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维;杨慧兰;樊建勇
Kimura病在1937年由中国学者金显宅等首次报道,1948年Kimura等以日文文献报道后,因日本学者的广泛引用.以后在国际上该疾病便被称之为Kimura病.多见于亚裔中青年男性.
作者:薛增奇;潘升华;孙庆丰;潘嘉西;丁继光;徐道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在发病后24 h内入院,于入院后第1、3、7、14天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同时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田氏公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别对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结果:脑梗死组白细胞介素-10在发病后第1、3、7、14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体积脑梗死的IL-10含量大于小体积脑梗死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呈正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细胞介素-10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国华;高瑞利;周毅;刘希奇;蒋欣;张宏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烟雾致伤组(ALI组)和卡托普利干预组(CAP组).CAP组腹腔注射卡托普利(5 mg/kg),对照组和AU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5 min后复制烟雾吸入性ALI模型.致伤后5 min、5 h分别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光镜观察肺病理变化.结果:ALI组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呈进行性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肺病理改变明显.CAP组致伤后5 h PaO2及PaO2/FiO2较5 min显著改善(P<0.01),与ALl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肺病理改变较轻.结论:卡托普利能明显改善ALI时肺的气体交换.
作者:史家欣;赵中苏;杜志强;杨向新;刘克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氩气刀、高频电刀与传统手术治疗会厌囊肿的效果.方法:分别用氩气刀、高频电刀、传统手术切除治疗53例会厌囊肿患者.结果:采用氩气刀切除比传统手术切除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不易复发的优点.采用氩气刀切除比高频电刀切除具有术后疼痛时间短、创面反应程度轻、会厌红肿消退时间短、创面愈合快的优点.结论:氩气刀治疗会厌囊肿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组织损伤轻、创面愈合快、复发率低、治疗效果确切的优点.氩气刀总体治疗效果优于高频电刀和传统手术切除,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项光早;廖志苏;张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常规的桡动脉穿刺,针干与皮肤呈45°角进针,作动脉采血,有较高的成功率.但在置管时,由于套管与动脉有较大成角,成功率明显降低.改行小于30°角进针,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将明显提高.
作者:费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诱导对骨形成蛋白-7(BMP-7)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分化表型的影响.方法:将辛伐他汀诱导和未经诱导的免MSCs分别转导BMP-7基因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导后细胞BMP-7的表达:通过观察细胞生长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测定骨钙素含量,分析辛伐他汀诱导对BMP-7基因修饰的MSCs的增殖和分化表型的影响.结果:转导后BMP-7基因在诱导组和未诱导组MSCs中均有表达,诱导组细胞BMP-7表达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含量均比较未诱导组明显增高.结论:转导前辛伐他汀诱导能够促进BMP-7基因修饰的MSCs的成骨转化.
作者:闫露;粟艳;沈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组织补片(acellular derrnal matrix,ADM)应用于外耳道成形术以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因外耳道狭窄行外耳道成形术或(和)乳突根治术的10例患者(10耳),所有病例予以修复材料ADM修复,观察和总结其术后效果.结果:10例患者10耳随访6个月~2年,10耳均未出现排斥反应,8耳外耳道宽敞,1耳外耳道轻度狭窄放置扩张管后未狭窄,1例外耳道基底细胞癌复发.结论:ADM的组织相容性好,厚薄适宜,手术操作简便,是一种应用于外耳道成形术中安全有效的修复材料.
作者:吕洁瑜;周剑勇;常明章;严飞鹏;熊国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参附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脏组织中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10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组、林格液组、参附注射液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失血性休克及药物复苏大鼠不同时间点肺脏组织中血管EPCR的动态变化.结果:失血性休克组肺脏组织中EPCR mRNA明显升高,林格液组和参附注射组早期有所升高,随后开始下降.与失血性休克组相比.林格液组和参附注射液组肺内EPCR mRNA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参附注射组下降更明显.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减少失血性休克大鼠肺脏组织中EPCR的表达,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凝血功能,而早期应用效果可能更好.
