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

陈丽

关键词: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巨细胞病毒感染, 婴儿
摘要:目的:探讨婴儿期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52例ITP患儿(病例组)及32例正常婴儿(对照组)血清CMV-DNA及CMV-IgM、IgG抗体,比较两组差异;对52例ITP病例组惠儿进行末梢血T细胞亚群检测,比较CMV-IgM阳性者与阴性者T细胞亚群差异;对CMV-IgM阳性者分更昔洛韦(GCV)治疗组和非GCV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后末梢血血小板数量.结果:两组患儿CMV-DNA阳性数、CMV-IgM、IgG抗体阳性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病例组CMV-IgM阳性者与阴性者T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对CMV-IgM阳性者加用GCV治疗,血小板计数有明显改善.结论:CMV是ITP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在临床上建议对CMV相关性ITP加用GCV治疗.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涉及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复杂的慢性炎性疾病,其起始触发因子及其信号传导途径目前还不清楚.但经修饰的脂质和感染因子被认为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对于各种触发因子,机体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病源相关分子模式为我们所熟知的是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多种细胞成分如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均发现有TLRs表达.高脂血症早就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经修饰的脂质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触发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目前还没有定论,很多研究发现经修饰的脂质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至少部分是TLR依赖的.近又发现一些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因子是,TLR4的内源性配体,通过TLR4/NF-κB信号系统发挥作用.综上所述,TLR4/NF-κB信号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林媛媛;曲鹏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52例

    目的:探讨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的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2008年在后腹腔镜下施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治疗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42例,右侧5例,双侧5例,男25例,女27例,平均年龄(45.1±4.9)岁.结果:52例由腹腔镜完成,手术时间50~100 min,平均(68.1±12.2)min,术中出血量10~100 mL,平均(32.7±8.2)mL,住院时间3~8 d,平均(5.2±2.1)d.随访6~48个月,平均(12_4±2.4)个月,无死亡患者,治愈23例(44.2%),好转24例(46.2%),无效5例(9.6%).结论:应用后腹腔镜术治疗肾上腺增生安全、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是治疗肾上腺性高血压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华伟;胡卫列;吕军;聂海波;姚华强;李清荣;邓志雄;张利朝;沈文;汪帮琦;李萍;陈诗涛;张源锋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初产妇难产的处理与预防进展

    异常分娩(dystocia)是希腊语,俗称难产,常发生于初产妇,指产程延长或进展缓慢,需要催产、手术阴道助产或剖宫产结束分娩.2003年,美国有17%的孕妇需要催产素催产,2005年初次剖宫产率达30%以上[1],我国的剖宫产率也逐步上升,由60年代的11.2%~21.4%上升至90年代的30%~40%,有的医院甚至高达60%~70%.其中难产占初次剖宫产总数的50%以上.由于近年臀位、横位、多胎等多行择期剖宫产,头位难产的比例不断增高,如何防治头位难产成为难产防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正确处理难产可以明显影响分娩结局,因此产科医生应该熟练掌握诊断、处理和预防难产的理论和方法[2].

    作者:商敏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特征研究

    目的:利用铜螯合磁珠(magnetic beads-based immobilized metal affinity capture Cu)分离低峰度蛋白,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技术分别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蛋白质肽链的质量指纹谱,探索用于MDS辅助诊断的客观方法.方法:收集16例MDS患者(MDS组)和1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蛋白标本,应用铜螯合磁珠进行蛋白分离,通过MALDI-TOF-MS测定标本的蛋白质谱图,对比分析差异蛋白峰,并建立诊断模型.结果:分子质量1.02~10.25 ku范围内共检测到信噪比>3的峰146个,经统计分析,MDS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明显,有显著性差异峰12个(P<0.05),利用快速分类算法建立诊断模型,模型的识别准确率和交叉验证敏感性分别达93.27%和89.94%.各亚型对比分析,各组间区域交叉,组间差异不明显;根据临床分型,将难治性贫血伴幼稚细胞增多型(RAEB型)与其他类型MDS比较,发现RAEB型患者血清中有1个差异低表达蛋白峰,分子质量约1 466.57,经鉴定为纤维蛋白原N端片段.结论:MALDI-TOF-MS技术平台可用于寻找MDS相关的血清蛋白质标志物,其蛋白质谱诊断模型可以区分MDS与正常人,有助于MDS的临床辅助诊断.RAEB型患者与其他类型的MDS中存在差异表达蛋白,提示进展型MDS与其他类型MDS有异质性.

