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民;李哲;贾朝阳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对子宫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效应.方法:子宫切除术患者36例,分为两组(n=18),A组术前静注帕瑞昔布40 mg,B组空白对照组.记录各组患者术毕即刻(T1),1(T2),3(13),6(T4),12(T5)h后VAS评分.结果:术毕即刻(T1),1(T2),3(T3),6(T4)h,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各同一时点的VAS评分(3.2±0.4vs 4.8±0.5,2.7±0.3 vs 3.6±0.5.2.5±0.4 vs 3.3±0.4,2.3±0.4 vs 2.7±0.3),均P<0.05.结论:预注帕瑞昔布能为子宫切除患者提供较好的术后镇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赵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硬膜外等剂量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对脊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方法:无产科及脊麻-硬膜外阻滞禁忌证的阴道分娩单胎初产妇150例,随机分成3组(n=50)行分娩镇痛,蛛网膜下腔给予芬太尼10μg,30 min后A组硬膜外给予0.04%布比卡因+1 μg/mL芬太尼混合液,首次剂量15 mL后.微泵15 mL/h持续输注;B组硬膜外给予0.08%布比卡因+2μmL芬太尼混合液,首次剂量7.5 mL后.微泵7.5 mL/h持续输注;C组硬膜外给予0.12%布比卡因+3μg/mL芬太尼混合液,首次剂量5 mL后,微泵5mL/h持续输注.观察指标有分娩方式、产程、缩宫素使用增加病例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改良Bromage评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3组间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产程、产妇及新生儿不良反应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缩宫素使用增加病例数c组高于A组、B组(P<0.05);产钳助产率C组高于A组(P<0.05);剖宫产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04%~0.08%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产妇缩宫素使用率较少,器械助产少,是合适的硬膜外镇痛浓度.
作者:卢园园;曹亲亲;徐旭仲;李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6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每天1次)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5 mg,每天3次)治疗,疗程4周,对照组按上法单纯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为70.0%,两组的疗效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不良反应方面,尽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体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77),但分布各有差异.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腹泻(19.4%)、口干(16.7%)和便秘(13.9%),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分别为便秘(40.0%)、恶心呕吐(20.0%)、口干及头晕/头痛(16.7%),以上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经相应处理可缓解.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优于单用埃索美拉唑,且安全性较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桂良;邵洁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患者女,43岁,因反复腹痛9年、腹泻2年,加重伴发热、呕吐10 d入院.曾于我院门诊作结肠镜示:结肠溃疡.病理诊断为: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予艾迪莎治疗后腹痛逐渐缓解.
作者:崔德军;甘华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幽门螺杆菌(Hp)在全球的感染率超过50%,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我国Hp的感染率平均为55%[1],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4]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Hp感染的治疗一直是胃肠工作者关注的课题.
作者:常江;柳利明;和海玉;魏利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承德市群众角膜捐献意愿情况及关联性因素.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对承德市2 822名普通群众调查.结果:发放问卷2 822份,有效答卷2 625份.大于50%的人赞同角膜捐献并且能够捐献角膜和支持亲友捐献角膜,对捐献并不了解成为影响承德市群众捐献的主要因素.结论:承德市群众对角膜捐献持肯定、积极的态度,加强角膜捐献相关知识的社会宣传,建立通畅的捐献途径,完善角膜捐献相关的法律、法规,将会促进角膜捐献行为.
