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窥镜下鼻泪管联合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

汪平意

关键词:泪囊炎, 泪道内镜, 逆行置管, 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内窥镜下钻通鼻泪管联合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6月对应用内窥镜下钻通鼻泪管联合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54例(58只眼)病例的护理经验.结果:治愈54只眼,好转2只眼,无效2只眼,治愈率93.1%,总有效率为96.55%.结论:内窥镜下钻通鼻泪管联合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等优点,术前术后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1例

    头痛剧烈伴恶心、呕吐,并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至无光感.查体: BP 212/127 mmHg,嗜睡,反应迟钝.双眼无光感,双视乳头水肿.余颅神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征未引出.头颅CT示:双侧枕叶可疑低密度,不除外静脉窦血栓,急行头颅MRV检查结果正常.脑脊液:压力280 mmHg,蛋白稍高,细胞学:轻微混合性炎性细胞反应,OB + ,余正常.请眼科会诊:双眼视乳头水肿.既往胆结石、胰腺炎病史,经治疗后好转.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吸烟30年,20支/d.家族史无特殊.

    作者:王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曲马多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曲马多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ASA评估Ⅰ~Ⅱ级拟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超前镇痛组切皮前10 min静脉给予曲马多针3 mg/kg + 地塞米松针5 mg;对照组切皮前1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 + 地塞米松针5 mg,观察术后24、48、72 h患者安静卧床时的镇痛效果和疼痛评分(VAS评分)及有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果:超前镇痛组术后24、48 h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72 h的镇痛效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乳腺癌根治术前预先给予曲马多可产生良好的超前镇痛效果.

    作者:喻其霞;郭文利;陆雅萍;黄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颗粒细胞凋亡在卵泡闭锁中的研究进展

    青春与美丽是女性永恒的追求,然而因年龄渐长,卵巢衰老却不可避免.卵巢衰老导致心血管疾病、骨折、老年痴呆等发病率增加,严重影响女性的生存质量.卵泡数目的减少、周围微环境的改变及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力降低是卵巢衰老的主要原因,而卵泡数目的减少与卵泡闭锁密切相关.女性一生中能够发育成熟并终释放的卵泡仅400 ~ 500个.因此,有超过99.9%的卵泡发生闭锁并终消失.颗粒细胞凋亡是启动卵泡闭锁的重要机制.卵泡闭锁受到多种因素调控,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卵巢微环境、各种调节因子等.本文就与颗粒细胞凋亡相关的因素在卵泡闭锁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书红;罗爱月;王世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18F-FDG PET /CT显像误诊结节病1例

    患者男,46岁,咳嗽、咳痰伴气短2个月.患者2010年6月上旬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咯痰,咳嗽呈阵发性,痰色白稍黏,量少,无血丝,伴轻度气短,活动后加重.无午后低热,无盗汗、乏力,无咯血,无胸闷、胸痛及心悸.曾于当地医院按肺炎行抗感染治疗,疗效欠佳,行胸部增强CT检查见左下肺占位伴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中央型肺癌可能,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2010年8月6日来我院就诊.病程中患者饮食、睡眠正常,近半年体重下降3 kg.既往体健,吸烟史25年,日均约20支,无酗酒史.否认家族恶性肿瘤病史.体格检查:右侧颈部可触及肿大浅表淋巴结,直径约1.5 cm,质韧,边界清,活动度较差,压痛(-).肺门处呼吸音略粗糙.入院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各支气管腔通畅,无新生物,刷检及活检未见癌细胞.结核菌素实验(-).血沉22 mm/h.

