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分析

韩浩伦;吴玮;屈昌北;陈艳芳;孙建芝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畸变产物, 耳声发射
摘要:目的:观察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查的表现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选择24例经睡眠呼吸监测确诊为重度SAHS的患者为实验组,年龄、性别与实验组相匹配的正常人群1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耳声发射检测仪对两组进行DPOAE检查、纯音测听检查,对睡眠监测及DPOAE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重度SAHS患者主观听力无下降,但DPOAE在0.75~8 kHz各频率反应幅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其结果差异有显著性;DPOAE反应幅值与血氧饱和度降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重度SAHS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可以导致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反应幅值的降低,这项指标敏感性高,可以作为确定SAHS患者早期耳蜗损害的一项指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纤维支气管镜在重症肌无力危象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C)危象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2005年5月至2008年12月收入我院ICU抢救的MG危象患者34例,其中常规吸痰患者16例(对照组)和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患者18例(纤支镜组),比较两组间肺炎发生率、痰培养阳性率、危象持续时间、脱机时间、转出ICU时间等.结果:纤支镜组在肺炎发生率、危象持续时间、脱机时间、转出ICU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MG危象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一种相对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志捷;张云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汉坦病毒包膜糖蛋白重组表达研究进展

    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HTNV)属于布尼亚病毒科,主要引起人类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Lee等[1]1978年首次在田鼠的肺组织中分离出HTNV,并鉴定其为引起HFRS的病原.HFRS是一种以发烧、出血和肾功能损害为特征的全球性急性病毒传染病,病死率介于40%~60%,目前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药物.

    作者:呼延霆;薛小平;宋凯;汪桦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记忆T细胞在器官移植背景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免疫记忆是高等动物获得性免疫的一个重要特征.自然状态下,人类很少遇到同种抗原或移植抗原,然而体内却或多或少存在一定数量同种反应性的记忆性T细胞.

    作者:俞波;谭建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1%吡美莫司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25例

    随着外用皮质类同醇激素种类的增多,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增高的趋势.但本病顽固难治,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1%吡美莫司软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2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红玲;陈建民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防治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07年12月504例术前无心律失常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后早期并发各种类型心律失常201例,发生率为39.9%,其中激动起源异常者167例(占83.1%),激动传导异常者36例(占17.9%).结论:注重术前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避免术中损伤传导系统,减少术后肺炎、心包填塞等诱发因素是防止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关键.

    作者:刘鑫;邹小明;王武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BSA-PLGA微球制备及不同添加剂对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添加剂及制备工艺对BSA-PLGA微球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考察BSA投入量、内水相聚乙二醇浓度及外水相氯化钠浓度对微球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设计,采用优化工艺制备的微球包封率达到了(91.07±4.22)%,突释率为(10.54±3.84)%,可缓释28 d左右.结论:通过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引入添加剂可以制得包封率高、突释率低的BSA-PLGA微球.

    作者:李士;曾晗冰;傅红兴;徐华梓;郑立程;李万里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分析

    目的:观察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查的表现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选择24例经睡眠呼吸监测确诊为重度SAHS的患者为实验组,年龄、性别与实验组相匹配的正常人群1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耳声发射检测仪对两组进行DPOAE检查、纯音测听检查,对睡眠监测及DPOAE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重度SAHS患者主观听力无下降,但DPOAE在0.75~8 kHz各频率反应幅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其结果差异有显著性;DPOAE反应幅值与血氧饱和度降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重度SAHS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可以导致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反应幅值的降低,这项指标敏感性高,可以作为确定SAHS患者早期耳蜗损害的一项指标.

    作者:韩浩伦;吴玮;屈昌北;陈艳芳;孙建芝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心理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行为干预.结果:治疗3周后,干预组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后血糖各指标差异显著,干预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应用心理行为干预可以提高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和控制血糖.

