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化疗结合手术切除治疗腹腔内促结缔组织硬化性小圆细胞肿瘤

刘建平;汪洋;曾韵洁;陈涛

关键词:结缔组织瘤, 腹腔, 化疗, 减瘤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内促结缔组织硬化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1例原发于腹腔内的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本例获正确诊断,因肿瘤在腹腔内有广泛转移及种植而先后进行了多疗程的化疗,肿瘤缩小后进行2次减瘤手术,患者存活2年余,后死于肿瘤全身广泛转移.结论:该肿瘤为侵袭力强、易广泛播散的高度恶性肿瘤,主要见于年轻男性,绝大多数发生在腹腔内,预后差.合适方案的多疗程化疗并结合减瘤手术可以延长患者生存.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120连环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目的:研究鼻咽癌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P120连环蛋白(P120ctn)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TUNEL技术检测56例鼻咽癌标本和15例正常鼻咽黏膜上皮标本中E-cadherin、P120ctn的表达情况以及鼻咽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鼻咽癌组织中E-cadherin和P120ct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4.29%(36/56)和67.86%(38/56).E-cadherin和P120ctn的异常表达均与鼻咽癌的病理分型(分别为P=0.0118和P:0.001 0)、TNM分期(分别为P=0.020 8和P=0.012 4)、颈部淋巴结转移(分别为P=0.043 8和P=0.040 6)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120ctn与E-cadherin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1 7,P=0.0000).12例E-cadherin与P120ctn共同正常表达组癌细胞凋亡指数(AI)为0.3%~2.00/0(均数为0.83%),28例E-cadherin与P120ctn共同异常表达组癌细胞AI为0.1%~1.3%(均数为0.56%),无统计学差异(P=0.327 1).结论: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发生E-cadherin与P120ctn的表达异常,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鼻咽癌生物学特征和预后的重要指标.鼻咽癌组织中E-cadherin与P120ctn的表达与癌细胞凋亡无直接相关关系.

    作者:欧海玲;覃宇周;张锡流;何仕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胃癌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18S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对于胃癌诊断和转移灶探查及治疗后随访的价值.方法:60例疑似胃癌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用于原发灶及转移灶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进行分析,并用于30例胃癌患者治疗后随访.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及T/N值(靶与非靶比值).结果:对胃癌原发病灶的定性诊断,灵敏性为80.8%,特异性为90%,准确性为81.7%;30例证实有转移的患者中,局部淋巴结转移20例,12例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为阳性,灵敏性为60%(12/20);对肿瘤远处组织或器官转移的检出,10例中8例为阳性,灵敏性为80%(8/10).30例胃癌治疗后随访患者,对于复发及转移灶的检测,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灵敏性为90%(18/20),特异性为100%(10/10).结论: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对胃癌诊断的灵敏性高,特异性好;对局部及远处转移的探查有很好的价值,可为临床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亦可以用于治疗后随访,早期发现复发和转移灶.

    作者:张春银;吴天革;蔡亮;陈跃;黄占文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苦参碱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诱导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差速贴壁法体外培养新生Wistar大鼠的心肌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AngⅡ组,Losartan+Ang Ⅱ组,不同浓度Mat(0.25、0.5、1.0 mmol/L)+Ang Ⅱ组.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并检测CyclinD1、p21的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27蛋白表达.结果:(1)AngⅡ可显著提高心肌成纤维细胞MTT-OD值,使S期细胞比率增加,G1期细胞比率下降,并降低细胞p27蛋白的表达.而对CyclinD1、p21蛋白表达无影响.AT1受体拮抗剂Losartan可完全阻断AngⅡ的作用.(2)在一定范围内(0.25~1.0 mmol/L),Mat能降低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MTT-OD值,使S期细胞比率下降,G1期细胞比率增加,并提高心肌成纤维细胞中p27、p21蛋白水平,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1)AngⅡ通过AT1受体促进CFs增殖,机制可能与降低p27蛋白的表达有关.而与CyclinD1、p21无关.(2)在一定范围内,Mat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其作用与增强p27、p21的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周艳芳;彭新生;欧阳静萍;徐怡;杨海鹭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先天性食管重复畸形并发脑脓肿1例

    患者女,55岁.一次饱餐后突感剧烈头疼,继之腹痛,恶心,喷射性呕吐,并伴发热,T38.2℃,腹泻2次.稀水便,无脓血、黏液及里急后重.曾在外院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均不高.查体:神志清楚,精神较差,自动体位,查体合作.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神经系统检查无定位体征.

