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观跃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吉西他滨1 25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80 mg/m2静滴,第1天.每21天为1个周期.所有病例均接受不少于2个疗程的化疗.结果:30例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5例,有效率60%(18/30).主要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疗效高,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尹向前;许平;龙国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不同干预疗程对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所致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118例患者分为3组:A组服用PPI 2~3个月后停服,B组应用PPI>12个月并拟继续应用,C组同时应用PPI及胃黏膜保护剂,疗程同B组.比较3组患者1年内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的高低.结果:A组患者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约为33.0%(10/30),B组患者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约为8.0%(4/53),C组患者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约为6.0%(2/35),B组及C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1),而B组患者与C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PI干预疗程(<3个月)不能减少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长期干预治疗(疗程>1年)可明显减少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及再出血的发生率.是否合用胃黏膜保护剂对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陈会松;叶国良;程德希;盛红;谢韵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双向注气小肠双对比造影的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单对比钡剂小肠造影未见异常,但有腹部症状及体征的患者辅以高、低张药物,口服产气粉胶囊及硫酸钡加经肛门逆行注入空气进行小肠双对比造影检查.结果:68例小肠造影患者中,62例成功地用该方法进行了造影检查,造影失败6例.62例中发现病变21例,阳性率34%,病理及临床资料证实17例,阳性符合率81%.结论:(1)本项检查简便易行,对小肠黏膜形态及病变特征的显示明显优于传统口服钡剂造影.(2)对小肠腔内及肠壁受累的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但病变起自肠壁且向腔外生长者需结合B超及CT方能做出诊断.(3)不能应用高、低张药物和肛门括约肌松弛的患者用此法检查受到限制.
作者:韦雄;宋庆云;王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患者女,71岁,体重56 kg,因体检发现右下肺肿块1周入院.一般情况尚可,血压160/90 mmHg,脉搏90次/min,既往有高血压、脑梗死病史3年余.术前血常规、尿常规、动脉血气分析、生化检查除血Na+113.5 mmol/L(经静脉补NaCl后复查血钠,升到136.3 mmol/L)、尿钠396.41 mmol/L(参考值40~200 mmol/L)外余无异常.ECG示:窦性心律、左室高电压.心脏彩超:左室肥厚、升主动脉近端增宽、EF 58%.胸部CT:右肺中叶结节,考虑外周型肺癌可能性大.头部CT:左侧基底节区腔梗.肾上腺CT:右肾上腺肿瘤性病变,多为转移性肿瘤.
作者:代金贞;杨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瘤内注射vivo-jetPETTM/pEGFP Mfn2复合物对裸鼠移植瘤增殖的影响.方法:质粒pEGFPMfn2的构建及检测,将MCF-7细胞异种移植到裸鼠体内,建立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用vivo-jetPEITM试剂制备vivo-jetPEITM/DNA复合物,实验共分为实验组、空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瘤内多点注射,RT-PCR检测肿瘤组织线粒体融合素-2(Mfh2)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pEGFP Mfn2构建成功并测序证实,实验组的相对平均吸光度值为(1.12±0.05)高于空载体对照组的(0.16±0.05)和空白对照组(0.17±0.07)(P<0.05),Ki-67在实验组的相对平均吸光度为(0.25±0.06)高于空载体对照组的(0.11±0.02)和空白对照组(0.12±0.03)(P<0.05),而VEGF在实验组的相对平均吸光度为(0.09±0.01)低于空载体对照组的(0.14±0.08)和空白对照组的(0.13±0.03)(P<0.05).结论:vivo-jetPEITM试剂能成功将Mfn2基因转染进瘤体细胞,Mfn2基因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成瘤后的Ki-67和VEGF有影响.
作者:夏耘;罗智勇;郑启昌;龚建平;吴亚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漏诊原因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2月至2006年12月应用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23例,其中股骨干骨折采用顺行髓内钉固定3例,逆行髓内钉固定4例,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9例,该16例患者合并的股骨颈骨折采用空心钉固定;股骨干及股骨颈骨折同时应用重建髓内钉固定4例,动力髋螺钉固定3例.结果: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的时间为1.5~6年,平均约3.18年.远期疗效按马元璋等评定标准为优8例,良11例,可4倒,优良率82.06%.1例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其余22例股骨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4~6个月,平均为4.8个月.1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1例股骨干骨折延迟愈合,其余21例股骨干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7个月,平均5.7个月.结论: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相对较少,漏诊率较高,治疗应根据股骨干骨折的部位和股骨颈骨折的位程度来确定内固定方式.
