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媛媛;曲鹏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治疗宫颈疾病中的作用.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LEEP对80例阴道镜定位活检明确诊断的有宫颈病变的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疗效作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患者术前术后加用干扰素治疗3个疗程为研究组,同时将单纯行LEEP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术后4、6周治愈率研究组分别为85.0%、100.O%,对照组分别为45.0%、8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阴道流血量及排液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80例患者随诊中均无CIN残留及复发.结论:干扰素联合LEEP治疗宫颈糜烂、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等宫颈病变有双重阻断作用,治愈率高,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玉琴;李美琴;葛严萍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肺炎继发血小板增多(ST)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选择125例住院的肺炎患儿,根据入院后的血小板(PLT)值,分为PLT增多组(PLT>400×109/L)和非PLT增多组(PLT≤400×109/L),并对以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比较,临床特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病程、呼吸窘迫发生率;实验室资料包括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PLT计数、血清铁、C-反应蛋白、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6、胸片改变等指标.结果:28例肺炎患儿有PLT增多,低PLT 431×109/L,高PLT 723×109/L.与非PLT增多组比较,PLT增多的肺炎患儿有更小的年龄、较高的呼吸窘迫发生率(P<0.01);而年龄、性别及住院时病程无差异(P>0.05).与非PLT增多组比较,PLT增多组的肺炎患儿血红蛋白、血清铁明显降低(P<0.01):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C-发应蛋白、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6及胸片中胸腔积液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而血白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患儿可引起ST,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6参与肺炎ST的发生,PLT增多与肺炎的炎症反应及临床病情严重度有关.
作者:张园海;徐强;任跃;吴蓉洲;褚茂平;陈其;项如莲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以随机选取宁夏回族无血缘关系的63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77例健康个体(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调查该人群中线粒体基因突变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检测技术(PCR-RFLP)对线粒体基因位点(mtDNA3243、3316、3394、3426、3593)突变类型进行检测,并采用X2检验,比较mtDNA突变类型在两组间分布的差异,从而得出宁夏地区回族人群2型糖尿病与mtDNA突变的相关性.结果:在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中均未发现mtDNA3243、3593、3426位点的突变.在糖尿病组中3316位点(G→A)突变频率为1.587%(1/63),正常对照组中该位点突变频率为3.896%(3/77);糖尿病组中未发现3394(T→C)突变,正常对照组中该住点突变频率为3.896%(3/77).以上位点的突变频率在两组间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夏地区回族人群2型糖尿病与mtDNA3243、3316、3394、3426、3593位点的突变均无相关性.
作者:徐金瑞;周晶;杨易;张东涛;王玉炯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计早期妊娠妇女血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的含量、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cetyl-hydrolase,PAF-AH)的活性变化及意义.方法:通过病史询问、妇科检查及B超确定早孕.采用生物法检测120例早期妊娠妇女和20例正常非孕妇女血浆中的PAF含量,同时采用酶水解底物显色法测定血浆中的PAF-AH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的hCG-β.结果:早期妊娠妇女血浆中PAF含量为(12.5±4.3)ng/mL,正常非孕妇女为(6.7±2.8)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期妊娠妇女血浆中PAF-AH活性为(17±1.1)nmol/(min·mL),正常非孕妇女为(32±1.8)nmol/(min·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妊娠妇女血浆中PAF含量和PAF-AH活性的变化在妊娠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刁英;赵轩;姚新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妊娠期妇女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特点,探讨妊娠期妇女宫颈病变筛查的安全性和早期诊断的必要性.方法:2008年1-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妇科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技术(TCT)对478例妇女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其中253例为妊娠期妇女(妊娠组),225例为同期、同龄进行健康检查的非妊娠期妇女(非妊娠组).采用TBS诊断分类标准进行细胞学诊断.结果:妊娠组宫颈细胞学总异常检出率为15.42%,其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检出率为11.46%,其他感染性病变的检出率为21.34%,鳞状上皮细胞异常15.02%,腺上皮细胞异常0.40%.非妊娠组宫颈细胞学总异常检出率为12.44%,其中HPV检出卒为4.00%,其他感染性病变的检出率为12.44%,鳞状上皮细胞异常12.00%,腺上皮细胞异常0.44%.结论:妊娠期妇女生殖道感染发生率高于非妊娠期妇女,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发生率与非妊娠期妇女相似.TCT用于常规产前检查进行宫颈病变的筛查是必要的、安全的,应重视妊娠期妇女宫颈细胞学筛查.
作者:徐又先;李立;杨岚;陈广莉;明芳;韦静;弋文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Bmi-1基因的表迭与大肠癌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我院5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50例正常组织作为对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标本中Bmi-1 mRNA的表达,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mi-1和P16蛋白的表达,并结合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Bmi-1基因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Bmi-1 mRNA及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免疫组化提示大肠癌组织高表达Bmi-1蛋白的同时伴有P16蛋白的低表达(P<0.05).Bmi-1的表达与肿瘤体积大小、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P16蛋白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血清CEA、血清CA19-9、P53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Bmi-1癌基因可能通过抑制P16蛋白的表达而促进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检测其表达可判断大肠癌的预后.
