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远军;章莹;章凯;尹庆水;吴文;谢会斌
目的:通过比较观察老年食管癌患者麻醉前输注适量晶体、万汶(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后麻醉诱导过程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万汶在老年食管癌患者麻醉诱导中的临床作用.方法:4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即乳酸钠林格氏液组(R组)和万汶组(V组),每组20例,R组,术前1 h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10 mL/kg;V组,术前1 h输注万汶10 mL/kg.观察患者入室输液前(T0)、气管插管前1 min(T1)及插管后1 min(T2)、5 min(T3)、10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BIS值.计算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后MAP、CVP均有降低趋势,HR加快(P>0.05);但V组患者的MAP、HR、CVP在T2、T3、T4观察点的变化幅度较R组小(P<0.05).结论:在老年食管癌患者全麻诱导前输注适量的羟乙基淀粉有助于稳定诱导期血流动力学.
作者:郭智星;孙莉;吴宏亮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方法:42例患者,男31例,女11例,平均(62.17±11.07)岁,分别予以DS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进行DSCT和SCA图像对比分析.结果: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评价的敏感性96.2%,特异性98.7%,阳性预测值92.6%,阴性预测值99.3%,准确率95.7%,结论: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较高,可作为冠心病惠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前的筛查及评价.
作者:景舒南;杨婧;杨栋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患者女,20岁.因中上腹痛、腹胀5d人院.起病无明显诱因,初感上腹痛,无发热,感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在当地医院行中上腹CT检查示:肝脏明显增大、密度减低,CT值-28.9 Hu,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血管走行正常,脾稍增大.
作者:郭建斌;徐素珍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艾滋病患者高活性抗逆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al therapy,HAART)治疗后CD4+T细胞检测在治疗前、后及不同治疗时段的变化特点.方法:采集静脉抗凝血,应用流式细胞计数仪和三标TruCOUNT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试剂盒(CD4+/CD8+/CD3+)进行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同时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微球进行仪器的测试及其全血质控品做室内质控.比较HAART治疗前、后的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对所有在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比较治疗6个月时与治疗3个月时、治疗9个月时与治疗6个月时、治疗12个月时与治疗9个月时CD4+T淋巴细胞值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抗病毒治以后,192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低23个/μL,高917个/μL,平均增高(213.59±69.51)个/μL.与治疗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相比,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CD4+T淋巴细胞数均有增加,平均增加值分别为120.95、49.86、6.12、5.92个.经统计学分析,治疗3个月时与治疗基线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显著,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他3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特别是在治疗的头3个月增幅尤为显著,但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CD4+T淋巴细胞数的增加趋于平缓.CD4+T淋巴细胞检测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对符合治疗条件的患者应及早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要抓住有利时机,尽可能早治疗,促进和加快免疫重建,减轻症状,延长生命.
作者:何有云;路国强;黄兆惠;玉娥涛;朱旭艳;张丽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男性尿道狭窄在泌尿外科是一种常见又棘手的疾病.由于治疗复杂,并发症和后遗症多.经常困扰着临床医师,我们采用经皮肾筋膜扩张器(Amplatz)扩张结合电切手术治疗12例男性尿道狭窄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刘鑫国;王进峰;徐毅;施正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临床实践中.很多患者既要行CT增强扫描,又需做静脉肾盂造影(IVP),若两种检查分次进行.需要两次准备,两次注射造影剂,往往需分2 d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就会给患者造成诸多不便和影响.而CT增强扫描与IVP检查之间有许多相同的步骤,能否利用CT增强扫描注射的造影剂来完成IVP检查呢?笔者通过2年100例患者的实践.证明两种检查可以先后完成.
作者:周海伟;乐嘉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临床深麻醉下拔管在先天性唇裂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方法:先天性唇裂修补手术110例,分成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均采用吸入为主静脉为辅的全身麻醉方式,麻醉用药基本相同.术毕拔管时,对照组患儿按照常规临床麻醉拔管指征即清醒后拔管.观察组患儿在给予丙泊酚1 mg/kg静注后,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值60~70时深麻醉情况下拔管.观察围拔管期即拔管后即刻(T1)、拔管后30 s(T2)、拔管后2 min(T3)怠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浓度、面罩给氧情况、躁动、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情况.结果:两组在T3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在T1、T2期患儿的呛咳、SpO2、躁动、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及面罩给氧困难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深麻醉下拔管,可减少围拔管期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严重并发症,安全可行.但拔管前应充分准备各种能有效通气的装置以及必要时再插管的可能.
作者:李建华;陈永学;赵宏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95例,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无创通气,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120mg静滴,每天1次,共10 d.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24 h、72 h、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观察记录神志好转时间、呼吸、心率,记录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2例改用有创通气治疗,对照组7例改用有创通气治疗:治疗组住院时间(11.5±2.8)d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15.6±3.5)d,P<0.01;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5.5±2.7)d少于对照组(8.6±2.9)d,P<0.01;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对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和机械通气时间,疗效显著.