作者:陈嘉裕;高梁斌;张亮;张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阿司匹林抵抗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血小板聚集率(PAG)及血栓素B2(TXB2)与6-酮-前列腺素(6-k-pGF1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阿司匹林抵抗的不同分为阿司匹林抵抗(AR)组6例,阿司匹林部分抵抗(ASR)组18例,阿司匹林敏感(AS)组56例.分别测定各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前及服用阿司匹林(服用剂量为100 mg/d)1周后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6-k-PGF1a)的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用药前3组间各检测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服用阿司匹林1周后,3组患者PAG及TXB2检测指标显著低于用药前(均P<0.01);而6-k-PGF1a检测指标显著高于用药前(均P<0.01).用药1周后,TXB2浓度与AS组用药后比较,ASR组各指标并无明显变化(均P>0.05).而AR组各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AS组(均P<0.01);与ASR组用药后比较,AS组各指标并无明显变化(均P>0.05),AR组血TXB2浓度均显著高于ASR组(均P<0.01).6-k-PGF1a浓度与AS组用药后比较,ASR组各指标并无明显变化(P>0.05).而AR组各检测指标均显著低于AS组(均P<0.01);与ASR组用药后比较,AS组各指标并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PAG和TXB2,并提高6-k-PGF1a.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的危险.
作者:李辰佳;冯梅;张庆元;叶玲莉;杨君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Dysferlin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胎盘中的表达及可能意义.方法:随机选择PE患者20例,其中轻度PE 10例(轻度PE组),重度PE 10例(重度PE组),正常对照10例(对照组),取其胎盘中央母体面组织制成石蜡块.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Dysferlin在各组胎盘的表达及分布,并作定量分析.结果:Dysferlin在胎盘绒毛合体滋养细胞层表达阳性,亦在内皮细胞出现阳性表达.其表达强度在对照组为27.31±14.09,轻度PE组为39.64±17.29,重度PE组为48.35±12.83,各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sferlin在胎盘表达阳性,可能跟PE发病有关,并随病情加重表达增强.
作者:黄小玲;王自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颅耳沟微创切口下颌角截骨手术的临床疗效,并与其他常用术式进行比较,探讨其优缺点.方法:通过临床应用研究,对颅耳沟微创切口手术的具体手术方法、可能损伤的结构、以后的应用前景加以详细阐述.结果:颅耳沟微创切口术后患者面部轮廓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9.0分.结论:颅耳沟微创切口手术容易掌握、切口隐蔽、术后恢复快、手术相对安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作者:赵珍珍;宋建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患者男,40岁,因操作车床不慎,导致双手于腕部离断.家属携离断手,于伤后2 h护送患者来到我院.手外科医生征求家属意见后,立即进手术室准备行双手再植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神志清醒,测足背动脉处血压为125/75 mmHg,心率107次/min.经研究采用颈部硬膜外麻醉,患者右侧卧位,头部垫一薄枕,尽量使胸椎与颈椎保持水平一致,患者下颌尽量贴近胸骨,以便使颈椎棘突间隙触摸清楚,易于定位,选择C7~T1间隙.
作者:秦建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PS)基因在2123 C/G、1817T/C、Thr715Pro位点多态性与可溶性P选择素(souble P-selectin,sPs)血清水平和心房颤动(房颤)血栓栓塞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对116例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血栓栓塞患者(病例组)及129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对照组)血浆sPs水平进行测定,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进行PS基因2123 C/G、1817T/C、Thr715Pro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病例组sPs血清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42.4±8.2)μg/mL vs (36.3±8.4)μg/mL,P<0.001].病例和对照组PS基因2123C/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7,P=0.009),1817T/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384,P=0.169).sPS血清水平与2123C/G基因多态性有明显相关性,GG基因型者的sPs血清水平显著高于GC+CC基因型(P<0.05),与1817T/C位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检测出Thr715Pro基因多态性.结论:PS基因多态性与循环sPs水平或血栓形成存在一定的关系,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并发血栓形成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
作者:曾国良;彭健;张忠栋;陈良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比较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阿扎司琼与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氟哌利多预防全身麻醉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90例择期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情况分级Ⅰ~Ⅱ级,年龄20~50岁.分为3组,每组30例,于麻醉诱导前分别给3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生理盐水(A组)、氟哌利多2 mg(B组)或阿扎司琼10 mg(C组),观察术毕24 h内第1次出现恶心的时间,各组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数,采用补救药物的病例数,恶心的严重程度,患者对止吐药物的满意度,镇静程度及各自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初次出现恶心呕吐的时间、恶心严重程度评分与B、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在A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严重呕吐,B、C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再次接受止吐药物的患者的百分率均小于A组(P<0.05).B、C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恶心严重程度评分小于B组(P<0.05),初次出现恶心呕吐的时间亦长于B组(P<0.05),而B组镇静程度评分与A、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哌利多2 mg与阿扎司琼10mg在术后24 h内预防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PONV方面效果相似,小剂量氟哌利多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预防PONV,与阿扎司琼相比具有较好的费用-效应比.
