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氧化二砷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凋亡及耐药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田永刚;薄挽澜;耿礼文

关键词:胃肿瘤, 三氧化二砷, LRPC-myC, 凋亡
摘要: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对LRP、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进行体外细胞培养,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As2O3对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的凋亡诱导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LRP、C-myc mRNA的表达.结果:As2O3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不同浓度的As2O3均可诱导凋亡.1.0 μmol/L、2.0 μmol/L的As2O3可下调LRP、C-myc的表达.结论:As2O3具有抗胃癌作用,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其机制可能与下调LRP、C-myc表达有密切关系.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低嘌呤糖尿病饮食对痛风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低嘌呤糖尿病饮食对痛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7例痛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治疗组限制饮食中的嘌呤含量,饮食中每日嘌呤摄入量<150 mg,对照组不限制饮食中的嘌呤含量,每日嘌呤摄入量>300 mg.结果:治疗第8天与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尿酸均下降,但治疗组的血尿酸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结论:合理的低嘌呤糖尿病饮食有助于患者控制血糖、血尿酸,有助于治疗痛风合并2型糖尿病.

    作者:林江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血清胆红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测定40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颈动脉斑块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oxLDL的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颈部血管检测,并与4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颈动脉斑块组患者血清TBIL、IBIL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oxLDL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BIL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血清TBIL、IBIL与oxLDL成负相关(r分别=-0.950 0、-0.957 0;P<0.001).结论:低水平胆红素及高水平oxLDL对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产生不利的影响,其机制可能与斑块内的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王大荣;叶炳华;李爱昀;钱亚东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优越性,以及手术方法、术后处理等.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T定位,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术后应用尿激酶溶解,清除血肿.结果:本组死亡13例,病死率13.5%.依据GOS评分,生活基本自理26例,轻残23例,中残18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4例.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定位精确、损伤小、不需全麻、安全性高、病死率低等优点,尤其是对高龄危重患者值得提倡.

    作者:欧阳伟;王少兵;孙荣君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全血采集次日分离前摇匀对血浆中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影响

    凝血因子是止血的重要成分[1],其中Ⅷ因子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2],而且是一种不稳定的凝血因子[3],在止血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据文献[4]报道该因子在4℃保存24 h后,凝血因子Ⅷ活性会下降50%,而近年来国外有文献[5]报道认为,凝血因子Ⅷ在4℃保存1~3 d后活性并不是下降50%,而是由于4℃时凝血因子Ⅷ被沉淀在红细胞当中,所以离心后检测上清血浆,不能将部分凝血因子Ⅴ、Ⅷ检出,所以误认为活性降低50%[6].

    作者:叶柱江;秦艳兰;刘仁强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定量PCR方法(2-ΔCT)检测85例AML和2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细胞APP mRNA表达,并研究其表达水平对AML临床特征、治疗反应的影响.结果:APP mRNA表达在AML亚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9),M2b(伴8和21号染色体异位的M2)表达高,M5b表达低.AML亚型间两两比较分析显示,M2b的APP mRNA表达显著高于M5b(P=0.000),余各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APP mRNA表达水平对AML亚型以外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反应无显著影响.结论:伴t (8;21)的M2型白血病高表达APP mRNA,单核细胞白血病低表达APP mRNA.

    作者:王巍;孟凡义;黄走方;刘理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超声诊断胎儿巨大脐膨出1例

    患者女,30岁,孕2产1,孕30周,行常规产前检查,患者自停经以来无患病史,无服用药物及放射接触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作者:葛利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不同桩核系统修复上颌双尖牙腭尖缺失的抗力性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桩核系统修复上颌双尖牙腭尖缺失后牙体的抗折强度.方法:将40颗因正畸拔除的上颌第一双尖牙,切除腭侧牙冠并常规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为A、B、C、D 4组,分别给予铸造镍铬合金桩核+金属全冠,铸造金合金桩核+金属全冠,Popo玻璃纤维桩+树脂核+金属全冠,Bisco石英纤维桩+树脂核+金属全冠修复.应用万能应力测试机进行抗力性检测,记录试件破坏时施力的大小;观察试件破坏的形式及部位.结果:方差分析显示A组抗折强度大,A组与B组、C组、D组抗折强度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B组、C组、D组间抗折强度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A、B组离体牙破坏性折断明显多于 C、D两组.结论:金属桩增强了牙齿的抗折能力,但纤维桩更利于保护牙根.