    作者:吕东来;胡宗涛;徐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GATA-1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骨髓有核细胞GATA-1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SL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48例,ELISA法检测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抗体及血小板生生成素受体抗体等血小板相关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述抗体阴性SL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8例(血小板减少组)、SLE血小板正常患者10例(病例对照组)及健康志愿者10例(健康对照组)骨髓有核细胞GATA-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血小板减少组患者骨髓有核细胞GATA-1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病例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3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ATA-1基因转录因子在SL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骨髓有核细胞中表达降低.GATA-1低表达引起造血干细胞成熟分化障碍可能是SLE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任传永;徐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等效剂量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产妇寒战发生率的比较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产妇寒战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罗哌卡因(R)和布比卡因(B)两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0.5%罗哌卡因16 mg和0.5%布比卡因10 mg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监测产妇围术期呼吸、循环的变化,测定麻醉阻滞平面,记录胎儿娩出后的Apgar评分,观察记录产妇寒战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产妇一般情况相同,SpO2均在95%以上,围术期循环变化无显著差别(P > 0.05);两组胎儿出生后Apgar 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与B组相比,R组产妇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低及寒战程度较轻(P < 0.05).结论:罗哌卡因行蛛网膜下腔阻滞产妇寒战的发生率较等效剂量的布比卡因低.

    作者:余前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特征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特征,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经手术证实的PTC超声声像图表现,总结PTC声像图特征.结果:112例超声声像图中,89.0% (106/119) 表现为低回声实性结节;51.2% (61/119) 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73.1% (87/119)不伴周边晕环;26.9% (32/119)伴周边晕环,其中84.3% (27/32)声晕不完整;30.2% (36/119)纵/横比> 1;58.8% (70/119) 结节内见微小钙化; 47.8% (57/119) 颈部探及肿大淋巴结,其中71.9%(41/57) 诊断为淋巴结转移;86.5% (103/119)超声弹性成像评分≥3分.结论:PTC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PTC的超声诊断准确率.

    作者:甘科红;丛淑珍;李康;陈青;冯占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成人法洛四联症的围术期管理

    目的:探讨成人法洛四联症的围术期管理经验.方法: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手术矫治大于14岁的成人法洛四联症39例,均采用胸部正中切口、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一期矫治术.均行右室流出道切口,32例加作右心房切口,用涤纶片修补室间隔缺损,右室流出道切口用自体心包片外加涤纶补片扩大,30例合并肺动脉狭窄或者肺动脉瓣环小者作跨瓣环补片.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用血液滤过治疗后肾功能恢复.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后第3天恢复窦性心律.术后因胸内出血而需再次开胸止血1例.随访1 ~ 12个月,无晚期死亡,患者心功能均恢复至Ⅰ或Ⅱ级.结论:手术矫治成人法洛四联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结果,彻底的畸形纠正和合理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克学;王平凡;杨再珍;张力;谌启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免疫健全者肺隐球菌病3例报告及诊疗现状分析

    肺隐球菌病(PC)主要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肺部真菌感染,近年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以往报道该病多在艾滋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免疫缺陷患者中发生,而正常宿主较少发生[1].笔者总结工作期间3例免疫健全患者确诊PC经过,结合文献,就目前免疫健全者PC的诊疗现状作一分析.

    作者:刘旭春;蒋国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Mauriac 综合征1例

    患者女,28岁.8岁确诊为1型糖尿病,不规则短效胰岛素(国产)治疗,胰岛素平均用量50 ~ 60 U/d, 3次/d或4次/d,血糖长期控制不佳,随机血糖介于12 ~ 33 mmol/L之间,曾多次发生酮症酸中毒住院.智力正常,生长发育迟缓,28岁尚无第二性征发育.本次住院前10 d不规则使用胰岛素后再次出现四肢乏力、头晕、恶心,2 d前出现咳嗽伴发热.体检:体温 38.2℃,血压99/69 mmHg(1 mmHg = 0.133 kPa).精神萎靡,面色潮红,说话童音,身材矮小,无畸形,身高126 cm,体重41 kg.

