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英;司琴;曹怀宇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对膀胱镜检查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膀胱镜检查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加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局部表面麻醉法.以两组患者入室后术前血浆皮质醇和血糖作为基础值,并于术后即刻抽血测定血浆皮质醇及血糖值.用放免法测定血浆皮质醇含量.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浆皮质醇均高出正常范围,观察组血浆皮质醇术后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血浆皮质醇术后较术前则显著增高(P<0.01);两组血糖术后均增高,对照组增高较观察组明显(P<0.05),但均在血糖正常值范围内.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手术操作中的应激性反应.
作者:朱克军;水祥兵;徐斌先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l)和缺氧诱导因子lα(HIF-lα)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45例肝细胞癌、11例肝正常组织中GIutl和HIF-1α的表达.结果:Glutl和HIF-1α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在肝癌组织中G1utl和HIF-1α的表达均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门静脉癌栓有关(P<0.05).肝癌组织中Glutl表达越强,HIF-1α表达也越强,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3,P
作者:梁辉;窦科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学会做医生,也许你会感到惊讶?我已是医学硕士、博士、高年资住院医师,甚至主任医师,难道还不会做医生、不能做医生吗?
作者:闻菊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辅助治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影响.方法:95例(99只眼)根据年龄、性别、病程及病因、视力下降程度,50例(52只眼)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年龄(41.57±6.96)岁;45例(47只眼)接受高压氧辅助常规治疗(hvperbaric oxygen,HBO组),年龄(34.25±5.12)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底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HBO组眼底水肿减退、出血灶吸收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03,P<0.05);HBO组视力提高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83,P<0.01);治疗停止1个月,HBO组视力得到保持和持续改善病例数虽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3.140,P0.05).视网膜剥离HBO组1例,对照组3例.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能加快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的眼底水肿和出血灶吸收,加快视力和视野的恢复,并得以保持和持续改善,HBO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安全的.
作者:俞有皆;尹东明;黄中宁;涂超群;黄琴风;龙颖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及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20例婴幼儿MP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结果:120例婴幼儿MPP均有发热,热型多为弛张热,少数为稽留热;均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咳嗽(90例,占75.0%),25例(20.8%)并发喘息症状.MPP除可致呼吸道损伤外,可引起不同程度、不同系统的肺外并发症,受累脏器中以血液、消化、心血管系统多见,其中轻度贫血54例(45.0%),呕吐、腹泻50例(41.7%),心肌损害48例(40.0%).结论:婴幼儿MPP表现为发热、刺激性咳嗽,肺外并发症多,可累及多个系统及脏器,应予高度警惕,及早诊断和治疗.
作者:龚湛潮;覃肇源;蒋小云;董淑红;马建中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重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因胃肠功能衰竭而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很高,导致新生儿失血甚至休克,为此.我科采用质子泵制剂--奥美拉唑胃管内注入预防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取得显著效果.且明显优于甲氰咪胍,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颖;秦青录;秦瑶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评价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小剂量阿普唑仑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8例患者分为马来酸曲美布汀和小剂量阿普唑仑治疗组与多潘立酮对照组.疗程均为8周,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临床指征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为92.3%.与对照组(61.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小剂量阿普唑仑治疗IBS安全有效.
作者:陈其铭;龙杰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评价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8例,男16例,女22例,平均年龄70.5岁,均采用后路全髋关节置换.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症状、体征、X线片进行总结评价,以Harris评分为标准.结果:患者在术后6个月、1年及3年时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及早恢复患肢功能,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基本满足日常生活.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髋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王佳时;付勤;杨礼庆;田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本院自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行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27例,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洁洁;李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术中肠道灌洗配合一期切除吻合应用于左半结肠肿瘤并急性肠梗阻的可行性.方法:对38例左半结肠肿瘤并急性肠梗阻者行术中肠道灌洗.结果:本组38例患者中,1例因高龄、术前存在糖尿病、肺心病等基础疾病而死亡:1例因术后吻合口水肿狭窄而行造瘘术;2例术后出现轻度切口感染;余34例患者均顺利度过术后恢复期.结论:术前合理评估患者病情,术中充分肠道灌洗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有利于一期吻合的实施并可显著避免术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谢舜峰;王梅子;许建衡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在临床上,长期以来对于尿失禁、昏迷、卧床等患者均采用人工接尿的方法[1-2]:尿壶、假性导尿(将阴茎套套于患者的阴茎上,用胶布固定等方法接尿),甚至长期留置尿管.但是,尿壶接尿不方便,需要人工固定尿壶;传统的阴茎套不好固定,容易脱落,还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反复插尿管并长期留置,会造成尿路感染.为此.我院外科使用一次性尿袋改制成一次性男性阴茎套接尿装置,为男性尿失禁患者接尿.自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共50例男性尿失禁患者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齐珊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传统腺样体切除术多年来一直在盲视下进行,各种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随着鼻内镜的广泛应用,鼻咽部的视野大为开阔,并为腺样体手术提供了照明基础.自2002-2006年,我科对100例腺样体肥大的患者采用全麻鼻内镜电视监视下行腺样体切除术,获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青录;秦瑶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急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4~30 d内发生急性粒细胞缺乏,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后,2例患者粒细胞逐渐回升并恢复至正常.2例患者分别在白细胞降低后5、7 d发生严重感染并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未发生感染并已存活至今,随访无异常.3例患者停用或减少免疫抑制药物,未发生排斥反应.结论:粒细胞缺乏是肝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感染措施,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叶海丹;许红璐;陈雪霞;黄关清;廖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对因急性冠脉综合征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评价其在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因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院行PCI的患者30例,其中替罗非班组18例,对照组12例.替罗非班组在PCI术前第10~30分钟静脉注射替罗非班10 μg/kg(3 min注完),然后以0.15μg/(kg·min)静脉滴注维持18 h,对照组以相同的方法输注安慰剂.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注射普通肝素及口服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和阿司匹林.应用10μmol/L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两组6 h时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19.O±8.2)%和(58.6±7.6)%,替罗非班组出血事件有增多趋势(22%),主要是穿刺点出血,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替罗非班可安全、有效地抑制PCI患者血小板聚集率.
