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荷花;方芳;徐怡琳
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受到过度刺激导致的生理学调节可能是促使继发性脑损伤的因素之一.而氯胺酮作为NMDA受体拮抗剂是否发挥了脑保护作用,长期以来尚无确定的结论.NMDA受体诱导神经元死亡的这一结论是确定的,因此临床上又对NMDA受体拮抗剂的脑保护作用进行了研究.
作者:蔡淑女;方军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肝病产妇能否哺乳是一个长期以来困扰着人类的问题.目前认为,甲肝患者急性期、乙肝患者母血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及后两项阳性产妇均不能哺乳,乳汁HBV-DNA 阳性者也不宜哺乳[1].故对以上产妇需及时回奶.但肝病患者有其特殊性,许多回奶疗效可靠的药物(如雌激素类药物)会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而使产妇肝病病情加重.过去使用生麦芽回奶时间长,乳胀及恶寒发热患者多.近两年我院使用维生素B6回奶,临床上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曹蓉;向清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鲍曼不动杆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感染特点及其药敏结果.结果:4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大部分来自于下呼吸道标本,占80.1%.院内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居多,占64.5%.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中9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到2008年,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头孢吡肟、美洛培南等耐药率均超过65%:介于40%~45%的有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多粘菌素E的耐药率低,为5.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对抗菌药物存在多药耐药性,该菌耐药率高,临床上应根据其临床分布特点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理抗菌药物.
作者:池琼;郑纪阳;戴新建;陈身贤;徐克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我院于2009年7月24日收治11例急性维生素D中毒患者,经及时确诊,采取有效措施,均脱离危险,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昭穗;夏挺;许树根;黄昭喧;梁萌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造血细胞磷酸酶(SHP-1)基因和天冬酰氨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3)基因表达与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的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HP-1和caspase-1、3的mRNA表达.结果:AL患者SHP-1和caspase-1、3表达率分别为33.3%、80.0%、100.0%;SHP-1和caspase-1、3基因阳性患者的首次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5.0%、64.3%和55.8%,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分别为15.6%、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1、3与SHP-1表达呈正相关.结论:SHP-1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它可能是通过激活下游的凋亡基因caspase-1、3发挥作用;caspase-1、3与SHP-1基因表达呈正相关且与患者的CR率有关,表明它们均参与了急性白血病的转归,可同时作为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指标.
作者:韩颖;化罗明;范丽霞;季静;张征;郭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诱导期无辅助呼吸下气管插管的方法早已得到许多学者的肯定,我科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也多次应用,获得了肯定的效果.在实践中我们还观察到其与腹腔镜宫外孕手术术后呕吐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夏东云;潘国秋;舒敬华;邱国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患者男,39岁,因反复上腹隐痛、黑便半年,再发伴呕血1次,于2007年11月23日13:00人院.患者近半年来,不明原因常感上腹隐痛,腹痛与饮食无关,无放射痛,伴间断黑便,为黑色成形便,每天1~2次不等,均持续数日可自然缓解,但反复发作,曾多次到外院就诊,行胃镜检查示:胃体,溃疡A2期.给予抑酸、对症处理效果不佳.
作者:常江;和海玉;柳利明;秦容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Kai-1、Fit-4(fms样酪氨酸激酶4)和Tiam-1(T淋巴瘤侵袭转移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寻找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标志物.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Kai-1、Flt-4和Tiam-1表达情况,比较它们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间的表达差异;对52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评估Kai-1、Flt-4和Tiam-1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Kai-1、Flt-4和Tiam-1阳性率分别为61%、49%和84%,表达率均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1);Kai-1、Fit-4和Tiam-1表达呈正相关性;Kai-1、Flt-4和Tiam-1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90%、66%和94%,特异度分别为67%、67%和25%,准确度分别为78%、67%和49%;Kai-1在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术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Kai-1、Flt-4和Tiam-1表达异常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Kai-1和Flt-4表达情况有助于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作者:韦荣干;黄振录;周祥祯;丁志敏;莫祥兰 刊期: 2010年第10期
骨髓增殖性疾病(MPD)主要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等疾病,以一系或多系血细胞的过度增多为临床表现[1].近来国内外的病例报道显示,在这些患者中会出现假性高血钾的情况.本文报道4例出现假性高血钾的临床病例,分析患者发生假性高血钾的情况,并结合文献讨论假性高血钾发生的原因.
