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国强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66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7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局部亚低温治疗,治疗10 d和30 d后评定疗效.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疗效评价比时分析表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药物治疗结合局部亚低温治疗脑梗死炎性损伤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王小春;张国权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计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同期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24例.结果:23例获得随访,1例失访,随访2~44个月,平均18.8个月.4例复发,复发部位均未发生于前列腺窝及后尿道,1例死于膀胱癌全身转移.结论:同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安全性高,疗效确切,不增加前列腺窝及后尿道肿瘤种植的风险.
作者:杨金校;程伟;詹朝晖;姚吉;沈黎明;任福金;邹福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包虫病是畜牧地区常见寄生虫病,好发于肝脏、肺脏及其他组织器官,常需要手术治疗.笔者在小儿肺包虫摘除手术中,于健侧插入单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麻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王朝霞;徐科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老年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患者用单药周剂量紫杉醇脂质体作为一线方案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药紫杉醇脂质体静脉滴注,剂量:35 mg/m2,每周1次,连用6周后休息2周为1个周期.随后评价疗效.结果:2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1例为稳定;副反应仅见Ⅰ度骨髓抑制.结论:单药周剂量紫杉醇脂质体治疗老年晚期前列腺癌安全性好,疗效需要扩大病例数进一步观察.
作者:程继文;蒙清贵;陆浩源;王植柔;白先忠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组)、35例正常妊娠孕妇(NGT组)血浆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同时测定各组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结果:(1)GDM组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0.46±0.14)显著高于NGT组(0.34±0.14,P<0.05).(2)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与HOMA-IR、孕前BMI、C肽、胰岛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GDM患者血浆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升高,且其与HOMA-IR呈显著正相关,提示核因子-κB参与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作者:张妍;杜彩霞;张苏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94例,表格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实验组给予个性化围手术期护理,两组患者分别于接受访视前、接受访视后、入手术室后测量患者的焦虑值,心率、血压及术后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访视前两组患者的SAS(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心率、血压比较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前访视后,实验组的SAS评分、心率、血压波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性化护理能降低患者的焦虑值使生命体征稳定,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的康复,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陈显玲;余瑞乐;陈连瑞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肺炎继发血小板增多(ST)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选择125例住院的肺炎患儿,根据入院后的血小板(PLT)值,分为PLT增多组(PLT>400×109/L)和非PLT增多组(PLT≤400×109/L),并对以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比较,临床特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病程、呼吸窘迫发生率;实验室资料包括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PLT计数、血清铁、C-反应蛋白、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6、胸片改变等指标.结果:28例肺炎患儿有PLT增多,低PLT 431×109/L,高PLT 723×109/L.与非PLT增多组比较,PLT增多的肺炎患儿有更小的年龄、较高的呼吸窘迫发生率(P<0.01);而年龄、性别及住院时病程无差异(P>0.05).与非PLT增多组比较,PLT增多组的肺炎患儿血红蛋白、血清铁明显降低(P<0.01):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C-发应蛋白、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6及胸片中胸腔积液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而血白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患儿可引起ST,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6参与肺炎ST的发生,PLT增多与肺炎的炎症反应及临床病情严重度有关.
作者:张园海;徐强;任跃;吴蓉洲;褚茂平;陈其;项如莲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建立快速的序列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方法,检测人多药耐药基因C3435T、G2677T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优化SSP-PCR反应条件,将其结果与DNA测序进行比对,确定其准确性.采集158例汉族正常人的外周血,检测MDR1 C3435T和G2677T基因的变异情况.结果:优化后SSP-PCR结果与测序结果相符合.158例个体C3435T基因分布,C纯合子占37.34%,T纯合子占11.39%,C/T杂合子占51.27%.G2677T基因分布,G、T、A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分别为44.30%、39.24%、16.46%.汉族人中此两位点多态性分布与高加索人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SSP-PCR MDR1 C3435T、G2677T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快速分型技术.