作者:杨帆;赖沙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功能的损伤与保护是近年来的热门研究课题,从基础到临床均受到广泛重视.血管内皮细胞不仅是循环血液与血管平滑肌细胞间的机械屏障.而且是人体大、重要的一种内分泌器官.由于他所具有的机械屏障作用,使它很容易受到体内外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损伤;受损后的VEC功能尤其是内分泌功能必然失调,使其分泌的多种活性物质或是与这些活性物质有关的其他物质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从而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障碍.本文就VEC功能的损伤因素与保护措施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王鹤;马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马凡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多系统的结缔组织病,由原纤维蛋白-1因子(FBN1)突变引起.该综合征具有广泛的临床表现,心血管表现常见,大多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包括主动脉环扩张(不管有没有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壁夹层形成、主动脉瘤、肺动脉扩张和二尖瓣脱垂.
作者:徐红卫;王锦纯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鼻咽癌(NPC)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NPC恶性程度高,往往在疾病的早期就有临近组织浸润,其颅底骨侵犯发生率为12.5%~56%[1-2],甚至高达75.8%[3].颅底骨侵犯的患者将划分为T3~T4期,增加放疗照射剂量或辅以化疗药物,否则,因治疗不彻底、不及时而易导致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4-5].因此,准确判断NPC是否侵犯颅底骨,有助于判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并评估预后,临床意义重大.因颅底骨解剖结构复杂、位置较深,难行组织活检以明确局部骨组织是否受肿瘤累及,目前,NPC颅底骨侵犯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姚红霞;张金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的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及手术病理确诊的6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例行CT血管造影检查,对所得图像分别用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及容积再现等三维成像技术进行分析.结果:63例动脉期发现肿瘤供血动脉属于规则性供血46例(73.O%),变异性供血12例(19.0%),寄生性供血1例(1.6%),余4例无法判断.63例中22例供血动脉明显增粗,19例明显移位.发现肿瘤血管39例,肿瘤染色48例,动一静脉瘘12例.门静脉期发现门静脉癌栓13例.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不仅可以准确地对肿瘤进行定位,并且能够多角度地观察肿瘤与靶血管系统的立体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内容丰富的信息.
作者:朱晓军;全显跃;郭成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评估脓毒症患儿早期血乳酸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时监护室收治的56例脓毒症患儿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患儿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根据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评分)评定56例患儿严重程度,同时观察两组患儿入监护室时、治疗24 h血乳酸的变化,血乳酸与PRISM评分、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56例患儿分存活组37例(66.1%)、死亡组19例(33.9%);入监护室时死亡组血乳酸及PRISM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血乳酸值与PRISM评分显著正相关(r=O.314,P<0.05).治疗24h时存活组血乳酸水平、PRISM评分下降,分别为(2.3±0.6)mmol/L、13.4±3.2,死亡组血乳酸水平、PRISM评分升高,分别为(7.3±4.4)mmol/L、29.6±4.5,两组血乳酸水平、PRISM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动态监测乳酸是判断脓毒症患儿的危重程度及预后的良好方法之一,且简便易行.
作者:张剑珲;曾其毅;梁宇峰;吴艳兰;谢志伟;杨镒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的医疗护理费用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分别对266例社区、老人院和精神病医院的老年期痴呆患者进行经济负担的调查.采用自编经济负担调查表、自编患者情况调查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日常生活功能量表、临床评定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等进行评估,分析其经济负担及影响因素.结果:直接经济负担方面住院组、老人院组、社区组差异有显著性(Jp<0.01),住院组患者的费用显著高于社区组患者.费用的高低与支付方式、躯体疾病及痴呆严重程度、缺血指数、日常生活功能总分呈正相关.结论:如在社区通过改善患者的认知状态和预防脑血管危险因素,加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便能降低经济负担.
作者:胡文生;唐牟尼;郑洪波;马崔;胡号应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