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阿琴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及3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EGFR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60例食管癌组织中EGFR、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45/60)、31.7%(19/60).3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分别为10%(3/30)、83.3%(25/30);EGFR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长度无关(P0.05).结论:EGFR蛋白的高表达和E-cadherin蛋白的低表达参与了食管癌的发展过程,在食管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食管癌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梁朝晖;张维彬;胡少为;李伟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54例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手术、脱水、止血、抗生素、脑细胞营养药、适量皮质激素、促醒药物及头部降温治疗,伴有精神症状者给予适量镇静药或冬眠疗法,病情平稳后1周内开始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23例(A组),病情平稳后3~4周开始行高压氧治疗的31例(B组).监测每个疗程后颅内压变化,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行语言障碍程度评估、远期生活质量评估量表(Karnolaky performance scale,KPS)行远期生活质量评定.结果: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颅内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治疗后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疗程后,A组的治疗的GOS语言功能评分及KP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较延迟行高压氧的康复效果更优.
作者:方阿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急性胸痛(1~5 h)可疑NSTEMI入院的患者测定肌钙蛋白(cTnI)、肌酸磷酸肌酶同功酶(CK-MB)质量,并同时对血清中H-FABP进行定性分析,根据终临床诊断将122例患者分为NSTEMI组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60例及非心源性胸痛组10例,比较这3项指标在NSTEMI早期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NSTEMI组H-FABP阳性率为80.77%,高于LLA组和非心源性胸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FABP测定的敏感度(80.77%)、阴性预测值(87.18%)较cTnI敏感度(42.31%)、阴性预测值(69.39%)及CK-MB敏感度(38.46%)、阴性预测值(67.68%)增高(P均<0.01),但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cTnI、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ABP较cTnI和CK-MB对早期NSTEMI诊断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蒋佩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85眼)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患者采用经鼻内镜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术中予泪囊硅胶管置管,留置于中鼻道3~6个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其中,治愈80眼(94.1%),好转4眼(4.7%),无效1眼(1.2%).结论:该术式具有创伤小,面部不遗留瘢痕,操作简便及并发症少等特点.术中植入硅胶管及重视术后随访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黄家钦;苏建中;杨世忠;麦晴雪;丘翔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7月,100例膝骨关节芡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取穴梁丘、足三里、委中、血海、阿是穴,每个穴位各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1 mL,每天1次.对照组服用西乐葆200 mg,每天1次,治疗14 d为1疗程,按JOA膝关节治疗效果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分.结果:两组均能有效减轻症状,治疗组(27.2±5.4)分,对照组(21.4±3.6)分,P<0.05.在镇痛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改善膝关节关节活动度和消肿方面,鹿瓜多肽较西乐葆疗效为优.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良好.
作者:陈民;李腾辉;李嘉;郑秋坚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比较二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20-FIESTA)和肝脏容积加速采集序列(LAVA)对门静脉系统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硬化组)和25例无肝疾病及相关疾病患者(正常组)行2D-FIESTA扫描及LAVA扫描,分别测量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的直径,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符合情况.结果:2D-FIESTA和LAVA对门静脉系统各组血管直径的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门静脉系统的癌栓及解剖变异都能很好地显示.肝硬化组中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直径明显大于正常组.结论:2D-FIESTA和LAVA可以比较满意地评价门静脉系统的情况,两者各有优势.
