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传;杨友生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患者有效施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1)对15例施行肠内营养的胃瘫患者给予患者及家属积极、主动、耐心、持续的心理支持;鼻肠管的前端要放置在屈氏韧带后30 cm以远;肠内营养液的配置要在低脂、低盐原则下兼顾营养素均衡:营养液的输注要持续、均匀、低流量,同时要重视咽部不适的评估及护理干预,减轻长期置胃管的不舒适感,增进遵医行为.(2)将上述胃瘫患者施行肠内营养前后的营养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施行肠内营养支持前后各营养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即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在疾病恢复全过程中情绪稳定,并发症少.结论:恰当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了肠内营养的有效实施.
作者:张洁;王守军;李德春;李瑞红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评价经皮微波凝固疗法(PMCT)对肝癌结节(<5.0 cm)的疗效,以及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大肝癌(>5.0 cm)的效果.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76例肝癌结节患者共135个肿瘤灶行PMCT.48例大肝癌患者59个肿瘤灶采用PMCT联合TACE治疗.结果:术后肝癌结节的完全消融率达91.9%,94.1%的瘤体内血流信号消失,其余均减少,无明显肝功能异常.钾例AFP阳性患者中24例降至正常,14例明显下降.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1%、75.0%、51.3%,累计复发率分别为22.4%、48.7%、59.2%.大肝癌经PMCT联合TACE治疗后,所有瘤内血流均呈消失或减少,71.2%的肿瘤缩小,缩小中位值2.7 cm.42例AFP阳性患者中27例降至正常,6例明显下降.缓解率89.6%.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56.2%、29.2%.结论:PMCT治疗<5.0 cm的肝癌结节,可以达到原住灭活作用,效果理想;PMCT联合TACE为不能手术切除的大肝癌(>5.0 cm)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磊;卞建民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评价金标法快速定量检测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时金标法定量检测CRP进行了评价,内容包括重复性、线性、可比性、抗干扰性和稳定性.结果:批内重复测定高、中、低值,CV≤5.5%,日间重复测定质控血清结果(23.55±0.83)mg/L,CV 3.5%;线性回归方程Y=0.995X+0.172,r=0.999;甘油三酯和胆红素对试验结果无干扰;与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的相关性分析.r值为0.995;全血与血清结果比值0.85-1.15;全血标本在缓冲液中保存60 min内结果均无多大变化.结论:金标法快速定量检测CRP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线性和方法学的相关性,抗干扰能力强,适合应用于临床常规工作.
作者:陈晓晴;张阳;陈新宇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下腹部超小切口开窗式输卵管移植术的简易微创方法.方法:选择25例间质部或峡部阻塞性不孕症(8例)及间质部或峡部异位妊娠(17例)患者,采用下腹部2.5~3.5 cm超小切口行开窗式输卵管移植术,并与传统的输卵管移植术15例作对照.结果:25例患者共移植29条榆卵管,手术时间平均(68.3±22.9)min,手术出血很少,平均(35.8±28.6)mL,术后住院时间(5.4±0.8)d,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5例行输卵管通液试验,其中17例(68%)通畅,7例(28%)通而不畅,1例(4%)不通.结论:下腹部超小切口及开窗式输卵管移植术具有简易、微创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
作者:邱洁;李法升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行择期手术老年患者中确诊为早期POCD患者20倒进行观察.年龄65~88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0例),单独用银杏叶注射液10mL+5%GS 250mL静脉滴注;B组(10例).空白对照(单独注射生理盐水10mL).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50%;B组总有效率为30%.A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见发热、皮疹,无诉不适.无心慌、胸闷、血压升高等短暂反应表现.结论:银杏叶注射液用于治疗老年人POCD安全、有效、可行,但尚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作者:吴涯雯;曾静贤;詹鸿;陈浩文;张双全;陈郡兴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疗法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促苏醒作用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两组于伤后1个月按GCS预后评分评定预后,两组在促醒后1个月内对意识好转率作比较.结果:治疗组预后恢复良好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P<0.01);两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1个月内清醒40例,对照组25例(P<0.01).结论:醒脑静在治疗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时,能加速促醒和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靳清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评估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组)rHuEPO治疗前后3个月CD3、CD4、CD8、CDl9、CD25、CD56变化,对照组为未使用rHuEPO患者10例.结果:治疗组rHuEPO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CD25、CD56差异有显著性(P<0.01),CD8、CD19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HuEPO治疗可影响患者免疫功能,主要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升高NK细胞活性,降低白介素-2受体亲和力,对体液免疫影响不大.
