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小肠转移1例

李荔霞;张为民

关键词:肺癌, 软组织肿块, 增强扫描, 低密度, 检查结果, 入院前, 分叶状, 侧肢体, 不规则, 右肺, 医院, 叶尖, 胸部, 头痛, 患者, 坏死, 病灶, 边缘
摘要:患者男,47岁,以右侧肢体乏力伴头痛半个月于2007年7月23日入院.入院前在当地医院行胸部CT检查结果示:右肺上叶尖段一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大小约3.2 cm×5.0 cm,边缘呈浅分叶状改变,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中度强化,内见低密度坏死区.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后腹腔镜自制网袋肾固定术与开放手术疗效评估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下自制丝线网袋肾悬吊固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下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两院区1995-2007年用自制丝线网袋悬吊固定下垂肾脏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开放手术组16例17侧,腹腔镜手术组13例14侧.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均成功.腹腔镜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00min和110 min,平均出血量为25 mL和120 mL,平均恢复饮食时间为8 h和48 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5.5 d和16.0 d.开放手术组平均随访8.6年,10例(62%)症状消失,6例减轻.腹腔镜手术组平均随访1.6年.11例(85%)症状消失,2例减轻.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开放手术组38%和腹腔镜手术组8%.术后3个月复查证实两组患者肾脏位置均正常.结论:自制丝线网袋悬吊下垂肾脏固定牢靠、疗效确切.后腹腔镜下肾悬吊固定术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无明显并发症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汪官富;王天济;章灵芝;朱汝健;陈安屏;韩子华;卢思保;陈劭泱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自体心包重建隔瓣在三尖瓣下移瓣膜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报告在三尖瓣下移瓣膜成形术中应用自体心包重建隔瓣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例超声心动图示三尖瓣中~重度反流合并隔瓣发育不良的三尖瓣下移畸形的患者,应用自体心包重建发育不良的瓣叶,同时环缩扩大的瓣环及折叠房化心室,并修补合并的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结果:15例患者无手术死亡,出院前超声检查显示三尖瓣无或少量反流.随访2~50个月,复查超声显示无反流9例,少量反流5例,中~重度反流1例,心功能Ⅰ级6例,心功能Ⅱ级8例,心功能Ⅲ级1例.结论:在三尖瓣下移瓣膜成形术中应用自体心包重建隔瓣可以获得满意的早期和中期疗效.

    作者:孙明;严中亚;卢中;吴一军;雷虹;郑理;孙云;朱正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探讨T细胞亚群、NK细胞、B细胞绝对数值与肿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96例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Th、Ts、NK、B细胞)绝对数值,其中肺癌80例,鼻咽癌48例,肝癌45例,乳腺癌39例,结肠癌36例,食管癌27例,胃癌21例,并与48例正常对照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Th细胞、Ts细胞、NK细胞绝对数值均减低(P<0.05),B细胞绝对数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数值在不同肿瘤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普遍低下,T细胞亚群、NK细胞、B细胞绝对数值可作为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监测指标.

    作者:李志阳;王金龙;杨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p73、p63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组织中p73、p63和p53蛋白表达以及与临床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原发性口腔鳞癌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73、p63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73、p63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p73、p63、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临床Ⅰ、Ⅱ期的过表达明显低于Ⅲ、Ⅳ期(P<0.05);p73蛋白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73蛋白与p53蛋白,p63蛋白与p53蛋白之间存在着正相关(r=0.368,0.342,P<0.05).结论: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73、p63和p53的过表达三者可能单独或共同参与.p73和p63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口腔鳞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曹雷;王莉红;刘婷娇;刘佩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皮下瘀血与血管走向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后皮下瘀血的延伸方向与血管走向的关系.方法:抽取112例因静脉穿刺导致皮下瘀血的患者,分为皮下组织正常组48例,皮下组织疏松组64例.在患者瘀血中心用十字划分法,横血管方向为横径,顺血管方向为竖径.比较两组的横径和竖径.若横径<竖径,视为皮下淤血的延伸方向与血管走向一致.结果:两组皮下瘀血横、竖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459 3).两组中的横、竖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检验,P<0.001).结论:皮下瘀血的发展延伸的方向与血管走向一致.