作者:张岩;杨梅;倪晓洁;郑少玲;夏鹏;杨亦荣;陈必成;潘晓东;傅晶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治疗宫颈疾病中的作用.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LEEP对80例阴道镜定位活检明确诊断的有宫颈病变的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疗效作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患者术前术后加用干扰素治疗3个疗程为研究组,同时将单纯行LEEP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术后4、6周治愈率研究组分别为85.0%、100.O%,对照组分别为45.0%、8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阴道流血量及排液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80例患者随诊中均无CIN残留及复发.结论:干扰素联合LEEP治疗宫颈糜烂、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等宫颈病变有双重阻断作用,治愈率高,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玉琴;李美琴;葛严萍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计早期妊娠妇女血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的含量、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cetyl-hydrolase,PAF-AH)的活性变化及意义.方法:通过病史询问、妇科检查及B超确定早孕.采用生物法检测120例早期妊娠妇女和20例正常非孕妇女血浆中的PAF含量,同时采用酶水解底物显色法测定血浆中的PAF-AH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的hCG-β.结果:早期妊娠妇女血浆中PAF含量为(12.5±4.3)ng/mL,正常非孕妇女为(6.7±2.8)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期妊娠妇女血浆中PAF-AH活性为(17±1.1)nmol/(min·mL),正常非孕妇女为(32±1.8)nmol/(min·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妊娠妇女血浆中PAF含量和PAF-AH活性的变化在妊娠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刁英;赵轩;姚新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再手术原因.方法:对近11年胆管结石再手术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手术发现残留或复发结石的部位,肝内胆管结石6例,胆总管结石3例,肝内外胆管结石8例,胆肠Roux-en-Y吻合口狭窄并结石嵌顿1例,肝或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口以上胆管狭窄梗阻2例,反流性胆管炎并肝内胆管结石1例.结论:选择正确手术方式、合适的手术时机、术者良好的手术经验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及术后有效治疗是预防胆管结石再手术的重要因素.
作者:夏中平;李铮良 刊期: 2009年第21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涉及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复杂的慢性炎性疾病,其起始触发因子及其信号传导途径目前还不清楚.但经修饰的脂质和感染因子被认为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对于各种触发因子,机体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病源相关分子模式为我们所熟知的是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多种细胞成分如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均发现有TLRs表达.高脂血症早就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经修饰的脂质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触发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目前还没有定论,很多研究发现经修饰的脂质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至少部分是TLR依赖的.近又发现一些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因子是,TLR4的内源性配体,通过TLR4/NF-κB信号系统发挥作用.综上所述,TLR4/NF-κB信号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林媛媛;曲鹏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妊娠期妇女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特点,探讨妊娠期妇女宫颈病变筛查的安全性和早期诊断的必要性.方法:2008年1-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妇科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技术(TCT)对478例妇女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其中253例为妊娠期妇女(妊娠组),225例为同期、同龄进行健康检查的非妊娠期妇女(非妊娠组).采用TBS诊断分类标准进行细胞学诊断.结果:妊娠组宫颈细胞学总异常检出率为15.42%,其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检出率为11.46%,其他感染性病变的检出率为21.34%,鳞状上皮细胞异常15.02%,腺上皮细胞异常0.40%.非妊娠组宫颈细胞学总异常检出率为12.44%,其中HPV检出卒为4.00%,其他感染性病变的检出率为12.44%,鳞状上皮细胞异常12.00%,腺上皮细胞异常0.44%.结论:妊娠期妇女生殖道感染发生率高于非妊娠期妇女,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发生率与非妊娠期妇女相似.TCT用于常规产前检查进行宫颈病变的筛查是必要的、安全的,应重视妊娠期妇女宫颈细胞学筛查.
作者:徐又先;李立;杨岚;陈广莉;明芳;韦静;弋文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婴儿期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52例ITP患儿(病例组)及32例正常婴儿(对照组)血清CMV-DNA及CMV-IgM、IgG抗体,比较两组差异;对52例ITP病例组惠儿进行末梢血T细胞亚群检测,比较CMV-IgM阳性者与阴性者T细胞亚群差异;对CMV-IgM阳性者分更昔洛韦(GCV)治疗组和非GCV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后末梢血血小板数量.结果:两组患儿CMV-DNA阳性数、CMV-IgM、IgG抗体阳性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病例组CMV-IgM阳性者与阴性者T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对CMV-IgM阳性者加用GCV治疗,血小板计数有明显改善.结论:CMV是ITP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在临床上建议对CMV相关性ITP加用GCV治疗.
