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刘玉华;李金林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 病原菌, 耐药性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室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原菌标本来源主要是痰液,占89.99%;分离出病原菌659株,其中,G-杆菌429株,占65.10%,居前4位的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G+球菌113株,占17.1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117株,占17.75%.头孢哌酮/舒巴坦对G-杆菌具高度敏感性,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和夫西地酸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对各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均较高.结论:重症监护室病原菌耐药率较高,并呈多重耐药,应强化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有效隔离措施的落实,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式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法的临床应用

    随着微创手术的开展,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妇科各类手术.第一穿刺孔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败.为此我院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应用改良式Trocar直接穿刺法操作第一孔40例,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妇科自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需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平均年龄39.2岁;对照组40例,平均年龄38.9岁.既往有手术史观察组5例,占15%;对照组4例,占10%.

    作者:邹民;丁思萍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测定非NAFLD组(A组60例)、轻度NAFLD组(B组60例)、中重度NAFLD组(C组52例)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血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作统计分析.结果:B、C组的BMI、WC、SBP、DBP、TG、LDL-C、FPG、2hPG、HOMA-IR均高于A组(P<0.05),B、C组HDL-C低于A组(P<0.01);C组BMI、WC、TG、2hPG、HOMA-IR较B组明显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NAFLD的病变程度与BMI(r=0.212,P< 0.05)、WC(r=0.209,P<0.05)、TG(r=0.547,P< 0.01)、2hPG(r=0.323,P< 0.01)、HOMA-IR(r=0.563,P< 0.01)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2hPG、TG和有脂肪肝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NAFLD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苏如婷;韩晓骏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补肾活血化瘀中药三联疗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的应用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应用中药三联疗法对异位症症状及后续辅助生育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5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其中治疗组经腹腔镜分期、治疗后使用补肾、活血、化瘀中药通过多途径治疗3个月后开始应用促排卵、人工授精技术辅助生育,对照组患者在术后使用长效GnRHa治疗3个月,患者恢复月经后行同样的辅助生育措施.比较两种治疗措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指标及后续辅助生育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相似,术中内膜异位症分期分布情况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等临床症状均消失,内膜异位症相关指标CA125水平、EMAb阳性率均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经药物治疗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降低,而治疗组治疗结束时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不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术后1年内3次人工授精操作累计妊娠率、排卵率、流产率等指标相似(P>0.05).结论:中药三联疗法与GnRHa皮下注射均可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及病理基础,提高后续辅助生育措施的成功率.

    作者:陈碧晖;刘奇志;柴洪佳;侯常;谭玉彬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传统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的比较

    目的:比较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传统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 1年9月我科69例鼻前庭囊肿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3例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揭盖组),36例行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唇龈沟组).结果:唇龈沟组有2例术后复发,揭盖组有3例术后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揭盖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患者反应、伤口疼痛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唇龈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轻等优点,且复发率与唇龈沟径路手术相当,故可作为鼻前庭囊肿治疗的首选.

    作者:李先辉;陈崇喜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维生素D与乳腺癌骨转移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骨转移发生率约为65% ~ 75%.一旦发生骨转移,将伴有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剧烈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近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仅能降低乳腺癌患病率、复发率和死亡率,还可降低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现将相关研究作如下综述.1 维生素D概述普通维生素D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的激素前体,能生成活性维生素D的部位不仅限于肾脏,人体内许多组织和细胞可将维生素D在局部转化为25(OH)D和1,25(OH)2D3.目前大多数专家将25 (OH)D水平<20ng/mL(50 nmol/L)定义为维生素D缺乏[1].当血清25 (OH)D水平为21~29 ng/mL(52 ~ 72 mnol/L)时,认为维生素D相对不足.

    作者:袁园;翟琼莉;卫红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外源性硫化氢单独或联合131I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2S)单独或联合131I照射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在γ射线中增敏或拮抗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1 500μmol/L硫氢化钠(NaHS)单独或联合0.3 mCi的131I作用于细胞;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率,Hoechst 33342/PI双染观察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及细胞凋亡.结果:NaHS明显抑制MCF-7细胞增殖,使其阻滞于G0/G1期,G2/M期百分率则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NaHS联合131I作用于细胞96h,与131I照射组比较:照射时间≥2h时细胞凋亡率及死亡率显著增加(P<0.05),并呈照射时间依赖性.结论:外源性H2S抑制MCF-7细胞增殖,但未能诱导明显凋亡;H2S增加MCF-7细胞对γ射线的辐射敏感性,可能与其使细胞G2/M期显著减少相关.

    作者:林嘉莹;武兆忠;苏杭;闵志群;杨春涛;李丹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Habib 4X射频止血切割器在高龄患者肺癌侵犯胸壁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Habib 4X射频止血切割器在高龄患者肺癌侵犯胸壁手术的应用体会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胸外科12例利用Habib 4X射频止血切割器辅助手术治疗肺癌侵犯胸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术中利用Habib 4X射频止血切割器对侵犯胸壁创面进行止血,并行射频消融处理,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97±1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6±96)mL,术中仅1例输血400 mL,术后24 h胸管引流量(181±66)mL.术后无患者入ICU.术后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及30 d内患者死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2)d.患者术后随访1~1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8个月,无局部肿瘤复发,生存质量良好.结论:术中利用Habib 4X射频止血切割器辅助进行肺癌侵犯胸壁高龄患者的手术,术中出血少,并能起到对可能存在的胸壁残留癌组织进行射频消融处理的作用;手术切除过程安全可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良好.