    作者:汤秀春;张雄;朱旌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D2-40标记人乳腺癌淋巴管密度的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探讨D2-40标记人乳腺癌组织微淋巴管密度(LMVD)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0例乳腺癌和15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D2-40的表达,观察其染色情况并计数D2-40阳性微淋巴管,分析其与乳腺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的LMVD高于良性病变组(P<0.01),肿瘤边缘区LMVD均值显著高于肿瘤中心区(P<0.01);肿瘤边缘区LMVD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P<0.05),与年龄、组织学分型、ER、PR及Her-2受体状态无关(P>0.05);中心区LMVD与上述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D2-40 可以特异性识别人乳腺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其标记的微淋巴管主要分布于癌周组织;LMVD 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可用来评估乳腺癌淋巴转移风险.

    作者:丁贵坡;叶长生;刘民锋;甄乐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抗脂多糖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功能研究

    目的:制备广谱结合活性抗脂多糖单克隆抗体,并探讨其保护活性.方法:将脂多糖模拟肽与蓝载体交联后免疫BALB/c小鼠并制备单克隆抗体;间接ELISA检测其结合活性;小鼠体内、外实验检测其保护活性.结果:经过3次融合,筛选到一株具广谱结合活性的抗脂多糖单克隆抗体SMU-3A8;间接ELISA显示其可以和4种商品化脂多糖反应;体外实验显示SMU-3A8可以部分抑制脂多糖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产生一氧化氮;体内实验表明其可以延长致死量鼠伤寒杆菌感染BALB/c小鼠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一株具广谱结合活性、对鼠伤寒菌感染小鼠模型有保护作用的抗脂多糖单克隆抗体,为脂多糖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力工具.

    作者:蒋小滔;卢晓;左大明;吴砂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浅析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少年期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初步探讨其发病原因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少年期颈椎病患者的病因、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颈椎生理曲度变直96例,曲度反向17例,颈椎失稳20例,椎间隙变窄5例,骨质增生3例;发病原因与学习姿势不正确、任务繁重、长时间操作电脑等密切相关,大多数病例为颈型颈椎病.结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是少年期颈椎病的主要影像学特征;学习姿势不正确、任务繁重、长时间操作电脑是目前少年期颈椎病的主要病因,绝大多数为颈型颈椎病.

    作者:黄德尤;马德智;李保生;韦锋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评价恩度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与NP方案比较.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我科就诊31例ⅢB和Ⅳ期的NSCLC患者分成两组,联合化疗组14例,NP方案+恩度,NVB 2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第8天,DDP 20 mg/m2静脉滴注,每天1次× 4 d,恩度15 mg/d静脉滴注,1次/d × 14 d.自化疗第1天起,单纯化疗组17例,NP方案用法同联合化疗组.每21 d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联合化疗组有效率为42.9%,疾病控制率为85.7%,中位无进展生存6.3个月.单纯化疗组有效率为17.6%,疾病控制率47.1%,中位无进展生存3.6个月.结论:恩度与NP方案联合能明显提高晚期NSCLC的疾病控制率,延长患者疾病进展时间,临床安全性好且未增加NP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飞;王亚非;杨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胃大出血后伴精神障碍1例

    患者男,43岁,农工.既往体健,无溃疡病史.家族中否认有精神病史.于2008年某日无明显诱因,突然吐血数次,约计2 000 mL以上.当时自觉头脑不清,急送医院治疗,诊断为:胃部大出血.

    作者:周洁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在脑瘫康复疗效评估中的价值初探

    目的:探讨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在脑瘫儿童康复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4 -11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院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的38例脑瘫患儿采用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进行治疗前后评估对照.结果:绝大部分患儿的该量表的5个能区的得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可以作为脑瘫儿童康复疗效评估的一种工具,但其有一定的应用局限性.

    作者:周平秋;颜华;张惠佳;胡继红;阳伟红;王益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侵蚀性葡萄胎化疗中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与血清β-HCG的变化

    目的:探讨在侵蚀性葡萄胎化疗中测定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与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变化对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疗效观察及判断疾病转归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记录病灶RI,同时记录血清β-HCG值.对化疗前后子宫病灶区动脉血流RI与血清β-HCG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中宫壁回声增粗或见低回声结节,血流丰富,RI<0.4,血清β-HCG增高;化疗取得疗效后异常血流逐渐减少,RI呈逐渐升高趋势,血清β-HCG逐渐恢复正常.研究结果示化疗前后子宫病灶区动脉血流RI与血清β-HCG相关性良好.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测定子宫动脉RI与检测血清β-HCG对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以及观察其化疗疗效是有临床价值的.