    作者:李惠民;李哲;杨普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系统化出院指导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化出院指导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给予系统性的出院指导教育,随访6个月,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化出院指导有利于心肌梗死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凌淑芬;周四光;平广豫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对比剂肾病发病机制及预防策略研究进展

    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应用碘对比剂所致的重要并发症,是医源获得性肾衰竭的第三大常见原因,占全部病例的11%,其病死率高达14%[1].随着接受冠脉诊疗术患者的不断增加,将有更多患者不可避免地应用碘对比剂.本文就近年来在CIN的发病机制及预防策略方面的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周力;陈晖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多汗32例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用于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多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胆囊切除术后伴明显多汗症状的患者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28例.对照组予补液、支持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每次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6 d.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8%,对照组有效率46.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止汗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多汗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袁波;凌建新;蔡珍福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红霉素联合诺为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红霉素联合诺为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分为3组,第一组不予影响胃肠动力药物;第二组给予莫沙必利;第三组予红霉素加诺为.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疗后第三组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优于第二组,第二组又优于第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治疗前后胃排空时间比较,第三组优于第二组,第二组又优于第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联合诺为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优于单用莫沙必利.

    作者:严琴霞;冀黎明;谢一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HT)是指在脑梗死后,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根据脑CT表现将HT分为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和脑血肿形成(parenchymal hemorrhage,PH).HI又分为小点状出血的HI-1型和多个融合点状出血的HI-2型.

    作者:徐铅辉;褚晓凡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由张破裂出血(EVB)患者药物控制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EVB患者内科药物治疗170例,按72 h~6周内有无再次出血分为早期再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回顾性比较临床和相关检查资料,寻找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止血后收缩压、总胆红素、合并感染及腹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感染、收缩压>120 mmHg、年龄>60岁为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398、4.162、3.853,95%CI分别为2.360~76.066、1.027~18.722、0.951~15.614;合并腹水是保护因素,OR值为0.825,95%CI为0.153~4.413.结论:合并感染、收缩压>120 mmHg、年龄>60岁是EVB药物控制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腹水是保护因素,应予积极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吴利敏;吴金明;刘扬;金颖;江宏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颈椎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量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coblation nucleoplasty,CN)量效及安全性.方法:分别通过相同时间不同能量等离子刀行羊颈椎间盘CN,观察记录CN在椎间盘形成的效能腔、椎间盘周围温度变化并取CN间盘节段双侧神经节观察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实验组手术效能腔与对照组穿刺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3、2档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三实验组温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三种能量手术时,2档温度在安全范围内,3档形成的有效效能腔大,3档HSP70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达,1、2档无表达.CN效能腔、温度与能量成正相关.结论: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的量效、温度变化与能量成正相关,临床使用2档行颈椎间盘CN较为安全.

    作者:康波;史晨辉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湿润烧伤膏联合蒙脱石散在新生儿Ⅱ度红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联合蒙脱石散在新生儿红臀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通过对60例Ⅱ度红臀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使用湿润烧伤膏,对照组采用湿润烧伤膏和蒙脱石散混合外涂新生儿红臀的创面,并同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分析.结果:使用湿润烧伤膏蒙脱石散混合的治疗组的痊愈时间[(2.32±0.48)d]比单纯使用湿润烧伤膏外涂的对照组时间[(3.44±0.51)d]提前,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蒙脱石散对新生儿Ⅱ度红臀有较好的护理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燕;林梅;虞培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超声与核素显像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建立以甲状腺单发结节超声及核素静态显像特征为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超声与核素静态显像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治疗的98例甲状腺单发结节的患者术前均进行二维超声成像及甲状腺核素静态显像,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将Logistic回归模型引入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判断中,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报能力,通过比较各变量的优势比,评价超声与核素显像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经过基于偏大似然估计的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钙化、回声评分、形态及核素扫描四个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变量,超声的三个特征变量的优势比均大于核素的优势比.Logistic回归模型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预报的正确率为94.9%,ROC曲线下面积为0.980.结论: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超声相对核素静态显像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娟娟;丛淑珍;冯占武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不同诱导剂量罗库溴铵在女性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不同诱导剂量罗库溴铵在女性行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声带息肉摘除术的女性60例,随机分为3组(Ⅰ、Ⅱ、Ⅲ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罗库溴铵0.3mg/kg(1 ED95)、0.45 mg/kg(1.5 ED95)、0.6mg/kg(2ED95).记录拇指肌诱发颤搐反应的抑制过程和恢复过程,评价给药后肌松起效时间及程度,肌松维持时间,TOP=70%的时间等指标,记录插管时声门暴露等级(Grade分级)以及气管插管条件评分(Copper法).结果:(1)各组Th抑制的大程度分别为Ⅰ组(76±5)%,Ⅱ组(91±3)%,Ⅲ组(98±6)%;(2)起效时间Ⅰ组(289±56)s,Ⅱ组(183±50)s,Ⅲ组(100±36)s:(3)临床作用时间Ⅰ组(12±8)min,Ⅱ组(20±5)min,Ⅲ组(32±4)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TOP=70%的时间Ⅰ组(25±7)min,Ⅱ组(38±9)min,Ⅲ组(52±11)min,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插管时声门暴露等级(Grade分级)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管插管条件评分(Copper法)Ⅰ组明显差于Ⅱ、Ⅲ两组(P<0.01).结论:在女性声带息肉摘除术的麻醉诱导中,0.45mg/kg(1.5 ED95)的罗库溴铵诱导剂量能够提供较好的气管内插管及手术条件,并可缩短患者肌力恢复及拔管时间.