作者:漆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兴起,学者们用组织工程学的方法来修复损伤软骨并取得一定的进展[1].本文就软骨组织工程几个重要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丽艳;黄金中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于体外循环(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的影响.方法:40例行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其中20例使用乌司他丁,检测TNF-α与A-aDO2.结果:两组CPB开始后2 h和24 h TNF-α均有明显升高,非乌司他丁组较乌司他丁组为高,差异有显著性.两组CPB开始后2 h和24 hA-aDO2均有明显升高,非乌司他丁组较乌司他丁组为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乌司他丁能够减少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TNF-α的产生,降低患者的A-aDO2,从而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损伤.
作者:蒋成榜;程德志;何志锋;刘瑜;姜晓芬;孙成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疗法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结构及相关脏器系数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乳癣消组、穴位敷贴组,每组10只.采用雌激素诱导法制作大鼠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用中药穴位敷贴,并与正常组、模型组、乳癣消组比较.结果:各组大鼠实验前后体重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各组大鼠实验结束后乳房直径和乳头高度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模型组增长明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乳癖消组、穴位敷贴组的增长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镜下,穴位敷贴组乳腺导管上皮排列基本规则,腺泡数量以及腔内分泌物未见明显增多,腺泡、导管管腔未见明显扩大.与模型组比,导管上皮层数明显减少,排列较为规则,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小叶腺泡数明显减少,穴位敷贴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脏器系数,与模型组相比,穴位敷贴组和乳癖消组子宫系数均显著减少(P<0.01),穴位敷贴组与乳癖消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穴位敷贴组与空白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脾脏系数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穴位敷贴组和乳癣消组则显著增加(P<0.01),穴位敷贴组比乳癖消组效果更优(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胸腺系数显著减少(P<0.01),穴位敷贴组和乳癖消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而穴位敷贴组与乳癖消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中药物穴位敷贴治疗后大鼠乳腺增生程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作者:白东艳;李艳慧;易玮;官坤祥;唐纯志;庄礼兴;江钢辉;廖穆熙;靳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Pilon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对2001年12至2006年11月间23例Pilon骨折患者采用解部型钢板进行急诊或延期手术治疗.其中Ruedi-Allgower骨折分型Ⅱ型3例、Ⅲ型20例.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17例.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结果:根据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对手术关节进行功能评估,优9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3%.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2例,皮肤坏死1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结论:高能量Pilon骨折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进显;王昆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术前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对单肺通气期间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Ⅱ级择期需行单肺通气开胸手术的成年患者,根据术前肺功能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肺通气功能正常组(Ⅰ组)及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组(Ⅱ组),每组20例.分别于患者右侧卧双肺通气10min(T0),单肺通气10min(T1)、20min(T2)、30min(T3)、40 min(T4)抽取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Ⅰ组患者单肺通气各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双肺通气时明显下降(P<0.05),Qs/Qt明显增加(P<0.05).Ⅱ组患者单肺通气各时点PaO2较双肺通气时明显升高(P<0.05),Qs/Qt则无明显改变,两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在单肺通气期间无明显改变(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患者各时点PaO2、Qs/Qt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PaCO2、pH、MAP、HR、SpO2、PETCO2等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患者较肺通气功能正常者单肺通气期间具有更好的血液氧合趋势,肺内分流则无明显增加,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性降低.
作者:代冬梅;温海明;李红新;陈树明;詹锦六 刊期: 2009年第11期
YKL-40又名人类软骨糖蛋白-39(HCgp-39),一项对新生骨蛋白的研究中发现在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的体外培养中发现一种蛋白的大量分泌,因为其一条肽链氨基端的起始3个氨基酸:酪氨酸、赖氨酸和亮氨酸的符号分别为Y、K和L,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0 000而被称为YKL-40.1993年,报道公布了人类软骨糖蛋白的完整氨基酸序列及cDNA序列,YKL-40含383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序列与糖基水解酶相似,基于其氨基酸序列,发现YKL-40属于哺乳动物18糖基水解酶家族的成员.YKL-40结合不同长度的壳多糖的形式类似壳多糖酶18家族,但没有壳质酶活性.
作者:王敏;刘凤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黑色素瘤好发于中年和老年人,多发生在下肢,常见于足部.本病恶性程度和病死率极高,笔者1998-2007共收治该病患者15例,现将诊治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吕大为;杨良权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睑板腺夹辅佐下儿童结膜结石剔除的方法及护理.方法:130例儿童结膜结石患者,于门诊行睑板腺夹辅佐下结膜结石剔除术.术前、术中及术后采用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所有患者能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睑板腺夹辅助的儿童结膜结石剔除术,操作快速、准确;术前及术中的科学护理是完成手术的关键;术后护理是避免眼部感染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丽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