作者:杨尊彝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C)危象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2005年5月至2008年12月收入我院ICU抢救的MG危象患者34例,其中常规吸痰患者16例(对照组)和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患者18例(纤支镜组),比较两组间肺炎发生率、痰培养阳性率、危象持续时间、脱机时间、转出ICU时间等.结果:纤支镜组在肺炎发生率、危象持续时间、脱机时间、转出ICU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MG危象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一种相对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志捷;张云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HTNV)属于布尼亚病毒科,主要引起人类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Lee等[1]1978年首次在田鼠的肺组织中分离出HTNV,并鉴定其为引起HFRS的病原.HFRS是一种以发烧、出血和肾功能损害为特征的全球性急性病毒传染病,病死率介于40%~60%,目前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药物.
作者:呼延霆;薛小平;宋凯;汪桦 刊期: 2009年第20期
随着外用皮质类同醇激素种类的增多,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增高的趋势.但本病顽固难治,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1%吡美莫司软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2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红玲;陈建民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婴幼儿早期喂养行为特点以及对婴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进行针对性干预.方法:对1 300例婴幼儿父母或主要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家长主诉出现挑食、厌食喂养问题的婴幼儿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超过50%的调查对象时辅食添加顺序和方法认识不正确,超过30%存在不适当喂养行为如进餐时看电视、玩玩具、追着喂食、吃饭时间长、不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等.以Enter逐步回归法进行出现挑食、偏食喂养问题的相关因素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后进入方程的变量为喂养时对婴儿拒绝新食物时处理方式、制作婴儿食品需添加盐、糖调味品.结论:剥夺婴幼儿学习新食物的机会,养成婴幼儿对食物口感的挑剔习惯与婴幼儿挑食偏食行为形成有关,建议加强早期喂养行为的健康教育,进行预见性指导,可减少或避免儿童形成不良饮食行为习惯.
作者:林穗方;胡艳;刘慧燕;董海鹏;蒋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评价凯时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9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两组,45例47耳采用凯时10μg静脉滴注,每天1次,联合高压氧治疗为凯时组;44例46耳采用右旋糖酐、高压氧治疗为对照组,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4 d.结果:凯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7%vs 73.9%,P<0.05).结论:凯时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耐受性好、总有效率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熊丽;戴祖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锰染毒大鼠大脑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规律.方法:健康2月龄雄性SD大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A组(生理盐水组)、B组(Mn2+ 2.5 mg/kg)、C组(Mn2+ 5 mg/kg)、D组(Mn2+ 10 mg/kg)、E组(Mn2+ 20mg/kg).染毒30 d后,取脑测定大鼠大脑中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T-PCR)检测大鼠脑组织中α-突触核蛋白mRNA的相时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α-突触核蛋白蛋白的表达.结果:B组、C组、D组和E组大鼠脑组织α-突触核蛋白mRNA的相对表达分别是A组的1.18、0.54、0.49和0.35倍.α-突触核蛋白表达用α-syn/GAPDH灰度值表示,结果显示α-突触核蛋白相对表达量,A、B、C、D和E组α-syn/GAPDH灰度值分别为0.32、1.33、0.71、0.54和0.57.与A组相比,B组α-突触核蛋白相对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锰在低剂量的时候可以促进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聚集.
作者:牛丕业;李慧;张意;张漫;肖扬;李变兰;肖忠新;高艾;田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其发病率随年龄递增.在我院急诊科工作过程中,我们常遇到因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不能的老年患者.由于前列腺腺体大小与年龄大小成正比,患者年龄越大,增生的前列腺腺体对膀胱颈及尿道的压迫相对越重,患者排尿困难症状亦进行性加重.
作者:陈艳红 刊期: 2009年第20期
腺瘤样瘤是好发于生殖系统的一种特殊的良性肿瘤,近年报道逐渐增多.在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可发生于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等部位.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及术前检查无特异性,且常伴有生殖系统其他疾病,术前诊断困难,术后病理检查也易发生误诊或漏诊.本文回顾分析14例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陶翼琛;石麒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LEEP术后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中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17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91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患者在月经干净后3~7 d行LEEP手术,术后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3~5 d,治疗组在常规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剂治疗,治疗1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均100%,治疗组治愈率(93.41%)高于对照组(77.38%),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9.89%)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EEP术后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中重度宫颈糜烂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赖娟娟;杨晓帆;闵羡蕙 刊期: 2009年第20期
胃食管反流(GER)是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下端食管括约肌的功能不全,使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一种临床表现,1~4个月为好发年龄.我院2003年8月至2006年2月共收治GER新生儿46例.经综合护理、抗反流、少食多餐喂养等处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阿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高温是常见的致畸因素之一,对多种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具有致畸作用,但高温致畸机制尚不明确.近研究[1]发现,高温作为外源性刺激会使胚胎发育的敏感期生物体细胞凋亡发生紊乱,引起胚胎发育异常,导致先天畸形的发生.
作者:徐兴欣;马金龙;刘雯;高彦丽 刊期: 2009年第20期
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开展以来,因其创伤小、痛苦少、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已成为胆囊切除术的金标准[1-2].但由于对胆囊三角解剖不清,对胆囊动脉、胆囊管等的变异缺乏认识而引发的出血、胆漏、胆管损伤等并发症屡见报道.笔者从2004年以来应用胆囊后三角人路行LC手术8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武京;刘一冰 刊期: 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