    作者:郑浩;郑浏璞;徐旭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不同瑞芬太尼泵注速度对上肢骨折手术患儿的影响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在患儿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安全泵注速度范围.方法:选择25例2~12岁上肢骨折怠儿,面罩吸氧,未行气管内插管,手术开始前泵注瑞芬太尼,泵注速度从0.100 μg/(kg·min)开始,之后每间隔5 min增加0.025 μg/(kg·min),直至出现呼吸抑制.观察不同瑞芬太尼泵注速度时患儿的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和体动情况.结果:3名患儿在泵注速度0.175μg/(kg·min)时出现呼吸抑制,18名患儿在泵注速度0.200 μg/(kg·min)时出现呼吸抑制,4名患儿在泵注速度0.225 μg/(kg·min)时出现呼吸抑制.停药和加压面罩给氧后所有患儿呼吸恢复,术后患儿无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躁动和苏醒延迟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瑞芬太尼泵注引起呼吸抑制的ED05为0.170 23μg/(kg·min),ED50为0.188 06 μg/(kg·min),ED95为0.207 75μg/(kg·min).

    作者:陈耀雄;罗富荣;廖荣宗;张习良;张兴安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超重或肥胖青少年血清脂联素与高血压以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

    目的:分析肥胖及超重青少年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压关系,探讨脂联素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改变的影响.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门诊和体检肥胖及超重者43例,以及2008年3月南通市区高考健康体检正常对照37例,检测一般项目、红细胞压积、血糖、甘油三酯(TG)、胰岛素、脂联素等指标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教(IR),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采用软件SPSS13.0进行配对设计的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与以收缩压(SBP)、IMT为应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肥胖及超重组BMI、TG、红细胞压积(HCT)、SBP、I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MT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纽舒张压(DBP)差异无显著性;APN与其他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与BMI、TG、HCT、SBP、IR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IMT、DBP呈负相关(P=0.160、0.298).以SBP为应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IMT、IR是形成青少年SBP升高的主要因素;以IMT为应变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BP、BMI、DBP对青少年IMT增厚影响大.结论:肥胖及超重青少年存在显著低脂联素血症,血清脂联素与BMI和IR呈显著负相关,低脂联素血症与IR是形成肥胖或超重青少年SBP升高和IMT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洪宏;喻海忠;赵枰;胡晓蓉;冯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内毒素(LPS)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收冶的76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4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加人工肝血浆置换术:B组36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煎剂灌肠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及LPS的浓度,并与健康体检者30例(C组)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治疗前TNF-α、IL-6、IL-8及LPS浓度均高于C组(P<0.01);治疗后A组和B组血清TNF-α、IL-6、IL-8、LPS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B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8、LPS水平下降尤为显著(P<0.01),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能促进患者康复,并有纠正患者TNF-α、IL-6、IL-8及LPS紊乱之功效.

    作者:覃雪英;陆启峰;覃后继;陆春雷;丘海先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32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32例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除2例中转开腹外,余30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1.9±49.3)min,术中失血(120.3±23.3)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38.2±4.8)h,住院时间(9.0±2.8)d,术后无吻合口瘘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2例获2~33个月随访,未发现戳孔部位种植. 结论: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安全、微创等优点,短期效果与传统开腹手术无异.

    作者:沈根海;高泉根;吴国良;朱勇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磁共振血管造影结合灌注成像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动态3D-CEMRA扫描结合灌注成像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5T磁共振对18例临床怀疑外周血管病变的糖尿病足患者行外周动脉动态3D-CEMRA检查,评价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和足背动脉的阻塞情况,并利用图像原始数据对小腿肌肉作时间-信号强度分析,评价下肢血管侧支循环建立的状况.结果:3D-CEMRA显示各支血管狭窄情况如下:胫前动脉(13)、胫后动脉(9)、腓动脉(11)和足背动脉(12).胫后动脉、腓动脉狭窄严重的小腿组织强化大上升斜率较对侧为低.结论:磁共振动态血管成像结合组织灌注分析是一种具有一定价值的新方法,其对膝关节以下的血管显示优于床步进式分段扫描技术,同时注射1次对比剂就可以同时获得血管成像和组织灌注图像.

    作者:丁建荣;潘璟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Meek植皮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Meek植皮技术是一种新型半机械化微型皮片移植技术,2004年10月国内早开始使用[1].因其手术操作简单,可以有效利用小块零星皮片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术后皮片成活率好,上皮化快,已逐渐在国内得到推广应用[2].

    作者:吴小芬;孟湘琴;张亚忠;林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