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陈阳

关键词:
摘要: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自2001~2003年,我们用西比灵治疗偏头痛47例,总有效率91.5%,现报告如下.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5-Fu纳米胶囊的制备及兔体内释放度的研究

    目的探讨以两亲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PEG-PBLG)为载体的5-氟尿嘧啶(5-Fu)核壳型纳米胶囊的制备、形态特征及体内释放特性.方法以ω-NH2-PEG为引发剂,在苯-二氧六环的混合溶剂中,与PBLG聚合形成PEG-PBLG聚合物;透析法制备5-Fu胶囊;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形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兔体内试验考察5-Fu纳米胶囊在体内释放特性.结果 PEG-PBLG包裹的5-Fu纳米胶囊呈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粒径约为180~250nm,中间药库区大小约为200nm,周围亲水区厚度约为30nm,载药量为30.1%.5-Fu的PEG-PBLG纳米胶囊进入体内后,1h产生突释,平稳浓度可维持至48h.结论 PEG-PBLG可作为5-Fu的纳米胶囊新型的药物转运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詹靖;徐凯峰;廖海;冯毅凡;孟菁;郭晓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肝硬化失代偿期脑电图改变

    肝硬化失代偿期是晚期肝病的综合表现,是内科常见的多发病,我科对1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樊泽琨;李桂芹;宋英杰;周淑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在早期诊断SARS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早期诊断SARS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培养SARS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ARS病毒抗原,并用电镜观察病毒颗粒.结果散在及灶状Vero-E6细胞浆SARS病毒抗原为阳性反应,呈点状、块状及全浆性分布.电镜示胞质中冠状病毒样颗粒明显,散在分布于胞质中或成群分布于扩张的内质网腔中;细胞受损明显.结论以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为一抗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可能是早期诊断SARS的一种方法.

    作者:乐晓华;邓欣;周伯平;陈心春;李美忠;王火生;李江;路艳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非固醇类抗炎药基层应用与体会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止痛、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由于该类药物在化学结构上与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同,所以称为非固醇类抗炎药(NSAID)或非甾体类抗炎药.

    作者:甄敏才;秦增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二尖瓣病变1870例的临床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通过对二尖瓣病变的临床病理对照分析,以提高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总结我院近10年手术置换二尖瓣标本1870例.按<病理学>心脏瓣膜病诊断标准,参考临床病史及辅助检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风湿性二尖瓣1698例(90.8%),其中合并主动脉瓣病变者722例(42.5%).非风湿性二尖瓣172例(9.2%),包括单纯二尖瓣粘液变性引起瓣膜关闭不全者98例(57.0%);感染性瓣膜炎25例(14.5%);先天性心脏病累及瓣膜者14例(8.1%);单纯先天性瓣膜及腱索发育异常者8例(4.7%);瓣膜部肿瘤7例(4.1%);鲁登巴赫综合征4例(2.3%);其他病因16例(9.3%).结论我院置换的二尖瓣瓣膜仍以风湿性瓣膜病为主,伴联合瓣膜病表现者较多,手术年龄以中年多见.非风湿性瓣膜病以单纯二尖瓣粘液样变性为主,感染性瓣膜病次之,瓣膜和腱索的发育异常或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累及瓣膜者较少,瓣膜部肿瘤亦少见.

    作者:吕凤英;宋来凤;孟颖;王清峙;王红月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两上肢血压测量差异问题的探讨

    我们在社区健康普查时,有针对性的对两个街道的居民828人两上肢动脉血压测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其结果为:左右两上肢血压不尽一致,不论年龄、性别、左右两上肢血压有不同程度的左=右,左>右,左<右的现象,现将其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凤全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健康干部400例血脂三项调查结果分析

    血脂异常是血脂质代谢异常的简称.血脂异常主要是指:(1)血清总胆固醇(TCHO)水平过高;(2)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过高;(3)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过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有上升趋势,血脂异常对人类健康有着十分重要关系,它通常会引起一系列疾病,所以,血脂测定不断为临床所重视.我们对400名健康干部(其中200名离退休干部及200名在职干部)血脂三项进行调查,并将年龄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宏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胆囊切除术后黄疸原因探讨

    我院自1985年3月~2002年12月共行开腹胆囊切除术1270例,术后出现黄疸者共4例,占0.31%(4/1270).下面就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后4例出现黄疸的原因加以探讨.

