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赵三龙
患者女,32岁,上宫内节育器1个月余.下腹不适,腹坠就诊.妇科查体:子宫大小正常,表面光滑,质软,活动度正常,有轻压痛:双附件区未触及异常.
作者:张欢;李树来;李永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评价大黄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保护作用.通过检测肠黏膜组织匀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探讨大黄的保护作用是否与降低肠组织PAF、TNF-α浓度有关,为应用大黄防治NEC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新生2 d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组(NEC模型+大黄煎剂)、B组(NEC模型+生理盐水)、C组(正常对照)3组,均行母乳喂养.制模成功后A组连喂3 d大黄煎剂,B组喂等量生理盐水,5 d后所有新生鼠处死,取肠组织作病理评分检查,并检测肠组织中PAF、TNF-α含量.结果:A组肠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轻,病理评分低于B组(P<0.01).A组PAF、TNF-α含量低于B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大黄煎液对新生鼠NEC有非常显著的防治作用,能明显减轻缺氧肠组织的损伤程度,下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因其价廉易得,且已经在新生儿临床有广泛应用,故可作为临床防治NEC的新手段.
作者:韩娟;付永萍;封志纯 刊期: 2008年第21期
患者女,52岁.因左下腹部绞痛伴呕吐2 h,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0 h急诊入院.患者诉既往无手术史,1个月前曾有腹部疼痛病史,未做特殊处理自行缓解.2h前少量进食后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随后出现恶心,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10 h无肛门自行排气排便.
作者:田浩;蒋周凌;邱小拂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周一往往是医院忙碌的一天.许多病患换过了病痛难耐的双休,就是为了能在门诊找个经验丰富一点的专科医生和专家来就诊.很多病患为了能拿到专家前面的号,都是赶早来医院拿号排队,非常不容易.
作者:徐菲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合理性.方法:对270例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0例患者Ⅰ类切口135例,Ⅱ类切口77例,Ⅲ类切口58例,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术后单用1种和应用二联、三联抗菌药物的分别占37.78%、59.63%、2.59%,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短0 d,长11 d,平均使用时间(3.39±2.49)d,中位使用时间2 d,68.89%患者用药时间≤3 d.结论:腹部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之处,需加强管理.
作者:黄金莲;李宁;周鹏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溺水后并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溺水后并ALI/ARDS患者46例,采用NPPV治疗,记录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和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的改变,观察其疗效,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NPPV能明显改善溺水后并ALI/ARDS患者的临床监测指标.结论:溺水后出现ALI、早期ARDS时可考虑尝试NPPV治疗.
作者:张波;张勇;傅祖红;司斌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痴呆(dementia)是一种获得性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表现为多种大脑高级功能紊乱,包括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学习能力、语言和判断功能的障碍,常伴行为和情感异常,患者日常生活、社交和工作能力明显减退.
作者:张婧;黄祖春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观察戊酸雌二醇对去势大鼠子宫雌激素受体α(ERα)、ERβ表达的影响.方法:4月龄SD雌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去势组、药物组,每组20只.药物组大鼠于术后4周每天戊酸雌二醇灌胃给药,其余三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处死大鼠,分离摘取子宫进行ERα、ER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mRNA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1)ERα、ERβ在正常子宫内膜腔上皮、腺上皮细胞表达较强,且ERα明显较ERβ表达强(t=2.713,P=0.014);(2)去势组ERα的表达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明显减弱(t=2.288,P=0.034);(3)药物组ERα的表达较去势组明显增强(t=5.308,P<0.01),ERβ表达无明显增强(r=1.505,P=0.150),ERα/ERβ比值升高(t=11.781,P<0.01).结论:戊酸雌二醇可明显上调去势大鼠ERα的表达,但对ERβ的表达无影响.