    作者:邱敏智;庾少清;邝惠冰;冯秀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IOL-Master联合A超测量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度数

    目的:探讨IOL-Master联合A超测量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度数的准确性.方法:分析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58例(58眼),其中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者42眼,分别用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接触式A超测量眼轴长度,使用IOL-Master内SRK/T公式计算IOL度数,术后医学验光检查患者屈光状态.结果: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者平均绝对屈光误差≤±0.50 D者为28.2%,≤±1.00 D者分别为42.1%;视网膜脱离未累及黄斑者平均绝对屈光误差≤±0.50 D者为42.0%.≤±1.00 D者为63.O%,x<'2>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术后平均绝对屈光误差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OL-Master联合A超测量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度数可提供较精确的测量数据.当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区时,人工晶体度数测量误差较大.

    作者:孙刚;李文生;陈彬;王新丹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糖代谢紊乱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

    目的:观察重型肝炎患者糖代谢紊乱的发生情况,探讨糖代谢紊乱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分析我院138例重型肝炎患者入院后第2天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以重型肝炎分型和空腹血ㄌ撬椒肿?分析评价临床意义.结果:(1)重型肝炎糖代谢紊乱发生率高,但重型肝炎分型与血糖水平变化无关(P>0.05);(2)重型肝炎血糖异常组的病死率是血糖正常组的2.52倍(P<0.01),空腹血糖水平越低,病死率越高(P<0.01);(3)重型肝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越低,重型肝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越高(P<0.01).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出现糖代谢紊乱的比例高,尤其是低血糖.血糖越低,并发症越多,病死率越高.监测空腹血糖水平对于判断重型肝炎的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超宇;顾琳;朱宇佳;梁世寅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4(AQP4)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AQP4在20例宫颈正常鳞状上皮、2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级、12例CINⅢ级和33例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QP4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宫颈正常鳞状上皮、CINⅠ~Ⅲ级、浸润性癌组织实质细胞中AQP4的表达逐渐增强,其在浸润性癌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肿瘤组织伴淋巴结转移者AQP4表达明显高于未转移者(P<0.05).结论:AQP4的过表达在宫颈鳞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通过增加肿瘤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刘明;孙颖;韩水平;赵文宝;郑彩霞;高亚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异丙基肾上腺素诱导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环核苷酸的改变

    目的:建立异丙基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SD大鼠慢性心力衰竭(CHF)模型,并探讨其心肌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改变与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激活的关系.方法:用ISO 170 mg/kg对sD大鼠皮下注射2次,建立大鼠CHF模型,在造模后18周进行心脏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LVEDD)、左室收缩末径(LVESD)、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取血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取心肌观察病理形态学特征,心肌匀浆检测一氧化氮(NO)、cAMP、cGMP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VEF、FS下降,LVEDD、LVESD扩大(P<0.01),左心室重/体重比值明显增加(P<0.01),血浆NE、TNF-α显著升高(P<0.01),心肌NO升高(P<0.01).cAMP、cGMP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ISO诱导大鼠CHF,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激活同时心脏cAMP、cGMP降低,cAMP/cGMP比值增加.

    作者:陈向民;赵凌杰;沈思钰;蔡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肺间质病变(ILD)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对住院治疗的152例SLE伴IL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50例SLE患者中,发生ILD 152例,发生率为11.3%.临床表现有气促、发热、干咳、肺部听诊湿罗音等,73例(48.0%)无呼吸系统症状体征.70例患者(46.1%)X线胸片表现有异常.肺高分辨率CT扫描(HRCT)检查常见表现是磨玻璃影,发生率46.7%;其次为网状影和小叶间隔增厚,发生率分别为36.8%和31.6%.68例(44.7%)患者肺功能异常,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换气功能障碍.16例(10.5%)出现低氧血症.ILD组与非ILD组SLE疾病活动指数积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SLE伴ILD并不少见.肺HRCT对ILD的诊断和评价有重要价值.对于早期ILD,尚无临床症状及胸片异常时,通过肺HRCT和肺功能测定对肺的形态和功能进行全面评估,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阻止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改善预后.

    作者:詹钟平;梁柳琴;陈冬莹;杨岫岩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凋亡相关基因Fas和FasL在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的表达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凋亡相关基因Fas和FasL的表达变化.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周、12周模型组及对照组.用链脲佐菌素复制出糖尿病动物模型,分别于第4、12周后测体重和血糖,并取下颌下腺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s及FasL表达变化,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平均光密度值(MOD).结果:大鼠下颌下腺内有Fas及FasL表达,分布于颗粒曲管、纹状管及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胞质及部分细胞核内.对照组呈Fas及FasL弱阳性,4周模型组多呈中等阳性,部分呈强阳性:12周模型组大多呈强阳性.与对照组比较,4周、12周模型组各级导管上皮细胞内Fas及FasL MOD值均增高(P<0.01).结论:大鼠下颌下腺内Fas及FasL表达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增强,可能在糖尿病时下颌下腺组织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伍雪芳;吴学平;贾雪梅;金晓梅;彭彦霄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234例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总结种类,分析原因,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34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起搏器囊袋出血(血肿)3例,起搏器切口裂开1例,电极脱位或微脱位3例,电极断裂2例,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源性晕厥1例,电池耗竭导致心室停搏2例.结论:提高对心脏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种类的认识,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仔细操作,术后严密观察,定期随访,友时发现与处理并发症,可避免引起不良后果及医患纠纷.