    作者:钟立业;刘天浩;李扬秋;耿素霞;陆泽生;翁建宇;吴穗晶;罗成伟;杜欣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PEF标准分度法对支气管哮喘气流阻塞严重程度的评估与FEV1%Pred标准分度法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以呼气峰流速(PEF)为标准的分度法对支气管哮喘气流阻塞严重程度的评估与以FEV1%Pred为标准分度法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7例不同程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分别以PEF昼夜变异率(MDV)、凌晨PEF%Pred、晚间PEF%Pred、平均PEF%Pred、FEVl%Pred为标准对哮喘患者的气流阻塞程度进行分度,通过5种方法的比较,探讨以MDV、凌晨PEF%Pred、晚间PEF%Pred、平均PEF%Pred为标准的分度与以FEV1%Pred为标准分度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以MDV为标准的分度与以FEV1%Pred为标准的分度明显相关(r=0.863.P<0.01),两种分度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平均PEF%Pred为标准的分度与以FEV1%Pred为标准的分度明显相关(r=0.68,P<0.01),两种分度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凌晨PEF%Pred为标准的分度与以FEV1%Pred为标准的分度明显相关(r=0.604,P<0.01),两种分度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晚间PEF%Pred为标准的分度与以FEV1%Pred为标准的分度明显相关(r=0.50,P<0.01),两种分度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MDV、平均PEF%Pred为标准的分度方法对评估支气管哮喘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尤以MDV价值更高.

    作者:张中宏;杨丽梅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结肠癌与正常结肠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性研究

    目的:研究结肠癌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结肠腺癌组织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各2例,抽提、纯化mRNA,制戍荧光标记cDNA探针,与含有17 101个cDNA的SBC人16K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计算机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与正常结肠组织比较,共筛选出1 714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上调有992条(57.88%),下调有722条(42.12%),差异表达多的基因为与蛋白结合相关的基因,约占27.13%,其余还与代谢(18.49%)、细胞凋亡(16.74%)、细胞周期(9.92%)、信号特导(7.88%)及物质运输(4.96%)等多种作用有关.结论: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可以有效地筛选出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可应用于结肠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

    作者:赖铭裕;聂家艳;黄杰安;唐国都;梁志海;姜海行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大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体会

    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笔者采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发生对侧硬膜下积液9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4~69岁,平均47岁.术前患者GCS评分3~7分,其中2例处于脑疝状态.单侧的硬膜下血肿3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3例,多发性的颅内血肿2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干伤1例,均采用去大骨瓣减压术+血肿清除术.术后均出现减压骨窗张力升高,颅脑CT示对侧额颞部低密度影.术后2周内出现硬膜下积液2例,2周后7例.

    作者:刘补兴;张法云;王坚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布托啡诺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宫腔镜电切术患者50例,分为两组:布托啡诺-丙泊酚组(B组)和芬太尼-丙泊酚组(F组),每组25例.观察两组术前OAA/S镇静评分,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SpO2变化,扩宫、电切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丙泊酚用量;记录麻醉手术相关时间、术后宫缩痛及呼吸抑制程度、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B组术前OAA/S镇静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B组扩宫、电切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及总量较F组明显减少(P<0.05).B组离院时间明显长于F组(P<0.05),但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与F组相似(P>0.05).B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F组(P<0.05),丙泊酚注射痛、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但术后嗜睡发生率明显高于F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具有麻醉效果好、麻醉并发症少、术后镇痛效果好的优点,可安全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伟;曾睿峰;罗宏;李军;连庆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2003-2008年,我科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术1 064例,现将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7例(1.60%)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男12例,女5例,年龄49~72岁,平均61.7岁.其中食管癌切除术后11例,贲门癌切除术后6例.机械吻合16例,手工吻合1例.发生出血在术后48 h内12例,此12例中发生于术后12 h内的急性出血10例,以胃肠减压中新鲜血性胃液逐渐增多为主要症状,2例发生于术后12~48 h,胃肠减压先为正常胃液,后短期出现较多新鲜血性胃液:术后3~7 d 2例,术后7~15 d 3例,均以呕血、黑便为主要症状,此5例经胃镜检查证实4例发生于吻合口或残胃残端新出现的溃疡面出血,1例发生于胃黏膜广泛散在糜烂性出血;出血量500~3 000 mL,平均1 500 mL.

