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种中药多糖对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刺激T细胞抗肿瘤作用的比较

单铁英;许忠新;苏安英

关键词:中药疗法, 树突细胞, 中药多糖, 枸杞多糖, 抗肿瘤, 人
摘要:目的:比较6种中药多糖对树突状细胞(DC)诱导成熟及刺激T细胞活化、杀伤肿瘤的能力.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为未成熟DC.用冻融法制备肝癌细胞完全抗原并致敏未成熟DC,成熟DC进一步激活特异性效应T细胞.用MTT法测定效应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观察枸杞子多糖、猪芩多糖、茯苓多糖、灵芝多糖、黄芪多糖和当归多糖6味中药多糖对人树突状细胞成熟、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经6种中药多糖诱导的DC分子表达有明显变化,MHCⅡ+、CD86+、CD83+(P<0.05,P<0.01),而经RPMI-1640培养的DC分子表达与培养前无明显变化.经6种中药多糖诱导的DC均能促进效应T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效应T细胞能有效地杀伤肝癌细胞(P<0.05),而对MG-63细胞不能有效杀伤(P>0.05).其中枸杞多糖对上述功能的作用为明显(P<0.05).结论:上述6种中药多糖均可诱导DC分化与成熟,刺激T细胞增殖和肿瘤杀伤活性,枸杞多糖与其余5种多糖比较,对上述功能的作用为明显.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由张破裂出血(EVB)患者药物控制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EVB患者内科药物治疗170例,按72 h~6周内有无再次出血分为早期再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回顾性比较临床和相关检查资料,寻找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止血后收缩压、总胆红素、合并感染及腹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感染、收缩压>120 mmHg、年龄>60岁为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398、4.162、3.853,95%CI分别为2.360~76.066、1.027~18.722、0.951~15.614;合并腹水是保护因素,OR值为0.825,95%CI为0.153~4.413.结论:合并感染、收缩压>120 mmHg、年龄>60岁是EVB药物控制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腹水是保护因素,应予积极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吴利敏;吴金明;刘扬;金颖;江宏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伴AIDS并存梅毒及乙型肝炎1例的护理

    2009年3月我科收治了1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并存梅毒及乙型肝炎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灿;杭关琴;施小利;蔡志敏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Meek植皮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Meek植皮技术是一种新型半机械化微型皮片移植技术,2004年10月国内早开始使用[1].因其手术操作简单,可以有效利用小块零星皮片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术后皮片成活率好,上皮化快,已逐渐在国内得到推广应用[2].

    作者:吴小芬;孟湘琴;张亚忠;林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湿润烧伤膏联合蒙脱石散在新生儿Ⅱ度红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联合蒙脱石散在新生儿红臀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通过对60例Ⅱ度红臀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使用湿润烧伤膏,对照组采用湿润烧伤膏和蒙脱石散混合外涂新生儿红臀的创面,并同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分析.结果:使用湿润烧伤膏蒙脱石散混合的治疗组的痊愈时间[(2.32±0.48)d]比单纯使用湿润烧伤膏外涂的对照组时间[(3.44±0.51)d]提前,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蒙脱石散对新生儿Ⅱ度红臀有较好的护理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燕;林梅;虞培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微创治疗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外科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35条患肢)下肢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患肢深静脉造影的结果,对4例(4侧患肢)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内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SEPS)+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8例(8侧患肢)行EVLT+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14例(15侧患肢)行EVLT+SEPS;6例(8侧患肢)行EVLT+点状抽剥术.结果:术后35侧患肢浅静脉曲张均消失,16侧患肢色素沉着、湿疹样病变均明显减轻;18侧小腿酸胀沉重感、疼痛、水肿10~21 d消失,6例溃疡18~42 d内愈合.随访6~40个月,平均22.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累及3个静脉系统,EVLT和SEPS术操作简便、微创、安全.术前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避免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的关键.

    作者:赵为国;吴良平;戴晓江;王俊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呼吸困难护理综合评分研究

    目的:研究呼吸困难护理的综合评分.方法:(1)确定纳入评分的护理参数内容;(2)纳入参数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大小评定分数;(3)统计126例非综合评分护理的护理病程作对照;(4)根据综合评分进行分型.结果:本组病例评定为轻型8例,中型31例,重型52例,极重型35例.根椐综合评分结果进行护理,保证了医疗安全,保证了护理质量,缩短了护理病程.结论:呼吸困难护理综合评分是必要的.本项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作者:房民琴;房民洁;王静;张岚;刘敬兰;韩蓓;李玉兰;姚宜;杜枝梅;兰燕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脓毒症大鼠骨骼肌高分解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脓毒症大鼠骨骼肌高分解代谢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组,模型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复制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仅翻动盲肠,不做结扎处理.试验期间大鼠禁食不禁水,试验组给予加用ω3脂肪酸的肠外制剂,药物对照组除了ω3脂肪酸外,其余成分相同.其余仅给予生理盐水肠外注射.在模型复制前5 d即开始连续给相应治疗.造模第16小时,无菌操作下取双侧伸趾长肌,一侧放入液氮中保存,另一侧放入孵育液中继续孵育2 h,并测定湿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肉组织中3甲基组氨酸(3-MH)含量.结果:各组一侧伸趾长肌湿重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与正常组比较,脓毒症组16 h点伸趾长肌降解率升高明显(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ω3脂肪酸组大鼠3-MH含量均下降明显(P<0.05).结论:脓毒症时存在骨骼肌高分解代谢,ω3脂肪酸可明显降低骨骼肌高分解代谢率.