    作者:曹守强;赵桂彬;张凯;董庆;韩敬泉;辛衍忠;闫宇博;崔键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宫颈分泌物解脲脲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检测

    目的:对女性泌尿生殖系统中宫颈分泌物解脲脲原体的分离率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准确诊断与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试验盒对303例女性患者进行解脲脲原体的分离鉴定及计数,同时做9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03例宫颈分泌物标本中有90例为解脲脲原体培养阳性.解脲脲原体对9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分别为强力霉素98.9%、美满霉素96.7%、交沙霉素94.4%、克拉霉素90.0%、阿奇霉素87.8%、罗红霉素75.6%、司帕沙星50.0%、左氧氟沙星31.1%、氧氟沙星26.7%.结论: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阳性以单纯Uu感染为主,用药选择敏感性较高的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高.临床治疗应支原体计数与药敏结果相结合,选择适合不同患者的药物进行积极治疗,以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提高治愈率,控制耐药株的增加.

    作者:刘美清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对C3H小鼠乳腺癌移植瘤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HSPG)对C3H小鼠移植乳腺癌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癌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乳腺癌细胞MCF-7,收集培养液,提取纯化HSPG.以C3H小鼠自发性乳腺癌为瘤源制备移植性乳腺癌动物模型,随机分组.翌日起分别腹腔给予不同浓度的HSPG,连续21 d.第9天起,每3天测量肿瘤长短径1次,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第22天处死小鼠,称量肿瘤重量、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法观察不同处理对与细胞周期相关的癌基因蛋白c-Fos、c-Jun表达的影响.结果:HSPG对C3H小鼠移植乳腺癌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C3H小鼠移植乳腺癌的c-Fos、c-Jun的表达呈强阳性,这种强阳性的表达可为HSPG所抑制.结论:HSPG可抑制C3H小鼠移植乳腺癌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肿瘤组织中癌基因蛋白c-Fos、c-Jun表达有关.

    作者:方琳;谢强;程秀;蒋琛琛;刘浩;蒋志文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急诊室脑钠肽测定在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急诊室用快速检测脑钠肽(BNP)的方法来鉴别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急诊室对199例呼吸困难患者行常规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心电图、胸片和心脏彩超检查,参照Framingham标准等回顾诊断是否伴有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组,采用双抗夹心免疫酶法(ELISA)快速测定全血标本中的BNP水平,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心脏左室射血分数(EF),胸部X线片测量心胸比(CTR),比较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水平、EF、CTR的差异.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BNP(861.43±63.4)pg/mL、EF(42.3±3.6)%、CTR 0.598 4±0.045 1,肺源性呼吸困难组BNP(196.38±23.5)pg/mL、EF(65.6±8.3)%、CTR 0.466 2±0.038 2,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BNP P=0.001,EF P=0.016,CTRP=0.025).结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BNP与EF值、CTR有显著相关性.急诊室快速BNP检测可以作为鉴别两类呼吸困难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作者:陈令东;顾鹏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微小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虽然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运用不同方法治疗HCC,但疗效及预后均不甚理想.HCC的发生与发展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探究HCC发生的机理对诊治HCC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人们把HCC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了微小RNA (microRNA,miRNA)上.通过研究miRNA在HCC发生过程中表达的变化,使我们能更多的了解miRNA与HCC的关系,并有望阐明HCC的发生机制,使miRNA在HC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miRNA与HCC关系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杨超;吴传新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脑摄取平衡时丙泊酚对犬脑不同区域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 mRNA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犬脑不同区域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 (EAAT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杂种犬,雌雄不限,12~ 18个月,体重10 ~ 12 kg,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低剂量组(L组)和高剂量组(H组),每组6只.L组15 s内静脉注入丙泊酚5.5 mg/kg诱导,55 mg/(kg·h)恒速静注维持;H组15s内注入丙泊酚7.0 mg/kg诱导,70 mg/(kg·h)恒速静注维持.静注50 min时取颈内动、静脉血各2 mL后静注10% KCI注射液2 mg/kg处死L组和H组动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HPLC-UV)检测动、静脉血浆丙泊酚浓度.C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快速静注10% KCl 2 mg/kg处死.3组均于无菌条件下解剖获取下丘脑、底丘脑、背侧丘脑、海马、脑桥、顶叶以及额叶组织,qRT-PCR方法检测脑组织EAAT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丙泊酚静注50 min时,L组和H组丙泊酚血浆浓度(动脉-动脉,静脉-静脉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两组颈内动脉和静脉丙泊酚血浆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丘脑、海马和顶叶EAAT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L组和H组均较C组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L组和H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侧丘脑等其他脑区EAAT2 mRNA的相对表达量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恒速静注50 min,犬脑摄取达到平衡状态;此时丙泊酚可显著上调下丘脑、海马和顶叶EAAT2 mRNA的表达,但不同剂量对其表达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李洋;林春水;古妙宁;杨晶晶;范钦;陈莺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腹膜炎患者多种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多种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0例,分成血必净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血清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清TNF-α、IFN-γ、IL-10、IL-8均于治疗后第4天上升达到峰值后下降,血必净组TNF-α、IL-8治疗8d时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IL-10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1).血必净组第4、8天的TNF-α、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第4天的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第4天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第8天时两组对比IL-10及IFN-γ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LPS均于治疗后持续下降,治疗前后对比两组均有明显差异(P<0.01),血必净组治疗第4、8天LP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抑制炎性因子的早期释放,下调炎性递质水平,促进Th1应答,拮抗内毒素,从而促进炎症吸收及尽早康复.