作者:赵宏伟;陆忠烈;吕海娟;马春燕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与泼尼松合用治疗单纯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瘦素(LP)水平的变化.方法:根据袁承文主编的<儿科诊断治疗学>中的临床分类方法,在广湖两地医学院附属医院选择PNS(单纯性)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研究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泼尼松(predisone)标准给药的中程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5岁以下3 mg/d,7岁以下5 mg,10岁以下7 mg,1次/d,观察两组治疗4、8和12周时,尿蛋白(proteinuria)、血清白蛋白(A)、血清胆固醇(TC)及血清瘦素(LP)的变化.参照资料[5-6]的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有效率为显效加有效.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两年进行两组反复或复发率的观察.结果:4、8周时,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年随访,病情反复率治疗组2例(6.2%)明显低于对照组7例(25%)(P<0.05),LP变化与尿蛋白(proteinuria)及TC呈负相关,与A呈正相关(P<0.01和P<0.05),病情反复患者LP水平有逐渐升高趋势.结论:贝那普利与泼尼松合用可起到改变肾血流量,改善滤过屏障功能的协同作用,缩短治疗时间,加快降低LP的水平,可能是稳定疗效的机制之一.
作者:黄联继;戴朝福;刘玉华;肖云武;郭树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钛板人工肋骨用于兔胸壁缺损重建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表面喷砂、酸蚀处理制备钛板人工肋骨.建立20只3 cm×3 cm的胸壁骨性缺损家兔模型.实验组应用钛板人工肋骨修复缺损(n=10),对照组采用带骨膜的自体肋骨移植(n=10).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及血磷,行胸部X线片、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所有实验兔均无手术及术后死亡,无感染、胸壁塌陷及反常呼吸发生.两组血清碱性磷酸酶和钙磷乘积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钛板与肋骨断端连接成一个整体,固定牢靠,界面大量新生骨组织,无纤维组织介入;对照组肋骨断端处骨增生明显,有连续性骨痂生成.结论:钛板人工肋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时胸壁提供有效的支撑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应用于临床.
作者:孙磊;费月海;陆远;韩勇;李小飞;周勇安;程庆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PLGA-MS)在家兔皮下给药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方法:24只新西兰免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皮下注射罗哌卡因(RoP)4 mg/kg、RoP-PLGA-MS 200 mg/kg(相当于RoP 12 mg/kg)和PLGA-MS 200 mg/kg.以针刺皮肤无反应圈直径(PND)和逃跑运动电刺激阈值(EMT)评价镇痛效果.采用HPLC测定给药后各时间点血浆RoP浓度.结果:A、B组PNDmax为5.28和2.76 cm,EMTmax为13.02和11.66 s,给药1 h后峰值浓度为2.238 μg/mL和1.306 μg/mL,消除半衰期为2.848 h和17.606 h,平均滞留时间为4.175 h和24.823 h.B组镇痛持续时间(34 h)较A组(5 h)长,C组无镇痛作用.结论:RoP-PLGA-MS局部镇痛持续时间长,扩散范围小,血药浓度稳定且水平低,表明其在体内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照飞;陈仲清;田洪居;徐建设;徐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对儿童慢性咳嗽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6例慢性咳嗽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在对因治疗的同时给予口服美普清加开瑞坦,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实验组总有效率达93.6%,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4,P<0.05).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症状均得到缓解,但在达到咳嗽缓解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上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孟鲁司特钠配合美普清、开瑞坦能有效控制慢性咳嗽症状,可作为儿童慢性咳嗽治疗首选药物.
作者:王克明;王桂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及其护理措施.方法:总结36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支架治疗的资料,对术中和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和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6例术中出现起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血管痉挛2例,2例出现短暂急性脑缺血症状;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斑块脱落2例,2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经及时治疗和护理,未遗留明显神经损害症状.发现穿刺局部血肿5例.结论:积极观察和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刘永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骨性关节炎(OA)是常见的退变性、慢性关节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负重较大的关节,其发病率在全球逐年上升.在中国,随着老龄化的到来,OA患者人数也仵逐年上升、膝关节OA已成为老年运动功能障碍与致残的首要原因.