    作者:余鲜艳;王冬英;吴惠珍;严美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ybrid Capture Ⅱ,HC2)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4-7月,收集于南京鼓楼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424例妇女宫颈组织样本,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HC2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 DNA),TCT≥ASCUS的患者行阴道镜宫颈组织活检及必要时宫颈管诊刮,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病理诊断≥CIN2者为阳性组,病理诊断< CIN2为阴性组.结果:HPV阳性率为27.6%(117/424;95% CI:23.29% ~ 31.91%),TCT≥ASC-US的112例患者中,HPV阳性病理确诊≥CIN2者51例.HC2检出≥CIN2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26%(95% CI:72.75% ~ 91.77%)和 81.77%(95% CI:77.79% ~ 85.75%),Youden指数为0.644(95% CI:0.541 ~ 0.747);HC2检出≥CIN2的ROC曲线下面积为:Z = 0.906(95%CI:0.878 ~ 0.935,P < 0.000 1).结论:HC2在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方婧;洪颖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下胃管致重度喉痉挛1例

    患者男,54岁,主因突发吞咽困难伴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 d于2010年5月30日入院.诊查为脑梗死,来时患者神志清楚、失语、吞咽困难、不能进食水.医嘱给予神经内科Ⅰ级护理,陪床一人,持续氧气吸入,抗凝、改善循环等治疗.并给予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监护.查体T 37.2℃,P 72次/min,R 20次/min,BP 172/92 mmHg,血氧饱和度98% .因患者不能进食,医嘱给予保留胃管,鼻饲流食及药物.护士向家属及患者交代鼻饲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表示理解.护士给患者右侧鼻孔下胃管至55 cm长度,过程顺利,患者无反应.当要固定胃管时,患者突然出现憋气,面部、口唇紫绀,大汗.血氧饱和度下降至40%.术前立即拔出胃管使患者右侧卧位,给予扣背,加大氧流量至8 L/min,急请麻醉科会诊,插管困难,又急请耳鼻喉科会诊,此时患者呼吸有喘鸣音,考虑喉痉挛.给予地塞米松10 mg稀释后静脉注射,患者症状逐渐好转,血氧逐渐回升至90%以上.

    作者:王会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手术治疗气管肿瘤26例

    气管肿瘤是指环状软骨以下,气管隆突以上的肿瘤.我科自1999年至2010年共收治气管肿瘤26例,均采用手术切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 21例,女 5例,年龄16 ~ 74岁,平均46.5岁.其中16例因呼吸困难就诊,8例为痰中带血,2例因行纤维喉镜检查发现气管内肿瘤,呼吸困难严重者达四度.术前均行纤维喉镜检查或CT扫描,明确为气管内肿瘤,且位于环状软骨与气管隆突之间.

    作者:林拥军;宋任东;李爱君;张海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引起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变化的观察

    目的:观察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者经过短期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salmeterol and fluticasone propionate inhalation,SFPI)治疗后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的变化.方法:收集128例CVA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氨茶碱、酮替芬,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SFPI.疗程为15 ~ 30 d.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给予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methacholine challenge test,MCT)测定,停药48 h后复查MCT.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MCT阳性率分别为96.9%、95.3%;治疗后MCT阳性率分别为64.1%、90.6%.治疗前两组间比较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研究组Dmin、PD35、Cmin治疗前后比较,t值分别为2.913、3.201、3.568,三者均P < 0.05,说明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Dmin、PD35、Cmin治疗前后比较,t值分别为1.297、0.648、0.171,三者P值均> 0.05,说明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FPI能降低CVA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

    作者:刘桂桃;李秀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糖尿病肾病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意义