    作者:张旭;岳世昌;刘长宏;周绥福;周一民;吕德胜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EDTA-K2抗凝剂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分析

    目的:探讨EDTA-K2抗凝剂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可能性及原因.方法:用3种方法分别对21例疑似因EDTA-K2抗凝剂而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进行平行检测.结果:使用EDTA-K2抗凝剂的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减少,而使用肝素作为抗凝剂测定的血小板数和人工血小板计数结果相近且正常.结论:作为血液分析常用的EDTA-K2抗凝剂能引起极少教人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这可能与这部人体内含有血小板自身抗体有关.

    作者:肖传宇;侯文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腹腔粘连的临床评估

    目的:探讨腹腔镜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腹腔粘连的程度.方法:广西桂东人民医院2004年3月至2008年10月收治11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手术患者,抽取已再次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7例,包括第一次手术方式为传统开腹行穿孔修补术者35例(开腹组)和腹腔镜行穿孔修补术者32例(腔镜组).以再次行手术治疗的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第一次手术即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为研究内容,制定腹腔粘连程度评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腔粘连程度(以第二次手术所见为客观评估依据).结果:开腹组无腹腔粘连者0例,轻度腹腔粘连2例,中度腹腔粘连23例,重度腹腔粘连10例.腔镜组无腹腔粘连者4例,轻度腹腔粘连22例,中度腹腔粘连3例,重度腹腔粘连3例.结论:腹腔镜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可避免或减少腹腔粘连程度,是日后拟行再次彻底手术患者较适宜的手术方式.

    作者:钟先荣;孔勇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建立对多药耐药基因C3435T与G2677T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快速分型方法

    目的:建立快速的序列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方法,检测人多药耐药基因C3435T、G2677T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优化SSP-PCR反应条件,将其结果与DNA测序进行比对,确定其准确性.采集158例汉族正常人的外周血,检测MDR1 C3435T和G2677T基因的变异情况.结果:优化后SSP-PCR结果与测序结果相符合.158例个体C3435T基因分布,C纯合子占37.34%,T纯合子占11.39%,C/T杂合子占51.27%.G2677T基因分布,G、T、A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分别为44.30%、39.24%、16.46%.汉族人中此两位点多态性分布与高加索人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SSP-PCR MDR1 C3435T、G2677T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快速分型技术.

    作者:张岩;杨梅;倪晓洁;郑少玲;夏鹏;杨亦荣;陈必成;潘晓东;傅晶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下肢加压包扎对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腹产时低血压发生的预防作用

    目的:研究在麻醉前下肢加压包扎预防剖腹产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在腰麻-硬膜外麻醉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60例,ASA Ⅰ级~Ⅱ级,分成包扎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麻醉前下肢用弹力绷带包扎趾端到大腿中段,Ⅱ组不包扎.两组入室均开放静脉,给予静脉输注复方乳酸钠10 mL/(kg·h)扩容.记录两组产妇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麻醉后10min(T2)、麻醉后20min(T3)和麻醉后30min(T4)各时点的SBP变化以及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Ⅰ组T1~T2时SBP下降(P<0.05),Ⅱ组T1~T3时SBP均下降,其中T1~T2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T3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Ⅰ组比较,T1~13时Ⅱ组SBP下降明显(P<0.05),与T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麻醉前下肢加压包扎能有效预防剖腹产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

