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诊断节育器嵌顿1例

张欢;李树来;李永

关键词:超声诊断, 宫内节育器, 子宫大小, 妇科查体, 表面光滑, 活动度, 患者, 附件
摘要:患者女,32岁,上宫内节育器1个月余.下腹不适,腹坠就诊.妇科查体:子宫大小正常,表面光滑,质软,活动度正常,有轻压痛:双附件区未触及异常.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169例因充血性心力衰竭而住院的患者,根据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分为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组(68例)和正常肺动脉压组(101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因、病程及心功能NYHA分级),临床合并情况(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心房纤颤)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在两组比较的基础上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高血压病及心房纤颤的情况及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组较正常肺动脉压组合并糖尿病的情况明显增加(41.2%vs26.7%,P=0.049),左室射血分数较正常肺动脉压组降低[(35.43±8.66)%vs(38.53±6.71)%,P=0.014].Logistic回归分析示是否合并糖尿病及左室射血分数的β系数分别为0.803和0.367,P值分别为0.022和0.003.结论:合并糖尿病及左室射血分数下降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形成有关.

    作者:张俊霞;陈绍良;叶飞;周陵;田乃亮;胡作英;查铭凡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Rho激酶抑制剂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抗血小板聚集、扩管、调脂、稳定斑块和减少心肌耗血耗氧的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心电图、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Rho激酶抑制剂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佳;丁晓娟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腹部手术患者270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合理性.方法:对270例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0例患者Ⅰ类切口135例,Ⅱ类切口77例,Ⅲ类切口58例,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术后单用1种和应用二联、三联抗菌药物的分别占37.78%、59.63%、2.59%,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短0 d,长11 d,平均使用时间(3.39±2.49)d,中位使用时间2 d,68.89%患者用药时间≤3 d.结论:腹部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之处,需加强管理.

    作者:黄金莲;李宁;周鹏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踝臂指数测定的意义

    目的:应用踝-臂指数(ABI)测量,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AD)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测量MHD患者ABi,ABI≤0.9诊断PAD,行心电图、血生化和血常规检查.结果:160例MHD患者中46例患有PAD;有PAD的MHD患者中,由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导致MHD的所占比例高.PAD组与非PAD组比较,心脑血管病变及间歇性跛行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年龄、体重指数、透析血流速度、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血钙、血磷方面无明显差异;在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在血糖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HD患者PAD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血糖、肾脏病变的原发病有关.有PAD的MHD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增高,用ABI测量诊断PAD,简便易行,能间接反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作者:王力增;黄雯;王领军;吴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许多具有共同生物学特性的信号分子组成的大家族,称为TGF-β超家族(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superfamily),TGF-β1是其中一员,其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狭窄、心肌梗死后重塑、细胞凋亡等过程,是冠心病领域研究的热点,但在冠心病过程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仍有争议.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加以综述,以便对TGF-β1做更深入研究,对其在冠心病中的作用有更新的认识,为冠心病发生发展机制的探讨、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张文宗;林钟香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环氧化酶-2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环氧化酶(COX)是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和血栓烷的关键酶,其有环氧化酶-1(COX-1)和环氧化酶-2(COX-2)两种异构酶.近年来研究表明,COX-2不仅在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细胞生长、血管生成等也产生影响,同时COX-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1].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54例骨巨细胞瘤组织中COX-2的表达情况,并研究表达结果与骨巨细胞瘤的肿瘤分期和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从而了解COX-2与骨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黄建军;石莺;向志刚;田志良;罗家顺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纳洛酮对1岁以内儿童复杂性热性惊厥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纳洛酮干预治疗1岁以内儿童复杂性热性惊厥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探讨纳洛酮对热性惊厥致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1例1岁以内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分为纳洛酮干预组(13例)和常规治疗组(8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纳洛酮干预组在惊厥后加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0.16mg/kg静注1次.采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惊厥后2、48、72 h血清NSE值.结果:纳洛酮干预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两者2 h血清NSE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48、72 h血清NSE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纳洛酮对1岁以内儿童复杂性热性惊厥致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水有;邱根祥;胡建邦;周群;谢有鑫;蔡淑琴;梅国花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结核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结核病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建立检测结核杆菌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实验,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该方法的敏感性达到了1 pg,且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及抗酸染色、结核杆菌培养法,对33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晨痰、21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187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进行检测,荧光定量PCR技术阳性率分别为53.0%(176/332)、34.4%(74/215)、36.9%(69/187),经统计学比较分析,3种方法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具有简便、快速、防污染、敏感性与特异性高等优点,是结核病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陈红兵;周志红;贺润年;高玉然;吴丽霞;赵玉红;席云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比较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CT)和传统涂片技术(coventional smear,CS)在不同标本中检出肺癌细胞的阳性率,从而探讨LCT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标本包括痰液、胸水、支气管黏膜刷检标本、肺泡灌洗液和肺针吸活检标本.对比用上述两种方法检出肺癌细胞的阳性率并分析两种方法的涂片质量和检出的癌细胞的形态结构.结果:(1)CS和LCT在不同标本中检出肺癌细胞的阳性率,①痰液,CS和LCT分别是14.3%和28.6%(P<0.05);②胸水,CS和LCT分别是12.5%和37.5%(P<0.05);③肺泡灌洗液,CS和LCT分别是6.9%和30.0%(P<0.05);④刷检标本,CS和LCT分别为22.5%和37.5%(P<0.05);⑤肺针吸活检标本,CS为75.0%,LCT为87.5%(P>0.05).(2)涂片质量,CS涂片背景污秽,标本因不能湿固定,癌细胞多变性,核质结构不清.而LCT涂片去除了黏液、红细胞及其他炎性细胞.背景清晰,癌细胞清楚,容易辨认.结论:在痰液、胸水、支气管镜刷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中,LCT检测出肺癌细胞的阳性率高于CS,但在肺细针吸活检物标本中,则与CS无明显差别.另外LCT涂片质量明显优于CS,能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且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龙发;李惠;张永昶;戚璟莹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新生儿窒息并多脏器损害218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损害发生率及围产因素与多脏器损害的关系.方法:对218例窒息新生儿脏器损害发生率进行评估;窒息新生儿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重度窒息组发生多脏器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1);窒息后脑损害发生率68.8%、肺损害64.7%、心损害62.4%;窒息后多脏器损害与出生地点、宫内窘迫、脐带异常、窒息程度有关.结论:重视围产期保健,分娩前严密监测,加强产儿合作,及时合理复苏和重视复苏后监测.