    目的:通过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脏标本及DN大鼠模型,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EMT)在DN中的意义.方法:肾穿刺活检取DN患者肾脏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及α-SMA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E-cadherin及α-SMA的表达,Real time-PCR检测ColⅠ RNA基因的表达,并检测空腹血糖、血清肌酐及24 h尿蛋白水平.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DN模型,分别于建模后1、2、4、8、12及24周处死动物并取肾脏组织,并用上述同样方法检测相关指标.结果:DN患者中E-cadherin表达下降,α-SMA及Col I mRNA表达上调.DN组大鼠肾组织α-SMA蛋白及ColⅠ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相关分析结果提示,DN组大鼠α-SMA、ColⅠ的变化趋势与血糖、24 h尿道白及肌酐的变化呈正相关; E-cadherin蛋白表达与上述生化指标的变化呈负相关.结论:EMT能够导致DN患者肾功能的下降,在DN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钟雯;曾姣娥;宁尚侠;李又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41例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目的:分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初步建立起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时的操作规程.方法:对41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分别选用洗涤、改变反应温度、吸收放散试验,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以及检测血型物质等实验方法.结果:经确认试验,分别判定为:22例抗体减弱,13例冷凝集,2例红细胞抗原表达减弱,2例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失调引起正反定型不符,1例由于血液中可溶性血型物质过多引起正反定型不符,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血型抗原改变.结论:ABO血型鉴定出现正反定型不符时,应根据表现型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临床资料设计血清学试验,正确鉴定ABO血型.

    作者:曹越;蔡元菊;刘彦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异丙酚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体外培养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胚胎神经干细胞并用Nestin鉴定,采用Brdu、MTT法观察异丙酚对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异丙酚对胚胎神经干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95%以上呈Nestin阳性,不同浓度异丙酚组Brdu阳性细胞百分数差异无显著性(P = 0.766),MTT显示异丙酚剂量增加生存率逐渐降低,异丙酚剂量增加细胞凋亡百分数增多.结论:临床相关剂量异丙酚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没有影响,但能引起细胞凋亡.

    作者:肖华平;古妙宁;肖金仿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HepG2.2.15细胞系中HBV复制相关抑制因素的变化

    目的:研究HBV对其自身复制相关抑制因素的影响,为今后探索提高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原蛋白转化酶(PCs)、肝细胞核因子(HNF)3*9茁和转化生长因子(TGF)*9茁1等HBV复制相关抑制因素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部分PCs的蛋白表达,通过比较模型细胞HepG2.2.15和其前体细胞HepG2的表达差别来判断HBV对其自身复制相关抑制因素的影响.结果:HepG2.2.15和HepG2细胞均相对高表达furin和PACE4,但HepG2细胞还高表达PC1/2.与HepG2细胞相比,HepG2.2.15细胞的PC1/3和PC7/8在mRNA水平显著被下调(均P < 0.05),且PC1/3在蛋白水平的表达也显著减少.HepG2.2.15细胞的HNF3β和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也发生了显著改变,分别增加到5.22倍和降低到0.35倍.结论:HBV的存在对其自身复制相关抑制因素可产生显著影响.下调部分PCs和TGF*9茁1表达可能有利于HBV自身复制,但上调HNF3*9茁的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谢霞;陈燕;顾琳;雷瑞祥;彭晓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生态营养在重型颅脑创伤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采用生态营养鼻饲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2例重型颅脑创伤(GCS评分4 ~ 8分)患者作前瞻性研究.生态营养组于早期(伤后12 h)开始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3# + 30 mL温水胃管注入,每日3次,同时给肠内营养混悬液持续胃管滴注;普通膳食组仅给肠内营养混悬液持续胃管滴注.结果:生态营养组支持后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普通膳食组(P﹤0.05);胃肠道功能障碍症状(上消化道出血、胃内容物返流、症状性腹胀、腹泻和拒食等)明显少于普通膳食组(P﹤0.05或P﹤0.01),神志恢复快,生存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早期给予生态营养可有效降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秦德广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亲环素A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亲环素A(cyclophilin A,CyPA)是一种在生物界广泛存在、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初作为环孢素A(cyclosporin A, CsA)的细胞受体被发现.CyPA具有肽酰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PIase),在细胞内与CsA结合,介导免疫抑制;参与胆固醇转运,维持细胞内胆固醇的动态平衡;诱导炎性细胞聚集,发挥前炎性因子功能;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参与血管损伤后重塑等多种病理过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发生发展.本文就CyPA在AS形成中的病理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李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