作者:陈丽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硬膜下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1-2008年间接诊治疗的5例硬膜下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男4例,女1例,年龄33~51岁,平均42.2岁.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2~16 d,平均6.4 d.全椎板减压后切开硬膜囊摘除突出到硬膜囊内的椎间盘组织,其中3例同时行内固定.随访6~36个月,平均17个月.5例患者术后主要症状消失,直腿抬高实验阴性,均恢复参加原工作.1例残留鞍区麻木,双下肢乏力,2例慢性腰疼,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控制,1例残留小腿外侧足踝区麻木.结论:硬膜下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旦确诊,或疑诊患者有明显椎管内占位或不全瘫表现,应尽早手术减压探查硬膜下腔.术中酌情配合使用内固定,提供即刻稳定性,维持脊柱正常的力线,避免术后腰椎不稳的发生.
作者:王锐英;胡军祖;张其亮;佟磊;高燕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微小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0年6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197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及治疗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5年的疾病相关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5.4%.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癌灶个数>1、颈部淋巴结转移和术后放射性碘治疗与肿瘤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使肿瘤局部复发率增加6倍.结论:甲状腺微小癌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根治性手术后总体预后良好.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预后重要的因素.
作者:李日增;周宏;潘黎静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Bmi-1基因的表迭与大肠癌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我院5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50例正常组织作为对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标本中Bmi-1 mRNA的表达,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mi-1和P16蛋白的表达,并结合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Bmi-1基因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Bmi-1 mRNA及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免疫组化提示大肠癌组织高表达Bmi-1蛋白的同时伴有P16蛋白的低表达(P<0.05).Bmi-1的表达与肿瘤体积大小、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P16蛋白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血清CEA、血清CA19-9、P53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Bmi-1癌基因可能通过抑制P16蛋白的表达而促进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检测其表达可判断大肠癌的预后.
作者:姚尧;李波;胡志军;刘文;邹扬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肥胖哮喘大鼠体内脂联素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氨茶碱对脂联素表达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体重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茶碱干预组(C组)和肥胖对照组(D组)、哮喘组(E组)、茶碱干预组(F组),建立肥胖、哮喘模型.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总数,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气道壁厚度,ELISA测定血清、BALF脂联素浓度,RT-PCR测定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的表达.结果:(1)BALF细胞总数和支气管壁厚度,E组较B组均有所升高,C、F组分别较B、E组明显降低.(2)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及血清、BALF脂联素浓度,E组较B组明显降低,C、F组分别较B、E组明显升高.结论:脂联素表达显著降低是肥胖哮喘大鼠气道炎症更为明显的重要原因.氨茶碱能抑制气道炎症并部分恢复哮喘大鼠脂联素表达.
作者:陈建辉;卞宏;朱述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2的表达变化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正常妊娠和GDM孕妇各40例,每组各有20例体质指数正常者和20例肥胖或超重者.收集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分别用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组织中PPARγ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体质指数等临床指标.结果:与正常妊娠妇女比较,孕前体质指数匹配的GDM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但GDM两组间的胰岛素抵抗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GDM患者腹部皮下脂肪组织中的PPARγ2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肥胖或超重GDM患者尤为显著,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此外,PPARγ2 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与体质指数、空腹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0.59、0.63、0.56,均P<0.01).结论:PPARγ2表达升高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GDM的发病关系密切;PPARγ2的表达除了与血胰岛素水平显著相关外,还会受到肥胖因素的影响.
作者:朱颖;吴超英;孙永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评估内镜下鼻结构异常微创整形治疗鼻内接触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25例鼻内接触性头痛患者行内镜下微创整形,包括中鼻甲成形、窦口鼻道复合体功能性切除、局限性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手术结合内镜检查和鼻窦CT评估,将上述各个单一手术进行组合,制定个性化微创整形方案.结果:术后随访9~12个月,平均10个月.痊愈21例(84.00%),有效3例(12.00%),无效1例(4.00%),总有效率96.00%.结论:鼻内接触性头痛是由于鼻腔存在多种结构异常而引起黏膜接触的一类鼻源性头痛.鼻内镜下对双侧鼻腔进行统一的结构、功能、形态的微创整形,恢复鼻腔对称性整体结构可有效治疗接触性头痛.
作者:楼正才;楼放毅 刊期: 2009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