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富;廖焕兰;熊小泉;梁艺华
目的:探讨FOLFOX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156例患者分为4组,46例给予FOLFOXIRI方案治疗(A组),38例使用FOLFIRI方案治疗(B组),40例使用FOLFOX7方案治疗(C组),32例使用DPOF方案治疗(D组),均给予6个周期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和无进展生存期以及副反应、血常规变化.结果:A 组有效率为45.6%,疾病控制率89.1%; B 组有效率为44.7%,疾病控制率78.9%;C 组有效率为45.0%;疾病控制率80.0%;D组有效率为46.8%;疾病控制率81.2%.4组肿瘤标志物的浓度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变化;以A 组为显著(P<0.05).结论:FOLFOX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具有更高的疾病控制率.
作者:崔春晖;黄宗海;俞金龙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90 (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抑制剂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GA)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的凋亡作用,并探讨其用于肝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BEL7404细胞株,以GA作用处理;噻唑兰比色(MTT)法检测GA对BEL7404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法及Annexin V-EGFP/PI双染法、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GA对BEL7404细胞株的凋亡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EL7404细胞株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GA对BEL7404细胞株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GA各剂量组作用24 h凋亡率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6.31±0.82)%;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剂量组GA均可使BEL7404细胞株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结论:抑制HSP90的功能可引起肝癌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HSP90有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薛慧琴;吴春林;赵飞兰;黄健;罗国容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外源性糖原预处理对无心跳大鼠供肝热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96只,根据糖原预处理与否及供肝获取前所经历的热缺血时间15 min 或30 min,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即非预处理的15 min (N-15 min)组和30 min (N-30 min)组,以及糖原预处理的15 min (tN-15 min)组和30 min (tN-30 min)组,施行改良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1 d取肝脏组织行光镜与电镜检查,术后1、3、7 d采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乳酸脱氢酶.计算术后1周生存率.结果:tN-15 min组和tN-30 min组组织学改变和肝功能明显好于N-15 min组和N-30 min组.N-15 min组和N-30 min组的1周存活率分别为50.0%和16.7%,而tN-30 min组和tN-45 min组的1周存活率分别为83.3%和66.7%.结论:糖原预处理对供肝热缺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胡红星;邓素雄;古维立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单纯侧脑室外引流术、小骨窗开颅基底节血肿清除加侧脑室外引流术和骨瓣开颅基底节血肿清除加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89例,其中7 h以内手术者58例,7 h以上31例.结果:术后28 d时总病死率16.9%(15/89);发病7 h以内行手术者病死率10.4%(6/58),低于超过7 h手术者病死率29.0%(9/31)(P<0.05);65例患者经6个月随访,恢复优良率为56.92%,其中7 h以内行手术者优良率68.3%(28/41),优于超过7 h手术者37.5%(9/24)(P<0.05).结论:超早期手术可降低病死率及改善远期预后,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方案需个体化,尽可能清除脑内血肿及脑室内积血,降低颅内压.
作者:张良;杜宝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在常规抗血小板、抗凝基础上,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选标准患者303例,分为试验组(PCI+替罗非班,n=169)和对照组(PCI,n=134),两组PCI均植入药物支架.术前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试验组在给予负荷量盐酸替罗非班(按10 μg/kg剂量在3 min内静脉推注完)的同时行PCI,继而以0.1~0.15 μg/(kgmin)由微量泵持续泵入24~36 h;对照组病例直接进行PCI.术中术后观察出血事件的发生、血小板情况和住院期间发生的复合终点事件.结果:试验组住院期间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0.59 % vs 5.22%,P<0.05),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2.37% vs 7.46%,P<0.05),围术期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有增加(9.47% vs 6.72%,P>0.05),严重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低(1.18% vs 0.75%,P>0.05),复合终点事件(不包括支架内血栓形成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能有效及时地预防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减少急性缺血事件的发生,且出血风险并未明显增加,是一个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的抗血小板药物.