    作者:孟繁甦;苏磊;陶雪飞;唐柚青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胃上皮异型增生在印戒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上皮异型增生在胃印戒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以42例早期胃印戒细胞癌为研究材料,AB-PAS(奥辛蓝-过碘酸雪夫)染色观察印戒细胞和癌旁异型增生所舍黏液的组织化学特性;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者表达胃和肠上皮标志物MUC5AC,MUC6,MUC2,CD10的情况,并将印戒细胞和异型增生分为G型(胃型)、GI型(胃肠型)、I型(肠型)和U型(未分化型)四类,统计并比较印戒细胞、癌旁异型增生的类型.以20例早期肠型胃癌作为对照.结果:AB-PAS染色显示,印戒细胞所含的黏液主要为中性及混合性黏液,癌旁异型增生上皮分泌的黏液成分与印戒细胞一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印戒细胞的分类以G型为主,癌旁异型增生G型更多见,而I型少见;G型、GI型异型增生可向印戒细胞癌移行,且在GI型异型增生移行为印戒细胞癌时,肠上皮标志物的表达逐渐下降.结论:印戒细胞癌的发生与上皮异型增生有关,而伴有胃型上皮分化的异型增生可能是印戒细胞癌的癌前病变.

    作者:周志华;赵海滨;张建东;赵玲娜;单宝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沃辛瘤55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沃辛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对资料完整的55例沃辛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沃辛瘤几乎仅发生在腮腺,多见于中男性老年人,病变部位大多数在腮腺后下极,多数患者有较长的吸烟史.治疗方法是将肿瘤及腮腺腺体切除(腺体区域性切除、腮腺浅叶或腺体大部分切除),55例随访1~8年无复发.结论:沃辛瘤有明显临床特点,吸烟和老年是肿瘤的主要诱发因素.腮腺后下极沃辛瘤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方式佳,并发症少,其他部位的沃辛瘤根据部位决定切除术方式.

    作者:李瑰琦;姜传前;蒋文;李逸松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Ki-67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Ki-67是一种与细胞分裂增殖有关的核蛋白,在有丝分裂的G0和G1早期不表达,G1中期到晚期出现,S期和G2期逐渐增加,M期到高值,随后快速降解.由于其表达量随细胞周期不同而发生改变,在细胞周期各阶段有动态变化,起一种计时分子的作用,因此被认为是评估人体肿瘤生长的一种蕈要丁具[1].

    作者:陈姣;贾永前;钟凌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手部人工指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手部人工指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护理方案和后期护理康复功能训练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4例21指关节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局部护理观察、手指有限度的主动运动,后期局部专业的康复理疗、功能训练,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结果:术后患者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患者对手功能满意,均可以完成日常生活自理需要和胜任普通工作.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是解决手部关节僵直的好方法,相对于其他大的人工关节置换,人工指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护理与康复训练更为重要.

    作者:王艺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化疗结合手术切除治疗腹腔内促结缔组织硬化性小圆细胞肿瘤

    目的:探讨腹腔内促结缔组织硬化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1例原发于腹腔内的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本例获正确诊断,因肿瘤在腹腔内有广泛转移及种植而先后进行了多疗程的化疗,肿瘤缩小后进行2次减瘤手术,患者存活2年余,后死于肿瘤全身广泛转移.结论:该肿瘤为侵袭力强、易广泛播散的高度恶性肿瘤,主要见于年轻男性,绝大多数发生在腹腔内,预后差.合适方案的多疗程化疗并结合减瘤手术可以延长患者生存.

    作者:刘建平;汪洋;曾韵洁;陈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卵巢动脉收缩期峰速度与卵巢反应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卵巢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对卵巢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185例排卵障碍拟行促排卵患者,阴道彩色B超测卵巢动脉PSV并以均教16.56 cm/s分成两组:Ⅰ组>16.56 cm/s 89例,Ⅱ组≤16.56 cm/s 96例.两组均给予克罗米芬联合尿促性腺激素(HMG)和戊酸雌二醇治疗,比较两组月经第3天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催乳素(PRL)、睾酮(T)、始基卵泡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平均卵泡E2水平、优势卵泡出现周期、>14 mm卵泡数、子宫内膜的厚度、HMG用量和周期妊娠率.结果:两组月经第3天FSH、LH、E2、PRL、T和始基卵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HCG注射日平均卵泡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周期、>14 mm卵泡数均高于Ⅱ组(P<0.05);Ⅰ组HMG的用量低于Ⅱ组(P<0.01),两组的妊娠率和防OHSS取消周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卵巢动脉PVS是有效预测卵巢反应性的指标.

