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梅
目的:探讨职业镉接触者肾脏功能早期损害指标的变化,为寻找职业镉接触工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指标以及镉中毒患者的疗效观察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电池厂接触镉的283名生产工人为接触组,另选60名在本院门诊部进行体检无职业性接触镉及其他毒物的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方法测定尿镉;全定量酶联免疫(ELISA)方法测定尿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LB)、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谷氨酰转肽酶(γ-GT)、肌酐(Cr),对两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接触组工人尿镉(11.80 ± 4.06)μmol/molCr、β2-MG (2.51 ± 1.05)μmol/molCr、mALB (4.92 ± 1.80) μmol/molCr、NAG (2.07 ± 1.01) IU/mmolCr,γ-GT (19.75 ± 8.95) IU/mmol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不同尿镉含量接触组的β2-MG、γ-GT、mALB、NAG四项肾功能指标有不同程度变化,进行尿镉结果与肾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γ-GT、mALB、NAG与尿镉结果有显著相关.结论:联合检测β2-MG、γ-GT、mALB、NAG,可应用于职业镉接触者肾脏功能早期损害指标变化及镉中毒病人的疗效观察.
作者:温贤忠;李森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睾丸辐射损伤的影响,为临床上治疗放射性睾丸损伤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1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均接受直线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线行一次性全身照射;对照组不接受照射.治疗组大鼠接受辐射24 h后尾静脉输注MSCs 3 × 106 /只;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 mL;共3周.当模型组处于濒死状态时处死所有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睾酮水平、血清和睾丸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HE染色法)制作大鼠的睾丸病理切片,观察辐射对睾丸形态学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活动少,嗜睡,毛发变黄;治疗组大鼠较模型组反应灵敏.治疗组大鼠血清SOD明显高于模型组,而MDA水平低于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血清睾酮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但较正常组低.病理结果显示对照组生精小管横切面见精原细胞及不同发育阶段的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组成多种形态的完整生精上皮图像;模型组生精上皮变薄,生精层数减少,各级生精细胞明显减少,部分曲细精管内仅剩支持细胞和少量精原细胞,精子细胞及精子消失,显示辐射对大鼠睾丸组织损伤明显;治疗组外形较规则,各级生精细胞有序排列,初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数量增多,精子发生良好,形态结构接近于对照组.结论:MSCs对睾丸的辐射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能够改善睾丸的生殖功能.
作者:郭洪波;蒋玲;孟伟;郭坤元 刊期: 2011年第15期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肿瘤的治疗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个体化治疗.这种新的理念主要指:通过检测患者肿瘤组织或外周血标本的某些标志物的表达,来预测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和毒副反应,从而达到佳的治疗效果.培美曲塞(pemetrexed)是一种新型多靶点抗肿瘤药物.2004年2月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一线治疗.同年8月,FDA再次批准pemetrexed作为晚期NSCLC的二线治疗药物[1].2008年底,pemetrexed已跻身于NSCLC的一线治疗地位.
作者:李文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形觉剥夺性弱视的主要发病原因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216眼)形觉剥夺性弱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5例(216眼)形觉剥夺性弱视患者中,先天性白内障69例(117眼),先天性上睑下垂58例(81眼),角膜病等其他疾病共18例(18眼).平均随访24个月,基本治愈36眼(16.67%),好转127 眼(58.80%),无效53 眼(24.54% ),有效率为75.46%.临床治疗效果与手术年龄、单眼或是双眼发病、治疗依从性有关,其中手术年龄小、双眼发病、术后弱视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疗效好,而手术年龄大、单眼发病、术后弱视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疗效不好,两者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先天性白内障和先天性上睑下垂是形觉剥夺性弱视的主要发病原因,治疗效果取决于手术年龄、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单眼或是双眼发病.
作者:彭小维;殷小龙;杨洋;邓燕;于春红;廖瑜俊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RW-Splint治疗颞下颌骨关节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7例颞下颌骨关节病患者,采用RW-Splint治疗至症状消除后,用锥束CT检查髁状突表面骨质改变情况,分析RW-Splint对颞下颌骨关节病患者症状和髁突改建的影响.结果:戴入RW-Splint后,颞下颌关节区疼痛症状缓解有效,髁状突表面骨皮质改建明显,关节间隙变化明显.结论:RW-Splint治疗颞下颌骨关节病,髁状突表面修复及患者疼痛症状改善.
作者:肖珲;刘从华;张治勇;李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临床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在我国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占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55%[1].有医生认为,在进行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结束后,对患者输注冷沉淀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从而达到控制术后出血及减少患者术后用血的目的.本文拟探讨冷沉淀在婴幼儿TOF外科根治术中的实际作用.
