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参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和IL-12水平的影响

张晨虹;张文瑾;林慧英

关键词:高血压, 妊娠性, 黄芪, 丹参, Th1/Th2细胞因子, IL-12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对妊娠高血压疾病(PIH)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IL-12水平和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轻中度PI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解痉、镇静、降压、利尿等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黄芪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1次/d;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用药2周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孕妇平均动脉压(MAP)、24h尿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比较两组母儿结局,并检测两组孕妇治疗前后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IL-4、IFN-γ及IL-12水平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AP、24 h尿蛋白量以及HCT降幅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胎心异常、新生儿窒息和剖腹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孕妇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上升,而IFN-γ和IL-12水平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上升或下降更明显.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PIH的临床疗效确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PIH患者的病情,达到改善母儿结局的目的.其作用机制通过抑制外周血IL-12的分泌,使Th1/Th2平衡从Th1优势向Th2优势漂移,从而纠正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失调.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T引导下激光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联合应用激光和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11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36个突出椎间盘,CT引导下穿刺突出椎间盘靶点,注射60 μg/mL臭氧3~5 mL,CT扫描观察臭氧分布情况,激光进行椎间盘内多点烧灼,再次向椎间盘内注射60μg/mL 臭氧10~15 mL,退针至椎间孔处注射40μg/mL 臭氧10 mL.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6个月以上,手术前、后VAS评分自身配对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根据改良的Macnab法评价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5.2%.结论:联合应用激光和臭氧能够优势互补,扩大了手术适应证,使治疗效果大化,是一种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海涛;关家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宫颈癌的发病率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是导致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以往认为宫颈癌属于化疗不敏感性肿瘤,因此手术及放疗为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化疗仅作为晚期、复发患者的姑息治疗方案,直至1983年Friedlander指出宫颈癌是化疗敏感性肿瘤,首次提出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的概念,至此,NAC作为宫颈癌术前或放疗前的治疗手段逐渐受到临床医师及研究者的关注.

    作者:成荣杰;付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二氧化碳激光结合置管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本院从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耳廓假性囊肿91例(91耳),均为单耳发病,2005年3月以前病例采用传统的穿刺并加压包扎治疗,以后采用二氧化碳激光结合置管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后者疗效更加满意.现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黄中官;张宵宵;胡定国;杨作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无创正压通气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没有史气管舒张药治疗下,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在轻、中度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中的价值.方法:42位轻、中度急性哮喘发作患者随机分成:NPPV组(n=21)和对照组(n=21),在研究前两组均给予静注甲基强的松龙(40mg/人).治疗前及治疗后20、40、60min评估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结果:NPPV组在治疗后RR、HR、SaO2、FEV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NPPV治疗能改善轻、中度急性哮喘发作的症状.

    作者:骆健峰;赵建平;朱丹;陈慧;涂军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血管吻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血管扩张性疾病和血管闭塞性疾病以及血管损伤等发病率的逐渐增加,对血管移植、血管缝合与修补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血管及微血管的吻合技术,直接关系到血管远端的组织器官能否存活,在血管外科及显微外科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显微外科的不断发展,对血管吻合技术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有良好的即时通畅率,还要有更好的远期通畅率和抗牵拉张力等.本文拟就血管吻合的传统缝合方法和非缝合方法等做一综述.

    作者:宋庆伟;杨广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红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对发酵支原体和梨支原体感染免疫缺陷大鼠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红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对免疫缺陷大鼠发酵支原体(Mf)、梨支原体(Mpi)感染的治疗效果,试图为HIV免疫缺陷患者Mf和Mpi感染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74只清洁级SD大鼠,其中60只制备免疫抑制大鼠,随机分为6组(n=10),组1和组2分别为Mf、Mpi感染红霉素治疗组,组3和组4分别为Mf、Mpi感染在氧氟沙星治疗组,组5和组6为Mf、Mpi感染未治疗组,并设非免疫抑制和NS对照,计算各组致死率.取保护组和非保护组大鼠肺、肾、脑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红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组大鼠致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死亡大鼠血液中支原体再培养阳性.电镜结果显示红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组大鼠的肺、肾及脑组织细胞结构显著改善.结论: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对免疫抑制大鼠Mf、Mpi感染有治疗作用.