    作者:施蔚虹;沈亚;冒亚琴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线粒体脑肌病2例影像诊断分析

    例1 患者女,13岁.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疼、四肢抽搐.无恶心、呕吐,治疗后症状缓解1年,20d前再次发作入院治疗.实验室检查:乳酸4.73mmol/L,乳酸脱氢酶270 U/L,a-羟丁酸脱氢酶276U/L.头颅MR检查,两侧额顶枕叶对称性斑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见图1.经外院肌肉穿刺活检结合血生化检查,诊断为线粒体脑肌病.

    作者:赵年家;沈春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重建钛板在下颌骨骨折伴颞下颌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重建钛板治疗下颌骨骨折伴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方法:选择外伤引起下颌骨骨折伴颞下颌关节脱位患者18例,手术用重建钛板对骨折进行固定同时对关节复位,术后随访6个月,并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复查,观察其手术的可操作性及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18例患者骨折和关节均得到较好的复位,术后骨折固位稳定,(牙合)位基本迭到正中(牙合),关节头就位良好,随访3~6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无关节疼痛、张口度均在38 mm以上,颞下颌关节功能正常.结论:用重建钛板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伴颞下颌关节脱位,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效果可靠,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美乐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高脂喂养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高脂对照组(HL组)、高脂+罗格列酮组(HL+RSG组)和高脂+银杏叶提取物组(HL+EGb组).实验结束后,TUNEL法检测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率,胰岛β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情况.结果:与NC组比较,HL组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HL组比较,HL+EGb组、HL+RSG组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NC组比较,HL组大鼠胰岛β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bax蛋白水平升高,与HL组比较,HL+EGb组、HL+RSG组大鼠胰岛β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和bax蛋白水平降低.结论:银杏叶提取物通过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和降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对高脂喂养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董丽;刘敏;宋光耀;王敬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绿激光选择性前列腺汽化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近期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绿激光选择性前列腺汽化术(PV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近期疗效.方法:将具有手术指征的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PVP和TURP,监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6个月复查的有关指标,对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或术后12 h输血量、电切综合征发生率、术后平均膀胱冲洗时间、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继发出血,PVP组明显少于TURP组(P<0.01);手术时间,PVP组长于TURP组;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残余尿量、大尿流率均比术前得到明显改善(P<0.01).结论:PVP治疗BPH具有与TURP相近的近期疗效;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恢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TURP,是目前有望替代TURP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黄建华;王涛;姬平;何立仁;祝恒成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微创技术在正畸牙拔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正畸牙拔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360颗需要正畸减数的牙齿,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微创组用微创拔牙刀拔除,传统组用常规器械拔除,比较两种拔牙方法的效果.结果:微创组的患者畏惧率10%、断根率1.67%、拔牙窝完整率94.44%、术中无痛率88%、术后无痛率94%、术后肿胀发生率5.56%、拔牙手术时间(2±0.3)min、患者主观感受痛苦率4%;传统组畏惧率56%、断根率12.22%、拔牙窝完整率48.33%、术中无痛卒68%、术后无痛率52%、术后肿胀发生率33.89%、拔牙手术时间(5±0.2)min、患者主观感受痛苦率48%.以上指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拔牙技术用于正畸减数拔牙效果优于传统拔牙方法.

    作者:黄新生;乔玉香;徐静;刘道峰;汤琳;王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两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对艾滋病患者血液红细胞的影响

    目的:比较两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药物对于艾滋病患者外周血液红细胞系统的影响,并探讨造成影响的原因.方法:A组采用AZT+3TC+NVP进行HAART,B组采用D4T+3TC+NVP,检测分析两组HARRT前后红细胞各项参数及形态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案进行HAART 3个月后,RBC、HCT及HGb显著性减低(P<0.01),而MCH、MCV显著性增加(P<0.01),镜栓外周血形态上呈现红细胞体积增大,色素加深.治疗6个月及1年后RBC、HGb及HCT比3个月时增加(P<0.05),MCV及MCH变化无显著性(P>0.05).A组用药6个月及1年后各项参数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B组用药6个月及1年后HGb及HCT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A、B两组药物治疗3个月后均会导致患者血液红细胞数量减少,体积增大,治疗6个月及1年后红细胞代偿性增加,仍以大红细胞形态存在,A组各项参数未能达到治疗前水平,而B组仅HGb及HCT达到治疗前基线水平.

    作者:杨富强;董明驹;龚文胜;唐磊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室内对照控制品的制备与应用

    目的:确证混合正常人的新鲜血浆作为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的室内质控的可行性.方法:连续20个工作日制备富含正常血小板的新鲜混合血浆,用比浊法测定其血小板大聚集率、5 min聚集率及大聚集时间,分析质控情况.结果:对照控制品或试剂失效时,当天测定值超出±2 s限值,除去这些数据后各测定值变异系数均<10%.结论:制备新鲜血浆简便易行,可作为质控的对照控制品有效地控制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作者:李广华;罗燕飞;叶联珍;范小斌;柯晓雯;荣卡彬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