作者:吴双华;潘景业;沈晔;张近波;张艳杰;陈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ASAⅡ~Ⅲ级择期老年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30例,浓度0.01μg/(kg·min),为Ⅰ组(n=30);浓度0.015μg/(kg·min),为Ⅱ组(n=30);浓度0.02μg/(kg·min),为Ⅲ组(n=30).行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设定持续给药量为2mL/h.持续输注48 h.PCIA为每次0.5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术后2、4、8、12、24、48 h各时间段内的视觉模拟评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患者按压次数与有效按压次数之比(T/E).结果:在术后2、4、8、12 h时间段内Ⅱ、Ⅲ组镇痛效果优于.Ⅰ组(P<0.05);Ⅱ、Ⅲ组T/E比在2、4、8、12 h时间段内明显高于Ⅰ组(P<0.05);Ⅲ组恶心、呕吐在3分级别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0.015μg/(kg·min)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满意,副作用少,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
作者:黄金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鼻部炎症性疾病与气道炎症性疾病的关系,分析鼻内镜外科干预对气道炎症转归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0月至2007年12月随访观察至少3个月以上的824例经鼻内镜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比较鼻部炎症性疾病和非炎症性疾病与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的相关性,分析鼻内镜外科干预对气道炎症转归的影响.结果:鼻部炎症性疾病(鼻息肉病、慢性鼻窦炎)伴有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者113例(包括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占16.5%,其中鼻息肉、哮喘、阿司匹林不耐受三联症者12例,鼻部非炎症性疾病伴有下呼吸道炎症者8例.占5.8%.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X2=10.641,P<0.01).鼻内镜术后下呼吸道炎症治愈27例,好转62例.病情无改变者24例,总改善率达到78.8%.其中支气管哮喘改善卒69.6%,气管炎86-3%,支气管扩张100%.术中术后无一例出现因手术本身直接导致的病情加重.结论:需行鼻内镜手术的鼻息肉病、慢性鼻窦炎患者中有16.5%伴有程度不同的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鼻内镜外科干预可明显改善甚至治愈伴发的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
作者:季俊峰;王秋萍;李泽卿;江满杰;王天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测定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在结核性脑膜炎病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对30例结核性脑膜炎、34例化脓性脑膜炎、15例病毒性脑炎及23例非脑膜炎的有头痛症状患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脑脊液ADA,其中15例结核性脑膜炎分别测定入院时、2周、4周、6周脑脊液ADA.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ADA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ADA>8 U/L作为阳性阈值,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1.7%.随着病情的好转,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ADA含量也逐渐降低.结论:脑脊液腺苷脱氨酶可作为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以及病情好转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谈鹰;王庄;王亚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是药疹中较为严重的一型,包括眼部等全身器官组织皆受累.笔者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1998-2007年10年间收治36例该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合并眼部表现特点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廖志群;廖全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HMP)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左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方法:63例退行性心瓣膜病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MP组33例在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常规冶疗的基础上加用HMP;常规治疗组30例仅给予洋地黄、利尿利和血管扩张剂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治疗前后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心功能的变化.结果:HMP组总有效率为97.O%,常规治疗组为76.9%.HMP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HMP治疗后患者心排量、心脏指数和射血分数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未见HMP不良反应.结论:HMP是辅助治疗退行性心瓣膜病左心功能不全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作者:徐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布洛克兰沙门菌(Salmonella blockley)是对人类致病的少见沙门菌血清型之一,临床报道不多.我院于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期间收治经细菌学确诊布洛克兰血清型沙门菌9例,小结如下.
作者:姜天俊;谢阳新;周志平;赵敏;赫兢;闫慧颖;刘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原因.方法:对14例应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术中结石移入肾盂,均留置双J管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4例输尿管扭曲或狭窄致进镜困难,无法窥见结石,其中2例转开放手术,2例置双J管后ESWL治疗;2例因出血视野不清导致结石残留:1例因输尿管开口异常,置镜失败而中转开放手术;2例因术中输尿管穿孔或黏膜撕脱而转开放手术.结论:结石上移肾盂、输尿管扭曲、输尿管狭窄、输尿管开口异常、术中出血、术中输尿管穿孔黏膜撕脱是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失败的常见原因,术中操作者的熟练操作、冲洗速度的调整、术前合适病例的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骁;黄亚胜;郑珉;陈轶欣;汤群辉;侯育国;陈寅;程敏捷;虞旗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survivin、caspase-3、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对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预后的作用.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BTCC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蛋白、caspase-3蛋白、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在BTCC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0%(38/50),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与BTCC的组织学分级、预后有关(均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p53阳性表达率为68.0%(34/50),与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30.0%(3/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阳性表达率为36.0%(18/50),与正常组织阳性率[90.0%(9/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与caspase-3表达呈显著负性相关(rs=-0.457,P<0.05),survivin与p53表达呈显著正性相关(rs=0.317,P<0.05).结论:Survivin与caspase-3的表达在BTCC中呈负相关,突变型p53缺乏对survivn表达的抑制而呈正相关,对预后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陈智彬;宋永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随着围生医学和新生儿急救医学技术的进步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建立,危重新生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但脑性瘫痪(cerebral paIsy.简称脑瘫)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发达国家脑瘫发生率为2.0‰~2.5‰.我国在1997-1999年曾对江苏、河北、黑龙江、四川、甘肃及广西等省、自治区进行大规模脑瘫流行病学调查,在1~7岁小儿中.
作者:阮毅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妈富隆治疗药物流产后持续阴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对82例药物流产后2周持续阴道出血者,在B超排除了宫内妊娠物残留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妈富隆(观察组)和葆宫止血颗粒(对照组)止血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完全止血率(82.1%)高于对照组(46.5%)(P<0.01),并且妈富隆可调整月经周期,减少药物流产后首次月经来潮经量.结论:妈富隆治疗药物流产后持续阴道出血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作者:童英;张蕾;吕佳慧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采用硬膜外腔镜在诊断和治疗慢性顽固性腰腿疼痛患者中的效果,阐述硬膜外腔镜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方法.方法:20例慢性顽固性腰腿疼痛患者均通过镜头机械分离粘连和药物精确注射病变神经根,通过术后3个月的随访,有效率90.0%.结论:硬膜外腔镜是对慢性顽固性腰下肢疼痛患者进行诊断和介入疼痛治疗的新方法之一,其优点是,(1)可以通过显示器显示,肉眼观察硬膜外腔内具体病变;(2)较手术方法具有明显微小创伤;(3)可以冲洗硬膜外炎性物质、剥离粘连;(4)药物可以直接注射到病变部位消除水肿、炎症.改善疼痛.临床应用证明硬膜外腔镜是治疗慢性顽固性腰下肢疼痛的有效安全方法.
作者:纪春梅;孙德海;毛仲霞;姜长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单克隆抗体podoplanin检测结肠腺癌边缘区、中心区及正常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分析其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高于肿瘤中,心区和正常组织,肿瘤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结肠癌主要是边缘区存在淋巴管生成,检测肿瘤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可以预测肿瘤淋巴结转移.
作者:郭勇;文显梅;栗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