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镇痛和进食对产妇胃肠功能的影响

彭沛华;衡新华;刘曼;李白鸾;耿力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镇痛, 进食时间, 产妇, 术后胃肠功能, 镇痛方式, 尚未见报道, 对比观察, 临床, 分组
摘要:术后镇痛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术后镇痛方式和进食早晚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分组对比观察,旨在探讨术后镇痛方式和进食时间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抑制促血管生成素基因表达对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抑制促血管生成素-2(Ang-2)基因表达后时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体外成瘤性和血管生成的影响,阐明Ang-2基因在肝癌血管生成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为研究抗血管生成疗法奠定基础.方法:选择携带Ang-2基因的肝癌细胞系SMMC7721,通过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将特异干扰性小RNA(siRNA)基因导入SMMC7721肝癌细胞系,并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用RT-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是否成功构建了抑制Ang-2基因表达的SMMC7721肝癌细胞系.将63只裸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转染和未转染siRNA基因的携带Ang-2基因SMMC7721肝癌细胞及不携带Ang-2基因SMMC7721肝癌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产生肿瘤结节,观察肿瘤的生长的速度并对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进行检测.结果:用RT-PCR方法从RNA水平以及用免疫荧光法从蛋白质水平均证实新构建的肝癌细胞系成功抑制了Ang-2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抑制了Ang-2基因后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P<0.05),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的数量较未转染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Ang-2的表达增强了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体外成瘤性并促进了肿瘤组织中的血管生成.抑制Ang-2的表达可以明显减弱这种促进作用.

    作者:欧卫权;彭林;孙昕;杨辉;吴晓媚;赖运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不同方法预防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临床观察

    依托咪酯是一种超短时效的非巴比妥类催眠性静脉麻醉药,它具有麻醉效能强,起效快、诱导平稳、舒适、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休克、心功能很差、高龄等患者的伞麻诱导.

    作者:邓信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深呼吸预处理对无痛胃镜检查中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深呼吸预处理对无痛胃镜检查中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全麻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200例,分成深呼吸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00例,麻醉方法均为静脉输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观察其麻醉时间、用药量、呼吸抑制情况、SpO2变化趋势及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总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呼吸组发生呼吸抑制、血氧饱和度下降情况明显减少,Sp0:在麻醉后及检查过程中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麻醉前深呼吸预处理,能增加机体氧储备,减少了患者因呼吸抑制所致缺氧.

    作者:马黎阳;吴艳琴;熊俊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肝硬化患者检测腹水电解质和肾功能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钾、钠、氯、钙、尿素氮和肌酐(K+、Na+、Cl-、Ca2+、Urea、Cr)等生化指标在肝硬化患者腹水和血液中的相关性.方法:采集40例肝硬化患者腹水和血液标本,检测两者中K+、Na+、Cl-、Ca2+、Urea和Cr的水平.结果:K+、Ca2+和Cr在腹水中的浓度分别低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分别为(3.80±0.51)mmol/L和(3.93±0.54)mmol/L,(1.78±0.34)mmol/L和(2.06±0.31)mmol/L,(102.88±36.31)mmol/L和(110.05±40.06)mmol/L],两者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JP<0.05);而Na+、Cl-和Urea在腹水中的浓度分别高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分别为(141.45±5.87)mmol/L和(140.35±5.88)mmol/L,(113.59±7.29)mmol/L和(103.61±5.32)mmol/L,(8.24±6.19)mmol/L和(7.33±5.01)mmol/L],两者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K+、Na+、Cl-、Ca2+、Urea和Cr在腹水中的浓度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92、0.89、0.81、0.91和0.97,所有检测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Na+、Cl-、Ca2+、Urea和Cr在腹水中的浓度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如果血液标本无法获得而肝硬化诊断明确.可通过腹水检查监测患者治疗中的电解质和肾功能水平.

    作者:胡迎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食管鳞癌组织中talin mRNA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talin 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食管鳞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的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2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talin mRNA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talin mRNA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talin mRNA 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及分化程度无关(均P>0.05).结论:人食管癌组织中talin mRNA表达明显降低,talin的低表达有望成为食管癌恶性转化及与其浸润转移有关的一种新的标志物.

    作者:曹学全;杨朝晖;章辉;贾万钧;卢洪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三联疗法佐用利多卡因和甘露醇治疗慢性胃炎180例

    目的:探讨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佐用利多卡因和甘露醇口服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性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分两组,在应用三联疗法杀灭H.pylori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利多卡因5mL和20%甘露醇15ml,的混合液,饭前15 min口服,1日3次;对照组加用吗丁啉10mg,1日3次饭前口服,疗程1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1.4%,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佐用利多卡因和20%甘露醇治疗慢性胃炎在改善上腹胀痛等症状方面比吗丁啉更为有效,无明显副作用,为治疗慢性胃炎开辟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黎清成;谭祖稳;梁文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C反应蛋白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关系

    目前,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多,它与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等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认为它是一个被低估而未被充分利用的指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肺隔离技术应用进展

    肺隔离技术是指将左、右肺的通气路径分隔开,对一侧肺进行通气,而对另一侧肺进行气体密封,实现选择性单肺通气,阻止血液、痰液或者脓液等污染物由患侧进入健侧造成交叉感染,同时利于更好地暴露胸腔内术野.