作者:连艳;杨鹰;谢荣凯 刊期: 2008年第21期
麻醉诱导前去氮是预防气管内插管期间缺氧的佳措施.脉搏氧饱和度(SpO2)监测有助于麻醉医师及时发现低氧血症,从而明显提高麻醉的安全性.本研究旨在以自发吸100%氧去氮,同时监测SpO2,借以了解全麻诱导前去氮为气管插管赢得的时间.
作者:刘晓东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总结分析2例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后罕见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对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例患者的治疗当中,常规抗感染、解痉治疗效果不佳,镜检发现片状膀胱黏膜剥脱并局部溃疡,病检证实为膀胱黏膜慢性炎症伴溃疡,予膀胱黏膜电灼、溃疡电切后辅以激素膀胱灌注、口服激素等约1周后好转.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会导致膀胱黏膜脱落,这可能与黏膜破坏后的局部变态反应有关,行膀胱黏膜电灼、溃疡电切后激素治疗有效.
作者:张亚东;谢群;曹明奎;邓健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抗分枝杆菌的作用.方法:采用含药改良罗氏斜面和Middlebrook 7H9Broth液体培养基分别测定9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23种分枝杆菌(包括结核、牛分枝杆菌和21种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试管内低抑菌度.结果:9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23种分枝杆菌显示不同的试管内抗菌作用谱.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治疗可选择的药物.
作者:李国利;张灵霞 刊期: 2008年第21期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ms,HIV)感染所引起的免疫缺陷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全球的严重传染性疾病.近年来,我国AIDS的流行也呈加速发展趋势,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到2010年我国HIV感染者预计将达1000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防治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HIV检测技术有了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HIV诊断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就近年来HIV实验室检测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综述如下.
作者:陈立力;赖章丽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TEV)患儿的跖骨排列改变以及其与改良Mckay术后前足内收的关系.方法:对2000-2004年间我院行改良Mckay术治疗的CTEV患儿的患足摄术前、术后以及对照组健康足摄正位X线平片,根据自行拟定的标准进行测量前半足中轴线与各跖骨轴线的夹角及其与内外踝连线垂线的夹角,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8例健康足的前半足中轴线分别与第1~5跖骨中轴线夹角的平均值均<5°,而患足与健康足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7.09,P<0.01),证实CTEV的跖骨排列存在紊乱情况.术前跖骨排列紊乱程度与术后前足内收程度有关,差异具有显著性(χ2=9.928,P<0.05).随着术前跖骨排列紊乱程度的加重,术后前足内收的危险性增高.结论:CTEV患足的跖骨排列存在一定程度的紊乱,其紊乱程度是造成术后前足残留内收畸形或畸形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袁华;吴欣乐;吴晓珍;王保利;熊斌;易申德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热患者的病情活动与合并感粢之间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差异.方法:对102例SLE发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病情活动合并感染者(活动+感染组)49例,病情活动未合并感染者(活动组)32例,病情稳定合并感染者(感染组)21例,记录患者的热型、热程、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血沉、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抗双链DNA(dsDNA)抗体、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等参数变化.同时追踪其中10例患者的临床情况,就上述参数在病情活动前后与感染前后的差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活动组SLEDAI较感染组高,CRP、WBC、C3、C4较感染组低(P<0.05);活动+感染组C3、C4较感染组低,SLEDAI较感染组高(P<0.05);活动组热程较感染组长(P<0.05).10例患者感染前后CRP、WBC均数差值较活动前后的高,而C3、SLEDAI较活动前后的低(P<0.05).结论:对SLE伴发热患者,CRP、WBC升高有助于SLE合并感染的诊断.C3、 C4下降及SLEDAI升高有助于SLE伴发热疾病活动的诊断.比较SLE发热患者病情活动前后和感染前后CRP、C3、WBC、SLEDAI差值,有助于SLE发热合并感染或疾病活动的鉴别.
