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溃疡病致急性胃穿孔修补术后再手术2例

吴起珍

关键词:溃疡病, 穿孔修补, 术后, 十二指肠球部, 上腹部, 胃内容物, 胃镜检查, 巨大溃疡, 肌紧张, min, 心肺, 体检, 疼痛, 呕吐, 患者
摘要:例1 患者男,31岁,简要病史:上腹部隐胀痛5 d,突然上腹部剧烈刀割样疼痛6 h,伴呕吐胃内容物多次.8个月前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溃疡.体检:T 37.2℃,P 90次/min,R 20次/min,BP 130/70 mmHg.心肺正常,腹肌紧张,明显的压痛反跳痛,剑突下偏右更明显.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SA-PLGA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的优化

    目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栽体,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以包封率、栽药量、粒径及24 h释放率等为观察指标,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显著影响微球制备工艺条件的7种因素.结果:优化后的工艺条件是BSA用量为5 mg、PEG用量为0.2 mL、PLGA用量为200 mg、PVA浓度为1%、NaCl浓度为10%、超声功率为40 W、复乳搅拌速度为1 000 r/min.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以得到包封率高、粒径适宜、突释较少的BSA-PLGA微球.

    作者:曾晗冰;李万里;徐华梓;李士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合并特别巨大左心室双瓣膜置换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

    特别巨大左心室(LVEDD>90mm)是影响心脏瓣膜手术疗效的一个重要高危因素,尽管手术技术、心肌保护及围术期处理不断改进,但此类患者接受瓣膜手术后的并发症及病死率仍明显较高.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08年2月间对4例合并特别巨大左心室患者进行了心脏双瓣膜置换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尚文军;陈国兴;周耀洪;吴旭辉;彭丛兄;吴功志;吴亦志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淋球菌性新生儿眼炎116例

    目的:探讨淋球茵性新生儿眼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淋茵性新生儿眼炎患儿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116例病例中顺产103例,剖宫产13例;发病时间4 h~16 d;临床表现以大量黄绿色脓性分泌物为主,革兰氏染色后镜检G-双球菌阳性率100%,细菌培养阳性率70.7%,药敏以头孢噻肟钠为敏感;治疗局部采用抗生素液冲洗,抗生素眼液滴眼;全身应用头孢噻肟钠静滴;除1例因角膜穿孔角膜葡萄肿失明外,其余均治愈.结论:淋球菌性新生儿眼炎临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应加强产前教育及淋病筛查.

    作者:律鹏;朱艳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护理程序在293例肛门手术半折刀俯卧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半折刀俯卧住在肛门手术中的护理程序.方法:对293例肛门手术患者采用半折刀俯卧位护理进行护理评估、计划、实施及效果评价.结果:采用半折刀俯卧位,与传统截石住手术患者比较,患者能达到体位安全舒适,术野暴露充分,出血量少;术者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缩短,减少并发症.结论:应用护理程序对293例半折刀俯卧位肛门手术的护理,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作者:朱剑群;罗哈娜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γ-干扰素协同5-杂氮-2'脱氧胞苷对神经母细胞瘤作用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与5-杂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itydine,5-aza-2dC)协同作用后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株SH-SY5Y(SYSY)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及其协同作用的效果和分子机制.方法:100 ng/mL IFN-γ与5μmol/L 5-aza-2dC联合作用于SH-SYSY细胞5 d后,提取对照组和实验组总RNA,合成cRNA并分别用cy3和cy5标记,与Agilent Human 1B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杂交,研究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IFN-γ与5-aza-2dC共同处理SH-SY5Y细胞后共有234个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与对照组SH-SY5Y细胞比较,表达上调的基因有218个,表达下调的有16个;RT-PCR验证了STAT1、BCL6和SOCS3表达上调,CCNE2表达下调;Western-Blot检测caspase-8蛋白处理后的表达量明显升高.结论:IFN-γ与5-aza-2dC联合处理SH-SY5Y细胞后,影响了细胞内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在体外对NB细胞的分化、凋亡和生长抑制能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为其联合应用于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作者:方依卡;李喜照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PVA颗粒联合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大咯血54例

    目的:探讨PVA颗粒联合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方法:对54例大咯血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明确咯血病灶后,采用PVA颗粒和明胶海绵对靶血管进行栓塞治疗.所有病例随访6~12个月.结果:54例患者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术后咯血完全停止,即时止血率100%.BAE术后2周内复发咯血1例,3个月后复发咯血2例,近期复发率1.9%(1/54),中远期复发率3.7%(2/54),总有效率94.4%(51/54).结论:PVA颗粒联合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大咯血安全、有效.采用多重栓塞技术能有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陈平有;余刚;周选民;杨守俊;徐霖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与小剂量阿曲库铵对喉罩置入的麻醉效果

