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霞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大多由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病发展而来.是长期反复发作的疾病,患者常因并发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心肾功能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而死亡.其中主要是由于反复感染致病情加重,针对这部分病人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药物,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颅脑损伤已成为当今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患之一,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因其伤情急而重,变化迅速,故病死率及致残率仍较高,由于交通事故和坠落伤发生率逐年增加,颅脑损伤给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有增无减,据报道,颅脑损伤在各种外伤中占第一位[1],我院于1997年7月成立重大外伤急救小组,到2000年7月,共救治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54例,实行规范化、系统化抢救程序,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德标;廖彧;郭荣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应用超声彩色多普勒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选用高频线阵探头,对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30例健康者分别测量其休息时肱动脉内径(D0)及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D1);比较两组休息状态下肱动脉内径D0及反应性充血后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休息状态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肱动脉内径D0(3.96±0.84)mm与健康组D0(3.98±0.82)mm相比,无显著变化(P>0.00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肱动脉的FMD(3.46±0.72%)%与健康组FMD(4.65±1.21)%相比,有显著变化(P<0.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血流介导内皮功能障碍.
作者:孙晓岚;黄红漫;吴青梅;刘军;孙建萍;张英虎;张洁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27岁,1997年12月26日因车祸引起急性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昏迷3h伴呕吐,于当日行硬膜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病人神志不清,呈浅昏迷状态,有时烦躁,伤口有较多渗液流出.CT检查为急性硬膜外血肿形成,于1998年1月5日行枕部及后颅血肿清除术,术后病情平稳.但1月13日病人体温升高,神志不清、烦躁,临床考虑颅内感染所致,经多种抗生素治疗,体温仍波动在39℃以上,1月17日又行左颞部手术清除坏死组织,抽出脑脊液做脑脊液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
作者:常玉玲;王秀芹;牟春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脑卒中性呃逆多发生于脑血管疾病恢复期,笔者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历经此类疾病数例,在以后临床又遇多例脑卒中性呃逆,临床单用西药治疗效果欠佳,但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呃逆颇有疗效,现将临床专家对该病的病因病理剖析及临床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班勇;王培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995~2003年3月,笔者采用针刺穴位,维生素B1、B12针剂进行局部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186例,并与单纯抗病毒对症治疗182例对照比较,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鸣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985年9月~2001年11月,我们应用病灶清除、骨水泥充填术治疗病理Ⅰ、Ⅱ级骨巨细胞瘤病人51例,经5~10年随访,按Mankin*HJ标准,评价肢体功能[1],除2例肿瘤复发外,余49例肢体功能恢复.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江劲夫;江迪;于梅;王艳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复杂的家庭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发育的影响.方法把96名儿童配对分组,分为单语组和复语组,对全部儿童进行了智力测试,比较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其它智能情况.并对两组幼儿患语言发育迟缓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单语组语言领域平均发育商(DQ)明显高于复语组.复语组患语言发育迟缓高于单语组.结论复杂的家庭语言环境不利于儿童语言发育,必须引起重视,早期防患.
作者:陈佩丽;张芳蓉;李光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氨力农对慢性肺心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肺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进行疗效观察,记录治疗前后的相关资料.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的改善情况,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压力和射血分数及肺功能仪测定肺活量、残气量/肺总量、一秒用力肺活量值.结果实验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显效9例(32%),有效15例(54%),总有效24例(86%);对照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显效7例(26%),有效16例(59%),总有效23例(85%).用药前后的肺动脉压力、射血分数、肺活量、残总比及一秒用力肺活量均有显著改善(P<0.05).不良反应发生3例(10.7%).其中2例为轻微的胃肠道不适,1例由于静脉滴注速度过快而致血压下降.均无须停药.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5例,约18.5%.结论氨力农是一个较好的正性肌力药物,治疗慢性肺心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有较显著的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适合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鸿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近年来,曾有人提出心肌缺血预适应(IP)现象,认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多次发作不稳定心绞痛可使缺血处于IP状态.而此状态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会产生良性影响.本文收集了92例心肌梗死前有心绞痛发作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AMI患者梗死面积、并发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朱东放;刘延红;葛久欣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现将45例患者安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炜;付刚;丘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健康教育方法,评估其教育效果.方法制定健康教育模式,并对教育前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作对比研究.结果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由11.9%提高到79.6%,焦虑由37.1%下降到12.3%,抑郁47.9%下降到2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减少焦虑及抑郁等异常心理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有效治疗.
作者:达文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极易复发的疾病,对于有这类疾病的患者,第一步治疗是手术切除瘤体或电切的方法切除瘤体;第二步是行必要的膀胱内抗肿瘤药物灌注化疗,以预防肿瘤的复发,临床上我们用羟基喜树碱药物灌注化疗,通过正确的指导和在化疗时护理,降低了肿瘤的复发,现总结如下.
作者:谭翠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B型超声阴道探头在输卵管通水诊断不孕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8例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液术以及术前术后阴道探头B超盆腔器官声像变化,并对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输卵管炎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输卵管通水阻力大者初步诊断双侧输卵管阻塞,在B超阴道探头检测无盆腔积液16例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检测无盆腔积液15例基本吻合.结论 B超阴道探头检测输卵管通液盆腔积液变化比较清晰,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邓小玲;古琳若;连蔚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总结腺叶加峡部切除术在单侧叶甲状腺结节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对632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疗效确切,可免除部分甲状腺癌患者二次手术.结论腺叶加峡部切除为单侧叶甲状腺结节首选.
作者:张长其 刊期: 2003年第08期
2001年8月,我市某橡胶厂发生一起急性硫化氢气体中毒事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辉;连涛;谢松俭;徐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我院自1998年3月~2001年12月共收治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3例,其中56例辅以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郭卫宾;王良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胆石病的治疗效果,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胆石病的机理.方法将240例急性胆石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治疗组),观察两组的TBiL、ALT、AMY变化,体温及白细胞复常的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术后第3、5天的TBiL、ALT、AMY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体温及白细胞数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胆石病患者术后应用乌司他丁可以保护肝、胰功能,增加手术抵御力,加快机体恢复.
作者:孙刚;王梦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为进一步研究我县幼儿园儿童的健康状况,我们于2003年5月6日~6月初对县城驻地30所幼儿园、学前班2085例儿童进行了一次性健康查体.
作者:李焕秀;高继艾;徐春霞;王景芝;朱汉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射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可能机制,验证其疗效.方法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复制心肌缺血损伤的动物模型.采用高、低剂量射心通胶囊与消心痛对模型进行干预,同时设正常组和模型组.观察各组给药+造模前后心电图∑ST段、心肌组织乳酸(LD)含量和心肌细胞ATP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心电图∑ST段明显高于正常组,显示造模成功,LD含量显著提高(P<0.01),心肌细胞ATP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而对照组和射心通胶囊组则显示出明显的对抗∑ST段升高的作用(P<0.01),同时降低心肌组织的LD含量(P<0.01),并提高心肌细胞ATP酶的活性(P<0.05,0.01).结论射心通胶囊可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保护缺血的心肌.
作者:郑琼莉;张介眉;喻荣辉;柯于鹤;潘克英;孙江桥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