作者:邓志鸿;董微丽;谭小波;付笑笑;马秀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对69例经电子胃镜和电子结肠镜检查无异常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其中46例发现小肠病变,阳性检出率70.8%.胶囊内镜检查中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唐银丽;毛华;余建林;李立平;尹良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被认为是中楸神经系统(CNS)慢性炎症性脱髓鞘为主要特征的脱髓鞘疾病,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但认为MS是主要由CD4+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
作者:梁活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我科收治63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进行1年以上随访,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63例病例有61例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3.4个月).骨折复位维持满意.腕关节功能根据Gar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优19例,良33例,可9例,差2例.并发症12例,发生率19.6%.其中,拇长屈肌腱激惹3例,伸肌腱激惹1例,腕管综合征1例,局部疼痛3例,螺钉松动1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手术后螺钉切入关节腔1例.结论:掌侧锁定钢板能有效地维持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复位,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但它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杰;李少华;楼列名;吴兴;朱裕昌;茅凌洲;蔡新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rr)的发病机制及血凝情况.方法:时100例PT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7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PIH)1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例,其他血液病4例.剖宫产57例,占57%,阴道分娩30例,占30%,各种原因流产13例,占13%.GT和PIH患者产后血小板计数较产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孕妇及新生儿死亡.结论:多种原因可以导致妊娠妇女血小板减少,GT常见.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作者:朱文艳;李兰萍;高华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托吡酯(TPM)对亚氨基二丙腈(IDPN)诱发的头部柚动大鼠模型眼组织的毒性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氟哌啶醇组和TPM小、中、大剂量组,建立IDPN诱导的Tourette综合征动物模型,连续给药5周后观察眼组织病理改变.结果:肉眼观察:给药20 d后,TPM大剂量组和氟哌啶醇组各有3只大鼠出现眼出血;给药28 d后,TPM中剂量组2只大鼠出现眼出血现象.HE染色:角膜上皮增厚,角膜巩膜交界处血管高度扩张、破裂出血,结膜结缔组织疏松,角膜、巩膜炎细胞浸润,视网膜正常梳状纹理消失、内界炎症反应性均质样粉染物质沉积,细胞排列紊乱.结论:TPM中、大剂量长期应用均可致IDPN诱发的头部抽动模型大鼠眼出血,临床用药应遵循从小剂量开始的原则.
作者:郭慧;欧阳颖;何海兰;母发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施图伦滴眼液治疗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施图伦滴眼液治疗视疲劳患者152例304眼,测量其调节幅度(调节力AMP)变化.结果:用药前与用药4周后比较,患者调节幅度增加,P<0.05.差异有显著性,视疲劳症状改善.结论:施图伦治疗视疲劳效果确切,且安全方便.
作者:余静;程凯尧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子宫与卵巢血流动力学分析及,临床疗效评价补肾化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PCO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采用中医补肾化瘀法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克罗米芬治疗.分别于排卵前2(LH-2)d、排卵后7(LH+7)d进行卵巢血供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仅以排卵侧(功能侧)与非排卵侧进行分析.记录子宫动脉、卵巢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超声监测卵泡,评价补肾化瘀法治疗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子宫排卵侧在排卵时相LH-2、LH+7服药前后PSV参数差异有显著性(P<0.001).卵巢在排卵时相LH+7服药前后PSV参数差异有显著性(P<0.001).子宫排卵侧在排卵时相LH-2、LH+7服药前后EDV参数差异有显著性(P<0.001).卵巢在排卵时相LH-2服药前后EDV参数异性有显著差(P<0.001),I,H+7排卵侧差异有统计性(P<0.01).观察组2年怀孕率为73.33%,对照组为51.67%,两组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PCOS不孕者服用补肾化瘀方药后,子宫、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临床疗效有明显改善.
作者:张晓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颌骨良性肿瘤性病变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对颌骨良性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良性肿瘤性病变的CT表现,观察病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结果:38例良性肿瘤性病变均为边缘清楚肿块,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其中,含牙囊肿5例,根尖囊肿7例,常有硬化缘,囊内密度均一,内含牙根或病齿.角化囊肿10例,多向舌侧膨胀,分房大小均匀.造釉细胞瘤10例,呈分叶状,有切迹,多向颊侧膨胀,分房大小不均,相邻颌骨骨质吸收缺失或增生硬化.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例,均为骨质膨胀性破坏,其内骨结构紊乱,正常骨小梁消失.结论:颌骨良性肿瘤性病变各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CT扫描对其病变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诗林;李莹;徐坚民;单军;钱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深呼吸预处理对无痛胃镜检查中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全麻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200例,分成深呼吸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00例,麻醉方法均为静脉输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观察其麻醉时间、用药量、呼吸抑制情况、SpO2变化趋势及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总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呼吸组发生呼吸抑制、血氧饱和度下降情况明显减少,Sp0:在麻醉后及检查过程中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麻醉前深呼吸预处理,能增加机体氧储备,减少了患者因呼吸抑制所致缺氧.