    作者:许永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尖锐湿疣患者的白介素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γ干扰素、白介素4和白介素10的研究

    目的:研究白介素2(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0(IL-10)在尖锐湿疣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尖锐湿疣患者血清和疣体组织中的IL-2、sIL-2R、IFN-γ、IL-4和IL-10的水平.结果:尖锐湿疣组的血清和疣体组织中IL-2和IFN-γ水平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IL-4和IL-10水平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复发组的血清和疣体组织中的IL-2和IFN-γ水平都明显低于未复发组,而IL-4和IL-10水平都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尖锐湿疣组患者血清中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复发组血清中sIL-2R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全身和皮损局部的免疫功能均有下降,可能是导致疾病发生和复发的重要原因.

    作者:应作霖;吴瑞勤;李晓杰;徐晓寅;沈慧珍;王丰;朱光斗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小儿漏斗胸矫正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小儿漏斗胸矫正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漏斗胸矫正术患儿60例,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常规全麻后即用电子自控镇痛泵行PCIA,A、B、C3组分别按0.2、0.3、0.4μg/(kg·h)持续输注芬太尼48 h.观察镇痛期间患儿生命体征(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疼痛与镇静评分,记录电子镇痛泵按压次数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1)疼痛评分:A组在术后1、4、12、24及36 h时点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与C组各观察时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镇静评分:C组在术后1、4、12、24及36 h时点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A组与B组各观察时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4)不良反应:C组恶心呕吐、瘙痒及嗜睡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P<0.05).结论:0.3μg/(kg·h)芬太尼持续泵注是小儿漏斗胸矫正术术后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秦培顺;金乐潇;王建光;陈小玲;李军;连庆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98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我科收治的98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98例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以上,均达到植骨融合.结论: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术后疗效满意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静;叶劲;莫茅;覃燕平;张小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对内皮细胞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TF及TFPI的影响.方法:设不同时间组,TNF-α 10 ng/mL分别培养0 h、1 h、3 h、6 h、12 h、24 h,另设不同溶度组,TNF-α 0 ng/mL、1 ng/mL、10 ng/mL、20ng/mL、50 ng/mL、100 ng/mL分别培养6 h;ELISA法测定TF及,TFPI抗原的表达;RT-PCR检测TF及TFPI基因的表达.结果:各浓度的TNF-α对HUVECs的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TNF-α促进TF抗原的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在TNF-α 10 ng/mL作用6 h时明显(P<0.01);TNF-α促进TF 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在3 h时达到高峰(P<0.01);TNF-α对HUVECs表达TFPI抗原及TFPI mRNA无明显影响.结论:TNF-α可以诱导HUVECs细胞表达TF:TNF-α对HUVECs细胞TFPI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作者:陈懿建;陈方平;万通;张立群;李海亮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肝脏巨大脂肪瘤CT诊断1例

    患者女,63岁.间断性右上腹部疼痛不适5年,曾在外院B超诊断为胆囊炎,胆结石.口服消炎利胆片以及中药治疗(具体不详)症状缓解,近来上述症状加重,并向右肩背部放射,伴发热,收住我院拟行经腹腔胆囊镜胆囊摘除术.

    作者:李惠民;李哲;邵景元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中药苦参汤坐浴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苦参汤坐浴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疗效.方法:对198例实施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住院病例分为两组,观察组103例采用中药苦参汤坐浴,对照组95例采用1:5 000 PP粉坐浴.观察两组术后肛门水肿、疼痛、渗血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疗效一致,但伤口创面水肿、渗血、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中药苦参汤坐浴对防治混合痔术后局部并发症有显著疗效,可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颜景颖;陈诗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尼美舒利联合阿霉素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体外作用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联合阿霉素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协同作用.方法: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20μmol/L尼美舒利作用24 h、48 h、72 h细胞生长抑制率为12.14%、27.10%和36.42%:浓度升至500 μmol/L时,抑制率分别升为38.57%、67.40%和85.18%.单用阿霉素(0.5 mg/L)作用48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为(37.54±6.47)%:合用20、100、500 μmol/L的尼美舒利后,抑制率分别升为(60.54±9.14)%,(75.34±12.79)%,(88.35±14.27)%.随着尼美舒利浓度(20、100、500 μmol/L)的增加,Tca8113细胞的G0/G1期细胞比率下降,G2/M期细胞比率逐渐上升:且细胞内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结论:尼美舒利能通过诱导癌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下调Bcl-2表达和上调Bax表达的表达来抑制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生长增殖,与阿霉素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作者:蔡敏秋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支气管肺动脉双成形治疗中央型肺癌