    作者:蓝碧龙;蓝秋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至2008年4月间强直性脊柱炎并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者18例(28个髋),均为男性,手术时年龄20~48岁,平均30.5岁.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和髋关节功能障碍,合并屈曲畸形4例,屈曲度10~30°,平均16.4°.全部使用生物型假体,功能评价应用Harris评分标准.结果:随访时间为3个月~9年,平均53.1个月.术前髋关节屈曲活动度0~50°,平均(23.5±14.0)°,总活动度0~130°,平均(63.7±30.8)°,Harris评分23~73分,平均(51.0±8.5)分.术后髋关节屈曲活动度改善明显,达到(80.2±14.8)°,比术前提高57.2°(t=-13.736,P=0.00),患髋总活动度为(186.4±55.0)°,比术前提高122.0°(t=-10.902,P=0.00),术后Harris评分(90.2±4.2)分,比术前提高38分(t=-19.775,P=0.00),其中优17髋,良7髋,可3髋,差1髋,优良率为85.7%.各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1髋术后2年髋臼假体松动移位;关节活动度丢失2髋;1髋股骨上段骨折并髋臼内侧壁研磨过深,部分缺损;Brooker Ⅰ级异位骨化2例.结论:并发症的发生与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长期规范的药物治疗和积极的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远期疗效的重要保证.

    作者:马若凡;陈铿;沈慧勇;许杰;丁悦;李卫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特发性脊柱侧凸有限元研究进展

    有限元分析法是把整个结构看作有限个单元依靠不同的节点相互连接而成的几何实体,每个小单元的力学特性的总体效果反映出结构的整体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技术是现代生物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有限元研究可以提供一些实验测试得不到的结构内部的力学反应的参数,应用于脊柱侧凸的研究不仅可以获得椎体外部表面的生物力学变化,而且可以了解椎体的内在生物力学特性,并可以用于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方案的优化.国内外脊柱侧凸有限元分析的进展报告如下.

    作者:汪学松;孙伟方;沈万祥;赵嘉懿;邱贵兴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1562C/T分型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1562C/T分型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测定患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IMT≥1.3 mm为粥样硬化斑块,根据颈动脉有无粥样硬化分为颈动脉硬化组和颈动脉正常组.分别测定这两组患者的MMP-9基因1562C/T分型.结果:颈动脉硬化组与颈动脉正常组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1%,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6,P=0.036).结论:MMP-9 T等位基因与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作者:卢杭桢;杨纯玉;熊玮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血浆脑钠肽在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预见性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方法:根据BNP值设计预见性护理程序,将入住我科老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60例,分为预见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住院天数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预见性护理组较常规治疗组有效抢救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P<0.05),家属满意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赢得时间,提高救护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作者:顾叶秋;龚佳青;刘漩;林嘉鳞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舒血宁对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血小板活化因子、血栓烷B2、6-酮-前列环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舒血宁治疗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72例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在常规护肝、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舒血宁2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滴,每日一次.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降低,较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血小板活化因子活性、血浆血栓素A2代谢产物血栓烷B2浓度显著降低,前列环素代谢产物6-酮-前列环素含量升高.结论:舒血宁治疗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疗效好,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费中明;郑临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氨茶碱对肥胖哮喘大鼠脂联素表达及气道炎症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肥胖哮喘大鼠体内脂联素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氨茶碱对脂联素表达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体重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茶碱干预组(C组)和肥胖对照组(D组)、哮喘组(E组)、茶碱干预组(F组),建立肥胖、哮喘模型.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总数,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气道壁厚度,ELISA测定血清、BALF脂联素浓度,RT-PCR测定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的表达.结果:(1)BALF细胞总数和支气管壁厚度,E组较B组均有所升高,C、F组分别较B、E组明显降低.(2)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及血清、BALF脂联素浓度,E组较B组明显降低,C、F组分别较B、E组明显升高.结论:脂联素表达显著降低是肥胖哮喘大鼠气道炎症更为明显的重要原因.氨茶碱能抑制气道炎症并部分恢复哮喘大鼠脂联素表达.

    作者:陈建辉;卞宏;朱述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中动脉瘤破裂的麻醉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中动脉瘤破裂的麻醉处理及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中出现的5例术中动脉瘤破裂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介入治疗中动脉瘤破裂患者经积极治疗,有4例完全康复,1例患者出现对侧肢体轻度偏瘫.结论:经过神经外科医师与麻醉科医师的积极有效处理,往往能使术中动脉瘤破裂患者转危为安,避免不良预后.

    作者:周翔;杨俊哲 刊期: 2009年第2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