作者:马黎阳;吴艳琴;熊俊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月经过少的发病因素及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对该病的诊治.方法:收集湘雅二医院2008年5月至2008年11月在妇科门诊就诊的月经过少患者103例,根据病史、年龄、内分泌及相关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月经过少原因多样,包括宫腔粘连(22.3%),多囊卵巢综合征(15.5%),子宫内膜菲薄(8.74%),卵巢早衰(6.79%),高泌乳素血症(4.85%),精神因素(4.85%)等.从发病年龄上看,15~20岁16例,21-25岁31例,26~35岁32例,36~40岁19例,40岁以上5例.其中原发不孕46例,继发不孕37例.结论:月经过少主要病因由宫腔内因素所致,发病年龄不同其主要发病因素也不同.
作者:张红媛;朱付凡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腹针对心脏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探讨腹针疗法促胃肠动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研究对象为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疗程5 d,比较腹针组与对照组不同时点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结果:腹针组治疗第6天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高于时照组(P<0.01).结论:腹针的促心脏术后胃肠动力作用机制可能是药物通过刺激迷走神经胆碱能通路,提高血浆胃动素水平有关;同时增加胃泌素分泌,增强迷走神经对胃肠平滑肌的兴奋作用.
作者:王侠;李晓庆;刘晶梅;吴焕林;王继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丽水市中心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征及blaOXA23基因携带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经VITEK2-compact微生物系统鉴定,收集丽水市中心医院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从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62株.统计其科室来源,以K-B法检测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并利用PCR扩增法检碳青酶烯酶耐药基因blaOXA23.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前两位是脑外科和ICU病房,分别占32.3%和27.4%.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阳性率高的是ICU,为70.6%(12/17);其次为脑外科,为35.0%(7/20).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多粘菌素耐药率分别为33.9%、38.9%、61.3%、53.3%、56.1%、45.2%、16.9%和0.0%.blaOXA23总检出率35.5%,亚胺培南耐药鲍曼blaOXA23检出率100.0%,敏感鲍曼均未检出.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广泛,并且多重耐药性严重;blaOXA23基因可能是耐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作者:黄建胜;吴日荷;丁文杰;蒋卫平;吴伟东;李爱芳;李国雄;黄金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维持剂量的人口学因素,以指导术后的抗凝治疗.方法:收集85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资料,分别将华法林维持剂量与性别、年龄、体表面积、吸烟、饮酒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这些人口学因素对华法维持剂量的影响.结果:(1)女性患者华法林的维持剂量和 PT-INR(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都要比男性患者小.(2)华法林维持剂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250,P<0.001),与体表面积呈正相关(r=0.337,P<0.001).(3)年龄和体表面积可以解释华法林维持剂量个体异的17.9%.结论:本研究证实一些人口学因素例如年龄和体表面积可以解释华法林维持剂量的部分个体差异,接下来还需进一步地探讨其他因素,例如遗传因素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
作者:徐丹;刘媛;钟诗龙;杨敏;林曙光;余细勇;劳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在无痛人流术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以期指导临床麻醉用药.方法:将60例孕妇分为A组和B组,A组负责麻醉的医师知道BIS监测结果,以BIS监测数据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用药,B组患者采用BIS监测,但负责麻醉的医师不知道BIS监测结果,麻醉医师根据临床经验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用药.观察在人流术中因手术刺激对患者机体的影响以及如何使丙泊酚的用量达到佳.结果:与B组相比较.A组患者用药量较少,各种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结论:在无痛人流中通过实施BIS监测,使无痛人流更加安全,对临床实施无痛人流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王翠玉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