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秀珍
目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不同对比度视力,探讨对比度视力对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价值.方法:试验组为51例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对照组为55例性别、年龄、屈光状态均与试验组相匹配,且眼部完全健康的受试者.对比度视力采用E字视标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计划视力表(ETDRS视力表)分别测量100%、25%、10%3个对比度视力.结果:106例受试者212只眼数据纳入本研究结果中.随着视力表对比度的下降,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度视力的差异显著性增加(100%,P>0.05;25%,P<0.01;10%,P<0.01).试验组在低对比度下(25%和10%),自身双眼视力差异显著高于对照组双眼间视力差异(P<0.01).结论:早期青光眼患者可能由于周围视神经纤维的受损,从而出现低对比度视力的下降,且表现为双眼对比度视力的不对称性下降.测量不同对比度视力对青光眼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方华;邓如芝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胆道镜保胆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我院1997年7月至2007年7月采用胆道镜微创切口保胆取石治疗420例胆囊结石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临床资料、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术后治疗措施及术后1年复发率等.结果:420例胆囊结石行保胆取石411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因胆囊管不通畅行胆囊切除9例:3例术后结石残留,9例术后1年复发结石,复发率2.2%(9/411),其中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8例中有2例术后半年复发,复发率25%(2/8).结论:遵守严格的手术适应证,微创胆道镜保胆取石仍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之一.
作者:陈海;郭玉明;张晶;白妙春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甘氨双唑钠(CMNa)是中国研制的一类抗癌新药,在鼻咽癌、食管癌、肺癌等的放疗增教研究中均已取得显著疗效,但对化疗药的增敏效果如何,目前仍不肯定.本研究以宫颈腺癌HeLa细胞为靶点,分析CMNa是否可影响宫颈腺癌细胞HeLa对化疗药物顺铂(DDP)的敏感性.方法:不同浓度DDP、CMNa及双药联合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HeLa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细胞活力测定等检测对HeLa敏感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DDP对HeLa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而不同浓度CMNa抑制作用不明显,低浓度DDP与CMNa联合作用于细胞可增强DDP对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结论:低浓度DDP与CMNa联合应用,不但提高了DDP对宫颈腺癌细胞的敏感性,而且降低了大剂量化疗药物的使用,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可为宫颈癌化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叶红;时艳梅;肖长义;刘秀娟;李彩虹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两所医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无一例出现吻合口瘘,其中I期切除、吻合术17例;行Hartman术5例.结论: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患者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术式,术中充分的结肠灌洗、减压,完善围手术期治疗,Ⅰ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又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
作者:刘玉辉;郭春良;刘海岭;魏斌;闫立新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的长期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2000年4月至2007年5月30日,共有197名年龄>65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我院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治疗,对上述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方式包括门诊随访、住院随访、电话随访及表格随访.应用Kan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应用Cox回归及logistic回归等分析方法探讨有关因素对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结果:共随访了188名患者,随访率95%,随访时间为12~85个月,中位数为37个月.随访期间共有3例(1.5%)死亡,6例(3.2%)发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2例(1.1%)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1例(11.1%)接受二次介入治疗,靶病变血运重建率为81%,33例(17.5%)心绞痛复发.术后7年生存率为98.4%,无心脏事件生存率1年为94.5%,7年为62.6%.单因素分析显示支架置入与心脏事件负相关,残余狭窄与心脏事件正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置入支架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病史、病变血管支数与心绞痛复发正相关.支架置入与心绞痛复发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危险因素个数、病变血管支数及是否置入支架是心绞痛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长期顸后良好.