作者:李文华;何国平;杨国英;周惠芬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及临床疗效.方法:43例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原发肿瘤性质的不同行急诊放疗或化疗,同时辅以脱水、大剂量激素等,迅速缓解上腔静脉压迫症状,然后进行原发病治疗.结果:24 h内症状缓解率为32.6%,72 h总有效率为93.0%.2周内完全缓解率为23.3%,4周内完全缓解率为87.5%.1例患者无缓解,全组无死亡.结论: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所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主要方法,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敏感的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应首选对原发肿瘤有效的联合化疗方案,能使肿瘤短时间内发生退缩,快速缓解症状和体征;病理诊断不明的恶性肿瘤所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病情危急时可首选放疗,以免延误诊治时机.
作者:陶卫平;吴红兵;蒋振旻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先天性因素及哭闹等腹腔压力增高的因素常被视为小儿腹股沟斜疝的重要原因[1],但不能完全解释女性婴幼儿腹股沟滑动性斜疝的发生.本病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常被误诊.
作者:张刚;刘丹丹;田俊严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肝移植后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 2004年2月至2008年3月21 例确诊肝移植术后糖尿病患者予胰岛素强化治疗2~4 周.结果:21 例患者治疗结束时血糖均控制理想,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肝移植后糖尿病患者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有效控制高血糖.
作者:肖必;胡婷;刘树人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血清胱抑素C(CysC)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Beckman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 CysC、尿素和肌酐的浓度,并同时用核医学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结果: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血清中CysC浓度变化明显于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浓度的变化.结论:CysC可作为评估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
作者:谢少武;李国娟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观察低嘌呤糖尿病饮食对痛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7例痛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治疗组限制饮食中的嘌呤含量,饮食中每日嘌呤摄入量<150 mg,对照组不限制饮食中的嘌呤含量,每日嘌呤摄入量>300 mg.结果:治疗第8天与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尿酸均下降,但治疗组的血尿酸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结论:合理的低嘌呤糖尿病饮食有助于患者控制血糖、血尿酸,有助于治疗痛风合并2型糖尿病.
作者:林江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TEN和survivin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EN和survivin在57例卵巢上皮性癌、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卵巢上皮性癌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64.91%)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0%)及卵巢良性上皮性瘤(0%),P<0.01.卵巢上皮性癌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38.60%)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100%)及卵巢良性上皮性瘤(95.00%),P<0.05;survivin的阳性表达、PTEN的阴性表达及survivin阳性与PTEN阴性的共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的表达上调及PTEN的表达下调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相关,并且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中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其中的指标对于评价卵巢上皮性癌的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朱巧英;沈宇飞;胡建铭;詹升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研制日立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ISE模块配套试剂.方法:分析原装试剂成分、理化指标,研制参数相同的试剂,并进行相关的试验.结果:自配与原装试剂的各项成分和理化指标基本一致.使用自配与原装进口试剂测定结果之间相关性好.自配试剂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稳定性符合要求,经过6个月使用对电极无损害.结论:自配的内标准液、参比液、稀释液可替代原装试剂用于日立生化分析仪ISE模块的测定.
作者:罗强;李曼;徐宁;曹永坚;易四维;黄妩姣;何文军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研究缝隙连接蛋白-43在体外培养不稳定膀胱组织Cajal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逼尿肌不稳定的关系.方法:建立膀胱出口梗阻豚鼠模型,用胶原酶消化法进行逼尿肌不稳定豚鼠膀胱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及逼尿肌细胞的原代培养,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两种细胞特征性蛋白c-kit及SMA染色观察;RT-PCR 法进行两种细胞的缝隙连接蛋白-43的检测.结果:豚鼠膀胱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c-kit染色阳性,SMA染色阴性;逼尿肌细胞SMA染色阳性,c-kit染色阴性.逼尿肌不稳定豚鼠膀胱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较逼尿肌细胞强(P<0.05).结论:体外培养不稳定膀胱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增强,提示Cajal间质细胞间兴奋传递增强与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关系密切.