    作者:周立智;王鸿雁;刘俊峰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β-catenin在肝卵圆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β-catenin在肝卵圆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利用2-乙酰氨基芴/部分肝切除(2-AAF/PH)建立肝卵圆细胞活化的大鼠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其中β-catenin和CycinD1表达情况.结果:β-catenin主要表达于肝细胞的细胞膜上,但在肝卵圆细胞,可见胞浆和胞核均有β-catenin的表达.CycinD1只表达于肝卵圆细胞,而肝细胞未见表达,且CycinD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上.讨论:WNT信号途径也参与了肝卵圆细胞活化的过程,和肝卵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相关.

    作者:王磊;单云峰;施红旗;张启瑜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靶控输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镇静在肾移植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肾移植麻醉中的镇静作用,评估靶控输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镇静的安全性.方法:20例肾移植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0例,均行腰硬联合麻醉,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R组靶控输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消毒铺单后开始靶控输注,两组丙泊酚初始血药浓度(Cp)0.5μg/mL,当效应室浓度(Ce)与之平衡后,P组调整丙泊酚浓度(每次增加0.2 μg/mL)至OAA/S评分2~3分,R组则按初始1 ng/mL开始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5 min后调整为2ng/mL,当Ce与Cp平衡后调整丙泊酚浓度(每次增加0.2μg/mL)至OAA/S评分2~3分.术中出现躁动,则增加丙泊酚浓度至OAA/S评分1分,连续监测EEG、MAP、RR和SpO2.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均表现出良好的镇静状态,但P组丙泊酚所需浓度明显高于R组(P<0.05),R组与P组相比HR、RR下降明显(P<0.05),两组MAP与给药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苏醒时间R组(8.8±3.2)min,P组(14.6±3.6)min,P组术中出现两例躁动,术后出现1例,两组术中术后均未发生恶心、呕吐,且对术中无记忆.结论:肾移植麻醉时靶控榆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可以提供良好的镇静,对呼吸、循环影响小,苏醒迅速、完全,可控性好.