作者:何伟珍;叶志中;尹志华;李博;郭粉莲;谢燕;徐珊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G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有否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29例,均行直接PCI术治疗,于术前及术后6 h抽血测定hs-CRP,以后每12小时测1次,至72 h后,改为每24小时测1次,连测7 d,得出其峰值.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出现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患者其术后hs-CRP峰值水平较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患者明显升高[(29.2±4.7)ng/Lvs (15.3±4.2)m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有预测价值,术后hs-CRP峰值水平越高,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闫华;李莉;刘晓坤;赵碧琼;田美容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PrEN与P27kipl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相关性及其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58例BTCC和13例正常膀胱黏膜标本中PTEN与P27kip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TCC中PIEN与P27kipl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膀胱黏膜中两者的表达(P<0.05);在BTCC中PTEN与P27kipl蛋白表达均与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在BTCC中PTEN与P27kipl表达呈正相关(r=0.447,P<0.05).结论:PIEN、P27kipl在BT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两者的联合检测有助于BTC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作者:张先云;马松;王洪兵;李庆文;承泽农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外置(不切开)在直肠癌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行末端回肠外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病灶Ⅰ期吻合,末端回肠外置.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予切开外置回肠造口,3个月后Ⅱ期手术回纳造瘘口;其余16例外置肠管处平均1个月后完全上皮化,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末端回肠外置制作和回纳简单,手术并发症少,在直肠癌术后一旦发生吻合口漏,可以立即在体外切开外置的末端回肠,使肠内容物改道,促进漏口愈合,避免了短期内二次手术打击,对外观要求不高且来发生并发症的老年患者可以终生无需再次手术回纳,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关立;张筱骅;郭贵龙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肾移植麻醉中的镇静作用,评估靶控输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镇静的安全性.方法:20例肾移植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0例,均行腰硬联合麻醉,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R组靶控输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消毒铺单后开始靶控输注,两组丙泊酚初始血药浓度(Cp)0.5μg/mL,当效应室浓度(Ce)与之平衡后,P组调整丙泊酚浓度(每次增加0.2 μg/mL)至OAA/S评分2~3分,R组则按初始1 ng/mL开始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5 min后调整为2ng/mL,当Ce与Cp平衡后调整丙泊酚浓度(每次增加0.2μg/mL)至OAA/S评分2~3分.术中出现躁动,则增加丙泊酚浓度至OAA/S评分1分,连续监测EEG、MAP、RR和SpO2.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均表现出良好的镇静状态,但P组丙泊酚所需浓度明显高于R组(P<0.05),R组与P组相比HR、RR下降明显(P<0.05),两组MAP与给药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苏醒时间R组(8.8±3.2)min,P组(14.6±3.6)min,P组术中出现两例躁动,术后出现1例,两组术中术后均未发生恶心、呕吐,且对术中无记忆.结论:肾移植麻醉时靶控榆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可以提供良好的镇静,对呼吸、循环影响小,苏醒迅速、完全,可控性好.
作者:何洹;施冲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因为医院里一直以来受传统做法的影响,很多临时医嘱不是真正的执行护士签字,而是由办公护士处理医嘱的时候就签字了,而不管该医嘱是否真的执行到了病人的身上,因此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和法律隐患,在万一发生纠纷时会将护士置于被动、危险之地.
作者:姜惠霞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将携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e factor.BDNF)的重组腺伴随病毒rAAV-BDNF转染体外培养的耳蜗组织,并观察该重组病毒对耳蜗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的耳蜗毛细胞;应用新霉素建立体外耳聋模型;将重组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新生SD大鼠耳蜗,观察其对体外毛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成功分离培养了新生SD大鼠的耳蜗毛细胞后,可见外毛细胞和内毛细胞成排排列;rAAV-BDNF组毛细胞损伤程度较新霉素加害组明显为轻,而新霉素加害组可见毛细胞大量缺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的重组病毒rAAV-BDNF对耳蜗具有保护作用,可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
作者:郑国玺;祝康;韦俊荣;杨广笑;王全颖 刊期: 2008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