作者:郭晓玲;王慈;张改玲;牛志云;蔡圣鑫;潘崚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升高.在我国,胰腺癌近20年来发病率增长约6倍,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第5位,而其总手术切除率和5年存活率无显著提高.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往往已是晚期,能手术切除的只占10%~15%,此类患者无手术治愈的希望,治疗原则是合理选择各种治疗措施,稳定或减缓肿瘤发展速度,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作者:夏金堂;徐波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起到外周血管置管,中央静脉治疗的效果,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且置管时间长.我科于2009年12月22日给一患者置入PICC管后,12月31日床边B超显示有血栓形成.经及时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得到较满意效果.
作者:李俊璞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肝细胞性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57例施行肝癌根治术的病例入选本研究,根据其复发倾向分为早期复发组及非早期复发组.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GPC3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均提示GPC3高表达于早期复发组.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GPC3表达、肿瘤直径、血管侵犯和ALT(P<0.05)是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GPC3,肿瘤直径和血管侵犯是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PC3其高表达有可能增加复发风险.
作者:陈斯聪;简志祥;陈伟;郑江华;陈志红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对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治疗幼年脊柱关节病(JSp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所有患者均符合欧洲脊柱关节病研究组(ESSG)分类标准,年龄≤16岁,病情处于活动期,关节炎数≥2,肌腱端炎数≥3,总体疼痛VAS≥4(0~10),对NSAIDs和传统DMARDs疗效不佳,给予依那西普0.4 mg/kg,每周2次(大用量至50 mg/w),疗程12周.评价指标为0、4、8、12周关节炎数、肌腱端炎数、总体疼痛评分VAS、晨僵时间及实验室炎症反应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浓度(CRP)等.并随访至48周,观察依那西普减量维持和停用依那西普后患者病情状况.随时记录观察期间不良事件.结果:26例患者完成了12周的观察.4周后,关节炎数和肌腱端炎数均减少,与各自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12周时这种情况继续改善;其他各项疗效指标也反映出相似的改善程度和趋势;实验室炎症反应指标12周后也明显下降(P<0.05).随访过程中,16例患者降低依那西普剂量密度继续使用,病情维持稳定.停用依那西普的患者中,多数病情加重.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未发现结核、严重感染等情况.结论:依那西普可以迅速改善JSpA的症状和体征,降低用药频率可维持疗效,安全性较好.
作者:谢红伟;李娟;吕卓;高国华;盘晓燕;戴森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骶髂关节炎和肌腱端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比30例健康志愿者和50例AS患者的彩色多普勒高频声像和血流情况,活动期及非活动期AS患者病变部位的高频声像和血流的改变,并与血沉、C反应蛋白和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等作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志愿者比较AS患者骶髂关节、跟腱附着端、髌韧带附着端、股直肌肌腱附着端超声检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ath AS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4的患者在外周肌腱端阳性率较BASDAI<4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在Bath AS功能指籹数、患者总体评价VAS、夜间背痛和总体背痛VAS、晨僵时间、ESR、CRP均较BASDAI<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能敏感地发现关节滑膜和肌腱端病变的变化情况,从而间接地反映炎症程度,可用于活动性AS患者病情的追踪和临床疗效的评价.