    作者:何洹;施冲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重组人p53腺病毒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

    目的:评价重组人p53腺病毒(recombinant adenovirus-p53)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10月,临床观察晚期肝癌病例共69例,其中应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39例,一般营养支持治疗30例作为对照组.每次基因治疗剂量1×1012 VP或2×1012VP,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记录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结果: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大部分患者病情稳定,生存质量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可以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朱志兵;刘积良;隋捷;郑凯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大黄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模型肠损伤的防治作用

    目的:评价大黄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保护作用.通过检测肠黏膜组织匀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探讨大黄的保护作用是否与降低肠组织PAF、TNF-α浓度有关,为应用大黄防治NEC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新生2 d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组(NEC模型+大黄煎剂)、B组(NEC模型+生理盐水)、C组(正常对照)3组,均行母乳喂养.制模成功后A组连喂3 d大黄煎剂,B组喂等量生理盐水,5 d后所有新生鼠处死,取肠组织作病理评分检查,并检测肠组织中PAF、TNF-α含量.结果:A组肠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轻,病理评分低于B组(P<0.01).A组PAF、TNF-α含量低于B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大黄煎液对新生鼠NEC有非常显著的防治作用,能明显减轻缺氧肠组织的损伤程度,下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因其价廉易得,且已经在新生儿临床有广泛应用,故可作为临床防治NEC的新手段.

    作者:韩娟;付永萍;封志纯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围术期高凝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围术期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重度妊高征孕妇行剖宫产术40例,20例术后行PCEA者为P组,20例未选择镇痛者为C组.观察记录术后患者3、12、36 h VAS评分,于麻醉前,术后3、12、36 h 4个时点抽取前臂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选择素、凝血酶原片段1+2(F1+2)、D-二聚体,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抗凝血酶活性(AT).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12、36 h 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组明显低于C组(P<0.01);术后两组P-选择素、F1+2、D-二聚体含量逐渐下降,AT逐渐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组术后12h P-选择素、F1+2、D-二聚体含量下降更快,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36 h P组P-选择素水平的下降趋势与C组相比差异仍有显著性(P<0.01).结论:PCEA可以改善妊高征患者术后高凝状态.

    作者:张永福;劳建新;刘文兴;王琼;欧燕媚;陈金海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的长期随访分析

    目的:探讨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1993-2006年间收治的进行过囊肿切除加脑池交通术或分流手术治疗并得到有效随访的症状性中颅窝蛛网膜囊肿149例患者,并接Galassi对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分型分组研究其远期手术疗效.结果:Ⅰ型和Ⅱ型囊肿,行囊壁切除加脑池沟通术远期疗效优于行分流术;Ⅲ型囊肿行分流术远期疗效优于囊壁切除加脑池沟通术.结论:对于Galassi Ⅰ型和Ⅱ型囊肿行囊肿切除加脑池沟通术,对于Ⅲ型囊肿宜首选囊腔-腹腔分流术.

    作者:曾亮;王峻;冯力;王玉平;陈劲草;陈坚;雷霆;李龄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半身人

    周一往往是医院忙碌的一天.许多病患换过了病痛难耐的双休,就是为了能在门诊找个经验丰富一点的专科医生和专家来就诊.很多病患为了能拿到专家前面的号,都是赶早来医院拿号排队,非常不容易.

    作者:徐菲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静滴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住院确诊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的持续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在喘憋缓解、肺部哮鸣音及湿哆音消失、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IVIG治疗安全、有效,无明显并发症.

    作者:张喜凤;张春秀;石红蕾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支撑喉镜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声带小结256例

    手术治疗声带息肉或小结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种手术方法对声带息肉及小结均可以取得有效的治疗[1-2],但不同的方法可能各有利弊,需要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我科从1998年6月至2005年6月间采用支撑喉镜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共25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善文;孟立新;蒙成星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输尿管结石继发病理改变90例手术方法选择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继发性病理改变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有继发性病理改变输尿管结石,且进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URL)或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MPCNL)90例.结果:90例中,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68例,成功59例,5例中转开放手术治愈,2例结石残留再次URL后成功,2例术后发生输尿管炎性瘢痕狭窄行输尿管吻合术治愈;22例行MPCNL术,成功19例,1例中转开放手术成功,2例结石移位改URL治愈.结论:继发性病理改变的中下段输尿管结石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效果较好,上段输尿管结石有继发性病理改变采取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效果好,腔镜取石困难对应及时中转开放手术.

    作者:李仙;陈志健;甘宏斌;黄恒海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