作者:陈学波;朱水娣;胡玉纹;吴广宇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在慢性肺病患者中.不动杆菌所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为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自2000年1月至2007年5月期间,28例发生不动杆茵性VAP慢性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不动杆茵药敏情况.结果:此类患者不动杆菌性VAP均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发病前曾使用一种或多种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46%有混合感染,药敏结果显示不动杆茵有多重耐药性,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吡肟、加酶的B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相对较低.结论:慢性肺病患者不动杆菌性VAP的耐药性强、病死率高,应加强预防手段,抗感染治疗应该根据细菌耐药性分析,合理选择抗生素.
作者:李鸿雁;夏前明;全燕;张彦;连亨宁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右心室梗阻性疾病漏诊和误诊的原因及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总结39例先天性右心室梗阻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室腔梗阻14例,右室漏斗部梗阻25例,分析其超声诊断的特点,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右室腔梗阻的病理改变基础为右心室腔内室上嵴或嵴下水平至右室游离壁的异常肌束横跨,超声表现为右室壁局部肥厚呈楔形向右室腔凸起,室间隔呈舌形凸向右室腔,两者相对,中间形成狭窄口.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经狭窄处的五彩镶嵌血流信号,连续多普勒检测跨狭窄处压力阶差高低可反映梗阻的程度.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手术相符者有11例,误诊2例,漏诊1例.右室漏斗部梗阻的病理改变可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肺动脉瓣下出现一纤维隔膜,血流通过隔膜时发生梗阻,本组有1例为此类型,一种是漏斗部心肌异常肥厚,漏斗部内径变小,右室收缩时漏斗部进一步变窄.常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原发性或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等,单纯的右室漏斗部梗阻十分少见,手术治疗7例,提示法洛四联症漏诊伴有漏斗部狭窄1例,室间隔缺损误诊合并漏斗部狭窄2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成为诊断和评价先天性右心室梗阻性疾病重要的无创手段.
作者:管丽洁;倪显达;谷笑蓉;胡元平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研究雌二醇对SD大鼠急性鼻炎模型鼻腔黏膜上皮的影响.方法:用物理方法制作SD大鼠急性鼻炎模型.分别以雌二醇和生理盐水滴鼻4 d后取鼻腔黏膜作病理学检查.结果:(1)用雌二醇滴鼻的SD大鼠鼻腔黏膜上皮纤毛破坏减少,腺体功能活跃;(2)用生理盐水滴鼻的SD大鼠鼻腔黏膜上皮纤毛倒伏,上皮结构散乱.结论:雌二醇时SD大鼠急性鼻炎模型鼻腔黏膜上皮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腺体分泌增加.
作者:麦艾;文卫平;钟刚毅;胡羽舟;张明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灼术加膀胱灌注药物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灼术加膀胱灌注药物治疗,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术后护理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的护理,加强健康宣教,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结果:24例均行4~18个月随访.平均11个月,全部治愈,无复发.结论:对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
作者:林海燕;陈丽春;陈丽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胸腔闭式引流系统用于气胸的治疗.方法:42例气胸患者.均采用改良的闭式引流装置,经锁骨中线第2肋间,置入胸腔行引流术.结果:本组病例留管时间为(4.8±3.5)d.治愈39例,有效3例.结论:该套改良的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具备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穿刺局部炎症反应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道明;陈龙;张玉虎;陈锦华;张哲明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研究高位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方法:将临床25例高位SEI患者作为试验组,25例其他部位SCI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1周内,持续心电监护,每2 h测血压、心率1次,血压及心率平稳后改每4 h测1次,分别取7 d中血压、心率低状态时连续3 d的平均值作为统计参数.结果:试验组出现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病例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高位SCI后可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常发生心血管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缓.