    作者:陈霞;刘加麟;李正茂;李凯;娄金荣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螺旋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痛(HIE)在螺旋CT表现及临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临床确诊的HIE患儿的螺旋CT资料及临床资料,两者分度间行一致性分析.结果:97例中,临床分度轻度30例,中度59例,重度8例;CT检查5例未见异常,CT分度27例轻度,54例中度,11例重度.新生儿HIE CT征象主要为颅内大小不一的低密区、脑室受压变形及各种类型的颅内出血.CT分度和临床分度存在一定一致性.结论:螺旋CT头颅检查在HIE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喻宁芬;张又祥;邓礼;肖雪;陈英;于力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胰岛功能及血脂分析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血脂、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行OGTT试验,比较54例T2DM伴NAFL患者和48例T2DM不伴NAFL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T2DM伴NAFL组BMI、TC、TC、LDL-C、F-INS、P-INS、HOMA-IR显著高于不伴NAFL组(P<0.05);△I<,30>/△G<,30>低于不伴NAFL组(P<0.05),TG及HOMA-IR均为NAF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诊断T2DM伴NAFL患者,具有血脂紊乱、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早期相分泌受损更严重的特点.

    作者:徐小华;吴锦丹;谢晓竞;马建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局限于全程输尿管的移行细胞癌1例

    患者男,70岁.因间歇性肉眼血尿10个月收入院.查体:腹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软,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CT报告:右输尿管占位性病变并右肾积水.膀胱镜检查:见右输尿管壁内段明显隆起,管口有1 cm新生物坠出,菜花状,余未见异常.

    作者:孔繁山;范勇;高保华;蔡伟力;丁志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中高龄老年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患者的临床及病变形态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中高龄老年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形态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狭窄程度≥50%)的患者152例,依据年龄分为A组(年龄≤60岁)和B组(年龄≥70岁),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及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形态特点.结果:B组合并高血压者较A组合并高血压病明显增多;左主干狭窄部位在开口部较A组少;溃疡病变、钙化病变多;左主干+三支病变多;建议药物治疗比A组患者多.结论:中高龄老年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患者预后极差,行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一部分患者只能行药物治疗.少数患者可行介入治疗.

    作者:龚晓莉;朱汉东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扩增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常用研究工具,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聚合酶链反应(PCR)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该方法需要特殊的仪器、模板的热变性及长时间的温度循环.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几种核酸等温扩增方法:核酸等温扩增法、自序列复制法和链置换扩增法等,它们或者需要精密的仪器,或者在产物检测方面相当繁琐,或者特异性不高等[1-2],均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作者:唐毕锋;马立业;曹广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压力超负荷大鼠左室肥厚中解耦连蛋白-2的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

    目的:探讨心肌解耦连蛋白-2(UCP2)对压力超负荷致左室肥厚中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压力超负荷模型(手术组),等数量的假手术大鼠为对照组.观察周期为30 d,UCP2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术后4 dUCP2表达上调,并持续增高至30 d.(2)手术组细胞凋亡在术后1 d升高,4~7 d时进入高峰,其后低水平持续存在,而对照组未发现凋亡存在.结论:UCP2参与了压力超负荷左室肥厚中细胞凋亡的调控,并可能成为干预这一过程的靶基因.

    作者:杭涛;江时森;宫剑滨;张启高;汪春晖;谢渡江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STAT3反义寡核苷酸对HepG2肝癌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

    目的:探讨STAT3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HepG2细胞体外培养,人工合成并硫代修饰STAT3 ASODN,通过脂质体转染进入HepG2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程度,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RT-PCR检测细胞中STAT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STAT3 ASODN各浓度组时HepG2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诱导细胞凋亡.结论:STAT3 ASODN能够诱导HepG2细胞凋亡.

    作者:吴明彩;蒋明;毕富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4例

    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发病率的80%,其预后较差,一般中位生存期不超过8个月.近年来随着紫杉醇等新一代抗癌药物的临床应用,疗效有所改善.国内外多次有多西他赛治疗肺癌的报道,并取得较好的疗效.我院2007年1-12月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4例,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启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