作者:薛勤;朱家安;汪年松;张晓光;高许萍;范瑛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臭氧水治疗感染性创面后,对内源性生长因子含量的影响,探讨臭氧水抗炎修复作用的机制.方法:将50只vista大鼠随机分成5组,洗必泰治疗组、低、中、高浓度臭氧水治疗组、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各10只.首先在大鼠背部造成实验性感染性伤口,感染成功后48 h进行治疗,每天1次,9 d为1个疗程.并在治疗前,治疗后3、6、9 d后分别对感染伤口的变化进行观察;同时切取皮肤、肌肉组织标本,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并探讨这两种细胞因子含量变化与臭氧水对创面修复作用的关系.结果:EGF含量在臭氧水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及洗必泰治疗组,而TNF-α含量则是相反.结论:臭氧水对内源性的EGF以及TNF-α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创面的抗炎以及修复.
作者:余斌;黄华军;林庆荣;王博炜;陈辉强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儿童强直性脊柱炎(JAS)患者髋关节病变的X线表现及其病变分级与中轴关节下段病变分级的相关性.方法: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71例确诊的JAS患者的骨盆和腰椎X线平片进行阅片分析及BASRI评分.结果:髋关节问隙变窄25.35%(36/142)、股骨头基部骨赘形成22.54%(32/142)、髋臼囊变21.83%(31/142)、股骨头囊变19.01%(27/142)、髋臼骨赘形成16.20%(23/142)等征象常见,常合并存在,且一般双侧髋关节均受累.髋关节与腰椎、骶髂关节及中轴关节下段(腰椎+骶髂关节)受累程度级别呈正相关(r=0.511、r=0.412、r=0.492,P<0.01).结论:与骨质增生、骨赘形成共存的关节间隙变窄是JAS髋关节受累的特征性表现.JAS髋关节病变与腰椎和骶髂关节病变同步进展.
作者:郑楠;刘源;黄钟杰;郭仕涛;庄儒耀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发生于老年人,非手术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病死率达15%~20%[1].采用可靠的内固定手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下床活动是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闭合复位Gamma钉内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感染率低,疗效好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推广过程中,我们发现手术体位摆放难度较大,导致麻醉管理困难及C臂机不良生物效应等障碍.针对上述难点,我们制定了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Gamma钉内固定标准手术体位.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荷花;方芳;徐怡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累及腹膜后者临床虽不少见,但因其表现无特异性,病情复杂,易引起误诊,影响治疗及预后.2001年5月至2008年4月本院收治波及腹膜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5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琛;肖接承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术后乳房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总结12例乳腺肿瘤术后假体植入和自体组织移植即刻乳房再造的经验,介绍乳房再造的安全性以及病例选择和手术方法.结果:12例再造手术均取得成功,应用假体植入即刻乳房再造8例,背阔肌肌皮瓣(或扩大背阔肌肌皮瓣)即刻乳房再造4例(其中联合假体植入1例).病理结果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伴局灶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乳腺癌9例.术后辅助化疗7例,放疗2例,内分泌治疗5例.随访时间1~18个月,均无局部复发,再造乳房效果满意.结论:乳腺肿瘤术后即刻乳房再造能兼顾肿瘤治疗和形体美容的要求,安全可行.
作者:韩学东;甄林林;施建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及阿司匹林半抵抗(ASR)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186例冠心病患者,光学法检测分别由二磷酸腺苷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将患者分为AR或ASR组及阿司匹林敏感(AS)组.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临床因素与AR或ASR的相关性.结果:AR+ASR组与AS组中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28/58和39/128,糖尿病患者例数分别为23/58和26/12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3.01 4±0.72)mmol/L和(2.7±0.65)mmol/L,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AR+ASR组与AS组中高血压病怠者例数分别为23/58和34/128,吸烟患者例数分别为17/58和25/1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LDL-C血症及糖尿病是AR或ASR的易患因素.结论:AR或ASR在女性冠心病患者及合并糖尿病或高LDL-C的冠心病患者中易于发生,其中高LDL-C血症及糖尿病与AR或ASR相关性强.
作者:吴建华;朱健华;潘闽;石桂良 刊期: 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