    目的:总结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体会以探讨该术式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从2000年9月至2003年8月对62例中央型肺癌累及支气管、肺动脉的患者施行肺动脉支气管双成形肺叶切除术,以大限度地切除肺癌、大限度地保留肺功能.术后病理pTNM分期:ⅡB期18例,ⅢA期32例,ⅢB期1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1例出现吻合口瘘、胸腔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全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72.6%(45/62),3年生存卒为53.2%(33/62),5年生存率32.2%(20/62).结论:支气管、肺动脉双成形肺叶切除术可达到满意的效果,特别适用于同时侵犯支气管、肺动脉或肺功能不能耐受全肺切除的肺癌患者.

    作者:申翼;景华;李德闽;李忠东;胡小南;董国华;罗立国;许飚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保留耳大神经耳后、耳垂支的应用

    目的: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耳大神经进行解剖、保留,由此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方法: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成年腮腺良性肿瘤患者16例,术中解剖、保留耳大神经耳后、耳垂支,术后观察、随访,了解耳大神经支配区域感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患者有暂时性的耳垂及外耳廓麻木,术后1~3个月后患者的耳垂及外耳廓感觉基本恢复正常,无1例发生耳垂及外耳廓区皮肤长期麻木.结论:保留耳大神经耳后、耳垂支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临床深麻醉下拔管在先天性唇裂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深麻醉下拔管在先天性唇裂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方法:先天性唇裂修补手术110例,分成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均采用吸入为主静脉为辅的全身麻醉方式,麻醉用药基本相同.术毕拔管时,对照组患儿按照常规临床麻醉拔管指征即清醒后拔管.观察组患儿在给予丙泊酚1 mg/kg静注后,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值60~70时深麻醉情况下拔管.观察围拔管期即拔管后即刻(T1)、拔管后30 s(T2)、拔管后2 min(T3)怠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浓度、面罩给氧情况、躁动、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情况.结果:两组在T3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在T1、T2期患儿的呛咳、SpO2、躁动、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及面罩给氧困难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深麻醉下拔管,可减少围拔管期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严重并发症,安全可行.但拔管前应充分准备各种能有效通气的装置以及必要时再插管的可能.

    作者:李建华;陈永学;赵宏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香菇多糖联合G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香菇多糖作为一种生物免试调节剂目前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本研究旨在观察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6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香菇多糖加化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对患者疗效、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4.5%和38.7%(P<0.05);实验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功能明显改善;实验组的Karnofsky评分上升率(51.6%)高于对照组(25.8%)(P<0.05).结论: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

    作者:李志英;朱应群;张平;李喆;何龙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分析2005年9月至2008年10月间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进行多导睡眠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测的26例OSAHS患者及28例健康对照者,计算夜间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的均方根(rMMSD)以及低频(LF)、高频(HF)和LF/HF值,分析HRV.其中OSAHS患者在nCPAP治疗1年后予复查多导睡眠图及动态心电图.结果:OSAHS组夜间SDNN、夜间rMMSD分别为(83.4±26.4)、(31.0±9.7)ms,与对照组的(115.6±31.2)ms和(42.8±13.1)ms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OSAHS组的LF、HF和LF/HF值分别为(556.3±181.9)、(214.9+63.6)ms2和3.6±1.2,与对照组的(396.7±127.2)、(307.5±101.4)ms2和1.9±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SAHS组nCPAP治疗后呼吸紊乱指数、SDNN、rMMSD、LF、HF和LF/HF值均比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OSAHS患者合并HRV异常,nCPAP在改善通气的同时,也改善患者的HRV.

    作者:叶贤伟;张湘燕;冯端兴;万自芬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