作者:黄敏;王艳;刘晓峰;钟岸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骨保护素配体(Osteoprotegerin ligand,OPGL)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和实验组(24只),建立下颌骨缺损模型,分别于建模后3、14、28、56 d处死相同例数动物(n = 6),然后收集下颌骨缺损处的骨组织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技术检测OPG、OPGL、COX-2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结果:兔下颌骨缺损修复过程中,OPG、OPGL、COX-2蛋白和mRNA在不同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高表达(P < 0.05),但各指标峰值出现的时间点不同(P < 0.01).OPG,OPGL,COX-2峰值分别出现在建模后3、28、14 d.结论: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中 OPG、OPGL、COX-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不同程度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兔下颌骨缺损修复的过程.
作者:翁春辉;赖晓宇;詹春华;戴丽冰;钟志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评价后路侧块螺钉钢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0年5月间11例采用后路侧块螺钉钢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术后神经功能分级以及骨折部位、内固定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平均37.5个月随访,11例中5例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未发生内固定失败情况,1例死于围手术期并发症,无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后路侧块螺钉钢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王新光;孙春汉;郭汉明;蔡宏华;陈民;钟浩博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测定在患者临床转归中的应用.方法:对100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行ABCD2评分,并测定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以患者第7天发生脑梗死为终点事件,分析Hcy与患者ABCD2评分危险度分型的关系,并分析研究患者血清Hcy水平与患者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不同危险度分型的TIA患者其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临床转归患者的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TIA患者的Hcy水平与其ABCD2危险度分型有关,并与患者不同临床转归存在一定的联系,测定患者Hcy水平,可帮助临床医师评估TIA患者的临床转归.
作者:王坤;王文明;盛玉国;李乃选;陈刚;荆秀荣;段新武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在国内和发达国家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1]、第3位[2],5年生存率为66% ~ 69%[2].影响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大问题就是肿瘤复发或转移,其中常见的是肝脏转移.因此,对大肠癌发生及肝转移的机制和特性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准确地研究大肠癌的发生、进展和转移、干预措施效果等,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夏志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对比分析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因门静脉高压症实施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7例(选择组)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1例(非选择组)的临床资料,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手术前后门静脉与肝动脉血流量变化,并术中监测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结果:断流术后选择组FPP较非选择组FPP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断流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门静脉血流量均减少,选择组减少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断流术后1个月两组肝动脉血流量均增加,选择组增加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选择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5.8%,非选择组为27.5%(P < 0.05).选择组50例完成6 ~ 36个月随访,复发出血率为16.0%,3年生存率88%;非选择组42例完成6 ~ 36个月随访,复发出血率为30.2%,3年生存率78.6%.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优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作者:赵辉;李宝金;龙宏刚;姜海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和体位护理加针对性健康教育法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出血情况,总结减少患者术后出血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186例施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96例,对照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体位护理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肉眼血尿持续时间及排血尿的严重程度,并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排肉眼血尿持续时间及排血尿的严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实验组患者术后排肉眼血尿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无发生严重鲜红色血尿及大出血情况.结论:前列腺电切术后采取体位护理加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出血,利于其术后恢复,且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辛月;何冬梅;王娟;黎梦晓;徐惠容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疼痛的准确评估,探讨下肢动脉栓塞的疼痛机制和护理对策.方法:对36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采用NRS数字疼痛评分标尺法 + 脸谱法评估疼痛程度.结果:本组36例患者均准确评估疼痛,为医师用药提供准确临床信息,达到正确止痛的效果.结论:NRS数字疼痛评分标尺 + 脸谱法简单有效,能够起到正确表达疼痛程度,及时足量使用镇痛药,解除患者痛苦的目的.
作者:蔡锦华;陈维雄;袁京燕;陈满锐;袁文英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长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科接受APBSCT治疗后存活5年以上的8例恶性血液病(恶性淋巴瘤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M2型1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7例淋巴瘤患者中,2例无病生存5年,4例无病生存6年,1例无病生存12年;1例急性髓性白血病M2型患者无病生存6年.结论:APBSCT是恶性血液病获得长期存活的治疗方法,移植前疾病状态、预处理方案、移植时机、移植后免疫治疗等是APBSCT后长期无病生存的影响因素.