    作者:陈之力;李勇;周丽萍;卢中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短期应用氨力农对老年肺心病并发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ET-1和Ang Ⅱ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痛伴重度心力衰竭时血浆脑钠素(BNP)、内皮素-1(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变化及氨力农短期应用对其影响.方法:老年慢性肺心痛伴重度心力袁竭患者46例,分为氨力农治疗组(23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分别观察治疗5~7 d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压、血气分析、肺功能、肺动脉压(PA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浆BNP、ET-1和AngⅡ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氨力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明显,其SaO2、PaO2和LVEF显著升高(P<0.05),PAP、HR、RR显著下降(P<0.05).氨力农治疗后血浆BNP、ET-1和AngⅡ水平随心力衰竭的纠正而显著降低(P<0.01),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PAP呈正相关(P<0.05).结论:氨力农在改善老年慢性肺心痛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降低PAP的同时,也降低患者血浆BNP、ET-1和AngⅡ水平.提示氨力农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神经内分泌因素有关.

    作者:殷少军;吕中伟;董福轮;傅佩芳;颜正茂;张国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氨基末端脑钠肽检测评价川崎病患儿心脏损害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估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在川崎病(KD)患儿心脏损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KD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对照组为20例正常体检儿童,实验组为30例KD患儿,常规超声心动图观察其中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患儿12例,未发生CAL惠儿18例,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测定早期充盈峰速E峰和晚期充盈峰速A峰,计算E/A值;同时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检测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收缩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并计算Ea/Aa、E/Ea值.结果:KD患儿急性期血浆NT-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KD急性期内,有CAL组NT-proBNP明显高于无CAL组,(P<0.01).通过直线回归分析,急性期KD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与Sa、Ea、Ea/Aa及E/Ea有显著相关关系(P值均<0.05),与LVED、LVEF、E/A及Aa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NT-proBNP可用于KD辅助诊断,也可用于预测CAL的发生.血浆NT-proBNP是反映心功能的经典生化指标;KD急性期存在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明显,TDI指数可作为反映KD患儿左心功能的敏感指标.本文用TDI指数和NT-proBNP评价KD患儿的心功能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陈书琴;陈桃;杜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1例

    患者男,76岁,反复肉眼血尿2个月余.B超:膀胱充盈好,后壁增厚,增厚处约0.7 cm,右后壁探及一偏强回声团,大小约1.4 cm×1.0 cm,向膀胱腔内隆起,边界清.CT:膀胱右后壁见一圆形中等密度影,表面光滑.膀胱镜下于膀胱右侧壁见一1.4 cm×1.0 cm带蒂肿块,表面光滑,灶性区域有污秽出血.浸润至浅肌层.巨检:膀胱镜活检标本:碎组织一堆共2 cm×2 cm×0.6 cm.灰白灰红色息肉状.镜检:肿瘤细胞弥漫成片,成实性片状或成团状排列,部分肿瘤细胞黏附性差、呈散在分布,肿瘤细胞呈显著的浆细胞样特征,细胞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核深染、偏位,核分裂相易见.免疫组化结果:瘤细胞CK、CK19、CD138、Ki67及P53均阳性;Vim、HMB45、LCA均阴性.

    作者:陆宁;温晓伟;张燕萍;邬万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双臂肱动脉血压的差异性及对比研究