    目的:评价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和小剂量阿曲库铵对喉罩置入的麻醉效果.方法:拟行喉罩全麻患者90例,年龄18~60岁,体重40~80 kg,ASA Ⅰ~Ⅱ级,分为3组,异丙酚-芬太尼组(PF组),依托咪酯-芬太尼组(EF组),依托咪酯-芬太尼-阿曲库铵组(EA组),每组30例.每组患者静脉注射1μg/kg芬太尼后2nin,PF组静脉注射异丙酚2.0mg/kg,EF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EA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和阿曲库铵0.05 mg/kg,意识消失后置入喉罩.在喉罩置入时,评估下颌松弛情况和喉罩置入条件;记录在喉罩置入过程中咳嗽、干呕、喉痉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后及喉罩置入后1、2、3 min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以及从麻醉诱导结束到出现自主呼吸的呼吸暂停时间.结果:EA组与PF组下颌松弛度和喉罩置入条件明显优于EF组(P<0.05):EA组与PF组咳嗽、干呕及喉痉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EF组(P<0.05);在麻醉诱导后,PF组MAP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EF组和EA组(P<0.05);各纽呼吸暂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及小剂量阿曲库铵麻醉可提供满意的喉罩置入条件且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

    作者:邓纯勇;龙新平;田华平;崔丽萍;吴德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紫外线灭菌致角膜损伤1例

    患者女,21岁,主诉因感冒在学校误入开启紫外线灭菌灯的诊室进行输液治疗约4 h,返归宿舍后5h于睡眠中自感双眼刺疼、流泪、结膜充血眼部刺激症状.来我院就诊,经医生查体与询问病史,诊断:双眼角膜炎收治我科.

    作者:谢春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三甲综合性医院放射科检查患者的分布调查

    目的:通过调查我院放射科检查患者的分布.为合理、高效地利用资源,做到检查安排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6-8月放射科检查的患者,分别进行时间、患者来源、检查项目分布的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午检查人数显著多于下午;且上、下午上班后的第一、二个时间段检查人数多,其后呈递减趋势;住院患者检查在上、下午第一个时间段多,而门诊患者检查上午第二个时间段和下午第一个时间段多;从检查部位来看,以胸部、脊柱检查人数多,占检查总人数的74.5%;不同部位的检查时间以造影长,而胸部检查时间短.结论:目前放射科检查存在不同时段工作量分布不均、门诊与住院患者到科检查时间不一和检查项目不均等;在高峰时段,应避免安排住院患者和造影等耗时长的检查或开放备用拍片室.以减少患者候检时间过长及由此引起的纠纷.

    作者:申东翔;刘坚;胡文魁;郭振辉;刘琛玺;肖庆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同期放化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的疗效

    目的:探讨同期放化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取1999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病理确诊为宫颈癌Ⅰb2~Ⅱb期患者99例,分为A组45例:采用静脉化疗+后装+手术;B组29例:采用静脉化疗+手术;C组25例:采用后装+手术,化疗采用PVB或顺铂+5-Fu方案,化疗、放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结果:同期放化疗的综合性治疗宫颈癌比单一治疗效果好.A组疗效比B、C组好,A组、B组、C组RR分别为88.89%、72.4%、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手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3年生存率93.3%相比B、C组75.8%、72.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巨块型宫颈癌术前同期放化疗可缩小局部病灶,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生存率,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作者:刘莉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下颌骨对称性分析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下颌骨两侧垂直向对称性.方法:52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作为观察组,52例同龄正常(牙合)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拍摄全景片,对下颌关节高度(CH)、升支高度(RH)及升支关节高度总和(CH+RH)进行测量和分析,所得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下颌骨健、患侧垂直高度中CH(P=0.000)、RH(P=0.002)和CH+RH(P=0.038)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左右侧各项高度测量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组间分析升支高度(RH)(P=0.01)及关节升支高度总和(CH+RH)(P=0.03)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下颌骨健患侧垂直向不对称,且其与正常(牙合)人群比较存在差异.正常(牙合)人群下颌骨垂直向左右侧对称.

    作者:邱严力;田倩倩;杜凤芝;任丽洁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循证护理在帕金森合并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目的:总结帕金森患者合并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经验.方法:根据循证问题进行文献检索.寻找循证支持,制定及实施护理方法,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安全、心理状态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患者及家属均能够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进行的护理指导,经过1~8年随访.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较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帕金森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具有理论支持,制定出的护理计划对患者及家属也有说服力,调动其主观能力,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再次出现意外的几率.

    作者:胡军;曹绒霞;李旭升;薛云;颜岚;敬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胶原蛋白与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在正常状态下无遗尿,而在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自动流出的表现,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疾病,往往与女性的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POP)合并存在,更有报道[1]妇科肿瘤病例中有40%合并有SUI,尤其是宫颈癌.