    作者:胡敏涛;孙彤;裴豪;周红燕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Necdin-Wnt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指在创伤、感染、炎症、血液循环障碍以及免疫反应等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与降解失衡,过度沉积于肝脏所致的疾病.其中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密切相关[1-3],HSC-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B)转分化是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活化的HSC可以表达多种细胞外基质如胶原、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层粘蛋白(laminin,LN)等,促进纤维化疾病的发生.

    作者:沈旭;宋兴福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室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原菌标本来源主要是痰液,占89.99%;分离出病原菌659株,其中,G-杆菌429株,占65.10%,居前4位的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G+球菌113株,占17.1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117株,占17.75%.头孢哌酮/舒巴坦对G-杆菌具高度敏感性,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和夫西地酸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对各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均较高.结论:重症监护室病原菌耐药率较高,并呈多重耐药,应强化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有效隔离措施的落实,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玉华;李金林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索强化膝关节(0 ~ 15°)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膝关节(0~ 15°)强化控制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TUGT)、大步行速度(MWS)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起立行走能力、10m大步行速度.结果:治疗6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在BBS、TUGT及MWS评分比治疗前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膝关节(0~ 15°)控制训练,可以纠正患者膝关节过伸,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有效地改善患者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作者:刘文权;徐武华;吴婉霞;曾德良;梁宇健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112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不进行护理干预.干预组对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护理技能宣教、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及康复训练等家庭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2、4、8、12个月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的干预组患者MMSE分别为(17.29±1.74)、(19.48±1.63)、(23.02±2.48)分,与干预前相比略有提高,且均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的干预组患者ADL得分为(17.33±4.85)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向阿尔茨海默病的转化.

    作者:邵璟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阻抗训练对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目的:探讨阻抗训练对老年卒中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初诊卒中患者50例(试验组)进行阻抗训练(包括伸腿、屈腿、上举等12个动作的训练),并与卒中对照组38例比较,观察两组6个月后的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L1、L2、L3、L4、颈、Wards三角及大粗隆骨密度值均明显高于照组(均P<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均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无骨折、肌肉拉伤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阻抗训练对老年卒中患者防治骨质疏松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申潇竹;张玲;田昌荣;董燕;包勤文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大龄腭裂患者语音训练的临床疗效及近期随访观察

    目的:提高大龄腭裂患者语音训练效果,强调训后随访观察的必要性.方法:选取32例腭裂(手术年龄≥6岁)修复术后1个月因语音障碍复诊的患者,通过针对性的语音训练及评估,并按照两个年龄组(年龄≤12岁,年龄>12岁)进行训后1、3、6个月的随访观察,对其语音清晰度分别再次记录评估.结果:大龄腭裂患者的语音清晰度由训前的(42.1±15.5)%提高至(89.2±7.4)%,差异具有极显著性,年龄≤12岁组与年龄> 12岁组训后1、3、6个月的语音清晰度随访结果分别为92.2±6.2与84.8±7.1、89.5±6.0与80.3±6.9和79.1±6.7与87.3±6.3,P=0.000 5,说明训后半年时间内两组患者语音清晰度均有所下降,但年龄≤12岁组训前、训后及后期观察的语音清晰度水平均高于年龄>12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针对性语音训练对于提高大龄腭裂患者的疗效确切,但训后的疗效稳定性稍差,需要定期复查并及时修正训练方案.

    作者:翟瑛;靳利敏;李峰;李新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改良拇指桡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末节指腹缺损

    目的:探讨以重建感觉的拇指桡背侧岛状皮瓣修复同指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12例12指拇指指腹缺损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5cm× 1.0cm~3.O cm×2.5 cm;采用重建感觉的拇指桡背侧岛状皮瓣修复,供区植皮或直接“Z”字成形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 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软,色泽好,无臃肿,两点辨别觉为5.0~8.0 mm.供区无明显挛缩,拇指功能根据TAM法评定,优10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2%.结论:该皮瓣不损伤拇指指动脉和指神经,术后拇指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拇指末节指腹缺损理想的修复方法之一.

    作者:强力;顾黎明;沈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