    作者:张洪燕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损害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损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HIV/HCV共感染患者,男51例(55.4%),女41例(44.6%).年龄9~62岁,平均(39.5±9.4)岁.分别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肝损害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肝损害组20例(33.9%)有抗结核治疗史,39例(66.1%)有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史,37例(62.7%)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无肝损害组患者4例(12.1%)有抗结核治疗史,13例(39.4%)有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史,14例(42.4%)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 mm3,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等于0.023、0.013、0.03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抗结核治疗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损害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抗结核治疗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在村;代丽丽;高艳青;李海英;黄晓婕;汪雯;郭彩萍;张彤;吴昊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孕中期诊断性羊膜腔穿刺术的安全性探讨

    目的:探讨孕中期诊断性羊膜腔穿刺术的安全性.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07-2008年400例行孕中期诊断性羊膜腔穿刺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0例羊膜腔穿刺手术穿刺成功382例,一次穿刺成功375例,二次穿刺成功4例,三次穿刺成功3例.穿刺失败未取到羊水18例,一次穿刺失败12例,二次穿刺失败6例.1例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术后3 d自然流产.前壁胎盘且穿刺针穿过胎盘抽取到羊水标本58例.获取淡血性羊水标本9例.穿刺成功率95.50%,失败率4.50%.羊膜腔穿刺术后流产率0.25%.穿刺穿过胎盘抽取到羊水率14.50%.羊水血染率2.25%.未发现出生后新生儿外表等损伤.结论:孕中期诊断性羊膜腔穿刺术是目前安全的侵入性产前诊断检查方法.严格执行规范操作其术后流产率低,胎儿损伤少见.

    作者:虞荷莲;金敏菲;申屠敏;叶伟萍;王磊;孙琦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试验测定梅毒特异性抗体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较多,国际上通用的试验是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和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1].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是国内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常用方法,也是确诊梅毒的标准方法[2],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因此,也是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推荐的检测梅毒的方法之一.

    作者:郑卫东;杨均;郭亮;瞿新;田彩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日立系列生化分析仪ISE模块配套试剂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研制日立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ISE模块配套试剂.方法:分析原装试剂成分、理化指标,研制参数相同的试剂,并进行相关的试验.结果:自配与原装试剂的各项成分和理化指标基本一致.使用自配与原装进口试剂测定结果之间相关性好.自配试剂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稳定性符合要求,经过6个月使用对电极无损害.结论:自配的内标准液、参比液、稀释液可替代原装试剂用于日立生化分析仪ISE模块的测定.

    作者:罗强;李曼;徐宁;曹永坚;易四维;黄妩姣;何文军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老年人颅脑手术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比较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老年人颅脑手术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 例年龄在60岁以上需在全麻下行颅脑手术的老年患者,ASAⅠ~Ⅱ级,等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n=20)和芬太尼组( F组,n=20).插管后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入舒芬太尼(S组)或芬太尼(F组).插管后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入舒芬太尼(S组)或芬太尼(F组),S组0.5 μg/(kgh),F组4 μg/(kgh).两组均复合持续泵入异丙酚,分次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在硬脑膜打开之后均停止给舒芬太尼和芬太尼.观察两组于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2 min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 min(T2)、切头皮时(T3)、钻颅骨时(T4)、气管拔管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这几个时点肘静脉血血浆皮质醇(Cor)和血糖(BG)浓度.结果:S组T1与T0比较MAP、HR显著下降(P<0.01或P<0.05).F组T1与T0比较MAP、HR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T2~T5 与T0比较,F组MAP、HR上升明显(P<0.05),而S组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MAP、HR T2~T5组间比较,F组显著升高(P<0.05).S组各时点Cor和BG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F组在T2、T3、T4、T5 4个时点Cor和血BG浓度较T0时明显升高(P<0.05).S组较F组麻醉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以更好的抑制手术应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和激素水平的变化,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作者:徐金金;王龙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托下颌辅助欧普乐喉罩放置法

    欧普乐喉罩(OPLAC)作为新型无套囊的一次性喉罩已有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的报道[1-2].但置放时喉罩位置有时不甚满意,需多次置放甚至更换为气管插管,对于女性尤其如此[2].

    作者:康华;王平;曲成业;卢凤波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