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肖岳;李军;蔡爱东;杨军;周兆群;缪红军;王晓榕;江涛
目的: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耳大神经进行解剖、保留,由此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方法: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成年腮腺良性肿瘤患者16例,术中解剖、保留耳大神经耳后、耳垂支,术后观察、随访,了解耳大神经支配区域感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患者有暂时性的耳垂及外耳廓麻木,术后1~3个月后患者的耳垂及外耳廓感觉基本恢复正常,无1例发生耳垂及外耳廓区皮肤长期麻木.结论:保留耳大神经耳后、耳垂支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对创伤性肺不张(严重胸外伤及开胸手术所致的肺不张)进行无痛电子支气管镜灌洗的治疗意义.方法:采用无痛(异丙酚静脉麻醉)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治疗51例创伤性肺不张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无痛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与对照组相比,术中血氧饱和度与血压、心率较对照组明显稳定,血氧饱和度始终维持在96%左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为81%,对照组为7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X2=2.82,P>0.05).治疗组100%患者检查后无痛苦感觉,对照组仅20.8%患者在检查后无痛苦感觉,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创伤性肺不张,无痛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具有有效、安全、无痛的特点.
作者:王立;边拜;康迪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前角神经元的作用及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方法: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标记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SCs,采用电控脊髓损伤打击装置制作大鼠SCI模型.实验分为BrdU+NSCs组、NSCs组、SCI组、假手术组(Sham组)4组.SCI后3 d进行NSCs移植.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的存活及迁移情况,Nissl染色法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情况,采用行为学(BBB)评分法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BrdU+NSCs组在损伤脊髓区域可检测到BrdU标记的阳性NSCs,BrdU+NSCs组和NSCs组脊髓前角存活运动神经元较SCI组明显增多(P<0.05),BBB评分亦明显高于SCI组(均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NSCs在移植到SCI区域后可存活、迁移,对SCI后前角运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从而促进了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孔令胜;聂冬丽;张军臣;张浩;许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耗费、低病死率的特点[1],SCI后的截瘫常造成患者永久性的运动、感觉障碍及直肠、膀胱功能的缺失等,因此SCI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作者:张伟;唐龙;张燕;魏以召;王宗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胃食管反流(GER)是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下端食管括约肌的功能不全,使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一种临床表现,1~4个月为好发年龄.我院2003年8月至2006年2月共收治GER新生儿46例.经综合护理、抗反流、少食多餐喂养等处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阿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T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活化的影响.方法:以MTT法检测TGF-β1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TGF-β1对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及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ELISA法检测TGF-β1对T淋巴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TGF-β1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后,均可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随时间的延长、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不同浓度的TGF-β1作用72 h,均能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活化标志CD69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均能明显上调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比例(P<0.01);均能抑制T淋巴细胞分泌IFN-γ、IL-2(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GF-β1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并抑制IFN-γ、IL-2的分泌.
作者:刘晓霞;李凤鸣;陈育民;王雪玲;陈剑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DHS)与人工股骨头(双动头)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提供参考.方法:以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因Ⅲ型(Jensen-evans分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DHS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双动头)置换术的58例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随访6~32个月,平均16个月.人工股骨头组6个月死亡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P<0.05),DHS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组(P<0.01),DHS组术后下地时间为60 d,而人工股骨头组为3 d(P<0.01).结论:人工股骨头(双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较DHS具有手术安全、创伤小、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于全身情况差、手术风险高的高龄病例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夏远军;章莹;章凯;尹庆水;吴文;谢会斌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患者男,36岁,反复腹胀,双下肢水肿3年,再发1个月于2007年9月18日入住解放军第169医院消化内科.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双下肢水肿.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完善胃镜、B超及肝肾功能、血常规、肿瘤指标等检查后考虑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予以补充蛋白、血浆及护肝等处理后症状好转.但症状易反复.几年来患者精神、食欲可,大便2~3次/d.量较多,小便正常,体重下降约5 kg.
作者:周红宇;周国华;文星;陈叶青;戈立东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婴幼儿早期喂养行为特点以及对婴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进行针对性干预.方法:对1 300例婴幼儿父母或主要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家长主诉出现挑食、厌食喂养问题的婴幼儿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超过50%的调查对象时辅食添加顺序和方法认识不正确,超过30%存在不适当喂养行为如进餐时看电视、玩玩具、追着喂食、吃饭时间长、不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等.以Enter逐步回归法进行出现挑食、偏食喂养问题的相关因素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后进入方程的变量为喂养时对婴儿拒绝新食物时处理方式、制作婴儿食品需添加盐、糖调味品.结论:剥夺婴幼儿学习新食物的机会,养成婴幼儿对食物口感的挑剔习惯与婴幼儿挑食偏食行为形成有关,建议加强早期喂养行为的健康教育,进行预见性指导,可减少或避免儿童形成不良饮食行为习惯.
作者:林穗方;胡艳;刘慧燕;董海鹏;蒋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和阿霉素治疗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效果.方法:建立外伤性PVR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曲安奈德组、阿霉素组、联合用药组.直接眼底镜观察PVR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测定玻璃体腔白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结果:联合用药组PVR程度、玻璃体腔IL-1β、TGF-β1浓度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和阿霉素可降低PVR形成程度,下调玻璃体腔IL-1β、TGF-β1浓度.
