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CU自动出院患者的护理思考

沈晓洁

关键词:出院患者, 患者因素, 危重患者, 放弃治疗, 抢救成功率, 主导地位, 护理工作, 经济
摘要:ICU收治的均为危重患者,我院ICU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在90%以上.但因为各种原凶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的患者仍占一定的比例.ICU患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的原因有患者因素与非患者因素.非患者因素中经济原因占主导地位,现将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尿毒症肺炎咯血1例救治体会

    患者男,42岁,主因咳嗽、咳痰10 d,咯血3 d入院.院外查胸片示:双肺呈蝴蝶征,提示尿毒症肺炎.既往慢性肾炎病史10余年.入科查体T 37.0℃,P 116次/min,R30次/min.BP 180/110 mmHg,,神志恍惚,呼吸深快,双肺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可闻及中湿啰音及哮鸣音.心率11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呈凹陷性水肿.

    作者:詹生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4例治疗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bet/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其转归.方法:24例患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分型、G显带技术核型分析、I-FISH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检查确诊为bcr-abl阳性ALL.均予标准剂量联合化疗,其中7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结果:经过1~2个疗程DOLP方案诱导化疗完全缓解率为59%.进行allo-HSCT患者和仅用化疗患者的中位缓解期分别为13.8和4.7个月(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2和11.8个月(P<0.05).结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ALL患者预后差.与单纯化疗相比.allo-HSCT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作者:赵卫华;孟凡义;林榕;宋兰林;易正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进行治疗,疗程共8周,采用简明精神分裂症评定量表和副反应量表对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末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评定.结果:两组病例疗效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氯氮平组.结论: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均有良好疗效,利培酮安全,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利于维持治疗.

    作者:赵文青;翟歆明;高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晨曦微碎星光

    出发去杭州的那天,很早就起床.五点,出门的时候天还是暗的.小区门口,那个风雨无阻卖早餐的老刘就已经在哪里了.没有生意,就着路灯的光在小摊旁边跑步.秋天的晨有些凉意,他还要熬过漫长寒冷的冬天,在风雨中,赚着来之不易的辛苦钱,卖不掉的早餐还要自己来承担解决.这样的工作,无异于一种博弈.不止是老刘,只要是沿街卖早餐的,都可以看到蒸笼中的袅袅蒸汽.迎着晨风而上.

    作者:徐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Ki-67、E-cad在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Ki-67、E-cad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鳞状细胞癌(SCC)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BCC和50例SCC中Ki-67、E-cad的表达.结果:Ki-67在BCC和SCC的阳性率分别为63.3%、92.0%(P<0.01),SCC Ⅰ级和Ⅱ~Ⅲ级的阳性率(++~+++)分别为32.1%、90.9%(P<0.01).E-cad在BCC和SCC的阳性率分别为63.3%、36.0%(P<0.05).在SCC Ⅰ级和Ⅱ一Ⅲ级的阳性率分别为50.0%、18.2%(P<0.05).结论:随着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Ki-67的表达有增高趋势,故检测其在表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对于判断肿瘤良恶性有一定参考价值.E-cad的异常表达与表皮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明显关系,可做为判断表皮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陈松波;吴华红;许锡荣;沈金辉;马翔如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移植肾早期失功切除同期再次肾移植的经验

    目的:总结移植肾早期失功切除同期再次肾移植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移植肾早期失功切除同期再次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移植肾失功后同期再次肾移植13例,均获得成功.13例病例中首次移植失败的原因为顽固性急性排斥反应经治疗无效5例,肾血管栓塞7例,肾动脉出血1例.再次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术后随访1~5年,13例(人/肾)均存活,血肌酐水平72~146μmpol/L,平均(110.8±20.6)μmoI/L.结论:肾血管并发症引起的移植肾失功切除同期可行再次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引起的移植肾失功在严格的组织配型基础上,高群体反应性抗体患者在避开存在致敏位点的供肾的条件下.切除移植肾后仍可同期行再次肾移植.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排斥药物及生物制剂,再次肾移植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徐恩五;于立新;王亦斌;李川江;刘小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应用微创面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352例

    目的:探讨面神经血管微创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微创面神经血管减压手术治疗352例面肌痉挛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微创小切口经显微镜下行血管神经分离减压术352例,术后立即有效者276例,术后即症状减轻并在3个月内抽搐消失者52例,无效后二次手术者1例.结论:微创面神经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良好.是面肌痉挛有效的治疗方法.良好的局部解剖知识及精巧的显微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钟建卫;袁俊;翟卫东;孙永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α1-受体阻滞剂联合泽桂癃爽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α1-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联合中成药泽桂癃爽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1例诊断为BPH的患者予α1-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联合泽桂癃爽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评估,同时以30例单独服用特拉唑嗪的BPH患者作对照.结果:特拉唑嗪联合泽桂癃爽治疗8周后患者大尿流率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改善率分别为76%和42%.较单独使用特拉唑嗪(32%和18%)增高(P<0.01).结论:特拉唑嗪联合中成药泽桂癃爽治疗BP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林文彬;汤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同期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肿瘤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同期治疗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可行性.方法:2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肿瘤患者.行同期经尿道前列腺及膀胱肿瘤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术后均未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术后3个月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的23.6±7.2下降至5.1±0.9.大尿流率由术前的(5.6±3.4)mL/s提高至(20.2±3.8)mL/s,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5~52个月,3例术后膀胱肿瘤复发.复发部位均不在后尿道、前列腺窝.结论: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同期手术治疗安全、可靠,免除了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