作者:吴巨峰;王华;黄昭前;王谷云;姚红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患者女,69岁,查体无特殊体征,外院体检发现胆囊结石和中等回声团块,中等回声团块考虑胆囊内占位,CT检查未发现胆囊异常表现.来本院超声检查发现胆囊内见长径约31 mm弧形强回声,后方伴声影,诊断为结石,另见18 × 21 mm的类圆形中等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后方无声影,内部未见血流信号,小范围体位改变团块未见明显改变,大幅度体位改变见中等回声团块位置改变,且受结石影响,形状发生改变呈月牙状.询问病史:15年素食.明确诊断为胆泥块.手术证实为胆泥块.
作者:何本振;夏国园;江珍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了解江门市儿童急性腹泻中诺如病毒(NV)感染流行趋势及病毒基因型别.方法:采集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NV,阳性标本进行测序,通过GenBank进行BLAST库比较进行基因分型.结果:2006年全年NV 的检出率为14.36%(52/362),35份测序标本中32株属于GⅡ-4型,其中两株与广州分离的gz01同源性达到97%;2株属于GⅡ-3型,与2005年日本发现的毒株JP(AF315815)同源性达到99%;1株与澳大利亚发现的一株重组毒株Australia(AY919139)同源性达到99%,为新型GⅡ.b NV 重组株.结论:江门儿童腹泻中全年均可检出NV,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别.病毒以GⅡ-4基因型为主,也存在GⅡ-3型基因型,检出与国外同源的重组基因病毒.
作者:唐亚丽;戴迎春;聂军;李建栋;黄宝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PS)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 55例AP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8例,女47例,男女比例1∶5.9,确诊时年龄为15 ~ 71岁,中位年龄34岁.原发性APS(PAPS)35例,继发性APS(SAPS)20例.55例患者中,30例(54.5%)发生血栓事件,血栓事件以下肢深静脉血栓(27.3%)和脑梗死(14.5%)常见.18例(32.7%)出现血小板减少.2例患者发生恶性APS.24例(43.6%)女性患者出现病态妊娠.所有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CL)均为阳性.结论:APS以血栓形成和病态妊娠为主要特点,其免疫学特征主要是高滴度ACL阳性,由于血栓可以累及多个部位,首发症状多样化,早期诊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谭立夫;邱茜;梁柳琴;叶玉津;陈冬莹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70岁恶性肿瘤的疾病谱分布,为老年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方向和思路.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70岁恶性肿瘤患者的基本信息,对其构成比进行分析.结果:3 748例患者,男性占74.60%,女性占25.40%;中位年龄73岁.汉族占79.12%,维吾尔族占12.86%,哈萨克族占3.42%.构成比位于前十位的依次为:支气管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食管癌、头颈部癌、贲门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胰腺癌.此十大恶性肿瘤占全部患者的73.29%,其中肺癌构成比达到20.59%.按系统来说消化系统肿瘤占到42.86%.汉族老年恶性肿瘤的构成比位于前五位的依次为:支气管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道癌;维吾尔族的构成比位于前五位的依次为:支气管肺癌、头颈部癌、肝癌、胃癌、贲门癌;哈萨克族的构成比位于前五位的依次为:食道癌、贲门癌、肝癌、胃癌、支气管肺癌.维吾尔族头颈部癌发病率相对较高;哈萨克族中食管癌位居第一.结论:在新疆地区,支气管肺癌和消化道肿瘤是当前≥70岁老年恶性肿瘤防治的重要任务;头颈部癌和哈萨克族食管癌的防治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赵化荣;刘攀;包永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在腰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钉道迟发性感染翻修术中使用自制的含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的方法及有效性.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期间7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发生钉道迟发性感染的患者采用手术切开清创,自制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治疗,感染治愈后行Ⅱ期椎弓根内固定术.结果:7例患者钉道迟发性感染均获治愈.行Ⅱ期翻修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无感染复发迹象.结论: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能有效治愈钉道迟发性感染,维持原螺钉孔道,为Ⅱ期翻修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胡海澜;谢楚海;莫建文;杨进顺;白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和正常对照的血清蛋白标记物并建立相关筛选模型.方法:通过SELDI-TOF-MS技术对38例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和18例健康者的血清进行蛋白质谱检测分析,并建立诊断模型以鉴别乙肝肝纤维化.结果:共检测出91个峰值,12个为差异蛋白峰,其中6个在纤维化组高表达,6个在纤维化组低表达.用质荷比为M8596的差异蛋白建立的诊断模型优,其特异度为84%(32/38),灵敏度为67%(12/18),阳性预测值为0.060,阴性预测值为0.994.结论:健康组和乙肝肝纤维化组的血清蛋白表达存在着差异,SELDI技术在乙肝肝纤维化血清标记物筛选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李杰;陈茂伟;周怡;邹俊;李黎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