    作者:翟文倩;王国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托吡酯致Tourette综合征大鼠眼出血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托吡酯(TPM)对亚氨基二丙腈(IDPN)诱发的头部柚动大鼠模型眼组织的毒性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氟哌啶醇组和TPM小、中、大剂量组,建立IDPN诱导的Tourette综合征动物模型,连续给药5周后观察眼组织病理改变.结果:肉眼观察:给药20 d后,TPM大剂量组和氟哌啶醇组各有3只大鼠出现眼出血;给药28 d后,TPM中剂量组2只大鼠出现眼出血现象.HE染色:角膜上皮增厚,角膜巩膜交界处血管高度扩张、破裂出血,结膜结缔组织疏松,角膜、巩膜炎细胞浸润,视网膜正常梳状纹理消失、内界炎症反应性均质样粉染物质沉积,细胞排列紊乱.结论:TPM中、大剂量长期应用均可致IDPN诱发的头部抽动模型大鼠眼出血,临床用药应遵循从小剂量开始的原则.

    作者:郭慧;欧阳颖;何海兰;母发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哺乳动物DNA甲基转移酶家族的研究进展

    哺乳动物 DNA 甲基化是基因组DNA的一种主要表观遗传修饰形式,在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中起重要作用,亦与哺乳动物细胞的生长和发育以及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宋华梅;黄利鸣;王艳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大黄对脓毒症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的发病率正日益增加.往往来势凶猛,进展迅速死亡率高,一直是国内外危重病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重点和重大疑难问题.

    作者:杨登文;龙胜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足月胎儿骨松质金属微量元素的应用性检测

    目的:检测与比较足月胎儿不同部位干骨骨松质中Ca、Fe、zn、Cu以及Mn等金属微量元素的含量,为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收集30例足月胎儿新鲜腰椎、股骨头、髂骨以及胸骨的骨松质标本,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腰椎骨松质中Ca、cu、zn、Fe、Mn 干骨含量分别为5 663.12、0.28、84.11、15.15和0.28μg/g,髂骨骨松质分别为6 246.11、0.35、93.83、19.52和0.09μg/g,股骨头骨松质分别为5 379.76、0.26、73.91、1&59和0.18μg/g,胸骨骨松质分别为3 519.63、0.52、74.35、22.25和0.45μg/g.结论:Ca、Cu、Zn、Fe、Mn 5种金属微量元素在腰椎、股骨头、髂骨以及胸骨骨松质中的含量存在差异.

    作者:关华;张纯清;王琮民;张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阿尔茨海默病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对挥发性吸入麻醉药药物敏感性的变化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对挥发性吸入麻醉药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方法:C57BL/6J雌鼠与C3H/HeJ雄鼠交配得到F1代.再将F1代与3月龄的APPswe/PSldE9双转基因小鼠交配得到F2代.F2代小鼠提取鼠尾DNA,PCR扩增目的基因并鉴定.选8月龄F2代同窝小鼠根据是否含APP和PSI基因分为转基因组和野生对照组,用夹尾法分别测定两组异氟醚、七氟醚和地氟醚3种挥发性吸入麻醉剂的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值).结果:繁育F2代小鼠12只,其中转基因组7只,野生对照组5只.转基因组小鼠3种挥发性吸入麻醉剂MAC值分别为异氟醚1.129 ±0.160,七氟醚1.900±0.153,地氟醚5.614±0.363,均较野生对照组低,但是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PP/PSI双转基因对8月龄小鼠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3种挥发性吸入麻醉剂的MAC值无明显影响.

    作者:赵燕星;林琳;苏殿三;陈杰;王祥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特征及blaOXA23基因分布