    作者:李萍;王跃闽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加巴喷丁对腰5神经结扎大鼠脊髓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GBP)对左侧腰5神经结扎(SNL)大鼠脊髓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6),即假手术对照组(Ⅰ组)、SNL对照组(Ⅱ组)、SNL+小剂量GBP治疗组[Ⅲ组,50mg/(kg·d)]、SNL+中剂量GBP治疗组[Ⅳ组,100ms/(kg·d)]和SNL+大剂量GBP治疗组[Ⅴ组,200mg/(kg·d)].记录手术前0 d及手术后5、10、15 d左后肢回缩压力阈值(PWPT).术后15 d取腰段脊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浓度.结果:与术前基础值和Ⅰ组比,Ⅱ组SNL后左后肢PWPT下降(P<0.01).与Ⅱ组比,GBP治疗后10、15 d左后肢PWPT上升(P<0.05).与Ⅰ组比,Ⅱ组脊髓TNF-α、IL-6、IL-10表达上升(P<0.05).与Ⅱ组比,3个治疗组脊髓TNF-α、IL-6表达下降,而IL-10表达上升(P<0.05).与Ⅲ组比,Ⅳ和Ⅴ组脊髓TNF-α下降(P<0.05).结论:GBP重复用药可抑制SNL大鼠TNF-α、IL-6表达,提高IL-10表达,治疗SNL后神经痛.

    作者:周萍;吴智方;赵新民;周芷萱;杨建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微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人工流产术是作为避孕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近年来,我们采用在B超导引下微管一次性进入官腔直接吸取胎囊的方法,进行人工流产术.手术简单,快捷,时间短,无致敏、无皮内刺激反应.是一种难度小、患者易接受、效果显著的人工流产方法,符合女性身心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爱珍;朱小丽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椎间孔阻滞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椎间孔阻滞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中椎间孔型者4例,椎间孔外型者16例,椎间孔内外型者6例,分别行病变间隙的椎间孔注入消炎镇痛液10 mL.每周1次,连续3次.结果:治疗后随访1~2.5年,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优14例,良7例,好转3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到92.3%.结论:经椎间孔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问盘突出症,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作者:林宪法;漆志民;郑燕国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大潮气量机械通气致兔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白介素-1β研究

    目的:观察大潮气量机械通气致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injury,VILI)时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蛋白水平的时序性表达规律.方法:按照建立兔的佳VILI模型,以大潮气量(VT)60 mL/kg机械通气,取0、0.5、1、3、6、12、18、24、48 h 9个时间点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ILI后不同时间点IL-1β在肺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VILI后不同时间点IL-1β表达规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L-1β,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通气后0.5、1 h表达有统计学意义,3、6 h表达至高峰,以后逐渐降低,48 h后仍高于正常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IL-1β,以β-actin作为内参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别在通气后0.5、1 h开始表达,3、6 h表达至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在48 h后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IL-1β可诱导或加重肺损伤,参与了急性肺损伤的早期程序.

    作者:郑平;熊平;郭宇红;孙先军;陈静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茵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现状.方法:对2007-2008年我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的470株鲍曼不动杆茵进行回顾性调查及耐药情况统计,用VITEK 2 Compact对其进行鉴定和对17种常用抗茵药物的药敏实验.结果:470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以重症ICU病房分布为主,占33.2%,其次为呼吸内科病房(13.2%),神经外科病房(11.0%);2008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比2007年都有所提高(P<0.05),除了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庆大霉素;检测中出现4个月相对分离高峰期.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对常用抗茵药物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在抗感染治疗时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同时应加强医院病房环境和人员手消毒,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定植和播散.

    作者:王媚;刘素玲;何启勇;黄爱伟;陈柳勤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两所医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无一例出现吻合口瘘,其中I期切除、吻合术17例;行Hartman术5例.结论: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患者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术式,术中充分的结肠灌洗、减压,完善围手术期治疗,Ⅰ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又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

    作者:刘玉辉;郭春良;刘海岭;魏斌;闫立新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心率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同心率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各190例,分别对其入院后1周内的心率进行不同目标控制,甲组控制于50~65次/min,平均58.4次/min,乙组控制于65~100次/min,平均82.4次/min,观察其住院及随访期间(平均11.2个月)再发心肌梗死、心梗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情况.结果:甲乙两组再发心肌梗死、心梗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分别为2.6%、9.5%、7.4%、11.6%、1.1%和10.0%、17.9%、18.9%、25.3%、4.2%(P<0.05).结论:AMI患者急性期心率与其近期预后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率控制可显著改善近期预后.

    作者:刘进;周林;刘克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