作者:姚尧;李波;胡志军;刘文;邹扬 刊期: 2009年第21期
患者男,45岁,80kg.因腰1椎体骨折伴不全瘫急诊入院,拟行腰1椎体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既往体健,无心肺疾病史,近期有咳嗽咳痰史.术前化验检查无异常:心电图正常、胸片无明显异常,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作者:浦明昇;马颖琳;孙鸿根 刊期: 2009年第21期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常用的急救手术之一,包括常规气管切开术、紧急气管切开术、环甲膜切开术、快速气管切开术及近年来开展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等,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气管不畅,梗阻及呼吸窘迫、衰竭的患者,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起到积极作用[1].气管切开术后时有拔管困难等情况的发生,此时应及时行电子喉镜检查,查明原因.
作者:何秀芳;陈穗俊;傅敏仪;黄桂球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肝移植围术期的酸碱电解质调控及护理.方法:79例老年人在全麻下行原位肝移植术.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根据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分别于术前、无肝前5 min、无肝30 min、新肝30 min、术毕、术后8 h抽取桡动脉血用I-STAT血气电解质分析仪作酸碱、血气及电解质分析.根据结果适当补充钾、钙及碳酸氢钠.结果:7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前轻度酸中毒、低钾.与术前相比,pH和BE从无肝期到术毕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8 h有升高,呈代谢性碱中毒,PCO2新肝期30 min明显升高(P<0.01).K+新肝期30 min及术后8 h明显降低(P<0.05),无肝前Ca2+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人肝移植术前常合并心、肺、肾功能不全,围术期酸碱电解质变化复杂,应加强监测和护理.
作者:张献玲;马盈盈;黄素琼;罗刚健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环磷腺苷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实验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环磷腺苷注射液(0.5 mg/kg、1.0 mg/kg、1.5 mg/kg)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神经学评分、脑梗死体积的改变,并观察梗死组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无神经行为改变;各用药组神经学评分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各用药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TNF-α、IL-6水平也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而三种剂量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环磷腺苷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因子TNF-α、IL-6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姣;王永华;黄芳;姚汉玲;肖钦;高文勇;徐鹏展;吴琼莹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研究结肠癌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结肠腺癌组织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各2例,抽提、纯化mRNA,制戍荧光标记cDNA探针,与含有17 101个cDNA的SBC人16K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计算机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与正常结肠组织比较,共筛选出1 714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上调有992条(57.88%),下调有722条(42.12%),差异表达多的基因为与蛋白结合相关的基因,约占27.13%,其余还与代谢(18.49%)、细胞凋亡(16.74%)、细胞周期(9.92%)、信号特导(7.88%)及物质运输(4.96%)等多种作用有关.结论: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可以有效地筛选出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可应用于结肠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
作者:赖铭裕;聂家艳;黄杰安;唐国都;梁志海;姜海行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高效的方法,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红细胞中硫鸟嘌呤核苷酸浓度.方法: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T-HPLC)技术,测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红细胞内6-巯嘌呤(6-MP)及其代谢产物[硫鸟嘌呤核苷酸、6-硫代黄嘌呤(6-TX)、6-甲基巯基嘌呤(6-MMP)]浓度.色谱柱为ResolveC18,柱温40℃.流动相A为0.2%的乙酸溶液,流动相B为甲醇.梯度洗脱程序为在16min内流动相B的浓度从0上升到8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0~12.5 min用290nm检测6-硫鸟嘌呤(6-TG)、6-MP和6-TX,12.5 min时切换为340nm检测6-MMP.结果:进样体积为10μL时,6-TG和6-TX的线性范围为0~20nmol/mL(r=0.999 3,r=0.998 0).硫鸟嘌呤核苷酸浓度与测定后第9天的白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RT-HPLC法简便、准确检测6-MP代谢物浓度,有助于个体化的治疗.