    目的:为了调查左右双臂间本质上是否存在血压差异及其程度,寻找血压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深层次原因.方法:参加健康体检人群及本院职工共464例,采用双臂同步自动血压测量仪(欧姆龙-752型)记录血压.实验室检查均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获得一系列生化指标,通过问卷方式获得患者信息.并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左右侧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存在显著性(P<0.001),右侧偏高.收缩压、舒张压的平均血压差异分别为(1.62±7.404)mmHg、(1.18±5.629)mmHg.线性回归分析提示收缩压相对差异与各研究因素均无关,舒张压相时差异可能与脉压(P<0.001)、胆固醇有关(P<0.05).收缩压绝对差异与年龄、脉压、心率有关;舒张压绝对差异与年龄有关(P<0.001).结论:双臂间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存在显著性.血压差异可能与年龄、脉压、胆固醇有关.因此,单侧的血压测量可能掩盖、延误了高血压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为此,应推荐使用双臂同步测量血压,取其高一侧的数值指导临床进一步的治疗,同时对于脉压的变化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作者:胡雪珍;杨鹏麟;王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体外膜肺氧合快速建立血管通路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快速建立血管通路的佳方法,以及放置股动脉远端灌注导管在降低下肢缺血坏死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了中山市人民医院2001年5月至2008年6月行ECMO支持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置管方法分为经皮穿刺置管组(A组)、切开置管组(B组)、切开置管并放置远端灌注导管组(C组),对比分析经皮穿刺置管(A组)与血管切开置管(B、C组)在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切口出血的差异.并比较C组与A、B组在下肢缺血、坏死发生的差异.结果:经皮穿刺股动静脉置管置管成功率54.3%,血管切开置管置管成功率100%(P<0.01),两者置管时间、切口出血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比A、B组下肢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行ECMO治疗快速建立血管通路应直接行血管切开术,同时行远端股动脉灌注能有效预防下肢缺血.

    作者:吴桂深;宁晔;袁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丹参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和IL-12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对妊娠高血压疾病(PIH)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IL-12水平和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轻中度PI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解痉、镇静、降压、利尿等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黄芪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1次/d;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用药2周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孕妇平均动脉压(MAP)、24h尿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比较两组母儿结局,并检测两组孕妇治疗前后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IL-4、IFN-γ及IL-12水平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AP、24 h尿蛋白量以及HCT降幅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胎心异常、新生儿窒息和剖腹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孕妇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上升,而IFN-γ和IL-12水平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上升或下降更明显.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PIH的临床疗效确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PIH患者的病情,达到改善母儿结局的目的.其作用机制通过抑制外周血IL-12的分泌,使Th1/Th2平衡从Th1优势向Th2优势漂移,从而纠正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失调.

    作者:张晨虹;张文瑾;林慧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无痛胃镜在超高龄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在超高龄患者申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80岁以上患者,分为无痛胃镜组及普通胃镜组,每组50例,比较检查前、检查中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变化,检查中反应及检查后感受.结果:无痛胃镜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普通胃镜组,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胃镜组.检查前、检查中血氧饱和度变化,无痛胃镜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普通胃镜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痛胃镜组检查中血压、心率下降,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普通胃镜组检查中血压、心率明显增加,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在有完善的应急抢救措施及严密监护的情况下,超高龄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是可行的、安全的.

    作者:许捷鸿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老年下肢动脉疾病踝臂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将66例老年患者按照ABI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下肢动脉疾病组25例,B组为非下肢动脉疾病组41例,分别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随着ABI值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级程度、超敏C反应蛋白降低,A组>B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动脉疾病患者ABI降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发展有密切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超敏C反应蛋白可早期预测下肢动脉疾病,适当升高ABI,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减缓老年下肢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妍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0例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宁波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的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例初治,3例复发难治),其中7例初治1例复发难治接受VTD方案:硼替佐米1.0~1.3 mg/m2(d1,d4,d8,d11),地塞米松20~40mg/d(d1~4,d8~11),反应停100mg/d,复发难治者中另2例在此基础上分别加用环磷酰胺0.4mg/d(d1~4)(VTCD方案),或表阿霉素10mg(d1~4)(VTAD方案),21 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接受1~8疗程化疗.结果:随访1~20个月,10例患者中CR 2例,nCR 3例,PR 3例,MR 1例,NC 1例.总体缓解率(CR+nCR+PR)80%(8/10),总体有效率90%(9/10).10例患者中出现末梢神经炎5例(5/10),白细胞减少4例(4/10),血小板减少4例(4/10),继发感染6例(6/10),33例次化疗中出现白细胞减少6例次(18.1%),血小板减少6例次(18.1%),发生感染13例次(39.4%),其中1例死于感染.结论:硼替佐米治疗初治或复发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可以耐受的、疗效确切的治疗新选择,并发症中感染发生率高,末梢神经炎较多见.