置入支架,减少残余狭窄,可明显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介入治疗后应注意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作者:银鹏飞;黄永杰;孙达;张鸿丽;富晶;汪小莹;周北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 E-selectin,sE-SLT)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moderate acute pancreatitis,MAP)、16例重痘急性胰腺炎患者(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均于入院时和入院第24、48小时及第7、14天采集静脉血,用EU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血清TNF-α和sE-SLT的浓度;同时取2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结果:SAP患者于入院时血清TNF-α的浓度显著升高,于入院24 h达高峰,至入院第14天仍未降至正常水平;在各个时间点,SAP患者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MAP患者及正常者(P<0.05).SAP患者的sE-SLT浓度于入院时即升高,入院48 h达高峰,第14天降至正常水平;SAP患者的sE-SLT浓度在入院时至入院第7天均显著高于MAP患者和正常者(P<0.05).MAP患者入院时,TNF-α浓度和sE-SLT浓度均显著升高,均于24 h达高峰,第7天降至正常水平;MAP患者的血清TNF-α浓度和sE-SLT浓度在入院时至入院第48小时均高于正常者(P<0.05).AP患者入院时和入院第24小时,血清sE-SLT的浓度与TNF-α的浓度呈正相关;在入院24 h内,sE-SLT的浓度与血清TNF-α的浓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结论:AP患者血清TNF-α和sE-SLT浓度的动态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联合监测血清TNF-α和sE-SLT有助于SAP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作者:谭世峰;曾奇;廖彦;邢柏;王日兴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同期放化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取1999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病理确诊为宫颈癌Ⅰb2~Ⅱb期患者99例,分为A组45例:采用静脉化疗+后装+手术;B组29例:采用静脉化疗+手术;C组25例:采用后装+手术,化疗采用PVB或顺铂+5-Fu方案,化疗、放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结果:同期放化疗的综合性治疗宫颈癌比单一治疗效果好.A组疗效比B、C组好,A组、B组、C组RR分别为88.89%、72.4%、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手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3年生存率93.3%相比B、C组75.8%、72.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巨块型宫颈癌术前同期放化疗可缩小局部病灶,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生存率,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作者:刘莉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多普勒联合三维超声血管模式对胎儿肾缺如的诊断.方法:对5264例胎儿肾脏进行二维、多普勒和三维超声扫描并跟踪妊娠结局.结果:三种方法联合诊断胎儿肾缺如84例(单侧68例,双侧16例),检出率1.59%,单侧1.29%,双侧0.30%.其中二维超声联合多普勒检查诊断肾缺如67例(单侧51例,双侧16例),检出率1.27%(单侧0.97%,双侧0.30%),应用三维血管模式,漏诊的17例单侧肾缺如病例得以诊断.漏诊7例,其中单侧肾缺如5例,双侧2例,5例单侧肾缺如均未进行三维血管模式的检查.结论:二维超声是胎儿肾缺如筛查的基本方法,多普勒检查明确大部分诊断,血管模式明确显示肾血管走行和分布.三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以大大提高胎儿泌尿生殖系统畸形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李玮璟;吴珍生;石晓蓝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传统手指测血糖在反映老年2型糖尿痛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指导治疗等方面的优劣.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3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血糖监测.结果:CGMS监测与手指血糖监测3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两种血糖值进行t检验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CGMS调整治疗3 d后患者的FBG、早餐后2 h、中餐后2 h、晚餐后2 h、晚22:00、凌晨2:00血糖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现8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结论: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雷兰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在临床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作者:焦文君;李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GBP)对左侧腰5神经结扎(SNL)大鼠脊髓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6),即假手术对照组(Ⅰ组)、SNL对照组(Ⅱ组)、SNL+小剂量GBP治疗组[Ⅲ组,50mg/(kg·d)]、SNL+中剂量GBP治疗组[Ⅳ组,100ms/(kg·d)]和SNL+大剂量GBP治疗组[Ⅴ组,200mg/(kg·d)].记录手术前0 d及手术后5、10、15 d左后肢回缩压力阈值(PWPT).术后15 d取腰段脊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浓度.结果:与术前基础值和Ⅰ组比,Ⅱ组SNL后左后肢PWPT下降(P<0.01).与Ⅱ组比,GBP治疗后10、15 d左后肢PWPT上升(P<0.05).与Ⅰ组比,Ⅱ组脊髓TNF-α、IL-6、IL-10表达上升(P<0.05).与Ⅱ组比,3个治疗组脊髓TNF-α、IL-6表达下降,而IL-10表达上升(P<0.05).与Ⅲ组比,Ⅳ和Ⅴ组脊髓TNF-α下降(P<0.05).结论:GBP重复用药可抑制SNL大鼠TNF-α、IL-6表达,提高IL-10表达,治疗SNL后神经痛.
作者:周萍;吴智方;赵新民;周芷萱;杨建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不同丙泊酚浓度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ECe50值.方法:75例女性乳腺良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n=25),A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0 μg/mL;B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5μg/mL;C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4.0μg/mL(均为Marsh药代模型),待其效应室浓度和血浆浓度达平衡后给予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瑞芬太尼(Minto药代模型),运用Dixon's序贯法确定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浓度,10 min后置入喉罩并观察喉罩置入条件与成功率,计算出相应的瑞芬太尼适宜靶浓度(ECe50值).结果:3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2.89[95%CI(2.72~3.08)ng/mL];B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2.50[95%CI(2.40~2.60)ng/mL];C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1.58[95%CI(1.41~1.77)ng/mL].结论:丙泊酚剂量的增加可减少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的ECe50.