作者:胡家关;乐敏莉;段宜强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提高对膝关节镜术后肺栓塞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降低病死率.方法:对3例膝关节镜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3例膝关节镜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平均年龄64.7岁,平均手术时间193.3 min,术中应用止血带均为3次,平均时间为163.3 min,1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其中1例心超检查发现右心房血栓,其余2例皆为临床诊断.结论:膝关节镜术后可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有致死性危险,呼吸科及骨科医生均应提高对肺栓塞的警惕性,在术前、术中、术后积极防治肺栓塞,降低病死率.
作者:钟波;骆剑敏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肝损害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免疫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52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有肝损害患者与无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52例SLE患者中有肝损害53例(11.7%),有肝损害组与无肝损害组比较,两组临床和免疫学特点等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LE疾病活动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例患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51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48例,出现黄疸6例(11.3%).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予护肝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恢复良好.无一例死于SLE肝损害.结论:SLE本身所致的肝损害发生率并不低,与病情活动有关,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敏感,预后较好.
作者:洪小平;肖学吕;谭艳红;孙保东;蔡文虹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5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罗格列酮组)和对照组(二甲双胍组),总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血糖、脂肪细胞因子和胰岛素抵抗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lc)、IL-6、TNF-α、hsCRP值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体重无明显改变,脂联素水平明显增加(P<0.01);二甲双胍对脂联素没有影响.结论:罗格列酮可降低糖尿痛患者的血糖,在不减轻其体重的情况下改善胰岛素抵抗.罗格列酮可增加脂联素的表达,降低hsCRP、TNF-α、IL-6的浓度,直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作者:徐小华;吴锦丹;沈赟;马建华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寻找矫正臀位更有效和安全的方法.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产检并经B超诊断为臀位的孕妇604例,对340例指导采用托臀法,对264例指导采用胸膝卧位法,对两组矫正胎住的成功率、所需时间及效果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托臀法的成功率为93.8%,所需时间3~5 d,胸膝卧位法的成功率为76.9%.所需时间6~14 d,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托臀法矫正胎位成功率高,所需时间短,动作简单,易被接受,无不良反应,效果优于胸膝卧位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素英;文细娇;王金英;唐桂春 刊期: 2008年第20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简称再障,是一组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所致造血功能衰竭的综合症.按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再障和获得性再障,一般所说的再障指获得性再障.当前治疗再障公认疗法是骨髓移植和以抗胸腺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加环孢霉素A(eyclosporine,CsA)联合用药的免疫抑制治疗(immunosuppressivetherapy,IST),并取得明显的有效率<'[1]>.这就是再障患者存在免疫机制异常直接的证明,近年来试验研究成果也证明再障患者有异常的免疫应答,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卫国;李玉云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孕产妇的性格类型与焦虑、抑郁发生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10月至2008年2月在产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孕妇510例,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性格、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别于产后5 d和42 d跟踪调查.结果:将孕产妇的性格分为外向稳定、外向不稳定、内向稳定和内向不稳定四种类型,孕期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23.1%,15.3%,产褥后期无干预组和心理干预组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27.6%,10.4%,外向稳定性格发生焦虑、抑郁者较少,内向不稳定性格发生焦虑、抑郁者较多.结论:孕产妇性格的稳定性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性格的孕产妇发生焦虑和抑郁的几率不同,对高危孕产妇实行重点干预可以减少围产期焦虑和抑郁的发生.
作者:蔡东红;程兰君;曾三梅;周梅娟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安徽城镇居民高尿酸血症流行现状.方法:选择安徽15个城市的39 82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测定资料.在各年龄、性别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 824例健康体检者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8.77%,男、女性分别为11.06%和4.43%,血尿酸值在各年龄组男、女性间和女性各年龄组间差别明显,≤39岁与40~55岁年龄组的男性间及整体人群间比较无明显差别;在患病率比较中,除了男性3年龄组间、≥56岁组男女间(P=0.075)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组问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间的差异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变小,男性发病率与年龄关系不明显.
作者:高昌静;蒋永高;唐振兰 刊期: 2008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