    作者:朱慧玲;欧阳桂芳;孙永城;王怡;陆滢;洪用伟;盛立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围术期肾脏功能的保护

    目的:根据肝硬化患者的病理生理和肝移植手术的特点在围手术期采取相应的保护策略防止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方法:观察98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术期肾功能的变化情况.术前积极改善肝肾功能:术中调整血容量和凝血功能,维持血压和内环境的稳定,保证肾脏的有效灌注;术后避免肾毒性药物.根据情况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白蛋白、呋塞米、乌司他丁等药物,以有效保护肾功能.结果:98例患者中40例术后血肌酐值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其余患者肾功能异常指标多能随着肝功能的好转而恢复正常.血肌酐持续升高的2例患者接受了血液净化治疗.98例患者中除2例因其他原因死亡外,其余96例均康复出院.结论:围术期有效的肾功能保护是保证肝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董刚;徐晨;刘振文;任波;王永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枸杞多糖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ycium bararum polysaccharides,LBPs)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加入植物凝集素(PHA)和不同质量浓度的LBPs,MTT法检测其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法检测LBP对γ-干扰素(INF-γ)mRNA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LBPs作用后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的变化.结果:50~100 μg/mL LBPs能明显增强PHA活化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P<0.01);80、100 μg/mL的LBPs能使淋巴细胞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LBPs能促进淋巴细胞产生IL-2和TNF-α,并呈现浓度依赖性(P<0.01).结论:LBPs能增强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加强抗肿瘤作用.

    作者:单铁英;关华;苏安英;唐军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B族链球菌的耐药性及红霉素与四环素耐药基因检测

    目的:了解多种红霉素、四环素耐药基因在B族链球茵(CBS)中出现规律及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药物敏感试验用VITEK2全自动分析仪检测203株GBS的低抑茵浓度,用D试验法方法检测克林霉素诱导型(MLSB)耐药表型,红霉素及四环素耐药基因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结果:未发现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诺普汀/达福普汀耐药菌株,但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的中介率分别是9.3%、4.9%;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45.3%、45.0%、87.1%、红霉素耐药基因以ermB为主,两种或两种以上erm基因阳性的GBS占12.3%,四环素耐药基因以tetM和tetO为主.结论: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仍可作为治疗GBS感染的首选药物;GBS菌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作为预防和治疗GBS感染的药物应用应给予重新评价.ermB是GBS对红霉素耐药的重要基因,在GBS中检出国内少报道的ermC及ermTR基因;应关注非孕妇女,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感染的监测和防治.

    作者:陈惠玲;邓家德;叶惠芬;陈英姿;张伟红;李焕庭;杨银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针对性信息支持对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针时性信息支持对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择期行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A组)和对照组50例(B组).对照组只接受护士提供的静脉术后自控镇痛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实验组除接受和对照组相同处理外.还接受针对性镇痛信息支持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镇痛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视觉评分量表(VAS法)、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间镇痛评分(VAS)和患者满意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针对性信息支持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PCIA的镇痛质量和提高患者对PCIA的满意度.

    作者:朱琼芳;赵飞英;陈旭素;张翠梅;周巧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稳定性冠心病B型利钠肽水平与冠脉病变及介入的关系

    目的:初步探讨稳定性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静脉血浆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以及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前后BNP水平的变化.方法:研究入选了88例稳定性CAD,均经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证实.收集临床、CAG和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资料.所有入选者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化学发光法)测定静脉BNP浓度.其中29例在DES植入后进行了CAG复查和BNP测定.结果:BNP水平在单支病变组(123.51±18.50)pg/mL,2支病变组(148.32±34.97)pg/mL,3支病变(166.11±28.53)pg/mL,组间BNP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493 3).Gensini 积分≤33组BNP水平为(118.94±16.47)pg/mL;Gensini积分>33组为(180.59±27.35)pg/mL,P=0.046 8.DES植入8个月后BNP水平明显降低[(230.43±48.81)pg/mLvs(149.33±17.49)pg/mL,P=0.038 2].结论:冠脉痛变越重,BNP水平越高;稳定性CAD患者DES植入8个月后BNP水平明显降低.

    作者:殷兆芳;方唯一;吴士尧;严毓勤;任义荣;解玉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