作者:金乐潇;郑东月;张旭彤;连庆泉;李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人工流产术是作为避孕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近年来,我们采用在B超导引下微管一次性进入官腔直接吸取胎囊的方法,进行人工流产术.手术简单,快捷,时间短,无致敏、无皮内刺激反应.是一种难度小、患者易接受、效果显著的人工流产方法,符合女性身心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爱珍;朱小丽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胎鼠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及调控作用.方法:取孕龄16 d清洁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VEGF低剂量组和VEGF高剂量组,每组10只.VEGF低剂量组每只孕鼠给予VEGF0.5 μg,VEGF高剂量组每只孕鼠给予VEGF 1μ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kg,术后置于清洁笼中常规喂养.于用药后3 d,剖宫取出胎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半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胎鼠肺组织MMP-2和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MMP-2蛋白和mRNA的表达相对值分别为120.23±10.93和0.33±0.08;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相对值分别为113.07±8.11和0.21±0.04.VEGF低剂量组MMP-2蛋白(138.17±12.32)、mRNA(0.65±0.15)和MMP-9蛋白(130.22±11.12)、mRNA(0.60±0.09)表达有一定程度的增高(P<0.05);VEGF高剂量组的各项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VEGF可上调胎鼠肺组织中MMP-2和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可促进胎鼠的肺部发育.
作者:孙羽;肖玉;李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同心率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各190例,分别对其入院后1周内的心率进行不同目标控制,甲组控制于50~65次/min,平均58.4次/min,乙组控制于65~100次/min,平均82.4次/min,观察其住院及随访期间(平均11.2个月)再发心肌梗死、心梗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情况.结果:甲乙两组再发心肌梗死、心梗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分别为2.6%、9.5%、7.4%、11.6%、1.1%和10.0%、17.9%、18.9%、25.3%、4.2%(P<0.05).结论:AMI患者急性期心率与其近期预后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率控制可显著改善近期预后.
作者:刘进;周林;刘克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草酸钙尿结石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90例维吾尔族泌尿系结石患者(病例组)和90例维吾尔族正常对照者(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酶切法研究VDR的Apa Ⅰ、Fok Ⅰ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尿结石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Fok Ⅰ酶切位点FF、Ff、ff3种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8,P<0.001),基因型FF在病例组占43.3%,明显高于对照组(30.0%),差异有显著性;Apa Ⅰ酶切位点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AA、Aa、aa3种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2,P<0.001),基因型Aa在病例组占63.3%,明显高于对照组(35.6%),差异亦有显著性.协同分析Apa Ⅰ和Fok 与泌尿系结石之间的关系,发现病例组FF/Aa基因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病例组Ff/aa基因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VDR基因多态性与泌尿系结石有关,FF/Aa基因型可能是泌尿系结石的易感基因,而Ff/aa基因型则是泌尿系结石的保护基因.VDR Fok Ⅰ基因多态性有望成为筛选和检测泌尿系结石的一个指标.
作者:王勤章;钱彪;丁国富;郑丽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在正常状态下无遗尿,而在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自动流出的表现,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疾病,往往与女性的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POP)合并存在,更有报道[1]妇科肿瘤病例中有40%合并有SUI,尤其是宫颈癌.
作者:李萍;王跃闽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及顺铂化疗(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和毒副反应.方法:63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GP方案)和治疗组(艾迪联合GP方案).对照组应用吉西他滨1 000mg/m2,静滴,d1、8,顺铂80mg/m2,分割为第1~3天,静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80 mL静滴.d1~14;21 d为1周期,完成2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受益反应(CBR)在KPS评分、体重增加及止痛药用量减少三项指标上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具有改善生存质量和明显协同、增效和减毒作用,且毒副反应轻微,可作为化疗的重要辅助用药.
作者:张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卡他莫拉菌的感染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的113株卡他莫拉茵的感染分布、产酶情况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卡他莫拉菌在儿科和呼吸内科患者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2.5%和27.4%,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常见.卡他莫拉菌的产酶率为90.3%,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8.1%、58.1%和41.5%,对3代头孢茵素、氟喹诺酮类和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敏感性较高.结论:卡他莫拉茵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茵之一,该菌产酶率高,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和四环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应该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段长恩;秦卫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护理干预MODS提供线索. 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急危重症医学部177例MODS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7例MODS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治愈44例,治愈率50.57%,死亡43例,病死率49.43%.二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PACHEⅡ评分越低者、老年患者、患3种以上基础疾病者、衰竭器官越多者、诱发因素为休克和脑血管意外者,以及衰竭首发器官为为肾功能衰竭、外周循环衰竭、中枢神经衰竭者,发生死亡的相对危险度较大.结论:在MODE患者的护理中,着重提高预防的意识.结合患者的年龄、APACHEⅡ评分、首发衰竭器官、诱发因素、基础疾病数、衰竭器官数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黎春常;蓝惠兰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椎间孔阻滞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中椎间孔型者4例,椎间孔外型者16例,椎间孔内外型者6例,分别行病变间隙的椎间孔注入消炎镇痛液10 mL.每周1次,连续3次.结果:治疗后随访1~2.5年,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优14例,良7例,好转3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到92.3%.结论:经椎间孔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问盘突出症,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作者:林宪法;漆志民;郑燕国 刊期: 2009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