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平
目的:探讨水中分娩对产妇的分娩疼痛、产程以及对母儿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方法:以自愿水中分娩且符合条件的产妇63例为水中分娩组,抽取同期头位、低危、正常阴道分娩的产妇63例为对照组.分析水中分娩的产程、分娩疼痛、会阴裂伤以及失血量、感染、产妇及新生儿结局情况.结果:水中分娩组第一产程和活跃期较对照组缩短3~22 min,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水中分娩组产妇入水后疼痛的自我评价较入水前显著性降低(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水中分娩组产妇C反应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的产后尿潴留、产褥感染、会阴伤口感染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水中分娩可以减轻产时的分娩疼痛.对母亲及新生儿未见不良结局.
作者:彭军;缪士霞;李丽梅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支气管肺炎为麻疹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5岁以下特别是2岁以下小儿.我们近3年来用痰热清雾化吸入治疗麻疹肺炎4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伯鹏;赵艳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行冠脉造影后,加强水化对造影剂所致肾功能损害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我科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期间240例行冠脉造影的老年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输液及加强水化,设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比较观察组造影前及造影后24、48 h的血清肌酐、尿微量蛋白的差异,以及与对照组造影后24 h及48 h血清肌酐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造影前后血清肌酐、尿微量蛋白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强水化对造影剂所致的肾功能损害有减轻及预防造影剂肾病的作用.
作者:吴友丽;何志兰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介绍Arnold-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ACM-SM)手术治疗的术式和注意点.方法:总结21例ACM-SM患者手术治疗的经验.结果:该组21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8例(85.7%),均进行3个月~2年随访,14例脊髓空洞消失,5例明显缩小.结论:后颅窝减压术+硬脑膜扩大修补术是治疗ACM-SM的有效方法.
作者:孔权;刘家令;陈华斌;施正生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nity,ROP)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期间出生的425例出生体重在2 000 g以内或孕周<34周的早产儿,对其进行眼底筛查并统计分析筛查情况.结果:在筛查的425例早产儿中发现各期(包括1、2期病变或个别4、5期晚期病变)ROP患儿92例(占21.6%),阈值前期ROP患儿21例(占4.9%),阈值期ROP患儿18例(占4.2%),急进性ROP的患儿5例(占1.2%).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随着胎龄及出生体重的降低而明显呈上升趋势,胎龄及出生体重与ROP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胎龄和出生体重是ROP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低胎龄或低体重的高危早产儿应定期进行眼底筛查.
作者:罗亮;唐松;吴本清;张国明;李志光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及合并大血管病变时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分析其与有关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取T2DM组15例(其中无大血管病变者5例,伴大血管病变者10例)和正常对照组10例的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制成超薄切片,置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T2DM组PBMC胞体增大,线粒体数目增多、肿胀、嵴紊乱、模糊或溶解或嵴间隙增宽、部分空泡化或完全空泡化;T2DM组PBMC线粒体总数和线粒体变性程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T2DM组PBMC线粒体形态改变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病程等因素相关.结论:T2DM患者PBMC线粒体存在超微结构的损伤,而这种损伤与HbA1c、TG、病程长短等有关.
作者:张学思;薛耀明;申洪;高方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疝环充填法与平片置入法在不同类型疝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分析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治疗的38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疝环充填式30例,平片式修补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手术过程顺利,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3~12个月,无伤口感染,术后无复发.结论:腹股沟嵌顿疝一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少,是安全可行的,远期疗效尚待观察.疝环充填法与平片置入法修补,可以根据疝的不同分型而选择使用.对于被嵌顿内容物只要无脓肿形成、坏死肠管未破裂同样适合.
作者:郭卫;刘忠民;杨栋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分析36例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于月经后半周期用药后月经量、经期、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随访治疗结束后排卵情况.结果:醋酸甲羟孕酮治疗3周期后月经期平均(6.57±1.16)d,月经量(56.28±9.51)mL,子宫内膜(9.24±1.74)mm,较治疗前厚度变薄,血红蛋白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常见副作用体重增加25例(69.44%).治疗后随访<40岁患者86%有排卵,而年龄>40岁患者仅28%有排卵.结论:三个周期月经后半周期补充醋酸甲羟孕酮方案治疗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症,适合用于年龄40岁以下患者,但有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对肥胖年龄>40岁患者不是佳选择.建议治疗结束后随访患者排卵情况以免复发.