作者:迟强;周逢海;王养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FTS)治疗理念,提高患者胃癌术后的营养状况,加快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通过术前营养风险筛查结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早期下床活动、围手术期护理等一系列措施,观察患者术后营养状况、肠蠕动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更早;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合理的营养状况评估和肠内营养支持,辅以快速康复外科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营养状况,加快胃癌术后的康复速度.
作者:方立艳;沈爱君 刊期: 2009年第18期
患者男,14岁,因右侧扁桃体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20余天入院.患者1个月前感冒后自觉右侧扁桃体不适,有异物感,在当地抗炎治疗1周,未见好转,肿块逐渐增大,生长迅速,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作者:邢荣格;郭效忠;高远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制备广谱结合活性抗脂多糖单克隆抗体,并探讨其保护活性.方法:将脂多糖模拟肽与蓝载体交联后免疫BALB/c小鼠并制备单克隆抗体;间接ELISA检测其结合活性;小鼠体内、外实验检测其保护活性.结果:经过3次融合,筛选到一株具广谱结合活性的抗脂多糖单克隆抗体SMU-3A8;间接ELISA显示其可以和4种商品化脂多糖反应;体外实验显示SMU-3A8可以部分抑制脂多糖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产生一氧化氮;体内实验表明其可以延长致死量鼠伤寒杆菌感染BALB/c小鼠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一株具广谱结合活性、对鼠伤寒菌感染小鼠模型有保护作用的抗脂多糖单克隆抗体,为脂多糖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力工具.
作者:蒋小滔;卢晓;左大明;吴砂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小儿与成人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的临床特点,以期为小儿肝移植术后个体化抗排斥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小儿部分亲体肝移植18例,成人全肝改良背驮式肝移植56例.术后监测患儿及成人(1)肝功能,主要包括TBIL、DBIL、ALT和AST, (2)FK506血浓度.结果:亲体肝移植患儿肝功能AR组中,ALT及AST在穿刺前3 d起较非AR组显著升高;而TBIL及DBIL水平则在穿刺前第5天起出现显著增高.成人肝移植AR组中,穿刺日及之前8 d,患者外周血中ALT、AST、TBIL及DBIL的水平已均显著高于非AR组.小儿及成人肝移植患者分别于病理确诊AR前5 d及8 d起,血中FK506谷浓度较非AR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小儿亲体肝移植术后AR的发生时间可能较成人肝移植术后AR发生时间晚,程度较成人AR轻.FK506浓度较低时可能诱发AR,但血FK506的浓度高低与AR的程度并无显著关联.
作者:朱健;周迪;杨一鹏;全志伟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凝血因子是止血的重要成分[1],其中Ⅷ因子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2],而且是一种不稳定的凝血因子[3],在止血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据文献[4]报道该因子在4℃保存24 h后,凝血因子Ⅷ活性会下降50%,而近年来国外有文献[5]报道认为,凝血因子Ⅷ在4℃保存1~3 d后活性并不是下降50%,而是由于4℃时凝血因子Ⅷ被沉淀在红细胞当中,所以离心后检测上清血浆,不能将部分凝血因子Ⅴ、Ⅷ检出,所以误认为活性降低50%[6].
作者:叶柱江;秦艳兰;刘仁强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定量PCR方法(2-ΔCT)检测85例AML和2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细胞APP mRNA表达,并研究其表达水平对AML临床特征、治疗反应的影响.结果:APP mRNA表达在AML亚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9),M2b(伴8和21号染色体异位的M2)表达高,M5b表达低.AML亚型间两两比较分析显示,M2b的APP mRNA表达显著高于M5b(P=0.000),余各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APP mRNA表达水平对AML亚型以外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反应无显著影响.结论:伴t (8;21)的M2型白血病高表达APP mRNA,单核细胞白血病低表达APP mRNA.
作者:王巍;孟凡义;黄走方;刘理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0年9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38例.应用臀大肌挛缩带部分切除治疗臀大肌挛缩症,并于术后行系统的功能性训练.结果:对38例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患者随访3~9个月.根据步态、并膝下蹲、交腿试验、对运动和体力劳动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优26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4.7%.结论:臀大肌挛缩带部分切除术是治疗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的理想方法.
作者:席武 刊期: 2009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