作者:邹亚伟;王昭霞;牟德海;关镜明;卫凤桂;翟莺莺;陈福雄;吴梓梁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分为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芬太尼组采用异丙酚和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瑞芬太尼组采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榆注静脉麻醉.术中和术后均无创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等指标,并于麻醉前(T1)、气腹前(T2)、气腹后15 min(T3)和解除气腹后15 min(T4)抽取静脉血测定TXA2和PGI2稳定代谢产物TXB2和6-keto-PGF-1α浓度.结果:气腹后15 min芬太尼组MAP较麻醉前明显升高,而瑞芬太尼组较麻醉前无明显差异,较芬太尼组明显降低.两组患者气腹后15 min和解除气腹后15 min血浆TXB2及6-Keto-PGF1α的含量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瑞芬太尼组血浆TXB2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芬太尼组,而6-Keto-PGF1α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芬太尼组.气腹后15 min和解除气腹后15 min瑞芬太尼组血浆TXB2/6-Keto-PGF1α比值较麻醉前差异无显著性,而芬太尼组血浆TXB2/6-Keto-PCF1α比值较麻醉前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同时点瑞芬太尼组.结论:腹腔镜CO2气腹可导致机体血流动力学平衡失调及血浆TXA2和PGI2平衡失调.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可更好地维持血浆TXA2/PGI2的平衡,从而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郑海燕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腹腔粘连的程度.方法:广西桂东人民医院2004年3月至2008年10月收治11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手术患者,抽取已再次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7例,包括第一次手术方式为传统开腹行穿孔修补术者35例(开腹组)和腹腔镜行穿孔修补术者32例(腔镜组).以再次行手术治疗的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第一次手术即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为研究内容,制定腹腔粘连程度评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腔粘连程度(以第二次手术所见为客观评估依据).结果:开腹组无腹腔粘连者0例,轻度腹腔粘连2例,中度腹腔粘连23例,重度腹腔粘连10例.腔镜组无腹腔粘连者4例,轻度腹腔粘连22例,中度腹腔粘连3例,重度腹腔粘连3例.结论:腹腔镜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可避免或减少腹腔粘连程度,是日后拟行再次彻底手术患者较适宜的手术方式.
作者:钟先荣;孔勇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来氟米特组,来氟米特组给予来氟米特治疗性灌胃.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糖、血清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肾脏标本测肾脏重量、HE及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单核/巨噬细胞特异性抗原(CD68)的表达.结果:来氟米特可以减少糖尿病大鼠24h尿蛋白排泄率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使大鼠肾脏组织中MCP-1和CD68的表达降低,并改变肾脏病理结构.结论:来氟米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肾脏MCP-1的表达,减少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作者:陈卫东;常保超;杨萍;张燕;刘磊 刊期: 2009年第21期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包括: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hysterectomy)、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intrafascial hysterectomy)、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lapamscopic supracervial hysterectomy,LSH)、阴式手术辅助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vaginally assisted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腹腔镜辅助的Doderlein式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lly assisted Doderlein hysterectomy)[1-2].LAVH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手术效果满意,术中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
作者:陈玲娜;余剑琴;郑飞云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老年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患者用单药周剂量紫杉醇脂质体作为一线方案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药紫杉醇脂质体静脉滴注,剂量:35 mg/m2,每周1次,连用6周后休息2周为1个周期.随后评价疗效.结果:2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1例为稳定;副反应仅见Ⅰ度骨髓抑制.结论:单药周剂量紫杉醇脂质体治疗老年晚期前列腺癌安全性好,疗效需要扩大病例数进一步观察.
作者:程继文;蒙清贵;陆浩源;王植柔;白先忠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高血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80例伴有高血压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随机双盲均分为两组,A组为瑞芬太尼、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术中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呼气终末二氧化碳分压、心电图和末梢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手术时间、术毕睁眼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观察苏醒期间有无嗜睡、躁动、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B组麻醉诱导后血压明显低于诱导前和A组对应值.A和B组腹腔镜置入和气管导管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苏醒迅速完全,苏醒期间无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瑞芬太尼、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具有麻醉诱导平稳、镇痛效能高、术中可控性好、术后苏醒迅速完全、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其不失为高血压老年惠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式.
作者:余奇劲;陈志娥;蔡忠香;周青山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高龄患者静脉麻醉肠镜检查的安全性,探讨相关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行异丙酚静脉麻醉肠镜检查的高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的总结.结果:高龄患者行静脉麻醉肠镜检查是安全的,而且患者的痛苦反应程度小;虽然检查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一过性下降(P<0.05).但经严密的观察与及时处理,检查结束后上述指标很快恢复正常范围;37例顺利完成检查,只有1例因横结肠松弛,2例因肿瘤导致肠腔狭窄而无法完成肠镜检查.结论:检查前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检查中密切观察、加强监护,检查后做好观察与指导,对顺利完成检查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秀姮;杜惠娟;邓惠英;张月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再手术原因.方法:对近11年胆管结石再手术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手术发现残留或复发结石的部位,肝内胆管结石6例,胆总管结石3例,肝内外胆管结石8例,胆肠Roux-en-Y吻合口狭窄并结石嵌顿1例,肝或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口以上胆管狭窄梗阻2例,反流性胆管炎并肝内胆管结石1例.结论:选择正确手术方式、合适的手术时机、术者良好的手术经验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及术后有效治疗是预防胆管结石再手术的重要因素.
作者:夏中平;李铮良 刊期: 2009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