作者:林芸;彭幼玲;闻安民 刊期: 2008年第14期
鲍曼杆菌是一类有荚膜、无动力、需氧、革兰阴性非发酵杆菌,广泛存在于水、土壤、医院环境、人体皮肤,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作者:栾琳;梁弘纲;孙文娜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评价脑安胶囊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住院40岁以上卒中危险因素暴露人群,在一般干预措施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脑安胶囊,通过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CVHI)比较治疗前后血管血液动力学各指标变化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结果:脑安胶囊治疗组2年后脑血管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大血流速度(Vmax)明显增高,外周阻力(RV)、特性阻抗(Zcv)、脉搏波波速(WV)、动态阻力(DR)和临界压(CP)明显下降,脑卒中发病率显著低于时照组(P<0.01),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安胶囊能有效改善脑血管功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
作者:HUANG Sheng-li;黄昭穗;LIU Kai-yuan;余桂翔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总结桥本病并发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80例桥本病中并发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术后病理均示桥本病,其中lO例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其中术前3例确诊,误诊7例.术前诊断主要依靠B超、CT和甲状腺相关实验室检查.术后8例行放疗和化疗,9例获得随访.结论:桥本病易并发甲状腺恶性淋巴瘤.一旦确诊应积极手术治疗,术后常规放化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郭辉光;周逢强;王强;高峰;丁宝忠;徐宏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DH)是指脱出或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位于椎弓根内外缘之间或椎弓根外缘以外,压迫了自同一椎间隙水平发出的神经根,从而造成同节段神经根支配区剧烈的下肢放射痛伴腰骶部疼痛,同时还伴有受损神经根支配区不同程度的皮肤感觉或运动功能损伤.
作者:肖斌;李健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髋关节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发展及其引起的后果的分析,探讨对异位骨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56例患者患者髋关节手术(其中髋臼骨折手术46例,髋关节置换术lO例)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56例患者中共发生异位骨化21例,发生率37.5%.结论:髋关节术后异位骨化应早预防,早期行放射治疗或者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消炎药是目前公认的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和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有效药物.手术切除是异位骨化形成后导致严重关节功能障碍的唯一治疗手段.
作者:易显树;JIANG Di-qian;杨洪彬 刊期: 2008年第14期
大量文献报道,鼻咽癌组织p53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转移灶[1-2],在鼻咽原位癌和转移癌中均发现p53蛋白过表达且功能失活[3],说明p53蛋白的改变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梁玉莹;黎静;王卓才;赖日权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的18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10例,Ⅱ级切除6例,Ⅲ级切除2例.随访1~2年,2例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术前影像学评估,合适的手术入路,细致的显微操作,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降低复发和其他并发症.
作者:赵建平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肺纤维化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肺成纤维细胞(NLF)和肺纤维化大鼠肺成纤维细胞(MLF)分别于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中孵育;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变化;MTT法检测吸光值,计算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姜黄索对MLF有抑制作用,存在剂量依赖(r=0.723:P<0.01)与时间依赖性(r=0.625,P<0.05).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姜黄素处理组MLF凋亡率较阴性对照组(4.29%)显著升高(P<0.01),并呈药物浓度依赖性.姜黄素不能抑制NLF增殖,对其凋亡影响无显著性.结论:姜黄素在体外对MLF具有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而对NLF无明显影响.提示姜黄素可以通过诱导肌成纤维细胞的凋亡而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高蔚;ZHANG De-ping;华云峰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AGE)对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随机分组,利用不同浓度体外制备的AGE修饰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刺激,观察不同时间点每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表达量及细胞内HO-1 mRNA的表达.结果:AGE-BSA可增加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TNF-α的释放并可诱导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内HO-1 mRNA的表达.结论:AGE可上调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TNF-α和细胞内HO-1 mRNA的表达.
作者:卓凤婷;XUE Yao-ming;关美萍;SHA Jian-ping;魏民;ZOU Yi;曾展军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体检人员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出现晕针的原因及护理效果.方法:对108例静脉采血出现不同程度晕针症状的患者,针对诱因进行心理护理和临床处理.结果: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对症处理,本组108例病例完全恢复,无发生后遗症和意外事故.结论:通过对体检晕针患者进行正确、及时诊断及对症处理,可避免静脉采血晕针病例意外事故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瑞珍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慢性疲劳的影响因素,预防慢性疲劳的发生.方法:抽取某市三甲医院医护人员101名,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慢性疲劳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结果:进入躯体疲劳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的因素有性格和情绪,进入脑力疲劳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强迫症,进入疲劳总分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的因素有情绪和性格.结论:预防医护人员慢性疲劳的发生,要以塑造良好的人格特征为突破口,通过医院加强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维护来实现.
作者:XIONG Chan-ge;陈晓 刊期: 2008年第14期
心脑血管事件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死亡率高,但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出现下降趋势.
作者:高红伟 刊期: 200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