    作者:王勇;侯宓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茎硬结症33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茎硬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阴茎硬结症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中西医结合组应用软坚散结、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局部注射康宁克通A治疗,对照组局部注射康宁克通A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茎硬结症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峰涛;邓汪东;王奕龙;何学军;洪汉业;蔡聪;余绍逸;何上进;黄建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喉癌气管切开术627例并发症分析

    目的:总结喉癌气管切开术发生并发症的类型以及如何预防其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627例喉癌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7例喉癌气管切开患者中有316例发生各种并发症,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0.4%,其中围手术期发生22例,发生率高的是皮下气肿,气管切开后期发生294例,发生率高的是肺内感染.病死率为0.结论:喉癌气管切开术在临床是安全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作者:宋津辉;王玎;孙兴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不同引产药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普贝生、催产素目前常用于足月妊娠引产.为了观察这两种药物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我们对我院应用这两种药物引产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少俊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在包块型宫外孕与畸胎瘤鉴别诊断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应用经腹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鉴别宫外孕与畸胎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宫外孕的诊断确诊率.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比分析宫外孕与畸胎瘤的图像特征、血流特征及测量相应子宫内膜厚度间接征象.结果:宫外孕组子宫内膜增厚为(15±3)mm,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为0.32±0.09.畸胎瘤组子宫内膜增厚为(7±2)mm,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教为0.60±O.08,两组血流阻力指数与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具显著性(P<0.01).结论: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是鉴别诊断包块型宫外孕及畸胎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甄子怡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评价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总结自2002年8月至2006年8月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有明显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5例随访12~61(28.3±6.4)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个月(65±7)分,术后3个月(74±6)分,术后1年(75±6)分.随访期间X线均提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明显下沉松动,股骨粗隆部骨折均愈合.无一例发生关节脱位和假体周围骨折.所有病例术后无切口感染、血肿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该手术方法具有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能早期负重等优点,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手术危险性不比其他内固定术大.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肖立军;陈文贵;邓德礼;徐晖;陈健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缺氧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整合素连接激酶的表达及其与HIF-1α、VEGF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m linked kinase.ILK)的表达,及其与缺氧诱导因1α(hypoxia induciable factor,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cndothclial 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hRPE培养,COCL2150 μmol/L)建立化学缺氧细胞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氧0、6、12、24、48、72 h hRPE细胞ILK、HIF-1α、VEGF的表达.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以上缺氧时间细胞ILK、HIF-1α、VEGF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ILK表达于正常培养的hRPE中.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其表达增加,且与HIF-1α、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ILK可能作为低氧反应性因子与HIF-1α、VEGF共同参与hRPE的低氧病理过程.

    作者:张奕霞;刘克宇;曾水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血清MMP-9、IGF-1、CRP和IMT与2型糖尿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关系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C反应蛋白(CRP)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关系.方法:分别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5例T2DM患者(对照组)和71例T2DM合并SMI患者(SMI组)的IMT和血清MMP-9、IGF-1、CRP水平.结果:SMI组IMT和血清MMP-9、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或P<0.05),IGF-1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P>0.05).MMP-9、CRP与IM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颈动脉IMT、MMP-9和CRP指标的测定有助于临床上认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性,从而早期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张敏;张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罪犯也应该被尊重

    今天的急诊班,来了两个罪犯,由好多Police叔叔押送过来.一个还是耍老套,据罪犯自己说是吞了刀片,P叔叔们无奈就带来看看位置,谁知道X光拍出来是一个硬币的影子,P叔叔被犯人耍了,P叔叔们心里也不是很舒服.

    作者:徐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布托啡诺/咪唑安定与哌替啶/咪唑安定在硬膜外麻醉中作用的比较

    目的:观察比较布托啡诺/咪唑安定与哌替啶/咪唑安定在硬膜外麻醉中的辅助作用.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患者60例,分为A、B两组,各30例,于硬膜外麻醉平面稳定后A组给予咪唑安定0.05 mg/kg和布托啡诺1 mg,B组给予咪唑安定0.05 mg/kg和哌替啶50 mg.结果:A组镇静、遗忘、抗内脏牵拉反应明显较完善.结论:硬膜外麻醉辅助咪唑安定和布托啡诺对患者作用确切,安全有效,可取代传统的术中用药.

    作者:张丽;于宝金;王业贵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环杓关节半脱位6例的诊断和分析

    随着气管内插管麻醉的增多,喉内创伤也相应增加.以环杓关节半脱位为严重,且早期诊治极为重要,否则可致关节粘连和固定而长期声音嘶哑及呛咳.近10年来笔者遇到6例环杓关节半脱位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振宇;林志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STAT3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之一是具有侵袭与转移的能力.现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的发生与细胞黏附,细胞与细胞以及细胞与基质的信号传导通路异常有关.

    作者:吕尚东;方哲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