胶质细胞分泌TNF-α是否相关.方法:取72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梗死组、10%高渗盐水(Hypertonic saline HS)组,MCAO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于再灌注开始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10%HS.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检测脑含水量;治疗12h组分别用Western Blot、RT-RCR法检测TNF-α蛋白与mRNA的表达量;治疗24 h组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缺血灶周围TNF-α与小胶质细胞的表达.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梗死组脑含水量显著增加,12h亚组TNF-α蛋白以及mRNA表达亦显著增加(P<0.05),而10%HS组脑含水量较脑梗死组减少,TNF-α蛋白以及mRNA表达亦显著下降(P<0.05);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脑梗死组24 h亚组TNF-α表达升高,而10%HS组较梗死组TNF-α表达下降,各组TNF-α与小胶质细胞不同程度共定位表达.结论:10%HS可以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释放TNF-α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脑水肿.
作者:朱高峰;邓医宇;江稳强;曹卫;黄林强;曾红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并发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预防与护理.方法:设立两组进行研究,收集绝经后AMI患者120例,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均按照实验方法执行,分析两组并发CIN的发生率、CIN对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的影响,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讨论两组患者的差别.结果:干预组CIN发生率要比实验对照组低(P<0.01),有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进行危险评估及术前健康教育,监测血压、血糖、尿量,观察血肌酐的变化,术前后应用水化治疗,加强饮食及心理护理等,加强对CIN的预防与护理能减少CIN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经济负担.
作者:罗燕华;陈少敏;肖丹;蔡志雄;陈平;洪蝶玟;朱稚丹;倪楚民;马贵洲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