作者:张保龙;邵增务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小儿腹腔镜手术是随着腹腔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微创外科手术,具有临床适用广、切口小、出血少等特点,深受医生及患儿父母欢迎.现将我院腹腔镜下小儿幽门成形术20例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李荷花;狄华君;徐怡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比较脊柱手术患者吸入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的恢复情况.方法:将40例在全麻下行脊柱手术患者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异氟醚(I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两组分别吸入1.0 MAC七氟醚和1.0 MAC异氟醚,间断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和异丙酚,维持血压和心率波动不超过基础值25%.记录停止吸入麻醉药到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术后苏醒评分到达9分时间.结果:S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术后苏醒评分到达9分时间均较I组缩短(P<0.05).结论:吸入七氟醚患者麻醉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吸入异氟醚者,但是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吸入异氟醚者高.
作者:卢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否改善高龄吞咽困难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卒中伴吞咽困难的高龄患者(年龄≥70岁)76例,研究组(n=38)于入院72 h内留置鼻饲管实施规范肠内营养,对照组(n=38)于入院1周内留置鼻饲管并由家属自行喂养饮食.观察两组第21天的实验室营养指标,包括总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Alb)和三酰甘油及低蛋白血症(Alb<35 g/L)发生率、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住院第21天,研究组的总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研究组(36.8%)显著低于对照组(65.8%,P=0.019);感染发生率研究组(39.5%)显著低于对照组(68.4%,P=0.021);总有效率研究组(73.7%)显著高于对照组(42.1%,P=0.043).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高龄吞咽困难卒中患者的营养,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倪伟光;赵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普米克治疗变异型哮喘临床效果及机制.方法:对60名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普米克,并同对照组给予相同基础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肺部功能、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同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好转情况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肺部功能状态好转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米克临床治疗变异性哮喘及预防复发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章丽娟;卢艳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联合双环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双环醇治疗42例(治疗组),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疼痛等)和血清生化包括丙氨酸氧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SB)、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影像资料.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77.1%、74.3%、68.6%、77.1%,与对照组52.0%、52.0%、48.0%、48.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ALT、AST、γ-GT、TG、TC下降,至复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S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影像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双环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以使血脂降低或恢复正常,并能促进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肝酶指标恢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丁关燕;秦新茂;马军;柯婷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减轻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患者留置导尿管后的不适感、减少导尿术后肉眼血尿及漏尿的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按住院先后顺序将196例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入院留置导尿管时气囊内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为15 mL(对照组)和5 mL(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后的不适感包括尿道痛、反复尿意、下腹坠胀感,导尿术后肉眼血尿及导尿管滑脱、漏尿情况.记录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留置导尿管后的不适感减轻,术后肉眼血尿、漏尿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显著性且不增加尿管滑脱.结论:适当减少双腔气囊导尿管气囊的注水量,可以减轻置管后的不适感,减少术后肉眼血尿、漏尿的发生.
作者:王玉坤;何海荣;梁艳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比较MR扩散加权成像(DWI)、CT灌注成像对肝脏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能力.方法:共58例肝脏肿瘤进行DWI扫描和CT灌注成像.其中肝脏恶性病变组31例(肝细胞癌19例,胆管细胞癌7例,转移癌5例),肝脏良性病变组27例(肝血管瘤17例,肝囊肿10例).测量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肝脏恶性病变组、良性病变组平均ADC值分别为(1.25±0.23)×10-3mm2/s、(2.43±0.58)×10-3)mm2/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恶性病变组、良性病变组CT灌注成像SSr测量结果分别为1.48±0.58、1.37±0.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 DWI以ADC值鉴别肝脏肿瘤良恶性优于CT灌注测量.
作者:朱红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CRP)及凝血因子Ⅶa(FⅦa)活性,探讨其在高龄ACS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5例高龄ACS患者[其中45例为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P)]及20例稳定型心绞痛(SP)患者的CRF,水平、Ⅶa活性与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CRP水平、FⅦa活性与高龄ACS的关系.结果:高龄ACS患者的CRP水平、FⅦa活性均高于SP组及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AMI患者CRP水平、FⅦa活性明显升高,存在高凝状态,机体炎症在粥样血栓的形成及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陈伟;马贵洲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