作者:招志毅;彭燕一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患者女,63岁.间断性右上腹部疼痛不适5年,曾在外院B超诊断为胆囊炎,胆结石.口服消炎利胆片以及中药治疗(具体不详)症状缓解,近来上述症状加重,并向右肩背部放射,伴发热,收住我院拟行经腹腔胆囊镜胆囊摘除术.
作者:李惠民;李哲;邵景元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39例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乳房肿块切除术22例,乳腺区段楔形切除术13例,单纯乳房切除术2例,乳腺痿管切除术2例.其中36例获随访(92.3%),随访中复发7例,均经再次手术获治愈;另外,1例术后9个月于对侧乳房异时性发生本病;其余恢复良好.结论:乳腺导管扩张症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误治;术前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是避免误诊的重要手段.手术切除为其首选治疗方法,局部肿块切除或病变乳腺区段楔形切除为广泛采用的术式.禁忌贸然行广泛的切除术.
作者:郑宗珩;马毅;孟刚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其发病率随年龄递增.在我院急诊科工作过程中,我们常遇到因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不能的老年患者.由于前列腺腺体大小与年龄大小成正比,患者年龄越大,增生的前列腺腺体对膀胱颈及尿道的压迫相对越重,患者排尿困难症状亦进行性加重.
作者:陈艳红 刊期: 2009年第20期
临床实践中.很多患者既要行CT增强扫描,又需做静脉肾盂造影(IVP),若两种检查分次进行.需要两次准备,两次注射造影剂,往往需分2 d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就会给患者造成诸多不便和影响.而CT增强扫描与IVP检查之间有许多相同的步骤,能否利用CT增强扫描注射的造影剂来完成IVP检查呢?笔者通过2年100例患者的实践.证明两种检查可以先后完成.
作者:周海伟;乐嘉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中药苦参汤坐浴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疗效.方法:对198例实施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住院病例分为两组,观察组103例采用中药苦参汤坐浴,对照组95例采用1:5 000 PP粉坐浴.观察两组术后肛门水肿、疼痛、渗血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疗效一致,但伤口创面水肿、渗血、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中药苦参汤坐浴对防治混合痔术后局部并发症有显著疗效,可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颜景颖;陈诗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07年12月504例术前无心律失常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后早期并发各种类型心律失常201例,发生率为39.9%,其中激动起源异常者167例(占83.1%),激动传导异常者36例(占17.9%).结论:注重术前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避免术中损伤传导系统,减少术后肺炎、心包填塞等诱发因素是防止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关键.
作者:刘鑫;邹小明;王武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乌司他丁和甲基泼尼松龙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iury,ALI)肺微血管通透性的保护作用.方法:舌下静脉注射LPS(5 mg/kg)建立大鼠ALI模型;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10 mL/kg)、LPS组(10 mL/kg)、甲基泼尼松龙组(20 mg/kg)、乌司他丁组(10万U/kg)、联合治疗组[甲基泼尼松龙+乌司他丁组(15 mg/kg+10万U/kg)],给药后于2、6、12、24 h分批处死大鼠.对比观察给药2、6、12、24 h后肺微血管通透性、肺含水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LPS组、甲基泼尼松龙组、乌司他丁组和联合治疗组各时间点的肺微血管通透性、肺含水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基泼尼松龙组、乌司他丁组、联合治疗组与LPS组比较肺微血管通透性及肺含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甲基泼尼松龙组、乌司他丁组比较肺微血管通透性及肺含水量,在6 h、12 h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和甲基泼尼松龙均可降低LPS所致ALI大鼠肺微血管通透性和肺含水量,但二者联合使用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南勇;陈金春;何国鑫;胡永启;罗文朝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患者男,31岁,有青霉素过敏史.腰1椎体爆裂性骨折内固定术后第7天,给予注射用鹿瓜多肽16 mg(商品名:绵舒规格:8 mg/支黑龙江迪龙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加入5%的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约1min患者突然出现恶心、胸闷、气促,面色潮红,随之出现全身紫绀,烦躁不安,大汗淋漓,脉搏细速,血压测不出,静脉血氧饱和度47%.立即停用鹿瓜多肽,并更换输液器及液体.
作者:袁青;黄丹妮;望会林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总结骨肉瘤的X-Ray、CT、MRI影像特征,探讨影像学表现异同,评价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6例经手术证实的骨肉瘤的X-Ray、CT、MRI的放射学表现.结果:单纯行X-Ray检查24例,术前影像诊断准确率83%(20/24),行X-Ray、CT检查20例,术前影像诊断准确率90%(18/20);X-Ray、CT、MRI同时检查12例,X-Ray和MRI同时检查19例,术前准确卒为97%(30/31).结论:传统X-Ray应作为诊断骨肉瘤的首选方法,CT在检查诊断骨肉瘤中,应建立在X-Ray片基础上;MRI可精确的判断骨肉瘤局部范围及对骨骺、关节、骨髓腔的侵犯,提供丰富的病灶信息,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四清;毋凡;王继峰;徐钐;温生贵;盛玉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95例,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无创通气,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120mg静滴,每天1次,共10 d.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24 h、72 h、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观察记录神志好转时间、呼吸、心率,记录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2例改用有创通气治疗,对照组7例改用有创通气治疗:治疗组住院时间(11.5±2.8)d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15.6±3.5)d,P<0.01;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5.5±2.7)d少于对照组(8.6±2.9)d,P<0.01;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对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和机械通气时间,疗效显著.
作者:杨尊彝 刊期: 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