    作者:刘继国;张国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盐酸丁螺环酮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精神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关系密切,研究表明FD患者存在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我们对病人常规用盐酸丁螺环酮片抗焦虑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田豫;陈义;夏晓勤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肝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促进肝细胞增殖强的细胞因子,是近年研究的热点.目前认为HGF可广泛作用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骨骼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HGF与肝癌的关系更是目前研究及争论的焦点.过去的研究认为,外源性添加HGF抑制多数肝癌细胞株的增生(HepG2,Hep3B,Fao,HuH7,Focus,SHKepl,TON6,HaZZT),促进少数癌细胞株的增生(HuH6,Clone5)或无影响(HE,HuH7,PLC/PRF/5)[1].但随着研究的深入,HGF与肝癌的关系有了更多的讨论.本文就其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德贤;潘光栋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中西药硬膜外腔灌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硬膜外腔药物疗法源于西医的硬膜外腔神经阻滞,即将一定的药物注入硬膜外腔,根据药物的不同,发挥相应的治疗作用.

    作者:宋强;伊智雄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体检考核实行量化分段评分初探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诊断学是医学生进入临床的起点,将一套完整、准确的体格检查操作方法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掌握正规的医学基本技能,对他们今后的各科疾病的系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体检教学考核的成绩应该真实反映临床教学的水平.围绕这个问题,我们教研室多年来在临床教学试验中,进行了很多具体的操作与尝试,改进了一些具体的考核操作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立新;许毓申;边延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心因性发作被误诊为癫痫2例分析

    临床上,心因性发作(PS)常被误诊为癫痫,时有报道.现将笔者所记载的2例报告如下,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郭福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老年急性阑尾炎22例临床分析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虽多见于青壮年,但在老年人中也不鲜见.由于老年人一般身体条件较差,合并症多,临床症状及体征常不典型,易延误诊断及治疗,应引起足够重视.我院从1990年~2002年共收治老年急性阑尾炎22例,现临床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叶森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浅谈医院创新文化建设

    21世纪是人类全面依靠知识创新和应用知识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医院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能否持续发展以实现自身价值,能否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关键就是医院的创新文化建设.

    作者:柳萍;周黎黎;敖丽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阿替洛尔加小剂量氯丙嗪治疗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为主的心力衰竭

    心脏舒张功能异常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近年研究证明30%~40%的心力衰竭是由原发性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引起,本文试探讨采用阿替洛尔加小剂量异丙嗪治疗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为主的心力衰竭的疗效.

    作者:胡建宇;祁德;鲍斯琴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通过B超观察57例异位妊娠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分析.结果 57例患者55例治疗成功,总有效率9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肯定,但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配合B超随时观察盆腔变化.

    作者:杜喜莲;田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疫苗时代军队麻疹的免疫预防

    麻疹是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除新生儿外,人人易感.易感者初次感染麻疹病毒,几乎百分之百表现为显性感染,并且常伴有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常居各传染病之首.

    作者:贾红;王勇;李申龙;王歆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HBV血清学标志物不同模式与HBV-DNA含量的关系

    目的探讨HBV血清学标志物不同模式与HBV-DNA含量的关系,了解不同模式HBV-DNA水平,以此衡量其传染性程度,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利用PCR法测定不同模式血清中HBV-DNA水平.结果在各种组合模式中,均能不同程度地检出HBV-DNA ,在HBsAg阳性标本中HBV-DNA 含量明显高于HBsAg阴性的标本,其中以HBsAg(+)/HBeAg(+)/抗-HBc(+)、HBsAg(+)/HBeAg(+)两种模式病毒含量高,HBV-DNA阳性率为100%.HBsAg阳性组病毒含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HBs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较低,其病毒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HBV血清学标志物不同模式与HBV-DNA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综合分析两者检测结果,更能准确地判断HBV是否复制及有无传染性.

    作者:朱平安;朱红秋;申群喜;祝玲玲;谭萍;施培瑶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燕大99级本科生两次检测乙肝五项及GPT结果分析

    为掌握在校学生乙型肝炎的患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我们对大学生入校、毕业离校均进行乙肝五项及GPT检测.现将99级本科生的两次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殷冬滨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