    目的:分析丽水市中心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征及blaOXA23基因携带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经VITEK2-compact微生物系统鉴定,收集丽水市中心医院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从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62株.统计其科室来源,以K-B法检测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并利用PCR扩增法检碳青酶烯酶耐药基因blaOXA23.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前两位是脑外科和ICU病房,分别占32.3%和27.4%.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阳性率高的是ICU,为70.6%(12/17);其次为脑外科,为35.0%(7/20).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多粘菌素耐药率分别为33.9%、38.9%、61.3%、53.3%、56.1%、45.2%、16.9%和0.0%.blaOXA23总检出率35.5%,亚胺培南耐药鲍曼blaOXA23检出率100.0%,敏感鲍曼均未检出.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广泛,并且多重耐药性严重;blaOXA23基因可能是耐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作者:黄建胜;吴日荷;丁文杰;蒋卫平;吴伟东;李爱芳;李国雄;黄金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血浆B型利尿钠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动脉压力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B型利尿钠肽(BNP)水平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方法:心脏多普勒超声测定67例住院c0PD患者治疗前后及同期20例我院离退休健康体检者肺动脉收缩压,并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BNP水平.结果:COPD患者治疗前后肺动脉收缩压、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均P<0.01);COPD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29.70±9.66)mmHg、BNP水平(71.63±35.22)pg/mL显著低于治疗前(58.96±16.80)mmHg、(350.24±337.38)pg/mL(均P<0.01);治疗前后COPD患者血浆BNP水平与肺动脉收缩压均呈明显的直线正相关(均P<0.01).结论:肺动脉高压时心室代偿性分泌BNP增多.血浆BNP水平反映了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左志通;陈宝华;王旭;刘小铭;凌春华;张彩娣;邹新中;史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胰导管内灌注含胰酶抑制剂的UW液对胰导管保护效果的评价

    目的:评价胰导管保护法(即在胰腺获取时向胰导管内注射少量含胰酶抑制剂 trypsin inhibitor 的 uw液,TlUW 液)对冷保存期间胰导管的保护效果.方法:大鼠胰腺分为5组.组1,新鲜胰腺(n=10);组2,未应用胰导管保护法仅用 TIUW 液保存6 h的胰腺(n=10);组3,应用胰导管保护法且用TIUw液保存 6h 的胰腺(n=10);组4,未应用胰导管保护法仅用 TIUW 液保存24 h的胰腺(n=10);组5,应用胰导管保护法且用 TIUW 液保存24 h的胰腺(n:10);应用锥虫蓝染色评价胰导管细胞的死亡率,石蜡切片观察胰导管保护后胶原酶的分布情况.结果:胰导管细胞死亡率分别为(5.5±3.0)%、(58.6±9.1)%、(16.8±4.9)%、(64.4±8.1)%、(17.2±3.0)%,组2和组3相比、组4和组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3和组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应用胰导管保护法组的胶原酶分布均较未应用组的均匀.结论:胰导管保护法较好的保存了胰导管系统的完整性,且胰导管的活性状态不随时间推移而恶化;胰导管系统的完整性是胶原酶均匀分布的前提.

    作者:胡浩;黄锦山;李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腹针对心脏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胃肠激素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腹针对心脏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探讨腹针疗法促胃肠动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研究对象为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疗程5 d,比较腹针组与对照组不同时点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结果:腹针组治疗第6天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高于时照组(P<0.01).结论:腹针的促心脏术后胃肠动力作用机制可能是药物通过刺激迷走神经胆碱能通路,提高血浆胃动素水平有关;同时增加胃泌素分泌,增强迷走神经对胃肠平滑肌的兴奋作用.

    作者:王侠;李晓庆;刘晶梅;吴焕林;王继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冠心病存活心肌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存活经过近数十年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过去我们认为心肌在缺血后会成绩现不可逆的损伤,乃至心肌坏死,导致心脏的收缩功能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减低,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心肌细胞是不可冉生的,是一种全或无现象.

    作者:祖磊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6周末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改良爱丁堡一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评分.结果:治疗组抑郁症状改善较对照组起效快,且疗效更明显,同时治疗组神经功能康复评分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氟西汀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作者:李叶芳;李伟锋;夏锋;张玉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后肾腺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对后肾腺瘤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进行分析.方法:3例后肾腺瘤,复习其临床资料,病理学检查包括常规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并进行随访.结果:光镜下肿瘤细胞小,均匀一致,核大质少,无异型性及核分裂像,肿瘤细胞排列成小管状、梁索状、团块状、乳头状及肾小球样结构.出血、坏死、囊性变常见,并可见沙粒体钙化.免疫组化Vimentin(+)、CK7(+)、CK18(+)、CD57(+)、EMA(-)、SYN(-)、Desmin(-).2例患者术后状态良好,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征象.1例术后恢复中.结论:后肾腺瘤是一种军见的肾脏良性肿瘤,组织学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肿瘤细胞小,胞浆少,核小,无异型性及核分裂,常肾密排列成小管状或腺泡状、梁索状、小团状、乳头状及肾小球样结构,沙粒体及钙化常见,常继发出血坏死囊性变.免疫组化表现为Vimentin、CD57、CK阳性表达,其中Vimentin恒定弥漫出现.需与wilms瘤、肾乳头状细胞癌、后肾腺纤维瘤等进行鉴别.

    作者:孟红;蒋春樊;蒋俊;孟寒;韩义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